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输入性通胀主要有“三驾马车”,原油有色和农产品猪肉价格鸡蛋价格统计局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3月份,PPI同比8.3%,前值8.8%;PPI环比1.1%,前值0.5%。CPI同比1.5%,前值0.9%;CPI环比0%,前值0.6%。

输入性通胀的“三驾马车”

近两个月,输入性通胀因素基本主导了近两个月国内物价走势。具体来看,输入性通胀主要有“三驾马车”:按从大到小排序,是原油、有色和农产品。

(3)“三驾马车”之三:农产品。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整体物价的影响有限,但对特定行业或特定食品的价格影响较为明显。就PPI而言,主要是体现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上述两个行业对3月PPI环比的拉动合计约0.06个百分点,幅度有限,但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环比涨幅却是有数据以来的最大值,举例印证,3月顺鑫农业宣布对旗下白酒再度提价。就CPI而言,粮食对我国CPI的影响权重大约5%,且我国粮食消费以大米为主,CPI粮食项与粳稻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但其他主粮价格上涨可能会影响特定食品项价格,比如面粉、食用油等,据统计局解读,“受国际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价格上涨及国内疫情影响,面粉、食用植物油、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7%、0.6%、0.4%和0.3%”。

PPI: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环比涨幅扩大

制造业上下游视角:上游和下游价格环比上涨,中游价格持平。制造业上游行业价格环比2.3%,前值1.1%;制造业中游行业价格环比0%,前值-0.1%;制造业下游行业价格环比0.4%,前值0.1%。制造业上、中、下游和采矿及其他行业对PPI环比的拉动分别为0.77、-0.01、0.07、0.26个百分点。

CPI:食品和服务价格下跌,工业品价格上涨

为何3月CPI同比小幅超出我们预期?一是低估了能源价格上涨的幅度及其对CPI的影响,我们估计的影响幅度大约是0.15-0.2个百分点;二是对CPI翘尾因素低估了0.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小数处理带来的计算误差。

风险提示:上游大宗商品价格、猪肉价格、核心CPI走势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最近两个月,海外输入性通胀压力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十分显著,可以说是基本主导了近两个月的通胀走势。具体来看,输入性通胀因素主要有“三驾马车”:按从大到小排序,是原油、有色和农产品。

(一)“三驾马车”之一:原油

油价上涨对最近两个月CPI环比的拉动在0.25-0.3个百分点左右。根据统计局的解读“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7.2%、7.8%和6.9%,影响CPI上涨约0.2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中主要汽柴油为主且两者涨幅接近,据此估算成品油在CPI中的权重约3.9%。2月份,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涨幅分别为6.2%、6.7%和1.3%,估计对CPI环比的拉动约0.25个百分点。就三月CPI数据来看,能源价格上涨基本对冲了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下跌。3月食品价格跌1.2%,服务价格跌0.2%,对CPI环比的拖累大约也就是0.3个百分点。

(二)“三驾马车”之二:有色

(三)“三驾马车”之三:农产品

2月份以来,受俄乌冲突影响,以小麦、玉米等为代表的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受此影响,国内小麦和玉米价格也出现了一轮显著上涨,2-3月份,国内小麦价格上涨了11.7%,玉米价格上涨了4.1%。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整体PPI的影响有限,但对特定行业影响较为明显:从PPI行业来看,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即使在猪肉价格下跌拖累的背景下(影响屠宰及肉类加工业价格),3月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环比也上涨了1.2%,拉动PPI环比约0.05个百分点。二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月该行业环比上涨0.5%,对PPI环比的拉动不到0.01个百分点,但行业涨幅却是有数据以来的最大值。举个例子,3月18日顺鑫农业发布调价公告“鉴于原材料、运输等成本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对旗下白酒再度提价。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整体CPI的影响有限,但会影响特定食品项价格。我们估算,主粮对我国CPI的影响权重大约5%(CPI粮食权重约2%,间接影响权重约3%),并且我国粮食消费以大米为主,CPI粮食项与粳稻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但是,其他主粮价格上涨可能会影响特定食品项价格,据统计局解读,“受国际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价格上涨及国内疫情影响,面粉、食用植物油、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7%、0.6%、0.4%和0.3%”。

PPI:输入性因素主导近期走势

(一)PPI总体情况:环比涨幅扩大,同比继续回落

PPI环比涨幅扩大,同比继续回落。3月PPI同比上涨8.3%,Wind一致预期8.1%,前值8.8%;PPI环比上涨1.1%,较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1.4%;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0.2%。

