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1月1日至5月9日,下同),沪深两市公司被董监高、实控人、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统称“重要股东”)共计1134次出手增持。其中,不少公司在披露的增持计划公告中明确表示,重要股东之所以出手增持,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而结合部分公司的综合情况来看,重要股东增持计划的“护盘”意味十分明确。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对于提振投资者信心是“治标”的办法,而改善经营状况,让公司拥有硬实力,才是市值维护的“治本”之道。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一些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偏弱,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推出增持计划,主要是基于传递信心和稳定市场预期、稳定股价进行市值管理、增加公司流动性等方面考虑。
还有公司坦言,增持与股价持续下跌有关。丽尚国潮在5月4日发布公告表示,鉴于近日公司股票价格连续非理性下跌已不能完全反映公司价值,公司控股股东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维护投资者利益,计划自5月4日起6个月内增持,增持数量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0.50%,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0%。
希望通过增持来改善股价颓势的公司不在少数。
*ST泛海5月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计划自2023年5月5日起(含5月5日)3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3000万元至4000万元。
对比*ST泛海的股价走势可以看出,上述增持计划和增持行为“护盘”意味明显:截至5月8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十三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股票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