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一、名誉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标准是什么

1、名誉侵权通常很难直接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但会对受害人的精神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人云亦云,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的年代,诽谤造成的影响无法预计。

2、对于受害人名誉利益损害可以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适当措施予以救济,但当采取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时,就应当把名誉利益损害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

4、根据我国现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人名誉权受到侵害,不能要求精神抚慰金赔偿。

(二)财产损害赔偿:

1、名誉权是人身权利,一般不会有财产利益,但名誉权会直接影响权利人的财产获得,因此名誉受损也会造成财产损失。如公民因遭受名誉的毁损而丧失一些工作的机会,法人因名誉毁损而遭受财产的重大损失。

2、财产损害既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只要是侵害名誉权所引起的后果,侵权人就应当全部赔偿。并且受害人的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和支出,也属于财产损害的范围。

二、侵害名誉权立案标准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所谓特定的人是指一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一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名誉仅仅指公众对其的社会评价,而不是该人对其内在价值的自我评价。因此,行为人的行为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则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三、名誉权的含义

名誉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法律规定: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THE END
1.名誉权维权的那些坑5.能获得哪些赔偿。名誉权侵权会导致被害人社会评价降低,进而导致实际利益受损,比如产品卖不出去,主播掉粉,然而这种损失较为虚拟,不容易定量,实际判赔金额不会太高。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的伤害,如果法院认定伤害足够大,也会支持精神损失费的要求,但金额同样不会太高。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和一千一百https://zhuanlan.zhihu.com/p/703893439
2.侵犯名誉权!赔偿6000元法官法庭诉状赔偿6000元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不少人喜欢在社交媒体发布一些言论和视频,但若发布的内容不实,甚至损害到他人的名誉,将面临怎样的后果呢?12月12日,记者从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近日,泰兴法院审结了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 今年7月份,李某在网上发布了一些关于王某的不当视频,这些视频的内容并不属实,但因网络传播https://www.163.com/dy/article/ILPEFVO70552ADWT.html
3.朋友圈发帖辱骂当事人侵犯名誉权道歉且赔偿经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调解,孙某与张某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张某删除其朋友圈的不当言论,并连续3天在朋友圈中向孙某道歉,同时赔偿孙某经济损失1500元。 本案主审法官李红松解释称,张某在个人微信朋友圈上通过发布辱骂、侮辱性言论,在朋友圈内引起朋友的关注,客观上影响了孙某的社会评价,侵犯了他的名誉权。按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07/id/2922463.shtml
4.以案说法微信朋友圈骂人被起诉,这些行为要不得···2024年6月,郭某在点看微信朋友圈时发现高某在朋友圈几次骂了自己并将自己家人的电话号码公布于朋友圈,郭某通过电话、微信与高某沟通未果而致矛盾升级。郭某遂以高某侵犯其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要求高某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1万元。法官释法明理化纠纷 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获悉,郭某与高某系同村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813190511614357796&wfr=spider&for=pc
5.名誉损失费赔偿标准2020律师普法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受害者可以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需要根据侵权人对受害者所侵害的严重程度、侵权行为发生的场所、手段或方式以及受害者所受损害的后果严重程度来综合判定。如果损害后果难以判定,可以通过侵权行为人通过侵权行为所获得的收益来综合判定。同时法院还会考虑到侵权行为人的经济能力所能承担的https://www.110ask.com/answer/13701450460770990222.html
6.关于损害名誉权赔偿标准是什么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关于损害名誉权赔偿标准是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五个等级;一般性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个等级。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 https://wap.lawpa.cn/changshi/241403.html
7.新闻侵权类型一:新闻侵犯名誉权2014年7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子王思聪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简称“网易公司”)、北京搜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搜狐公司”)分别诉至法院,要求判令二被告停止侵害、删除侵权网页,赔礼道歉并分别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万元。 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217/2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