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恋”变“黄昏骗”?老年人交友时千万注意!

“上了年纪,还可以收获真爱吗?”这句看似电视剧桥段里“台词”的话,却成了很多有感情诉求的单身老人的心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丧偶老人将近5000万。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但其中真正进行婚姻登记的不足一成。

种种因素使得银发单身人群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无论是线下相亲,还是线上交友,或者是与照顾自己的保姆成婚,老年人想再婚,却经常有踩雷的风险。

线上交友风险多“杀猪盘”屡见不鲜

近年来,很多有情感需求的老年人选择了线上交友,他们有可能遭遇哪些骗局?

2023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发布了《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该报告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彭华茂认为,“老年人也有进行人际联结、感受人际温暖、获得情感归属的需求,有‘被爱’和‘主动去爱’的需求”。

不过,在老年群体通过线上交友满足“被爱”和“主动去爱”的需求时,也有遭遇“诈骗”的风险。

记者随机抽选了3个APP进行注册,发现除了使用手机号之外,这些APP并没有审核注册者的真实信息,在性别、年龄、现居地等栏目里,信息都可以随意填写,头像也不强制要求使用真实头像。

不过,如果想进入交友平台中的“相亲角”一栏,则需要“上传本人真实头像”,并需要进行头像认证。但对于要求填写的身高、体重、学历、社保情况、住房情况等信息,并没有审核提示。

而正因为交友平台信息审核不严,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中,屡见不鲜的“杀猪盘”诈骗也对中老年女性用户下了手。

“骗子真的太多了”,在其中一个APP上,一位女性用户发布动态,提示其他用户不要上当受骗,“从进到这个平台到现在,已经有十来个人加我,让我买外汇。尽挑些好听的话跟你说,得到你对他的好感之后,再跟你提投资买外汇之类的事情”。

直播间里相亲双方交流被随意围观

除了在线相亲软件可发文字、语音消息外,近年来还出现了视频相亲、直播相亲等方式。在一些直播间里,相亲双方的交流还可被其他用户随意围观。

记者在直播间发现,相亲直播间以“三人间”为多,上方位置显示的是“红娘”,下方两个区域则是男女“嘉宾”。在男女嘉宾已经“凑齐”的直播间,红娘三五句话就会鼓动男嘉宾为女嘉宾送礼物,而这些礼物需要真金白银才能购买。

“你送一个花环让她戴在头上,看看是什么颜色”“姐姐最喜欢大红花,给她送一束吧”……在红娘的怂恿下,仅十几分钟内,一位男士就为女嘉宾接连送出多份礼物。

还有平台会写明:“以没钱买车票见面、被撞住院、理财等各种理由借钱要红包的基本都是骗子。”

老年人再婚切忌“短平快”

她告诉记者,身边就有被保姆骗婚的例子。自己的老领导由于儿女不在身边,退休后不顾儿女的反对和保姆领了结婚证。婚后,保姆以方便照顾为由,逐步掌握了老领导的退休工资、养老金的银行账户等重要财产,还让老领导在房产证上加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年后,保姆突然不知去向,老领导的财产也一并被其卷走。老领导因此被气到住院,因为钱都被保姆拿走,老领导甚至付不出医药费。

在现实生活中,老人由保姆照顾,日久生情后步入婚姻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家庭纠纷也屡见不鲜。

对于老年人的再婚,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法官提示,老年人再婚切忌“短平快”。再婚同样需要建立在对彼此深入了解及感情基础上,如果双方没有在生活方式、赡养问题及财产问题等方面取得共识和理解,就匆忙结合,极易出现婚后矛盾爆发,最终导致离婚诉讼的产生。

专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被诈骗数量是其他成年人群体3倍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博士、广州商学院法律心理研究院副院长张蔚告诉记者,60岁以上的老年人被诈骗的数量是其他成年人群体的3倍。

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为调查时居住在中国大陆满半年、50岁及以上的居民,涉及全国18个城市,最终收集问卷5231份。

调查结果显示,有45.4%的受访者遇到过网络诈骗风险,诈骗类型主要有保健品诈骗(40.01%)、红包诈骗(38.32%)、彩票中奖诈骗(34.62%)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4.73%的受访者遇到过婚恋诈骗,但在所有“经历过金钱损失”的受访者中,“婚恋诈骗”占比最高,为10.87%。

除了诈骗以外,老年人在线上交友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其他风险。张蔚列举称:“涉及的罪名有敲诈勒索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等。”

