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丨三个案例告诉你,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原标题:防范电信诈骗丨三个案例告诉你,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

该法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各环节作出制度规范,补齐行业监管漏洞和短板,是一部从根本上、制度上预防、遏制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新兴领域立法,将全方位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治防火墙。

犯罪概念

定义电信网络诈骗行为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明确打击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为他人针对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产品、服务等帮助。

工作机制

①国务院建立反电信诈骗工作机制;

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③公安机关牵头负责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挥审判、检察职能作用;

⑤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履行监管主体责任。

3

前端防范

教育行政、市场监管、民政等有关部门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的宣传教育,增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五进”(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宣传活动。

各单位应当加强内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对工作人员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教育。

单位、个人应当协助、配合有关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新闻、广播、电视、文化、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单位,应当面向社会有针对性的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

建立预警劝阻系统,根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劝阻措施。

关于

个人信息保护

限制出境

对前往涉诈严重地区且出境活动存在重大涉诈嫌疑的,或者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出境限制措施。

跨境打击

加强国际执法司法合作,有效打击遏制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救济措施

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应当加强追赃挽损,完善涉案资金处置制度,及时返还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对遭受重大生活困难的被害人,符合国家有关救助条件的,有关方面依照规定给予救助。

三个案例

告诉您如何防范电信诈骗行为

套路一

金融投资诈骗

案例一案情简介

2015年4月至2019年2月,刘某犯罪集团自行非法搭建虚假期货交易平台,通过设置高杠杆、高点差、高平仓线、仓息等参数,诱骗被害人炒卖所谓的沪深300指数、恒生指数、黄金指数、美元指数、石油指数、天然气等产品,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此后,犯罪集团成员指导客户交易,通过反向喊单等方式诱导客户高买低卖、频繁交易、小赚大亏,直至客户出现50%以上亏损,才让客户止损离场,并通过控制的账户向客户付款,造成正常出金的假象。客户在交易过程中的手续费、点差和亏损就成了该犯罪集团的非法盈利。441名被害人在该平台上交易,共计损失8571万余元。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首要分子刘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一百万元,判处其余四名主犯有期徒刑十一年至六年十个月,并处罚金。

以案说法

对任何超高收益的网络投资理财都要保持警惕,投资者不要轻信陌生人发来的“盈利图”,不添加陌生人的“投资群”,不参与发布内幕消息、导师荐股的非法投资平台,以免陷入网络诈骗陷阱。

套路二

轻松刷单赚大钱

案例二案情简介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蔡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0元。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盛行,很多网络卖家为了提高信誉,通过刷单方式虚构交易。刷单行为,需求方与刷单方往往通过网络联系,刷单方刷了单之后是否能够拿回钱款以及得到报酬,需要需求方信守承诺,刷单方往往并没有手段来保障自己的权益,这也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广大群众要坚守心理防线,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警惕“刷单返现、加盟享利”等花言巧语,切勿贪小利上大当吃大亏。

套路三

甜蜜陷阱

案例三案情简介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熊某等5人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七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六千元至二千元不等。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已成社会毒瘤,其中“杀猪盘”类诈骗属于典型。诈骗分子虚构身份,通过各种聊天软件以网络交友方式联系受害者,在进行足够铺垫,获得受害者信任后,编造诸如“家人生病”“投资周转”“内幕交易”等理由,说服被害人转账。而被害人却深陷情感陷阱而不自知,发觉上当为时已晚。

