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通过梳理2022年6月的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据,分析出我市高发案件类型。其中,网络刷单诈骗、冒充电商、银行客服诈骗和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等类型在我市呈高发态势。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仔细甄别,认真学习防范知识,熟知骗子伎俩,提升识骗防骗能力,避免财产损失。
2022年6月我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盘点分析
从案件数量来看,以下6种类型案件最为集中,占到总发案数的90%以上,依次为:
1.网络刷单诈骗(占总数的41%)
2.冒充客服诈骗(占总数的20%)
3.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占总数的11%)
4.网络贷款诈骗(占总数的7%)
5.冒充公检法诈骗(占总数的6%)
6.虚假购物诈骗(占总数的6%)
从涉案金额来看,以下6种类型案件最为集中,占到总金额的80%以上,依次为:
1.网络刷单诈骗(占总案值的34%)
2.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占总案值的15%)
3.冒充客服诈骗(占总案值的12%)
4.虚假购物诈骗(占总案值的8%)
5.网络交友类诈骗(占总案值的8%)
6.网络贷款诈骗(占总案值的6%)
从发案区域分布来看,发案较高的是运河区19%、泊头市13%、沧县9%、新华区9%。
受骗人群属性及特点
1、从受骗人群性别看
受骗人群中,男性受害人占38.3%,女性受害人占61.7%。
2、从受骗人群年龄结构看
受骗人群中,18-40岁之间的占比75.8%、40-60岁之间的占比22.9%、60岁以上的占比1.3%。18-40岁这部分人是最大的涉网人群,网上社交等活动频繁,信息泄露也较为严重,是骗子重点攻击的对象。
3、从受骗人群文化层次看
受骗人群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36%、中专学历的占比6%、高中学历的占比22%、大学学历的占比22%、大学以上学历的占比14%。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受骗人防范意识淡薄、防骗知识匮乏和对新型互联网软件应用功能识别力差等弱点步步设套,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4、从受骗人群职业属性看
受骗人群中,居家无业占比34.4%、其他职业占比20.6%、职工占比16.6%、学生占比11.4%、个体商户占比6.8%、农民占比6.8%、教师占比3.4%。人们网络求职和贷款需求不断增大,刷单返利、虚假贷款、理财类诈骗侵害人群不断增多。
5、从受骗人群居住环境看
受骗人群中,居住城镇的占比53.8%、居住农村的占比46.2%。
诈骗类型+防范
1、刷单类诈骗
表现形式:
警方提示:
1、任何形式的刷单都是诈骗。
2、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高额回报的投资或者代理,背后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2、虚假购物消费类诈骗
骗子通过各种电商平台、聊天软件低价售卖物品,引诱被害人上当,在被害人付款后,将被害人拉黑。疫情爆发期间,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口罩、额温枪类诈骗案件,基本上都属于该类型诈骗。
网购一定要选择正规购物平台,并且一定要使用官方平台进行资金操作;网购时遇到任何疑问,可以咨询官方客服;如果卖家要求使用它提供的链接或二维码,一定要小心,很有可能是诈骗;绑定网络支付软件的银行卡,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同时支付软件和银行卡设置支付上限。
3、代办信用卡、贷款类诈骗
4、杀猪盘诈骗
1.网上交友要谨慎,认真核实对方信息。2.不轻信网上“恋人”,永远不知道和你“热恋”的到底是美女还是抠脚大汉。3.“网恋对象”带你到某平台“赚大钱”时,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5、冒充网购客服退款类诈骗
3、验证码是保护资金的最后一道屏障,切勿告诉任何人。
6、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骗子通过制作虚假网页、搭建虚假交易平台,以高回报、高收益诱使受害人投资所谓的贵金属、期货、现货、理财产品等,进行虚假交易,进而将被害人投入的资金转走,被害人被骗。
投资理财务必选择正规渠道,针对网络投资理财平台,要向金融证券主管部门核实真伪,高收益必存高风险,务必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