1.打开【设置】>【业务配置】>【计价方法】中,可以对成本中心进行配置。
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两种计价方法可以切换,切换后需要将所有月份重算,如果已经结账,需要先到【财务】>【结账】操作反结账;
类型
说明
重置成本
在成本诊断中导入的重置成本
产品管理成本
产品管理中采购成本和默认头程成本,若对应国家未维护头程,北美将按照美加墨、欧洲按照英德法意西的顺序取其他国家头程
上次出库成本
最近一次出库的单价,往前追溯一个月
上次入库成本
最近一次入库的单价,往前追溯一个月
期初平均成本
当月期初的平均结存单价
最近签收成本
最近一次签收且能匹配到发货单的入库成本
方便查看每个月计价任务执行情况
重算:指手动重算,点击后对从重算月之后的数据全部进行重算;自动重算,每日凌晨0点至4点对最近两个月的数据进行自动重算;如果历史数据发生变动,如修改发货单,系统会自动从变动月开始重算。可以点击【数据变更日志】查看导致2个月前数据重算的原因。
详情:查看本月明细计价流水;
销售出库会出现销售店铺与仓库所在国家不一样的情况。例如DE的订单是从CZ发货的,领星会根据销售订单归属店铺分配店铺;
部分出入库类型解释:
FBA库存差异入库调整/FBA库存差异出库调整:亚马逊库存分类账summary报告期初库存数量-领星上月结存数量,为正做入库调整,为负做出库调整
FBA发货在途入库:做发货单后,会生成在途入库流水
FBA发货在途出库:亚马逊签收后,会把在途转出
FBA货件补货入库:亚马逊签收,且存在关联的发货单
FBA货件补货入库(无发货单):亚马逊签收,找不到关联的发货单
FBA超签入库:签收数量超过发货数量部分(亚马逊货件处于正常状态)
FBA超签入库(close后):亚马逊货件处于关闭、取消、删除状态时,签收数量超过发货数量部分
FBA发货途损:发货未签收完,但亚马逊货件关闭、取消、删除,剩余部分会当作途损做在途转出
FBA途损补回:上面的情形在途已经全部转出,但亚马逊在货件关闭、取消、删除后又签收的情况
FBA补货出库:亚马逊负数签收
FBA有源单销售退货:根据订单号能找到之前销售出库的数据
FBA无源单销售退货:根据订单号不能找到之前销售出库的数据,会当作无源单入库处理
负库存调整:亚马逊可能存在结存数量不够销售出库的“负卖”场景,系统会在销售出库前先做入库(负库存调整),避免负数结存数量情况出现
尾差调整:在成本计算过程中,当结存数量为0时,可能出现极小金额的尾差,系统会生成尾差调整,将结存成本也调整为0
例如:
数量
成本
1.1
FBA补货入库(未做发货单)
+10
0
1.5
FBA在途入库
在正常的库存逻辑中,1月1日的补货入库是无法匹配上1.5的在途入库流水,在此,我们设计了一个特殊逻辑,会自动核销掉1.5的在途入库,并将成本匹配到1.1的入库中;
FBA补货入库
后补发货单在途出库
-10
在1.5中会生成一条后补发货单导致的在途出库流水,核销掉1.5的在途入库,同时将成本补充到1.1的补货入库中,并修改他的类型变为正常补货入库。
summary:对一个月库存变动情况的统计;detail:每一天库存变动的明细流水情况。
报表源头
筛选方式
领星对应出入库类型
销售出库
亚马逊配送货件报告
Amazon-fulfilledShipmentsReport
筛选Shipment-date为本月的数据
买家退货
亚马逊物流买家退货报告
FBACustomerReturnsreport
去除Status=Reimbursed的数据此部分数据为赔偿
实际产品未退库
FBA退货
货件补货
亚马逊库存分类账报告(详情)
InventoryLedgerreport-detail
筛选EventType=Receipts
FBA超签入库
FBA途损补回
FBA补货入库(无发货单)
FBA补货出库
库存移除
筛选EventType=VendorReturns
FBA移除
库存调整
筛选EventType=Adjustment
FBA盘点入库(正数)
FBA盘点出库(负数)
库房转运
筛选EventType=WarehouseTransferIn或者WarehouseTransferOut
FBA调仓入库(正数)
FBA调仓出库(负数)
期初/期末库存
亚马逊库存分类账报告(一览)
InventoryLedgerreport-summary
Startingwarehousebalance或者
Endingwarehousebalance
期初库存
移仓在途
Intransitbetweenwarehouses
-
库存差异
调整单
FBA对账差异入库调整
FBA对账差异出库调整
核对时请去掉可用在途。可用在途是发货单生成的调入仓在途数据,实际上并没有进入亚马逊库存。
在日常业务中,会存在出入库业务,就以以下图为例:
