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到底“相”什么?

学会用智慧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真爱

细节中见“三观”

每个人都会把金钱花在自己认为最值得的地方。有些人喜欢花在教育上,有些人喜欢用在吃喝玩乐上,如果把钱花在朋友身上,那对他来说,朋友就是最重要的。

林文采的父母喜欢旅游,妈妈各方面都很节省,唯独在旅游上从不手软,她长大后亦如此。然而婚后的婆家人却基本不旅游,认为旅游不是必须的,这个钱能省就省。所以当林文采提出要旅游时,丈夫就不赞成,幸运的是他也不反对,否则,单就这一条,他们可能就会暴发很多争吵。

“了解他的爱好再看看跟自己的爱好是否匹配,不一定完全一致,但相对一致的话,进入婚姻后,冲突就不会那么激烈。”

同情容易共情难

林文采说,引发亲密关系冲突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男女大不同,而男女最基本的不同,可能就是“头脑人”碰上了“感受人”。研究报告称,在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肤下面,女人的感受点要比男人多大概16个。女人更喜欢表达感受,在沟通时更喜欢谈细节;而男人更习惯总结分析,直接提供解决方案,在沟通时更强调讲重点。

因此,沟通的一大秘诀就是,你跟什么人沟通,就变成什么人,这是沟通的最高艺术。说白了,就是要有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并能够理解或感受他人所经历的事物的能力,就是共情能力。当妻子回家后吐槽工作很烦、老板很难搞时,丈夫说“那就辞职吧”,可能只会换来妻子的白眼。其实,丈夫根本不用提供解决方案,这时能做的最好是抱抱她,共鸣妻子的感受,承载妻子的灰色情绪。所谓低情商的人讲方法,高情商的人懂共情。

某网站调查显示,女孩最讨厌的10句话中,“多喝热水”常年盘踞榜首。万能的“多喝热水”,是女生和男朋友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时,男生常用的回复语。一条吐槽自己男友的微博在网上引发了众多女生的共鸣,“感冒了,多喝热水”“大姨妈来了,多喝热水”“头疼,多喝热水”“拉肚子,多喝热水”“玩累了,多喝热水”“长痘痘,多喝热水”……“多喝热水”这个在很多男性眼中暖心体贴的关怀,其实是缺乏共情能力的表现,比起方程式般的“多喝热水”,明明可以有很多类似“我此刻不能陪在你身边,让我送你的小熊帮我照顾你吧”这种幽默又不失体贴的回应。

要注意,同情不能跟共情画等号。一位女性来访者向庄晓丹诉苦,“我的男朋友明明看到受伤的小动物能够很有同情心地带去动物医院治疗,还能仔细地呵护它,可为什么在和我争执的时候扬手就打我”?因为这个男朋友具有的是同情心而不是共情能力,“同情”与“共情”并不相同,这便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同情是对别人遭遇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经历而产生的情感共鸣。这位男朋友有过生病或受伤的经历,他能与受伤的小动物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小动物此刻有被照顾、被关怀的需要,于是做出行为反馈。然而女友的需求是他未曾经历、也不能理解和感受的,处在矛盾当中的愤怒情绪里,他感受到的只是女友的“作”和“矫情”,对待女友的方式竟比对待动物还暴力。

相亲时,由于彼此刚刚接触,不便向对方倾吐自己的不适或不开心,可以通过观察对方对待第三者的态度去判断他的共情能力。比如对一些社会热点新闻,特别是与对方教育背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的情况下,对方如何看待当事人的遭遇,是一双充满距离感去审视、批判的冷眼,还是一双从对方视角出发去理解、体谅的慧眼。几句话的描述,高低便会自见分晓。

沟通不是能说会道

相亲中,很容易就可以感知对方是不是“墙一般”的存在。可以说,沟通能力是相亲中首先表现出来的能力,只不过我们还需要深挖下去,看看在遇到问题时,对方是否还有主动沟通的意愿和能力。可以在相亲之前做好“背题”的功课,用同伴的情感经历或是影视剧中那些因缺失沟通意愿而错失良机、造成误会甚至永生遗憾的情境,问对方如何看待这个结局,如果换成是他将如何行动。

庄晓丹说:“之前《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火了之后,很多来访者都在努力往‘非暴力’沟通上下功夫,其实在我看来,比起‘暴力沟通’,首先有沟通的意愿显然更重要,有沟通才有调整的空间。”在亲密关系中,伴侣间争吵如果能够以双方达成了共识为结局,这段争吵就会很快被遗忘,被解决的矛盾,哪怕是通过激烈的争吵,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会不再继续影响两个人的关系。之所以很多情侣会有“越吵架越亲密”的体会,就是这个道理。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约翰·戈特曼曾在《爱与博弈》这本书中提到,人们对未解决事项的记忆力,要比对已完成和终止事件的记忆力强约两倍。如果遇到沟通意愿低,或者干脆用哄骗等方式应付对方、回避问题,这只会让矛盾永远停滞在“未解决”的状态,随着后续矛盾的不断积累,从而持续影响两个人的关系。