为了建立亲密关系的情感双方虽然要相信彼此,但一方频繁提出不合理的借款或转账要求时仍要保持警惕,避免人财两空。

THE END
1.防范网络诈骗的案例(精选8篇)二、案例分析 近段时间,电话、短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各式诈骗花样层出不穷,诈骗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客户很容易上当受骗。银行柜台作为客户汇款的最后一道关卡,柜员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遇到可疑汇款及时提醒客户,以免客户遭受损失。 三、案例启示 (一)银行工作人员在给客户异地汇款时最好委婉询问客户的资金用途,如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zrb6u4j.html
2.常见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案例分析安全常识常见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案例分析 第一类 刷单返利诈骗 (一)案例 2021年3月21日,家住岳麓区的孙女士在微信群中看到一条信息:“招聘京东兼职,工资现结”。孙女士扫码后进入了一个兼职刷单群,“客服”人员介绍只需按照系统的派单任务拍下商品,截图发给客服,然后再扫码付款就完成一单任务,即刻就可获得本金加返利。孙http://wzbwc.hnkjxy.net.cn/2023_12/19_23/content-22244.html
3.网络诈骗案例剖析.pptx网络诈骗案例剖析汇报人:XX20240109引言网络诈骗概述典型网络诈骗案例分析网络诈骗手段剖析受害者特征与心理分析预防措施与建议contents目录01引言深入剖析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发展趋势及其社会危害,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目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8897102.html
4.反诈科普真实案例!网络贷款诈骗,让人“越贷越穷”据统计,自2023年1月1日截至3月20日,在虚假贷款类诈骗案件中,全市累计发案84起,受害人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岁至40岁之间,其中男性受害者居多,占比达69%。对于网络贷款诈骗,只要没有贷款需求,一般人基本上不会关注,而对于切实急需用钱的用户来说,“方便快捷”的网络贷款就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https://m.btime.com/item/router?gid=420fj14oq7t8kcrdl07tb7m6f9d
5.2024网络安全犯罪的五大趋势之一: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犯罪案例二、案例分析:AI换脸技术的实际应用 近期,香港和陕西相继发生了AI换脸诈骗案例,揭示了这一技术的可怕之处。在香港的一起案件中,诈骗者通过“AI换脸”技术,成功模拟出受害者的面孔,欺骗其参加虚假的视频会议,并以此骗取巨额资金。而在陕西西安的案例中,诈骗者则通过视频通话,模拟出老板的声音和图像,诱使受害者转账大https://blog.csdn.net/Donni_Y/article/details/136630217
6.银行诈骗案件案例分析10篇(全文)至此,客户意识到自己遭遇到了电信网络诈骗,放弃了转账,并对该行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感谢。该行工作人员向客户推荐下载了国家反诈APP,并关注“平安中行”微信公众号,用一个个鲜明的案例向客户普及防诈骗知识,提高反诈意识。 银行诈骗案件案例分析 第2篇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dku7kxd.html
7.江西发布8起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要闻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发案多、上升快、损失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对此,江西法院从近两年全省法院审结的相关案件中选取了8起典型案例予以发布,这些案例或具有诈骗手段迷惑性强、或犯罪集团化、或被害人人数众多等特点,以期深刻揭露诈骗犯罪手法和严重危害,进一https://www.jxzfw.gov.cn/2022/0907/2022090743704.html
8.揭秘最新诈骗手法,深度分析案件揭示防范策略案例分析 以某电信网络诈骗案为例,健康分子通过电话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转账,受害人因轻信对方身份未能及时核实信息真实性而导致财物损失,此案反映出公众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提高防范意识并学会识别诈骗手法至关重要。 最新诈骗案件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公众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https://www.pjjsht.com/post/36716.html
9.中国男子诈骗日本七旬女子逾八亿日元,惊天骗局深度揭秘案例分析 在这起案件中,中国男子的诈骗行为极其恶劣,但日本女子在防范意识上的缺失也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在跨国交往中要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跨国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这起中国男子诈骗日本七旬女子逾八亿日元的案件震惊了社会,引发了人们对跨国网https://www.hxsddq.com/post/12796.html
10.防诈骗大学生常遇的网络诈骗案例解析来啦天下公安机关对近年来的真实电信诈骗案例进行了调研统计,总结出了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5大类型,共60种作案手段,今天全部分享给大家,帮助大学生群体“掌握防骗知识,筑牢安全意识”。虚假消息类案例一小王同学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尊敬的商户您好!由于购物平台网络系统升级,请您及时点击以下网址认证账号信息,www.meituanhttp://news.ijntv.cn/m/social/2020-09-24/63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