存在一个仓库,假设现在是1月1日,此仓库库存为0。在后续的业务过程中,发生了入库操作,库存中存在一批货物。分别是:A、1月10日入库SKUA10个;B、1月15日入库SKUA10个。
在1月20日需要发货5个,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在库存作业中,并没有区分目前发出的是10日入库的产品还是15日入库的产品,那么就需要使用相对应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发出的5个货物的成本。成本计算的本质是找单价。
在两次入库的过程中,假设:A、1月10日入库SKUA10个单价5元;B、1月15日入库SKUA10个单价6元。在入库的动作发生时候,会用累计入库的价格+本次入库的价格,从流水中体现如下:
那么在发生出库的时候,是按照最后一次计算出的5.5进行出库,完整的流水链路为:
可以发现,只有入库动作会影响结存单价的变动,出库动作是不会影响结存单价的。以此类推,所有成本都是基于这个逻辑计算出来的。最终移动加权计算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在两次入库的过程中,假设:A、1月10日入库SKUA10个单价5元;B、1月15日入库SKUA10个单价6元。在入库的动作发生时候,会用累计入库的价格+本次入库的价格,从流水中体现为如下:
那么在发生出库的时候,会根据入库顺序生成两个批次,第一个批次是10日单价为5的批次,第二个批次是15日单价为6的批次,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本次出库取得批次是5的批次进行出库;
可以发现,先进先出是根据出入库批次的顺序取成本,虽然变动成本是对应的,但是结存单价的金额会因为批次核销顺序导致剩余的单价与之前入库每一批次都对不上。具体的核算方法为:出库成本=之前没有核销完的批次,找到其单价作为本次出库成本进行计算。
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成本计算的本质是找单价,从上面计算结果来看,出库的5个商品算出来的单价不同,也就意味着本期计算的利润是不一样的,在本例中移动加权的利润就比先进先出低。因此我们选择计价方法一般参考以下情况:
在之前的教程中,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成本是如何计算,那么在财务的概念中:
入库:存货增加;应付账款增加。
出库:存货减少;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可以看到,财务中所有环节是环环相扣的,成本这边出库的成本,都会按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的形式计入利润报表中,根据亚马逊的业务逻辑,我们一般分为以下情况:
领星中的操作也是类似这种财务处理流程,具体可以通过发货与结算差异报告来跟踪对应订单的结算流程。
其他部分,如盘盈亏、货件签发差异,与结算无关,直接将出库计入利润报表
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配置需要计入利润报表的项目、库存属性
项目
对应成本类型
销售/退货成本
亚马逊销售成本
FBA亚马逊销售订单
FBA补发货销售
自发货亚马逊销售出库
多渠道销售成本
FBA多渠道销售出库
自发货多平台销售出库
退货成本
FBA无源单销售退货
FBA有源单销售退货
盘盈亏
FBA盘盈亏
FBA盘点入库
FBA盘点出库
FBA库存差异
货件签收差异
FBA发货途损
FBA超签(close前)
FBA超签
FBA超签(close后)
其他
对于货件签收差异的说明:
FBA发货途损:发货单发出后货件close,亚马逊没有签收完的数量作为在途损耗
FBA途损补回:当货件close发生在途损耗后,亚马逊又签收的数量,会加回途损
*对于货件签收差异不做精细管理的,不考虑超签的,仅勾选以上两项已经足够
FBA超签(close前):在货件close前,亚马逊签收数量大于发货数量的部分
FBA超签(close后):在货件close后,亚马逊签收数量大于发货数量的部分
FBA补货出库:亚马逊签收后,有时会做负数签收
*配置建议
方案1:只选超签close后:仅在货件close(到达相对稳定状态了),才统计超签情况。减少因为亚马逊签收异常导致的异常波动:
方案2:选择超签close前+超签close后+补货出库:比较精准的把货件所有情况都考虑了,缺点是亚马逊货件在close前,超签和负数签收会带来一些利润波动
主要源自于亚马逊分类账中将之前亚马逊的库房转运拆分出来,因此新旧版本的库存数量是因为新版的期初库存中将移仓在途当成了发出仓在途,不在期末的在库商品中。
