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人》5毛钱礼金比如今500元千倍温暖人心,苦难年代暖心之作,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十三Y先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牧马人》是1982年谢晋导演的作品,主演是朱时茂和丛珊。这部年代久远的电影,因为抖音的关系,又火热了起来。在被抖音勾起了兴趣的情况下去观看了这部作品,没想到居然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牧马人》的故事里的主人翁许灵均(朱时茂饰)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是长子嫡孙,本来应该是过着富裕幸福的童年的。可是父亲对和母亲之间的封建婚姻不满,最终抛妻弃子自己去了美国。而就在父亲离开4天以后,许灵均的母亲病逝,许灵均从此成为孤儿。
父亲是美国资本家,许灵均的出身让他的“成分”出了问题,1957年的时候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敕勒川做一名牧马人,随后又经历了文革,整整20年的“右派”身份,让许灵均受尽了苦头。这部电影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把这20年的苦难年代拍摄得很温暖,虽然苦难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但是很多的朴实的好心人帮助许灵均,让他看到了希望,对新中国也抱有希望,最终迎来了他个人的“政治解放”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在许灵均4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从美国回来想接他去美国,但是许灵均最终放不下自己在敕勒川的一切,也放不下苦难后迎来新生的祖国,最终拒绝了自己的父亲。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许灵均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的选择,一边是美国的富翁生活,一边是敕勒川的贫困生活,为什么他最终选择了留下?
许灵均的父亲曾经这样形容自己,从金钱的角度自己是一个富人,但是从感情的角度是一个穷人,准确的说是一个乞丐。
我觉得在那个年代,这个角度的拿捏是非常准确的,真实不夸张。其实在那个年代,很多的书籍或者影视资料里少不了一些比较夸张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恶评,似乎他们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但是其实这个水深火热指的并不是物质,人家的物质生活比我们发达得多,其实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
许灵均的父亲在美国还有三个孩子,但是他依然感觉到感情上的贫穷,因为他们都是过着富家公子的生活,知道吃喝玩乐,但是可能并没有教养好。所以许灵均父亲的私人助理宋小姐曾经向他提议,让许灵均接手企业,觉得许灵均更为优秀。
许灵家的父亲生活里只剩下了钱,缺乏家庭温暖。相反,许灵均虽然生活平穷,但是饱读诗书,是一个人才,而且有幸福的家庭,母慈子孝,还有朴实可爱的乡亲邻里,所以许灵均的生活里家庭是非常幸福的,许灵均的生活比他的父亲更温暖。
许灵均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改造,他也曾经失落一度想寻短见。但是他的老师在他下放的时候就鼓励了他,他的老师告诉他,相信他的为人。
正是有了这些肯定,让许灵均坚持了下来,让他相信自己的国家最终会改变,最终会好起来。
许灵均是一个孤儿,到了敕勒川以后受到老牧民董大爷董大娘的热情照顾,董大娘端来两碗热腾腾的面条的一幕,真的非常暖心,而在往后的日子里,真的感觉到许灵均就像成了他们的儿子一样被照顾。
许灵均在马队里的伙伴们对他也是照顾有加,特别是文革时期,许灵均因为出身问题差点就要被抓去批斗。是马队的伙伴们一起想出来的办法,提前让许灵均跟着马队上山,让许灵均逃过一劫。
