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打网游偷偷充值数万元万余条投诉涉及腾讯、OPPO、苹果等
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规定,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并对未成年人充值金额予以限制。
《中国消费者报》调查发现,在网络投诉平台上,此类问题已成为投诉热点,投诉对象涉及腾讯游戏、4399游戏、欢太科技、苹果公司、心动网络、网易游戏、小米游戏、光遇手游、OPPO、华为等。
多家公司“打折”退款
吴先生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他修改了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孩子如果要用手机学习,他就在一旁看着。
《中国消费者报》拨打了腾讯未成年人游戏监管热线,询问为何不予退款,客服人员回答:“一个家庭只能受理一次游戏退款。第一次已经退款,如果孩子再次充值消费,那么监护人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
欢太科技:签承诺书可退款65%
“4月17日,我的手机上突然收到了一条银行卡被扣款648元的短信。”4月20日,江苏连云港消费者沈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疫情期间,孩子在家用OPPO手机上网课,谁知道孩子竟偷偷玩起一款名为‘第五人格’的游戏。从3月28日到4月17日,累计充值消费5415元。”
4月18日,沈女士收到了欢太科技发送的短信,要求其提交退款申请并提供孩子的户口本、监护人身份证、游戏角色信息和支付记录明细截图等资料。
“承诺书大致内容是:退款是补偿性质的,需要保密,不能向任何媒体或他人泄露。”沈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签署时限为48小时,过期作废,由于担心拿不到退款,她签署了承诺书。“后来再点开链接,就看不见承诺书了。”沈女士说道。
消费者提供的承诺书截图。资料图片
4月20日,沈女士收到了欢太科技的短信:“目前核实您的承诺书没有问题,我们已为您申请关怀金,一般需要7个工作日到账,部分特殊情况通过线下转账需要15个工作日。”
企查查信息显示,欢太科技是OPPO软件商店的运营企业。OPPO软件商店是第三方软件下载商店,主要适用于OPPO品牌手机,可提供Android系统的日常应用软件、游戏等APP产品。
心动网络公司:苹果手机只退70%
“3月17日,我无意间发现支付宝账单中产生了多笔数额较大的游戏消费记录,2月9日开始近40天累计消费充值金额达2.4万余元。”4月18日,上海消费者汪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为了方便他10岁的孩子上网课和学习,便买了一台iPad平板电脑,绑定了自己的苹果ID号。没想到孩子偷偷通过苹果应用商店下载并充值玩了“香肠派对”、“使命召唤”手游和“荒野乱斗”等多款游戏,其中在香肠派对游戏中消费金额最大,达到17747元。
汪先生表示,他不知道共用苹果手机ID号的iPad也具备手机支付宝的免密支付功能,加上扣款并无提示,因此之前一直未发现游戏扣款的情况。
汪先生关闭iPad免密支付功能并联系苹果公司官方客服请求退款,前两次被苹果公司直接拒绝,第三次则回复,需自行联系第三方游戏开发商协商退款。
“其他不知名游戏公司找不到联系方式,无法申请退款。”汪先生说。4月28日,汪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反馈,心动网络公司回复为从4月20日算起30个工作日内退款70%。
针对其“为何不退全款”的质疑,心动网络公司客服人员表示“苹果的就是退70%”。汪先生致电苹果客服,对方表示,支付款扣除30%的费用是游戏开发商与苹果公司之间的协议约定,不应该由消费者承担。
而当汪先生再次联系心动网络公司客服时,对方则表示:“能退的只能是70%,另外30%只能联系苹果官方处理。”
专家观点
未成年人网游大额充值未获法定代理人追认情况下无效
《中国消费者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难问题已成为当下投诉热点。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只要用户在应用商店下载了手机游戏,充值数额越多,收益也就越大。
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退费难问题,4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吴景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这些人在游戏中消费数千甚至数万元,显然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不相适应,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况下,其行为应当是无效的。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中,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付费游戏和网络打赏纠纷提供了规则指引。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