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物资采购的科学管理和采购价格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和指数理论应用,结合电力企业集中采购特点,分析原材料价格向采购价格的传导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企业采购价格指数编制方法,并以实际案例阐述采购价格指数在企业采购价格分析中的应用。
一、引言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规模较大、管理层级较多,采购物资涉及金额大、品类多、频次高,对企业和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科学管理迫在眉睫,而物资采购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采购价格的管理。
目前笔者所在企业已开展多样化的采购价格分析和管理,一是从不同维度对典型或部分物资采购价格进行分析。二是从管理角度研究采购价格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对物资采购价格科学管理水平。目前对企业采购整体价格水平的量化评估和分析较少。
本文将基于文献研究和指数理论应用,结合电力企业集中采购特点,分析原材料价格向采购价格的传导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企业采购价格指数编制方法,并以实际案例阐述采购价格指数在企业采购价格分析中的应用。
二、价格传导机制
(一)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链
电力企业大量采购物资的原材料涉及有色金属,如钢、铜、铝等。在工业品领域,价格传导通过产业链,实现原材料价格向工业产品的价格传导。钢、铝、铜等有色金属上游行业价格波动时,其带来的成本变化将传递至冶炼加工中游行业,进而传递至下游制造业。有色金属的产业链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二)原材料价格向采购价格传导过程
电工装备企业购买生产所需原材料后,经过加工生产、定价、报价,通过采购环节,形成最终的招标价格。原材料价格至招标采购价格的传导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三)价格传导影响因素分析
1.供应商的原材料采购机制
有色金属因其质量、等级和规格容易划分,交易量大,价格容易波动,耐储藏,已发展出多种期货交易品种,包括铜、铝、锌、锡、镍、铝合金期货合约。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具有规模庞大的现货市场和比较完善的期货市场。企业采购原材料时,存在现货、期货等不同采购形式。供应商对原材料的采购方式不同,电力企业的采购价格也将呈现出与原材料变动趋势不同的结果。同时,不同物资因工艺和生产复杂性不同,原材料在最终产品中占比存在差异,因此原材料价格向采购价格的传导效果不同,对于原材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比较高的产品,价格传导有效性将更为明显。
2.供应商的产品定价机制
企业定价机制主要有成本定价、竞争定价和需求定价等策略。多数企业的定价目标是促进销售,获取利润,企业既要考虑成本补偿,又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在市场供需关系较为稳定,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中,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企业常用的定价机制。
3.外部市场环境
外部市场环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市场竞争格局。短期内新进入或消失大量企业,将导致市场竞争度迅速增加或减弱,从而导致投标报价策略的变化,如投标人过少可能产生围标串标,导致高价或异常报价;投标人过多可能导致过度竞争,低价竞争等,都将对采购价格水平产生影响。二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如需求量增减、需求方企业数量增减等需求方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供应商产能受限、产能不足等供方市场环境变化等,都将对投标人报价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采购价格水平。三是非市场因素影响,包括政策环境(如环保、新技术研发应用)、疫情、洪水等突发自然灾害、战争等外部因素影响,将直接或间接导致投标人成本变化,从而影响采购价格水平。
4.招标采购策略
采购策略对招标采购价格起到一定影响,如分包和授标策略、价格公式和参数、权重设置、评审细则等,将影响投标人的投标和报价策略,从而影响招标采购价格。
三、价格指数的编制
价格指数的编制流程包括明确编制目标、明确指数类别、确定样本空间、确定价格采集及计算方法、数据处理与校验、价格指数的计算与形成、价格指数发布等环节。
(一)明确编制目标
编制目标将直接影响价格指数编制过程,企业编制采购价格指数预期实现三方面目标,一是作为物资采购成效分析,作为采购价格的整体评价参考,直观反映采购价格整体变动水平;二是结合原材料价格指数进行分析,研究原材料价格向采购价格传导的有效性,指导后续采购策略的制订和调整;三是通过采购价格指数的建立与发布,为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二)确定编制步骤
1.确定指数类别
指数通常包括综合指数和分项指数,综合指数是在各分项价格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权重计算法,形成综合价格指数。
2.确定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需明确两方面内容,一是明确物资类别,二是明确企业样本。
3.价格采集及公式选择
4.数据处理与校验
对于异常数据,需建立数据处理与校验机制。包括数据剔除、异常数据处理、缺失数据处理等。
5.计算与形成