这种恩情对于许灵均来说简直有再造之恩,而在许灵均和李秀芝结婚的晚上,牧民们每人凑了5毛钱的礼金,还送了两袋米和粮票。
看到这一幕也让人感觉到了那种不一般的温暖,那时候是5毛钱的礼金,是现在的500元的千分之一,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祝福,却比现在的500元红包要温暖千倍。
1、李秀芝和许灵均之间的神奇婚姻
李秀芝本来去敕勒川是为了嫁人,结果对方意外身亡,她无家可归。郭子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把李秀芝介绍给了许灵均,郭子跟李秀芝说,我直接给你找个家吧。
就这样李秀芝戏剧性地嫁给了许灵均,第一天见面,郭子就帮他们把结婚证领了。刚开始会给人一种荒谬感,但是这也是那个时代的苦难现象,而最经典的是李秀芝跟许灵均说,她很幸运,因为她发现许灵均是个好人。所以李秀芝也不是个让人随意安置的无知妇女,其实她是有智慧的,愿意真心嫁给许灵均,其实是经过思考和观察的。
2、李秀芝懂得人情世故
李秀芝决定和许灵均过一辈子的时候,当即决定第二天邀请乡亲们吃饭,让大家祝福他们的婚姻。从这一刻开始,其实这个家就成了李秀芝当家作主,很多的事情都是她想到的。
3、李秀芝勤劳能干,但是又很会撒娇
许灵均工作外出一走就是10天,李秀芝在丈夫外出期间是刻苦耐劳,在家里勤勤恳恳的工作。而在许灵均回家的时候,她又会向丈夫撒娇,说许灵均外出那么久都不想家。
所以李秀芝士一个外刚内柔的女子,很懂得生活的智慧。
4、文革结束以后,许灵均得到了政治平反,李秀芝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李秀芝说,在她嫁给许灵均的那天开始,许灵均在她的心里已经政治解放了,已经平反了。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觉悟。
5、许灵均离开敕勒川去北京的晚上,许灵均像个孩子一样扑在李秀芝的怀里,李秀芝才是许灵均的依赖
许灵均说如果父亲让他们去美国,去不去。李秀芝说很肯定地说:“我知道你舍不得你的那些小学校里那些孩子们,你舍不得老乡们,舍不得郭子、董大爷,还有你也舍不得它(看着中国地图)。
李秀芝是许灵均的知己和心灵依赖,李秀芝太了解他了,所以帮他梳理清楚了内心,许灵均的心在祖国上,所以他是不会离开祖国的。
综上所述,李秀芝是一个勇敢去爱,而且非常有智慧的女人,李秀芝说她很幸运遇到许灵均,其实对于许灵均来说,他能遇到李秀芝才是他一辈子最大的幸运,这么好的女人,哪里去找。
秀芝,我是犯过错误的人。
犯过错误,我们以后不犯就是了。
我这个人注定要在这劳动一辈子。
一辈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这劳动……
这是秀芝和许灵均最初的对话,秀芝真的一开始就给予了许灵均温暖。
明天,我跟你一道去放马
傻姑娘,汉民哪有女的去放马?
我就要去!我化妆成男的!
一去十来天,连马都想家了,人也不想家!
这是李秀芝向许灵均撒娇,许灵均被这个女人彻底俘虏了。
我知道你舍不得你的那些小学校里那些孩子们,你舍不得老乡们,舍不得郭子、董大爷,还有你也舍不得它(看着中国地图)……你天天趴在墙上看地图,你可以把它摘下来装在包里带走,可那是空的,祁连山你背不走,大草原你背不走!在我家乡有句老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这段话体现了李秀芝对许灵均的了解,说完这段话以后,许灵均本来也许还有犹豫的心也定了下来,彰显了李秀芝过人的智慧。
还有很多的优秀台词就不一一尽列,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台词总是能给人温暖的感觉,非常经典,值得慢慢回味。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70年代的电影《牧马人》
老许见到父亲的第一眼张口预言,又憋了回去。毕竟30年了,爸爸这个名字对于老许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内心复杂。而老许的爸爸也觉得自己的儿子太生疏了,一个粗人,和自己意识的儿子完全不一样。当初他们离婚是夫妻沟通有问题,总是吵架,最后也是各奔东西,老许跟着妈妈,也就在他们离婚的第四天母亲也去世了。因为以前的斗争,老许很小的时候就被发配到了大草原上放牧。