除了钱财,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也会受到致命的打击。

张蔚表示,任何以感情为基础的犯罪,都会比单纯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犯罪影响要大,因为不单单会有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到受害老年人的家庭关系、亲缘关系、人际关系,甚至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有些老年人被骗之后,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威胁,精神受到巨大打击,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THE END
1.“黄昏恋”中的张阿姨是怎样被骗11.5万元的有约频道民警告诉记者,经查,嫌疑人李某系无业人员,其通过交友软件广撒网,专挑独居中老年女性为目标,同时与多人交往。“我们在他手机里,发现了李某和多名女性的聊天记录,还有向对方借钱的记录。”民警介绍,为了取得中老年女性的信任,李某伪造了虚构的“退休民警”身份,然后以婚恋名义诈骗受害人钱财,所有非法所得全部用于个http://youyue.youth.cn/yw/202411/t20241127_15676219.htm
2.诈骗团伙盯上征婚老年人“黄昏恋”掏走养老“钱袋子”10月11日,《法治周末》记者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该院近日办理了一起“黄昏恋”诈骗案,提起公诉后,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喻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两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以诈骗罪判处柳某梅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 http://www.legalweekly.cn/zfdt/2024-10/11/content_9066844.html
3.利用婚恋平台欺诈中年男性怎么处理利用婚恋平台欺诈中年男性随着婚恋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单身中年男性加入到寻找爱情的行列中。婚恋平台的便捷与开放,也带来了一些不为人知的风险,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便是“婚恋诈骗”。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的身份、编造的感情故事,专门欺骗那些渴望陪伴和温暖的中年男性。如何处理利用婚恋平台欺诈中年男性的行为,既是社会的问题,也关系到每一位http://www.wedating.cn/hunl/47358.html
4.老人为何频频成为婚恋诈骗对象?这些陷阱要谨防这是一起以婚恋为幌子的养老诈骗案,被骗老人多达80余人,受骗金额合计46万余元。 老人为何会成为婚恋诈骗的对象,这类诈骗有哪些手法,又该如何防范?近日,记者专访了参与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检察官和公安民警,对这类诈骗进行了详细剖析。 案例>>> 开设婚介公司专盯老年人 前面提到的“1.10”专案,是今年城口县破获的https://www.jrcq.cn/Release/txtlist_i15388v.html
5.刘某某诈骗案——从严惩处以老年婚恋为名骗取老年人钱财的犯罪与年轻人相比,这些孤寂的老年人陷入婚恋骗局的几率更大。很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通过虚构身份、洗脑营销等手段借机骗取老年人钱财,使得受害老年人受到经济和情感的双重伤害,值得全社会关注警惕。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依法从严惩处,同时通过公开宣判加强法治宣传,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能力,有力https://lawyers.66law.cn/s29064546d9e66_i1164593.aspx
6.以提供“婚恋服务”为名专骗老年人19人犯诈骗罪获刑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以被告人陈某某、李某某等19人犯诈骗罪,综合考虑各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具有的法定或酌定从宽情节,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至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4万元至1000元不等;对追回的钱款发还各被害人,作案工具予以没收。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3-07/06/content_jpdOeaHwP3.html
7.老年人如何防范“婚恋骗局”在当今社会,老年人婚恋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许多老年人在晚年时期希望找到一个伴侣共度余生。然而随着婚恋市场的繁荣,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而入,利用老年人对情感的渴望进行诈骗。为了帮助老年人有效防范婚恋骗局,以下是一些专业建议。一、了解婚恋骗局的类型老年人婚恋骗局通常涉及虚假身份、诱骗投资、借款或索要彩礼等手段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3496609?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8.这对“姐妹花”为骗钱专找老年人“相亲”山西晚报讯(记者 辛戈)一对“姐妹花”专门以单身老年人为目标,实施婚恋交友为幌子的诈骗,短时间内作案十多起。7月3日,山西晚报记者从长治市公安局获悉,目前警方根据此条线索已经深挖串并案件十余起,追赃挽损工作正在进行中。 4月29日,长治警方接北耽车乡安乐村村民张某报警称,自2019年至2020年,他被两位女子利http://epaper.sxrb.com/wap/sxwb/20220704/772268.shtml
9.两江漫评老年人小心!别让征婚伴侣“绊倒”你评论频道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重庆城口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养老婚介诈骗案,打掉一个谎称为独居老年人介绍养老伴侣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0人,为受骗群众追赃挽损46万元。 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年人有着一定的婚恋需求,在社会关注度不够的情况下,部分老年人较为迫切的婚恋需求很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被编织成一个http://say.cqnews.net/html/2022-06/16/content_987091625281904640.html
10.西安警方揭秘常见骗术帮老年人守好“钱袋子”西安新闻针对不法分子不断翻新的骗术,3月23日,西安公安雁塔分局户政大队揭秘部分常见骗术,帮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骗术一 保健品营销骗局让老人耽误治疗 不法分子以发放广告、赠送鸡蛋的方式,向老年人宣传公司的保健业务,以销售保健品骗取押金的方式实施诈骗。此类骗子大肆宣传不打针、不吃药,只要吃他们的保健品就能彻底治愈https://xa.ishaanxi.com/c/2022/0324/23809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