新版
旧版
货件签收
一致
可能会有时区上的差异,因为旧版为共享仓,欧洲是采用UK时区,北美采用US时区,
旧版买家退货数据源为《库存分类账InventoryLedgerreport-detail》中,eventtype=Customerreturns数据
而新版是取的《亚马逊物流买家退货报告FBACustomerReturnsreport》能够对应到订单的数据
移除
调整
旧版未计算
期末库存+移仓在途
期末库存
(1)初始月份不同在新成本管理进行初始化的时候,支持根据当前结存数量去匹配历史已经做过的发货单(业务配置-计价方法-开账月期初库存自动匹配发货单),形成一个期初批次,而批次成本是一直从上线那天滚动至今,再加上旧版是采用共享仓维度进行核算的,新版采用具体站点维度核算,导致之前剩余的批次结存量无法直接使用到新版上面。(2)共享仓与非共享仓维度新版中能够做到按具体的站点核销批次,而旧版是采用共享仓的维度核销批次。例如,在旧版中,就算没有开启欧洲远程配送,UK签收的批次,可以被DE核销掉;而在新版中,UK的批次只要没有产生调仓,就要一定是UK的出库来核销。
新版中如果此销售退货订单能够取到销售出库对应成本,则会按照销售出库当时的成本进行入库;旧版均为盘点入库,取值为最远签收批次>重置成本>固定值。
新版除了支持先进先出还支持移动加权;旧版仅支持先进先出。
新版支持MSKU维度和SKU维度计价;旧版仅支持MSKU维度。
新版有重算机制,可以保证数据延迟提前到3个站点天;旧版没有重算机制,一定要保证历史数据完整性,延迟为3个站点天。
A1:计入利润报表
A3:因为成本中心目前是按照SKU维度计价的,所以某个MSKU的销售出库可能出的是相同SKU但是不同MSKU的批次;如果要确认是否确实有该仓库+MSKU是否有单价为0的无源单入库,可以把月份+仓库+MSKU带入到成本计价详情页面,看是否有无源单入库单价为0的流水;
只有SKU维度计价会出现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跨国调仓无法继承成本的问题,当多个国家匹配不同SKU时,我们会根据英德法意西、美加墨的优先级取其他国家的SKU,也就是说,一个MSKU在SKU维度计价中,所有国家只会对应一个SKU。
A6:如果想要重新导入期初的话,最好重新下载导入模板填写。
A7:配送报告是包括了整个地区的数据,无法精确区分国家,成本计价详情是区分到对应国家的,核对的时候建议核对到区域维度。
A9:期初调整单不是直接调整流水单价,而是通过调整单形式进行调整。
A11:检查下MSKU有没有没有配对的情况。
Q12:受后补发货单影响,在途产生异常,请从开账月重算,这一次重算之后,以后不会产生问题,并且后补的发货单都能取到成本。
Q13:发货单详情内的“单位出库费用”、“单位辅料费用”、“单位税费”。
1.开账月:成本开始计算的月份,在开账月之前的单据将不会计入成本计算中,开账月之后的单据才会正常进行计算;
2.计价:计算单价的简称,成本单价需要按照一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出价格,常用的方法有月末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目前领星支持移动加权与先进先出两种计算方法;
3.无源单/有源单:是指能否找到源头的入库单据。如果是无源头的入库单据,在入库时候是没有办法取到成本的,领星提供了一个无源头入库取值的规则,可以根据优先级按顺序取出对应的成本;
5.本位币:是指核算成本的币种,目前领星中默认采用CNY作为本位币。因采购或者头程均会有不同的币种,不同币种无法直接简单加和,因此需要转换为统一币种进行加和。从原币转换为本位币的汇率为业务发生当月的我的汇率进行转换;
6.库存属性:是指商品在库存中状态,领星中只区分五种状态,可用、次品、可用在途、次品在途、待检;
7.期初/期末成本:成本每一个月会结存一次,期初成本是指本月月初第一天结存的上月剩余成本和数量;
8.入库成本:是指每次发生入库动作产生的成本,一般分为有源头的入库和无源头的入库。如果是有源头的入库,则会根据源头计算(或单据填写的)金额来入账。如果是无源头的入库,在未进行成本重置时候,会根据无源单入库的配置按顺序取值,当遇到0单价则跳转至下一顺位取值,若进行了成本重置,则按重置之后的金额入账;
9.出库成本:是指发生出库动作产生的成本。此部分是通过成本计价规则计算出来的,一般常用的计算规则包括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后进先出、月末加权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