跟父亲在一起的这几天,老许感叹道:秀芝,你能想象三个人吃一顿饭花了将近80块。这些钱相当于是老许大半年挣的钱啊,有钱人的世界,老许作为一个平穷人来说真的是叹为观止。父亲却一直想着改变老许的集体思想,想要带他到外国去改造他。这时,许灵均想起了贤惠能干的妻子秀芝和活泼可爱的儿子清清。他们一家人是那么的亲热、和睦,他怎能离开妻儿去国外呢?夜晚,许景由向儿子倾吐思念之情,许灵均也向父亲倾诉自己的坎坷经历。父亲一直觉得20年的改造,让老许受苦了,但是老许却说:不,我一直都没有怨恨过你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从来都没有。父亲惭愧的看着老许:我需要你,尤其是现在。在草原上放牧的时候,悲观绝望的老许有过上吊的念头。但是想到以前也曾沐浴到新中国的阳光,就放弃了。
电影中一首自由体诗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因为当时师资缺乏,老留校做了老师。祖国、人民、劳动、大自然给了老许重新生活的勇气。我死去过,不过我又活过来了,我不单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我还找到了人的温暖。我找到了父亲,还找到了母亲。对于他们给我的,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1962年解除了劳动放养,老许留在了牧场工作。牧场的人对老许都很好,一对老夫妻把老许当自家人,并告诉他:吃饱饭不想家,人要往远处看。牧场的干部跟老许说:相信群众相信党。如果没有牧场这些善良淳朴的人们,老许可能就要被强制学习了。从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场的农村姑娘李秀芝,举目无亲,无处安身。善良的郭子将她带到许灵均的小破屋里。一进家门口就说: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哎,你要老婆,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给你送来!老许开玩笑的说:那你就送来吧。秀芝不嫌许灵均是“右派”,许灵均感激秀芝对他的信任。秀芝把他破旧的小屋,收拾得焕然一新,并养起了鸡、鸭、鸽,成了“海陆空”司令。不久,他们又有了儿子清清,为这个幸福的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欢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在祁连山麓回响,也在身处北京饭店的许灵均的心中回响。他又想起离别的前夜,妻子的无限信赖和深刻理解,使他激动万分。他不能离开祖国,这里有他的亲情、他的爱、他的根。许景由不再勉强儿子跟他走了,他嘱托儿子在大陆为他买场墓地,死后他想葬在祖国。送走了父亲,许灵均又踏上了他用汗水浸过的土地,又回到患难与共的亲友中间,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边。最后老许选择留在中国,要把自己的知识交给更多的人,只有木来的希望,才能让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这古老的爱情故事,诠释了什么叫家人,什么叫爱人。爱的付出不能只是单方面,是需要两个人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整个电影围绕1:强调劳动换来金钱,和不劳而获的金钱的区别。里面秀芝对她儿子说:钱只有自己挣来的花得才有意思,花得才心里安逸。我买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得来的钱;我买辣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割稻子得来的钱;我给你买本本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钱……”2:强调社会地位改变对爱情的影响。秀芝对许灵均说:“你是右派的时候,在我眼里你是我男人,你平反了还是我男人,你要去美国坐汽车住洋楼你还是我男人。”3:强调知识差距无法改变爱情。当许灵均父亲的女秘书问许灵均,怎么和他不识字的老婆交流的时候,男主人公说:“人是高级动物,知识带来的差距本来就很小,况且经历也是一种知识。”以前老一辈人的思想和现在确实是不一样,但是这么纯粹的无一不让人学习。各位看官你们说呢!