在8.3%的PPI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影响约为6.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

(二)PPI上下游行业情况:上游和下游上涨,中游持平

同比来看,3月份,PPI上游行业价格同比13.7%,前值15.4%;PPI中游行业价格同比1.9%,前值2.3%;PPI下游行业价格同比2.1%,前值2.2%。制造业上、中、下游和采矿及其他行业对PPI同比的拉动分别为4.78、0.5、0.3、2.72个百分点。

环比来看,制造业上游行业价格环比2.3%,前值1.1%;制造业中游行业价格环比0%,前值-0.1%;制造业下游行业价格环比0.4%,前值0.1%。制造业上、中、下游和采矿及其他行业对PPI环比的拉动分别为0.77、-0.01、0.07、0.26个百分点。

(三)PPI细分行业情况:输入性因素主导价格走势

同比来看,40个工业行业中,价格上涨的有37个,比上月增加1个;从目前公布的30个行业来看,涨幅扩大的有11个,与上月持平。涨幅扩大的主要行业有:煤炭开采(53.9%,前值45.4%)、油气开采(47.4%,前值41.9%)、燃气生产和供应(16.3%,前值10.4%)、石油煤炭加工(32.8%,前值30.2%)。涨幅回落的主要行业有:化纤制造(4.5%,前值1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15.7%、前值19.7%)、黑色冶炼和加工(9.4%,前值12.9%)、有色冶炼和加工(18.3%,前值20.4%)。

CPI:环比持平,同比上行

(一)CPI总体情况:同比上行,超出市场预期

CPI同比上行,高于市场一致预期。3月CPI同比上涨1.5%,Wind一致预期1.3%,前值0.9%;CPI环比持平,前值0.6%,走势强于季节性。在1.5%的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影响约为1.1个百分点。

如何理解3月份CPI同比走势的回升?一是翘尾因素贡献较大,CPI翘尾因素从上月的-0.2%回升至0.4%左右,贡献0.6个百分点的额外增量。二是能源价格上涨对冲了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下跌,CPI环比持平。按统计局数据,“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拉动CPI(环比)上涨约0.2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跌1.2%,服务价格跌0.2%,对CPI环比的拖累大约也就是0.3个百分点。

(二)CPI分项情况:食品和服务价格下跌,工业品价格上涨

食品价格环比下跌1.2%,上月上涨1.4%;同比下跌1.5%,上月下跌3.9%。

同比视角,主要食品分项,五涨一平二跌。鲜菜价格上涨17.2%,拉动CPI上涨约0.37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7.0%,拉动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4.3%,拉动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4.2%,拉动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2.0%,拉动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41.4%,拖累CPI下降约0.83个百分点。

环比视角,鲜菜、蛋类和粮食价格环比上涨,其余项下跌。1)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及供给充足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下降9.3%,其他肉类、水产品和鲜果价格跌幅在1.0%—2.3%之间。2)受国际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价格上涨影响,面粉、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上涨1.7%和0.6%。3)随着春节过后需求回落和气温回暖,往年3月菜价一般会季节性回落,但今年3月鲜菜价格却上涨了0.4%,主要是受新冠疫情(造成收购、运输和批发环节不畅通)、天气因素(2月下旬到3月上旬气温偏低影响蔬菜上市量)、成本因素(农资价格上涨和油价上涨带来的物流成本上升)等影响。

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前值0.4%;同比2.2%,前值2.1%。

同比来看,工业消费品涨幅扩大,服务价格涨幅回落。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3.5%,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26.9%和27.1%,涨幅均较上月有所扩大;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1.1%,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价格由上月上涨18.0%转为下降0.2%;景点门票和在外住宿价格分别上涨0.7%和0.6%,涨幅均有回落。

环比来看,能源价格上涨,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7.2%、7.8%和6.9%,拉动CPI上涨约0.29个百分点;交通工具用燃料上涨7.1%,涨幅创有数据以来新高。其他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3%,非耐用品中,服装、鞋类、药品、酒类价格均有所上涨;耐用品中,通信工具价格上涨,交通工具价格小幅下跌。服务价格下跌,服务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其中,节后需求回落叠加疫情影响,飞机票、电影及演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分别下降10.0%、7.6%、3.5%和2.6%。核心CPI环比下跌0.1%,与过去两年疫情期间3月走势基本一致。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4月11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输入性通胀的“三驾马车”——3月通胀数据点评》。

