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教学网——教学大纲

基本目的:学习和掌握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基本状态与原子和分子结构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这些基本知识解决在化合物分析与合成方面问题的能力。内容提要:

第一章气体、液体、溶液(约3学时)

一、理想气体定律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导出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二、混合气体分压定律1.气体的分压定律2.分压定律的应用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适用条件三、气液转化与平衡,液体的蒸汽压四、溶液1.溶液的浓度2.溶解度3*.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4*.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与导电性5*.胶体溶液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约4学时)

一、化学热力学的常用术语二、热化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2.焓和焓变的性质3.反应焓变的计算三、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1.熵与熵变的性质2.熵变、熵增加原理3.Gibbs自由能与Gibbs自由能变(1)ΔG是反应自发性的判据(2)ΔG的性质和计算(3)Gibbs-Helmholtz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化学反应的限度(约4学时)

二、平衡常数

Kq与K的区别与联系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四、热力学在气-液平衡中的应用

补充:化学反应速率*(约2学时)

二、浓度与反应速率三、反应级数四、温度与反应速率活化能五、反应机理六、催化

第四章酸碱电离平衡(约4学时)

一、酸碱质子理论1.Brnsted-Lowry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的概念2.酸碱强弱,Ka、Kb及其相互关系二、各类酸碱平衡,平衡常数K及溶液pH的计算

三、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及应用

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约3学时)

一、溶度积(Ksp)1.溶度积的概念2.如何求得溶度积,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三、分步沉淀1.分步沉淀的可能性2.分步沉淀的控制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约5学时)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共轭关系2.氧化数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二、标准电极电势与非标准电极电势

三、电极电势的应用1.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次序4.pH,Ksp,K稳,Ka等热力学常数与电极电势的关系(Ksp,K稳,Ka的计算)

第七章原子结构(约4学时)

一、原子理论的发展1.电子与原子核2.原子核的结构3.同位素与放射性4.氢原子光谱与Bohr模型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依据2.波函数与原子轨道3.四个量子数4.波函数与电子云的图象表示三、多电子原子结构1.多电子原子轨道与能级2.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3.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率四、元素某些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第八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约5学时)

一、化学键1.离子键(1)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2)离子键的强弱、离子半径及其变化规律2.共价键与共价分子的特征(1)经典Lewis学说(2)分子的极性(3)价键理论:共价键本质、特征,杂化轨道理论(4)分子轨道理论(5)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二、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本质、特点2.氢键的类型、形成条件、本质、特点三、晶体结构1.晶体的一般类型、晶胞2.四种晶体及其基本性质四、化学键型和晶体构型的变异离子极化的概念,离子极化对键型、晶型及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约4学时)

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命名、类型、异构现象二、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价键理论2.晶体场理论三、配位平衡

四、配合物的应用

第十章s区和ds区元素(约3学时)

一、s区和ds区元素的结构特点及差异性二、s区元素1.金属的活泼性2.氢氧化物的碱性3.Li,Be的特殊性4.Na+、K+、NH4+、Mg2+、Ca2+、Ba2+的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三、ds区元素1.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常见氧化态及其转化3.重要化合物(配合物)4.Cu2+、Ag+、Zn2+、Hg2+的分离及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

第十一章p区元素(约6学时)

一、p区非金属元素1.卤素(1)卤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非金属的活泼性(2)卤化氢沸点、还原性、热稳定性、酸碱性变化规律(3)卤素含氧酸(盐)卤素含氧酸及其盐的命名,氧化性强弱,热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4)Cl-、Br-、I-离子的分离鉴定(见第十三章13.3)2.氧、硫(1)氧化物,过氧化物(2)硫化氢、硫化物(3)各种硫的含氧酸及其盐(4)S2-、SO32-、SO42-、S2O32-的分离鉴定(见第十三章13.3)3.氮、磷(1)氨和铵盐(2)氮、磷氧化物(3)氮、磷含氧酸及其盐(4)NO3-、NO2-、PO43-的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3)4.碳、硅、硼(1)氧化物(2)含氧酸及其盐二、p区金属元素1.铝及其化合物2.锡、铅、铋(1)锡、铅、铋的重要化合物(2)Sn2+、Pb2+、Bi3+、Al3+的分离及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三、p区元素小结1.单质与氢化物2.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第十二章d区元素(约5学时)

一、过渡金属的通性1.金属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形成化合物的某些特点二、铬、锰1.金属活泼性2.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3.Cr的高低价态的氧化还原性4.Mn的高低价态的氧化还原性三、铁、钴、镍1.金属活泼性2.氧化物、氢氧化物酸碱性及稳定性3.二、三价铁盐的氧化还原性,铁的E-pH图4.铁、钴、镍的重要配合物5.Fe3+、Cr3+、Al3+、Co2+、Ni2+的分离与鉴定反应

第十三章定性分析简介*(与元素部分穿插讲授)

一、定性分析反应二、金属阳离子的分离与检出三、阴离子的检出(干扰离子的分离)

说明:本提纲仅为参考,其中带*部分教学内容可能会有调整。

教学方式:每周授课4学时教材:

