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农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1900—1903年,罗振玉编纂刊印了《农学丛书》。该丛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书和部分国外农书,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发展趋向。1924年,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系统分类编目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部于1955年提出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决定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该研究室成立后,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氾胜之书辑释》《陈旉农书校注》等书,得到了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后来、研究室又以古代农书为主要资料,编写了中国首部综合性农业科技史著作—《中国农学史》。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轰动,被誉为农史学科领域的里程碑。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
——《毛泽东文集》
材料明代及之前的出版业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官府经营的出版业(官刻)、文化精英经营的出版业(私刻)和商人经营的出版业(坊刻),它们所出版的书籍分别称为官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明中后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以下是当时出版的部分书籍类型:
②科技书、农书、商书、兵书、工匠书、医书、字书、法律书、尺牍、旅行指南、占卜历算等专业书籍
③白话小说、剧本、唱本等通俗文艺读物
④各种历史时政类的出版物(如政书、史书、经世文编等)、报纸(如邸报*、京报等)
⑤春联、年画、绘本*、图画之类的出版物
注释:
*邸报,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后改称“京报”。
*绘本,又称画本,大体分为五类:一是具有启蒙教育性质的图说:二是将先贤的画像、事迹等形诸笔墨的画传;三是戏曲小说的插画即绣像本;四是观光旅游的名山图;五是绘画指南即画谱。
——摘编自李伯重《挑战与应对:明代出版业的发展》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明末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主持翻译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著作掀起了译书的高潮。徐光启在《几何原本》中引入了西方几何学概念中的“点、线、面、直角、曲线”等专有名词,将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理论与几何学相融合。徐光启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介绍了西方农耕、种植业技巧。传教士邓玉涵编译《泰西人身说概》和罗雅各编译《人身图说》,将西方先进的人身解剖学引入中国。
——摘编自欧阳丁《从中国翻译史看中国译者地位的变迁》
材料1642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到达中国。1643-1650年,他游历江南诸多地方,致力学习汉文华语,阅读中华典籍舆志,对中国历史文化极富造诣。1650年,他被罗马教廷任命为杭州地区耶稣会会长。
1653年,卫匡国作为天主教耶稣会中国副教省代理人前往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辩护,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罗马教廷事后颁布敕令称,中国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进行。
1655年,卫匡国用西式方法绘撰、编著的《中国新地图集》在欧洲出版。这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全书内有17幅地图,中国总图一幅,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湘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各一幅,此外,含日本地图一幅。该书双面印刷,还有171面志文,19面目录,可以查明包括长城在内的中国各地城关的经纬度,均按照省份和城市大小排列。在具体内容上,该书不同于中国官私地理志书偏重政治建置的风格;更好地体现了欧洲地理学所主张的综合性学科的性质。《中国新地图集》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地理的必读之书,引起欧洲地理学界的重视,一经出版便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版本,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摘编自杨雨蕾《〈中国新地图集〉和十七世纪欧洲的中国地理认知》
我国古代谐圣数量众多,持续数千年,遍及社会各界,博大精深。诸圣文化可谓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源流、精神和灵魂,在一定意义上代表或反映了中华文化与文明。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乃至世界范围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辐射和引领作用。
有学者经过搜集、分析、整理,将古代诸圣作如下归类:
——据杨文棋《博大深远:基于我国古代诸圣的中华文化影响》整理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