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气体、液体、溶液(约3学时)
一、理想气体定律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导出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二、混合气体分压定律1.气体的分压定律2.分压定律的应用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适用条件三、气液转化与平衡,液体的蒸汽压四、溶液1.溶液的浓度2.溶解度3*.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4*.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与导电性5*.胶体溶液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约4学时)
一、化学热力学的常用术语二、热化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2.焓和焓变的性质3.反应焓变的计算三、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1.熵与熵变的性质2.熵变、熵增加原理3.Gibbs自由能与Gibbs自由能变(1)ΔG是反应自发性的判据(2)ΔG的性质和计算(3)Gibbs-Helmholtz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化学反应的限度(约4学时)
二、平衡常数
Kq与K的区别与联系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四、热力学在气-液平衡中的应用
补充:化学反应速率*(约2学时)
二、浓度与反应速率三、反应级数四、温度与反应速率活化能五、反应机理六、催化
第四章酸碱电离平衡(约4学时)
一、酸碱质子理论1.Brnsted-Lowry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的概念2.酸碱强弱,Ka、Kb及其相互关系二、各类酸碱平衡,平衡常数K及溶液pH的计算
三、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及应用
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约3学时)
一、溶度积(Ksp)1.溶度积的概念2.如何求得溶度积,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三、分步沉淀1.分步沉淀的可能性2.分步沉淀的控制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约5学时)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共轭关系2.氧化数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二、标准电极电势与非标准电极电势
三、电极电势的应用1.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次序4.pH,Ksp,K稳,Ka等热力学常数与电极电势的关系(Ksp,K稳,Ka的计算)
第七章原子结构(约4学时)
一、原子理论的发展1.电子与原子核2.原子核的结构3.同位素与放射性4.氢原子光谱与Bohr模型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依据2.波函数与原子轨道3.四个量子数4.波函数与电子云的图象表示三、多电子原子结构1.多电子原子轨道与能级2.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3.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率四、元素某些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第八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约5学时)
一、化学键1.离子键(1)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2)离子键的强弱、离子半径及其变化规律2.共价键与共价分子的特征(1)经典Lewis学说(2)分子的极性(3)价键理论:共价键本质、特征,杂化轨道理论(4)分子轨道理论(5)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二、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本质、特点2.氢键的类型、形成条件、本质、特点三、晶体结构1.晶体的一般类型、晶胞2.四种晶体及其基本性质四、化学键型和晶体构型的变异离子极化的概念,离子极化对键型、晶型及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约4学时)
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命名、类型、异构现象二、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价键理论2.晶体场理论三、配位平衡
四、配合物的应用
第十章s区和ds区元素(约3学时)
一、s区和ds区元素的结构特点及差异性二、s区元素1.金属的活泼性2.氢氧化物的碱性3.Li,Be的特殊性4.Na+、K+、NH4+、Mg2+、Ca2+、Ba2+的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三、ds区元素1.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常见氧化态及其转化3.重要化合物(配合物)4.Cu2+、Ag+、Zn2+、Hg2+的分离及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
第十一章p区元素(约6学时)
一、p区非金属元素1.卤素(1)卤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非金属的活泼性(2)卤化氢沸点、还原性、热稳定性、酸碱性变化规律(3)卤素含氧酸(盐)卤素含氧酸及其盐的命名,氧化性强弱,热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4)Cl-、Br-、I-离子的分离鉴定(见第十三章13.3)2.氧、硫(1)氧化物,过氧化物(2)硫化氢、硫化物(3)各种硫的含氧酸及其盐(4)S2-、SO32-、SO42-、S2O32-的分离鉴定(见第十三章13.3)3.氮、磷(1)氨和铵盐(2)氮、磷氧化物(3)氮、磷含氧酸及其盐(4)NO3-、NO2-、PO43-的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3)4.碳、硅、硼(1)氧化物(2)含氧酸及其盐二、p区金属元素1.铝及其化合物2.锡、铅、铋(1)锡、铅、铋的重要化合物(2)Sn2+、Pb2+、Bi3+、Al3+的分离及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三、p区元素小结1.单质与氢化物2.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第十二章d区元素(约5学时)
一、过渡金属的通性1.金属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形成化合物的某些特点二、铬、锰1.金属活泼性2.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3.Cr的高低价态的氧化还原性4.Mn的高低价态的氧化还原性三、铁、钴、镍1.金属活泼性2.氧化物、氢氧化物酸碱性及稳定性3.二、三价铁盐的氧化还原性,铁的E-pH图4.铁、钴、镍的重要配合物5.Fe3+、Cr3+、Al3+、Co2+、Ni2+的分离与鉴定反应
第十三章定性分析简介*(与元素部分穿插讲授)
一、定性分析反应二、金属阳离子的分离与检出三、阴离子的检出(干扰离子的分离)
说明:本提纲仅为参考,其中带*部分教学内容可能会有调整。
教学方式:每周授课4学时教材:
主要参考书: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作业1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60%。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