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鸡蛋有时候现货涨期货却在跌?有时候现货跌期货反而涨?
为什么鸡蛋到交割月仍然出呈现一定程度的升水或贴水?
全月每日交割制度之下,期货价格对标怎样的现货价格呢?
随着交割制度的变化,市场限仓的扩大,交割范围的增加,鸡蛋期货市场从制度层面到参与者层面都越来越成熟。
全月每日交割,对标哪一天的价格?
如果你是一个长期做耐储品种的投资者,要解释以上问题,首先需要理解的是鸡蛋本身的价格波动。
全国平均11亿羽蛋鸡每天的产蛋形成当日供给,全国14亿人每日的消费形成当日的需求,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的鸡蛋周转周期在2天之内,由于加工需求和存货需求有限,鲜品供需匹配出均衡价格。
不过鸡蛋产业有着易变的供给环境:基于利润产生的超淘、延淘、换羽、商转种决策都可以导致短期鸡蛋供给的大量增加或减少,而单一的生鲜消费渠道提高了鸡蛋的价格供给弹性;消费具有比供给波动更强的季节性:中秋春节前的季节性备货需求远超短期供给抬升能带来的供应增加;尽管市场中也有冷库蛋或者囤货商,但鸡蛋鲜销的特性依旧导致市场缺乏库存蓄水池。鸡蛋价格自然而然形成了较大的每天或者每周的波动。
期货的买卖双方要进入交割,想要确定一个月的鸡蛋价格,必然向有利于自身的角度出发。既然已经在盘面上确定了卖出价格,那么卖方当然希望最终交货价格更低更好(不考虑多出的现货或期货头寸),而买方在盘面上确定了买入价格,当然希望实际收到货品的现货价格更高更好。
期货市场提供的方案,叫做“全月每日交割”制度。
然而,问题并没有在这里结束,反之,又有了新的疑问:
1.卖方的主动权能够让期货价格直接对标到当月的最低现货价格吗?
2.卖方在实现其主动权的过程中又需要付出哪些成本,面临哪些风险呢?
一个标的为现货的近似看跌期权
从一个具有交割能力的卖方角度出发,在进行卖出套保的过程中,实际上其并非简单地持有了期货的空头,由于交割权力的存在,其实卖方还持有了类似期权的多头(购买了一个权利)。
换句话说,卖方在盘面卖出时,不但实现了对未来其卖出价格的锁定,同时也获得了在交割月选择以任意日期的现货价格构建交割成本的权利。
从卖方的预期收益上看,做出卖套保之后,其预期收益=盘面入场价格-min(交割月现货价格对应交割成本)。
权利的限制
但要实现交割月最低现货价格或者最低交割成本,仍然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其次,卖方还具有另外一个权力,同时也是壁垒,那就是卖方拥有选择交割地点的权利。但一般交割的参与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禀赋来选择交割场所。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尽管大多数交割都集中在价格洼地,但也有一些交割并未发生在交割成本最低的区域。
权利的代价
拥有权利必然付出代价,但交割规则修改后,市场对于权利的理解也是循序渐进的,卖方对权利的使用也在逐渐成熟。2107合约进入交割月的第一周就有大量的卖方交割申报,也导致部分买方并没有料想到会被配对,也是由于低估了卖方以最有利方式行使其权利的决心。
既然有权利,那么一定会有对应的代价。这个代价实际上(应该)是隐含在了期货价格当中。正如当前09合约,随着交割的临近,其节后合约的属性越来越明朗,也可以将期现的价差思考为卖方权利需要支付的价格。
那么真实的期货价格实际上=到期月份的现货价格-卖方选择交割的权利价值。也就是说,作为卖方来说,盘面给到的套保价格实际上还需要减去其权利的价值;相反,对买方来说,在盘面做多锁定未来采购价格的同时,实际上还出以一定的价格出售了交割选择的权利。
到期月份的现货价格预期是核心定价因素,基于市场对于到期月份的供需情况来确定。在这里,可以将其理解为平均价格,如果将其理解为平均价格,那卖方选择交割的权利价值就是基于平均价格的一个现货看跌期权,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价值较高的实值期权;如果在此处直接将到期月份的现货价格理解为市场预期的最低价格,那么卖方选择交割的权利就是一个行权价为市场预期最低价格的平值或虚值期权,价值较低。因此,到期月份的现货价格,首先本身是期货价格的核心定价因素,同时也影响交割权利价值的判断基准。
在传统的期权定价模型中,波动率是最核心的因素,在此处也不例外。浅显地理解,预期价格波动越大,现货价格出现极低值地概率也会更大,对于卖方来说也就更有利,那么这个权利价值就更高。
而与传统期权定价模型所不同的是,在传统定价模型中,对期权标的物价格的假设一般基于其收益率符合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而市场对于鸡蛋的价格预期显然在每个月都有所不同,也不会认为鸡蛋在一个月内的价格走势是随机的。因此,需要对每个月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问题的回答
全月每日交割制度之下,期货价格对标的是预期现货价格加上基于这一预期现货价格的看跌期权价值。而这一看跌期权的价值因为所处的月份不同将有明显的不同。
当交割权利价值较高的时候,期货相对现货预期来讲就会形成一定的贴水。这里的现货预期是指对应交割月份的现货价格预期而非交割月前的现货价格,由于鸡蛋的价格波动非常剧烈,在季节性上涨来临之前,旺季合约升水于现货价格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
而进入交割月之后,期货盘面交易量减少,同现货的升贴水,一方面期货报价是裸蛋报价,现货报价分为从产区到户到销区现货价差别较大,需要找到最匹配的现货价格来做判断;另一方面,交割月可能最终受到买卖双方交割意愿的影响出现同现货价格的不匹配。但总体来看,交割月价格还是很好地反映了现货市场当月最终的价格变化。
关于鸡蛋现货涨跌和期货涨跌不匹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理解鸡蛋现货本身的价格波动。作为非耐储品种,鸡蛋不具有储值的作用,甚至鸡蛋本身不存在价格连续传导的作用。昨天的玉米价格可以为今天的玉米价格提供非常重要的指引,收购期的玉米交易价格将被考虑为未来的玉米成本价格;但鸡蛋并非如此,上周的鸡蛋销售之后基本就被消费了,下周的鸡蛋价格取决于下周的供需,而非上周的价格。
除了这两类逻辑之外,市场本身也存在预期和反预期的博弈。所以鸡蛋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天生就不一定需要同涨同跌。当现货价格波动率较高的时候,“交割权利”价值也会更高,同样会导致期现价格波动的不一致。
金十期货app
非农数据公布当天,黄金、白银、原油、铜的行情怎么走?|金十期货热图
12月3日更新!美联储官员讲话“鹰”“鸽”态度大揭秘
12月3日技术分析报告:现货黄金、WTI原油期货
早盘期货要闻汇总|国家发改委:完善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
【期货热点追踪】巴西大豆产量有望创下历史新高,豆粕再创阶段性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