文|杨文娟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编辑|炳叔
2019年末,抖音上一个关于电影《牧马人》的5分钟小视频火了。
这段小视频惊艳了网友,大家纷纷找来这部电影观看,内心仿佛注入了一股甘泉,清冽心脾,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片子随之迅速火爆网络。
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了青年教师许灵均被打成“右派”,发配到西北牧场劳改,得到当地牧民的关怀照顾,并与逃荒来的农村姑娘李秀芝结为连理,“文革”结束后,他放弃了到美国生活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建设祖国。
这部拍摄于1982年的老电影,在上映之初就已经火爆全国,获得了1983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刚刚度过了十年浩劫时期,这部以那个特殊时代为背景的片子一上映,引起当时有过相似经历的人们的共鸣并不奇怪。
然而在近40年后物质、精神生活都不虞匮乏的今天,它又再度火爆,撞击了无数人的心灵。
意味着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依旧对那些质朴、纯粹、善良的品质心存向往与渴望,而那些坚定的信仰与逝去的美好,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
淳朴真挚的爱情。
从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场的农村姑娘李秀芝举目无亲,无处安身,遇到热心的牧民郭大叔,辗转之下,郭将她带到许灵均的面前,于是许灵均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从天而降的“老婆”。
秀芝不嫌弃许灵均是“右派”,许灵均感激秀芝对他的信任。在牧民们的帮助下,他俩结成了患难夫妻。
现在的人因为没有房子不敢结婚,因为彩礼钱犯难苦恼,为了改口费下车费锱铢必较,为了房本上加不加名闹翻天……
所以当看见秀芝与许灵均的结合是如此简单“草率”,又是如此淳朴动人时,网友们深深为之震撼并感动了。
他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只有一个连风雨都不能挡的小破屋。
目之所及皆是贫穷,困苦,破落。
然而再贫瘠的土地也不能阻止爱情之花的生根发芽。
他们的定情简单而坚定:
“秀芝,我是犯过错误的人”
“犯过错误,我们以后不犯就是了”
“我这辈子,注定要在这劳动一辈子”
“一辈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这劳动”
许灵均说:“在我的生活中,忽然闯进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多年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她对我是这么信任,和我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好像她也等待了我好多年。”
背“黑锅”背了多年,忍辱负重了多年,历尽苦难多年,也等待了多年,你来到我面前,我才知道,这一天已经被等待了很久,并不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而只因为,你懂我。
在幸福感被欲望和空虚所替代的今天,人们依旧会被这些最淳朴的话语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这些直白的言语里隐藏着最深切的真情。
这世间,唯有真情,才最值得被追寻。
真诚温暖的乡情。
“右派分子”许灵均出身于大资产阶级家庭,父亲在解放前逃往美国。
身上背负的“原罪”使许灵均在“文革”中受到冲击,造反派要把他揪出来批斗。善良的牧民们为了保护灵均,让他上山去草场放马,以躲过灾祸。
董大爷说:“咱们和灵均一块好多年了,都了解他,干活踏实,人又老实,可不能看着他去挨打受气。”
山上冷,一个牧民就把自己唯一的皮袄拿给他,还鼓励他:“要相信群众,相信党。”
灵均的小破屋透风,董大爷就给他做了一扇布帘挡风;董大娘端来两碗面给灵均,说:“吃饱了饭,就不想家了。”
秀芝灵均在小破屋结婚,郭大叔送来了乡亲们凑的布票、粮票、钱和大米,董大娘送来了能煮两个人吃的一口锅,村里的老少都来为他们庆贺,送上真心的祝福。
物质上的匮乏不能把人打倒,精神上的苦闷却能寒彻心扉。
没有善良质朴的乡亲们的关爱,灵均也许早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祁连山辽阔的山脚下,灵均养马,放牧。大自然和劳动,给了他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
他说:“在这质朴而又平实的劳动中,我的心上激起了一种美好的感情……我好想融化在这群质朴的人中。”
记得汪曾祺也被错划过“右派”,下放到张家口的一个农科所劳动。
起猪圈、刨冻粪、给果树喷波尔多液……农活很累人,握笔的书生第一次体会到“劳动是沉重的负担”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与农民一起吃住干活,晚上被窝挨着被窝睡在一铺大炕上,农民兄弟在枕头上和他说心里话,没有任何顾忌,这才让他比较贴近观察了解农民,让他知道中国的农村是怎么一回事。
给“右派”们做鉴定时,大家一致认为:老汪干活不藏奸,和群众关系好,“人性”不错,可以摘掉右派帽子。他这才得以“摘帽”,结束劳动。
汪曾祺说:“中国的农民都是很好很好的啊!”
