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施行的期货和衍生品法从法律层面明确“国家支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其中,发现价格是期货市场最基础、最根本的功能,是管理风险、配置资源功能发挥的基础前提,管理风险、配置资源是期货发现价格功能的延伸。
发现价格功能贯穿期货合约的完整周期
概言之,发现价格功能是指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在期货交易所,所有期货合约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自由买卖,把众多供求因素和成千上万的真实交易意愿集中反映到期货价格上,因而能够真实反映对供求趋势的预期。
“长期以来,国内期货交易所持续加强市场监管、防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三公’的市场秩序,为发现价格功能作用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是否有效发挥发现价格的功能,是衡量期货合约成熟与否的标志。
据介绍,商品期货合约具有不同的交割月份,很多品种从1月到12月都有交割合约。从合约挂牌上市到运行,再到最终摘牌进入交割,在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里,挂牌价、每日成交价、结算价和交割结算价的形成机制都不同,反映了不同阶段的价格水平。
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货2305合约为例,其从挂牌到摘牌的一年中经历了“下跌—上涨—下跌”的宽幅震荡行情:先是受大投产周期叠加疫情等影响下游需求的因素冲击,2022年5月19日以8496元/吨的挂牌基准价上市后,价格持续走低,至10月底跌至7452元/吨最低点;随着防疫政策调整、下游回暖提振需求,2305合约触底反弹,2023年1月下旬涨至8532元/吨,达到年内最高价;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在新增产能投产和下游去库存等背景下,2305合约回调至最后交易日的8155元/吨,较挂牌基准价下跌4%。
挂牌基准价:新合约发现价格的“起点”
以生猪期货为例,2023年9月25日,生猪期货2407合约结算价16590元/吨,该价格成为2409合约次日开盘基准价,作为计算当日交易保证金和涨跌停板幅度的依据。2023年9月26日,2409合约以16590元/吨开盘,以17125元/吨收盘,较挂盘基准价上涨535元/吨,较2403、2405、2407合约收盘价分别多1725元/吨、1350元/吨、605元/吨,呈现“以2403合约为低点、远月合约依次升水”格局,符合当时市场对2024年二、三季度猪价或迎来反弹的预期。
结算价、收盘价:每日发现的真实价格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管理办法》,开盘价是指某一期货合约开市前五分钟内经集合竞价产生的成交价。开盘集合竞价未产生成交价的,以开市后竞价交易第一笔成交价为开盘价。收盘价是指某一期货合约当日交易的最后一笔成交价格,可以反映收盘阶段的价格水平,为交易者参与次日交易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收盘价和结算价计算方式不同,同一个合约当日收盘价和结算价的结果往往存在差异。比如2023年6月1日,受供需变化和政策调整的预期影响,铁矿石期货2309合约日内大涨,当日收盘价743元/吨,结算价724.5元/吨。次日,wind数据显示,2309合约继续上涨,涨幅达2.9%。专家表示,这个涨幅是将次日收盘价与前日结算价进行对比得出的。实际上,如果都用收盘价来对比,6月1日和6月2日的收盘价仅相差2.5元/吨,收盘价涨幅仅0.3%。
交割结算价:期现价格回归的“终点”
实物交割是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而交割结算价是衡量期现价格是否有效回归的重要指标。
根据大商所结算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交割结算价是期货合约交割结算的基准价,交割的买卖双方分别按交割结算价支付货款和开具增值税发票。其中,滚动交割的交割结算价采用该期货合约滚动交割配对日的当日结算价。一次性交割的交割结算价采用该期货合约自交割月第一个交易日起至最后交易日所有成交价格的加权平均价,而鸡蛋、液化石油气、生猪等品种一次性交割的交割结算价采用期货合约交割月最后十个交易日所有成交价格的加权平均价。
在马文胜看来,目前国内期货市场在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方面的作用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现货贸易以期货价格为定价参考,开展基差贸易,进一步促进现货贸易定价机制完善。同时,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和期权工具进行精细化风险管理,通过期现结合创造了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有效提升了经营能力。
“实体企业要善用期货发现价格的功能,根据期货市场价格结构去调节生产经营、销售和库存。”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期货经理叶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