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月,商学院另外一名大一学生在淘宝购物后,也被不法分子利用类似的手段骗走900多元。通过和其他学院辅导员的交流,了解到同期其他学院大一新生中也有部分同学成为网络诈骗的受骗者。
二、案例分析
网购作为新型的购物方式,以独特的购物理念和便捷的特点而颇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然而不法分子却利用网购这一平台,发布大量的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大学生因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单纯,鉴别能力有限和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把握得不够完整,往往成为网络中的受害者。
本案中A同学网络受骗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代大学生当中:虚幻的网络爱情,网站发布的虚假“中奖”消息,高薪的网上招聘兼职信息······无不昭示着大学生是网络“杀手”的主要攻击对象。看似偶然的网络上当受骗事件,背后也蕴藏了一些大学生网络受骗的共同原因。
首先,在当今社会的宏观背景下,网络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系统已经成为网络交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为网络交易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自身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不自觉地充当了“钓鱼”的工具,至今仍未有一个有效的机制能够防范和处置网络诈骗。对不法分子而言,网络诈骗的成本低,有关部门监管的难度较大。当受骗以后,大多数网友选择忍气吞声,并未进行举报,致使诈骗行为日益猖獗。
其次,大学生对自我信息和隐私保护意识较低。本案中A同学当收到陌生人请求添加好友的提示后,他并未认真对对方的身份进行认证和核实,便将其加为好友,这是防范意识差与轻信他人的表现,交谈过程中将个人账户的淘宝验证码、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泄露,让骗子有机可趁。不仅在网络交友中,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因轻信他人而被骗的事件也屡屡发生。
再者,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网购常识。根据淘宝网上购物的交易规则,退款时并不需要输入确认为本人操作的验证码,同时,在交易成功以后,正常的交易也不会再次输入支付宝密码,需要多次输入银行卡或支付宝密码的情形一般都为钓鱼网站。
三、案例处理
(一)辅导员协助处理措施
1、辅导员与A同学联系,在详细了解网购货物被骗的整个过程之后,给予安慰和积极的影响,减轻A同学因被骗而造成经济损失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2、辅导员与A同学的家长进行沟通,将情况反映给家长,在家长的协助下调整学生被骗的心理状态。
(1)马上点进该同学的淘宝网,了解到A同学的淘宝网根本登不进去,建议其立即修改淘宝账号和密码,注销以前的账号。
(3)在支付宝里调出交易记录,并进行确认。
(4)进行确认后,联系到网络警察,告诉其整个事件的经过,请其介入调查,尽量追回资金。
(5)在网上联系淘宝客服,对店家进行投诉。
4、通过网络在线律师了解到,如果对店家投诉成功,支付宝会退回款项;如不成功,消费者有权要求淘宝承担责任。
5、辅导员陪同A同学立即到当地派出所保安,派出所询问了事件过程,进行了登记立案。
(二)案例处理结果
1、在辅导员和家长积极开导和安慰下,A同学的情绪已趋于稳定。
2、根据网络立案流程,将支付宝里的交易记录和交易信息,截图发给网络警察,网络警察积极配合调查,但最终没有追回资金。
3、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派出所破案难度大大增加,目前案件仍未侦破。
4、结合这次案例,辅导员对同学们进行了全面的网络防骗宣传和教育,引导同学们提高网络防骗意识和能力。
四、案例总结和启示
(一)大学生容易成为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原因分析
透过本案中A同学网络受骗的案例,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作为消费者时,社会经验缺乏,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有时显得无能为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监管有一定难度,其体制仍待健全,虽然一些网络购物平台提供了消费者申诉维权平台,但目前并未有一个具有较强实际意义的举报平台。
2、缺乏对新型诈骗技术的了解。当今社会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稍不留意,便易上当受骗。如若不时刻了解新型的诈骗手法,保持消息畅通,加强自卫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辨别真假便有一定难度。
3、当代大学生事物鉴别力有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和社会经验不足是成为不法分子主要“攻击“对象的根本原因。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便会通过这些新媒体工具,进行欺诈等行为。
5、大学生因法律知识的缺失或为避免麻烦等原因而未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及时处理,这进一步加剧了不良分子对其权益的侵犯。
(二)常见的网络诈骗类型归纳
当今时代,以网络为媒介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其主要手段有:
2、利用人们的贪慕心理,以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抽奖为由,并以公证员等身份引诱大学生领取奖品,借机诱骗受害人汇“个人所得税”、“手续费”、“邮资”等到指定的银行帐户,收到钱后却杳无音讯。
5、抓住大学生渴望独立的心理,以轻松高薪的网络兼职为诱饵,让大学生刷信誉、代付刷钻等,骗取钱财。
6、冒充360官方身份骗得大学生的信任从而获取验证,以钓鱼网站的形式或交易卡单等理由骗取银行卡号、密码、安装木马劫持网银等,从而将钱转走。
(三)学校、家庭和学生在提高学生网络防骗意识和能力方面的措施建议
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个案例在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1、学校层面
2、辅导员层面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与家长进行学生的成长沟通,齐心协力,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3)可通过形势教育课等机会加强对网络防骗知识的普及。
3、家长层面
(2)对孩子的需求应适度的给予满足,当孩子有较大的金额支出时,应问清其真正用途,同时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判断这当中是否存在孩子被诈骗等现象。
(3)即使子女不幸被骗,也不应多度责备孩子,而应配合学校和身边同学及时沟通,给予指导和积极乐观的鼓励,必要时可向心理老师请求帮助。
4、学生层面
(1)平时常看有关报道和书籍,积累网购经验,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和鉴别意识。
(2)不轻信不明网站,不随意在网上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和支付宝帐号、密码等。
(3)当自己的财产不幸遭到入侵时,应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尽量减少损失。
(4)遇事及时同父母、老师、同学商量,避免自身的判断失误。
(5)掌握一些应对网络骗局的常用方法,如:域名对比法、尝试输入法、网购的个人信息避免过于详细、被骗后立即冻结淘宝和银行卡账户等。
面对当今的信息时代,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防骗教育刻不容缓,这需要作为学生工作者的我们充分利用身边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模式,通过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防微杜渐,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