许灵均对想家的秀芝说:“你别难过,我们这里的牧民都是很好的。”
这就是中国的乡民,他们善良、纯粹、质朴,任何穷困、苦难都不能阻止他们照亮和温暖别人。
坚贞赤诚的家国情。
许灵均初到西北牧场时,心灰意冷,悲观绝望,有一天睡在马棚里的他看见棚外有一根吊绳,仿佛感受到死神的召唤,在那一刻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他站在吊绳前,马儿也好像有知,跑过来顶了他一下,他瞬间清醒了,抱着马儿失声痛哭起来。
他突然想到:我这个资产阶级的弃儿,也曾沐浴过新中国的阳光。
上学时,学校批准了他的助学金,老师见他家里没有人了,就让他搬到学校宿舍,让他跟教师一起搭伙吃饭,毕业后他还留在母校做了老师。
他曾得到过的关怀与温暖,心中曾燃烧过的理想与激情,都不是假的。
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因为希望还未泯灭。
从此他内心没有过多的哀怨,纵然被“错划”了,他决定扎扎实实在牧场劳动,这一“扎根”便是20年。
运动结束后,灵均得以平反,被分配到牧场小学教书,也获得了政治上的新生。
当他用颤抖着的手在黑板上写下“我们伟大的祖国”这几个字时,心中的委屈、不平已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祖国饱含感激与信任的深情。
这时他的亿万富翁父亲从美国回来,想让他继承家业。
“我希望带你去美国,那里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可以有很多钱”
灵均对父亲的舒适生活并不艳羡。他认为,国家在好不容易迈过一个大坎之后,作为个人更应该不离不弃地跟着她走向新生。
灵均决定留下来,这里有他汗水浸过的土地,有患难与共的亲友,有相濡以沫的妻子,有生命的根……
决定一个人去留的,从来就不是空洞的信念与大道理,而是那些长久萦绕心头的点点滴滴。
解放前夕,“人心惶惶”,有能耐的人大多想着“出逃”,杨绛先生一家却并不惶惶然,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安静地等待解放。
她在《我们仨》中写道:“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我们)爱祖国的文化……不愿做外国人。”
祖国就像母亲,她可能贫穷落后,可能历经磨难,然而“子不嫌母丑”,是每个儿女的底线与深情,这种归属感,是每一个中国人不灭的家国情怀。
自强不息的志气豪情。
勤劳,聪明,温柔,善良,坚韧……一切美好的词藻都不足以概括秀芝。
她拥有一个女性最美好的底色。
她把一个破烂的屋子变成一个温馨的家:糊上窗纸,贴上窗花,垒起院墙,养了一群鸡鸭鹅兔,生了一个大胖娃娃……
她身上隐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脱坯建房、种植、饲养,样样在行,“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她相信靠着自己的双手,就能打造出新的天地。
得知灵均的父亲是亿万富翁,儿子清清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要汽车,我要爷爷的汽车!”
秀芝听到之后正色说道:“没出息!那是爷爷的钱。钱,只有咱们自己挣来的,才花得有意思,才心里安逸……不是我们自己的钱,一个也不要,这叫志气。”
现在的人已经很少提及“志气”这个词了。
人们崇拜金钱、名利、地位,崇尚“成功学”,能有个富翁老爹,不知道多少人梦寐以求,能靠捷径获得成功,不知道有多少人趋之若鹜。
然而,人若没了志气,便会失去对生命、规律、规则的敬畏之心,各种社会问题会层出不穷。
金钱是个好东西,但不能被它操控。
只有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果实,才会异常甜美。
缺什么,便渴望什么。
今天的我们隔着屏幕,隔着时空的距离看这个昨日的故事,一边缅怀那些逝去的美好,一边哀叹现在的迷失。
相濡以沫的爱情,淳朴真挚的邻里情,深沉厚重的家国情……其实在今天,我们也一样可以拥有。
因为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爱祖国,爱山川,爱人民……是本能,是自带的属性,我们只需找回那颗暂时迷惘了的赤子之心。
我们都能做到。
愿你岁月静好,有良人相伴。
愿祖国壮丽奔腾,繁花似锦。
【排版|沐漪】
【每日话题】关于牧马人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柴叔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