有时候,相亲中还会遇到很会雄辩的人,但“能说会道”和“有沟通意愿”不能轻易画上等号。一些口若悬河停不下来的人需要警惕,需要验证是否真的具有沟通意愿。比如在对方讲话时,刻意的礼貌打断,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看对方是继续往下讲,还是随着你的观点、切换到你的频道上继续交流。如果“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便是没有沟通意愿的表现。

蹚蹚前任这个“雷”

想要了解一个人,有时看他对前任的态度就知道了。

可以大方地问一下对方上一段感情是怎样结束的。如果对方是反思能力较强的人,他(她)一般会先从自身的原因说起,再分析双方存在的问题。反之,不太会反思的人通常会对前任发起攻击,一味地强调对方的过失,而不善于总结和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可不局限于情感经历的问题,主要观察不顺时对方是如何归因的,是外部原因还是自身问题,是“运气不好”还是“努力不够”,是“原生家庭问题”还是“自我成长不够”,都可以在对方的回答中窥之一二。

庄晓丹说,“反思不是给自己找理由、找台阶,先放过自己再原谅他人,反思是一个跟自己较劲的过程。不会反思的人会停留在自己固有的模式里不再成长,很容易在相同的问题上反复出错。相亲时,比起问对方的现状,不如问问对方是如何一路成长起来的,遇到过哪些挫折,又是如何释怀过往的经历。不会反思的人通常会“绕着”挫折走,会短平快地开启另一条平行线上的新征程,而不是先把之前的坑填平再继续前行,这样还会在未来遇到相同的境遇后再次栽倒。

能够反思的人在大多数困境中都可以“有解”,这在亲密关系中尤其重要。老话常说,“两口子在一起,哪有不磕磕绊绊的”。绊倒后能不能起来、要多久才能起来,往往取决于反思能力的作用。无论是让自己生气的情绪消失,还是安抚对方不再生气、伤心,第一步都要先反思,先看到自己在矛盾中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再把旁人的问题放在一起,看明白这场矛盾“化学反应”的原理。

因此,相亲前真的需要认真思考到底“相”什么,才能在一次次的相亲中避免“浪费感情”,学会用智慧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真爱和幸福。

THE END
1.工会团委和妇联联合组织的相亲可以去吗?这是组织最正规,筛选最严格,嘉宾相对优质的相亲活动了,不比不熟的亲戚介绍的靠谱?不比中介机构介绍的靠谱?一次能认识好多单身优质异性,你就当自己去选妃,看上哪个选哪个,全都没入你法眼也不吃亏 赞(328) 回应 让我也听听 2021-03-24 15:25:19 活动靠不靠谱先不评论,就这表连我家里老底都要摸出来的感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17118842/
2.老司机告诉你,千万不要去相亲!1 说起相亲,我应该算是一个相亲专业户。 过去一年相过的亲,似乎也数不过来了。 以前,我觉得,相亲不过是过去看看。 聊得来就加个微信, 聊不来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留在微信里成为https://www.jianshu.com/p/61d32602482e
3.我建议,普通男生不要去相亲(不服来辩)本人91年男,不帅不丑,因为身高172拉胯,从小到大没谈过,没被人追过,因为自卑也没向任何人示好。毕业两年工作起色点后开始漫漫相亲路…… 我眼中的相亲是目的明确,不合适直说,女生眼中的相亲就是给对方一个追自己的机会。就算能加微信,也无非是以下1到4种情况: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013/16/1100068841_1100068841.shtml
4.如何使用决策树判断要不要去相亲?相亲决策树我们该如何构造一个判断是否去相亲的决策树呢? 根据创建决策树的步骤,首先我们要确定决策树的根节点。但是在众多影响因子中,每种影响因素肯定有所区别,那么我们应该选取那个属性当做根节点呢? 那么我们先了解下两个重要概念:纯度和信息熵 1.1.纯度 纯度就是我们一组数据差异性的大小,换种方式来解释就是让目标变量的https://blog.csdn.net/b379685397/article/details/127124263
5.女子5年相亲上百次,20分钟看透男人性格家底“有时我也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受这种屈辱?难道我是‘剩女’,我就有罪?”说到这里,张琳忍不住哭了,相亲受益的是婚恋机构,它们赚得盆满钵满。张琳认识一个35岁的女孩,已经先后在3个婚恋机构交了5万元相亲费:“我都怀疑‘剩女’是不是婚恋公司炮制出来的阴谋,大家都焦虑,就上当了。”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04/27/c74632.html
6.奇葩相亲记心理学文章这是一篇长文。文笔风趣幽默、叹为观止。对于想了解相亲的朋友很有帮助,看完我只能说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 www.xinli001.com 早晨一睁眼,伸手摸到床头柜上的四凤儿,打开微博,我缩在被窝里开始像伊丽莎白女王一样批阅奏章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010079
7.骚扰电话不断夸大效果……警惕相亲平台消费陷阱“短信电话狂轰滥炸”“不签协议想走难,上厕所都有人跟着”“推荐时说学历是本科,见面却变专科”……近来,不少相亲者投诉称,部分开通了线上平台的相亲机构在线下大搞轰炸式推销、绑架式签约、凑数式服务,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https://news.cctv.com/2019/08/30/ARTIUVNd6ZJvELNouGC5Fa2P1908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