THE END
1.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需求增加:全球经济增长导致工业用金属、建筑材料和电子产品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增加。 供应紧张:矿山开采、气候、政治因素(如战争和制裁)等导致金属供应减少,推动价格上涨。 2. 经济数据 宏观经济数据:如GDP增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数据表现良好,会增强市场对金属需求的预期。 https://blog.csdn.net/sinat_38992528/article/details/143567095
2.影响贵金属价格因素有哪些影响贵金属价格因素有如下因素: (1)贵金属价格与国际政局动荡的互动关系。国际上重大的政治、战争事件都将影响贵金属价格。贵金属发挥其保值避险的作用,成为投资的首选,刺激金价的上扬。 (2)贵金属价格与国际商品市场的联动关系。由于“金砖五国”经济的持续崛起,对有色金属等商品的需求持续强劲,投资者在判断贵金属价https://m.cngold.org/futures/jg4651922.html
3.美元走势对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美元作为大宗商品标价用货币,两者关系大致上类似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即美元指数升高,大宗商品指数降低,为负相关。而美元与有色金属,一方面参照大宗商品,存在量价负相关,另一方面由于有色金属有时被作为避险用资产,当美元升值避险能力增强时,有色金属指数也会降低,其中以期货铜价负相关关系最为明显。对于有色金属和大宗https://www.meipian.cn/1nlv1uig
4.有色金属市场分析报告2025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研究与战略咨询报告》共二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有色金属的定义、分类、行业特性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地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铜、铝、铅锌、钛、黄金、镍、钨、锡https://www.chinairr.org/report/R01/R0107/202411/26-627988.html
5.权威金属资讯门户【SHMET周报】宁德时代拟调整锂盐生产安排,俄或限制镍和钛等大宗商品出口 LME发布8月按产地划分的金属库存月度报告;中国8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4%,电解铝产量同比增5.1%;纽蒙特出售澳大利亚金铜矿山和项目;宁德时代回应江西锂矿停产传闻:根据市场情况对生产进行调整…… 【SHMET镍调研】受检修等因素影响 国内产量下https://www.shmet.com/
6.如何看待有色板块的春季行情?同时,考虑2020年主要西方国家 M2 增速较大,我们预计今年美联储与欧洲央行有望继续推进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环境或维持现状,偏宏观属性定价的品种仍将受益,同时考虑实体经济复苏的共振影响,价格或继续维持高位。今年有色金属板块将多点开花,我们建议继续进行顺周期板块标的配置。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20511
7.未来我国的金属矿石资源走向市场又该如何?行业新闻08 2023年的金属矿业总体或偏悲观运行,有色金属仍将强于黑色金属 综上分析,2022年以来,受多种突发事件和不确定性因素突发的影响,金属矿业行业整体始终面临下游需求不畅、行业价格传导受阻的困难。预计2023年,这一问题在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因素增强、增多的大背景下,仍将有突出表现。预计,2023年在全球经济上行压力http://www.innuox.com/news_4/1265.html
8.有色金属行情正热,我们准备了一份铂金市场投资前景报告通常情况下,铂族金属矿从勘探、开矿、再到最终产出需要十多年时间。我们在下文中列举了一些可能影响初级铂金供应(即源自铂族金属矿商)的因素。 1.现存矿藏储量/资源-铂金是一种有限资源,它的生产总量受限于地下可开采的储量。 2.铂金价格- 历来,铂族金属矿商大约有60%的收益来自铂金,其余来自副产品。鉴于成本基数https://36kr.com/p/984793304783489
9.2022第二节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业政策分析 二、相关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 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 一、有利因素分析 二、不利因素分析 第三章 国内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https://m.chinabgao.com/report/9903947.html
10.重庆工业企稳运行,态势好于全国受金融危机影响以来,面对市场萎缩、行业产能过剩及全行业低迷等诸多不利影响,作为我市支柱产业的黑色、有色金属冶炼业遭遇严峻考验,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 -3.1 % 和 4.4 % 。显然,造成两大行业低迷的原因有原材料价格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因素,也有行业产能过剩和发展水平高级度因素,更有企业产品线、机制转型等个体因素https://tjj.cq.gov.cn/zwgk_233/fdzdgknr/tjxx/sjjd_55469/202002/t20200219_527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