主要参考书: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作业1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60%。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THE END
1.纳米人AM:调制过渡金属然而,晶格氧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伴随着不可逆的氧物种氧化过程,因而会导致局部结构畸变以及后续的容量和电压衰减。最近,苏州大学Liang Zhang、南京大学Shaohua Guo以及清湖大学Jinpeng Wu等发现通过调节钠电正极材料中过渡金属-氧键(TM-O)的共价性可以显著改善晶格氧氧化还原的可逆性。http://www.nanoer.net/showinfo-4-41063.html
2.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960化工网问答一般的,金属越活泼,与氧成键的离子性越强;反正,金属活泼性越低,乃至非金属,与氧成键的共价性https://m.chem960.com/ask/q-a6331aef48cc4764a57fdf675f3dbced
3.过度金属与氧的键长与共价性问题材料综合材料物理请问在锂电池层状材料中, Ni-O/Co-O/Mn-O键变长,他们的共价性是变大还是变小呢?谢谢各位 https://muchong.com/t-13201586-1-pid-1
4.NML综述:OER催化剂在不同能量标度下的设计策略Nano图7. 金属-氧共价键能与OER活性之间的相关性。(a)电荷转移能量与 OER 活性(红色)、表面交换活性(蓝色)和 3d 过渡金属中的 OER 活性位点特性之间的相关性;(b) 电荷转移能量与相关能量学和决速步的关系:氧空位形成能(蓝色)、氧结合能(红色)和电子转移能(灰色);(c)常规Mn3?O? 和 FeO?https://www.nmsci.cn/nmsci/8840
5.科学网—NML综述:OER催化剂在不同能量标度下的设计策略其中铁离子的低3d能级增强了金属-氧共价键;八面体配为中心Cu (Fe) eg和O-2p轨道之间的大重叠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多个Cu2?和Fe增强了其寿命以及OER活性;该理论还可应用在尖晶石、岩盐氧化物、Ruddlesden-Popper氧化物等其他金属氧化物。Xu等人对尖晶石ZnFe?Co?O?氧化物的取向与OER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11509&do=blog&id=1345545
6.专题石墨烯防腐研究进展之面面观石墨烯的尺度和许多纳米粒子的尺度相近,发生吸附作用时,很容易在单个粒子表面吸附多张石墨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石墨烯之间的交联。由于这一原因,原位合成贵金属纳米粒子可以促进氧化石墨烯体系的凝聚。 1.2.2 非共价堆积 本征石墨烯具有疏水性,因而一般难以在水溶液中分散和处理。通过向石墨烯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http://www.corrdata.org.cn/dhTJDAOHANG/xinxiziyuan/kepuqikan/2017-06-28/3226.html
7.水热条件下过渡金属取代钨—氧簇的共价有机官能化【摘要】:本文的工作是在水热条件下,以我们组多年来在金属-氧簇水热合成研究实践与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缺位位点导向合成”思想为指导完成的,经过大量的实验探索,以各种螯合配体为结构稳定剂来捕捉簇中间体,总共合成了四个系列41例新颖的共价有机官能化的的过渡金属取代的钨-氧簇(TMSTs)。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07-1014086870.htm
8.Ⅰa族锂离子(Li + )的半径很小,会极化化合物中的阴离子,使化合物具有一定共价性; [3] 因此,锂的化学性质和这一族中的其他元素有一些差异。例如,氟化锂是唯一不溶于水的碱金属卤化物; [3] 氢氧化锂是唯一不潮解的碱金属氢氧化物。 [3] 锂和镁存在对角线规则, [3] 锂的某些化学性质和镁相近。比如说,锂可以http://mp2.allhistory.com/detail/5924128755b54278ac0000bc
9.酸性环境下析氧反应Ir,Ru贵金属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在 AEM 中,金属位点作为活性中心,与含氧中间体配合形成氧分子,生成的氧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 来自吸附质.另一方面,LOM 由金属-氧共价性质决定,发生在氧化物的晶格氧上,生成的氧分子的全部 或部分氧原子来自催化剂中的晶格氧原子[28-29].AEM 与 LOM 的机理如图 2 所示[29]. 1128 应用化学 第 40 卷图 2 http://yyhx.ciac.jl.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175
10.氧化物的分类结构图氧化物有哪些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按照是否与水生成盐,以及生成的盐的类型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及其他的一些复杂的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①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②离子型氧化物与http://hx.ychedu.com/HXJA/JNJJA/605490.html
11.SnO2(110)表面CuO5结果表明,Zn在SnO2(110)- CuO5 – Zn1表面的d带在吸附*OH前后变化不明显,说明Zn与配位中心Cu没有直接关系。这意味着Zn主要通过影响周围的O原子来间接改变Cu的d带结构。根据金属-氧共价键理论,三维能级较低的金属原子能够增强金属-氧共价键。 图6 SnO2(110)-CuO5和SnO2(110)-CuO5– zn1位的Cu三维轨道https://blog.csdn.net/m0_72489520/article/details/13664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