根据设定的指数基日、基点和基期以及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各分项指数及综合指数。
6.指数发布
四、企业采购价格指数建立实例
以某大型央企采购价格指数建立实际为例,说明建立步骤及流程。
(一)体系化建立、分品类实施原则
建立企业采购价格指数(PPI)体系,包括一个采购价格综合指数PPI及主要产品采购价格指数PPIi(i是指产品类别)。采购价格综合指数PPI用来反映不同时期企业物资集中采购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和程度,各产品采购价格指数PPIi用于反映不同时期各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和程度。
(二)编制步骤
1.指数品类
因企业采购物资规格较多,采购份额差异较大,按照分品类实施原则,各分项指数选择原则为典型产品、采购份额占比较大的物资。按此原则,一期选出10类物资,建立各产品分项采购价格指数。
2.样本空间
产品样本:根据企业采购以批次维度开展的特点,产品规格样本选取该产品在某批次下所有规格的产品。
企业样本:根据不同物资供应商群体量大小,选取主要企业或全部企业作为样本。由于本案例企业的供应商群体数量有限,因此选取全部中标供应商作为企业样本。
3.采购价格采集
数据采集:以固定批次、固定周期定时采集产品采购价格。原材料价格,通过与外部网站自动对接或人工查询方式进行获取。
4.指数计算
派许指数是德国著名经济统计学家帕舍提出的“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编制方法,市场多参照该指数模型。公司采购价格指数(PPI)参照该模型进行计算,指数基日选取电子化招标采购第一批开标当日,基点为1000点,以选取基日各类规格产品的采购平均价为基期采购价格。产品采购价格指数、采购价格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详见公式1、公式2。
其中:i为产品类别,选取建立10类物资的采购价格指数的情况下,i为1~10;j为时刻;PPIij为产品i在j时刻的采购价格指数;k为产品i的具体规格型号;Pkj为j时刻规格k的中标均价;akj是j时刻规格k的采购金额权重;Pk0是规格k的基期中标均价;m指采购价格指数的种类数量,选取建立10类物资的采购价格指数的情况下,m为10。
其中:βij为产品i在时刻j的上一年度招标金额权重,。
5.指数发布
建立采购价格指数展示平台,各产品PPIi以批次为维度进行发布;PPI按照规定周期发布;指数数据直接推送至电子化平台进行展示和应用。
五、采购价格指数应用场景
以下选取10类物资中其中2类作为示例。这两类产品原材料成本占采购价格比例较高,约为80%。其中产品1原材料市场未建立期货市场,产品2原材料市场已建立成熟的期货市场。利用上述公式(1),同时计算两类产品的采购价格指数以及原材料价格指数。
(一)价格水平区间
基于上述情形及历史价格指数数据分析,将价格水平划分为三大区间,即价格上行区、价格企稳区、价格下行区,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其中区间5%为上年度价格指数均值的5%。具体区间范围可根据实际产品特性进行调整,如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产品,可调整为10%或其他数值。
(二)价格指数计算结果
以采购批次为维度,计算两类产品价格指数结果及所处价格水平区间,结果分别详见图3和图4。
由图3可见:产品1采购价格指数趋势整体与原材料价格指数趋势一致,但采购价格波动较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小。
2012—2015年,采购价格一直处于价格下行区;2016年,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价格指数进入企稳区;2017年后,随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采购价格一直处于上行区。2019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处于下降趋势,采购价格指数不断上升,2019年下半年,采购价格指数处于下降趋势,仍处于上行区。
由图4可见:产品2采购价格指数趋势与原材料价格指数趋势一致。与产品1不同,采购价格波动幅度与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一致性较高。
2012—2015年,采购价格处于价格下行区;2016年,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价格指数进入上行区;2017年底,采购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到达高点。2018年开始,采购价格指数一直处于企稳期,但与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的差异变大。
(四)采购价格指数对采购策略的指导分析
基于价格传导机制,针对以上结果,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分析:
(1)原材料成本在采购成本占比情况。
(2)投标人经营状况,是否维持稳定,原材料采购机制、定价机制和利润水平是否发生较大变化。
(3)市场竞争格局和竞争关系是否稳定,是否出现大规模并购、分拆、破产或倒闭等。
(4)非市场因素影响,如政策环境,环保等要求,出现自然灾害、战争等情况。
(5)投标人之间是否存在围标串标,是否构成价格联盟。
以上任意一种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将影响投标人报价,同时以上情况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采购策略的调整对采购价格也有较大影响。
通过分析,结论如下:
六、结语
作者及作者单位:张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物资部;张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物资部;吕双辉,国网物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