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源只提供3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积分
1、课时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C、S2、Ca2*、K*半径逐渐减小D.17ci与17ci得电子能力相同解析A项,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减弱;B项,K+Ca+S-、Cl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女口S2、Cl具有还原性,而K:Ca2+具有氧化性,错误;C项,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其微粒半径越小,则半径:S2-Cl-K+Ca2+,错误
2、;D项,17CI与1;CI属于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化学性质相同,原子得电子能力相同,正确。答案D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由水溶液的酸性:HCIHF,不能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FB.人们可以在周期表的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腐蚀、耐高温的合金材料C.短周期元素正化合价数值和其族序数相同D.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X2-和Y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半径:X2-Y2+解析A项,非金属性的强弱,应根据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不能根据氢化物的酸性进行比较,HF的酸性比HCI弱,
3、但非金属性F大于Cl,正确;B项,优良的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镍、铂等),大多属于过渡元素,正确;C项,短周期元素正化合价数值和其族序数不一定相同,如C有+2、+4价,错误;D项,微粒2一2亠X与Y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YX,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乂一Y2*,正确。答案C3.(2016长沙检测)已知sa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sCIP2B.热稳定性:HCIAsHHBrC.还原性:As3-S2-CI-D.酸性:H3ASO4H2SQHBPQ解析A项,原子半径AsPCI
4、;B项,非金属性CIBrAs,所以热稳定性HCIHBrAsH;D项,非金属性SPAs故酸性H2SQH3PQHAsQ。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和As属于第VA族元素,氮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砷原子强B.族序数等于其周期序数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C.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D.Si、S、Cl的最高价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且酸性依次增强解析N和As属于第VA族元素,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氮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砷原子强,A正确;族序数等于其周期序数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第一周期第IA族的
5、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不正确;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附近的元素一般既具有金属性,还具有非金属性。过渡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第312列的元素,C不正确;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D不正确。答案A5.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单质氧化性就越强。故可以通过比较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A正确。S单质,C1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
6、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B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就越容易,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可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C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硫、氯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D正确。答案B6.(2017长春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3ACI2、Br2分别与H2反应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B向MgCb、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C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tCG、NatSQ溶液的
7、pH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DFe、Cu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解析A项,Cl2、Br2分别与H2反应,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即可判断出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正确;B项,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MgCl2与NHH0反应生成Mg(OHhAlCl3与NHH0反应生成Al(OH)3,但无法比较二者的金属性强弱,错误;C项,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QCO、NQSQ溶液的pH,根据pH可判断出NQCO与NazSQ水解程度的大小,即判断出酸性HCOvHzSQ,从而判断出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正确;D项,利用Fe、Cu
8、与稀盐酸反应现象的不同即可判断出Fe、Cu的金属性强弱,正确。答案B7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IO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价C.根据F、Cl、Br、丨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推出HFHCI、HBr、HI的酸性依次减弱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可推出原子序数:RM解析碳酸的酸性比HCIO的强,A正确;卤族元素中F没有正化合价,B错误;HF、HCl、HBr、HI水溶液酸性
9、逐渐增强,用非金属性判断溶液酸性强弱的依据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而不是氢化物的酸性,C错误;M和氏一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M位于R的下一周期,故原子序数MRD错误。答案A&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Y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X与W伺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B.元素X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元素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D.Y、W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均能溶解Z的氢氧化物4解析由Z是地壳
10、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可知,Z为铝元素,由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Y的原子半径比X大,结合X与W司主族可知Y为第三周期元素且在Z(Al)之前,再结合X、Y、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可知,X、Y、Z、W的元素分别为ONa、Al、S,所以原子半径:r(Y)r(Z)r(W),A错,氧和钠可形成NstQ和NaO两种化合物,故B错;氧的非金属性强于硫,故热稳定性HOHS,C错误;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溶于强酸HLSQ和强碱NaOH故D正确。答案D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11、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W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Y、X、WZ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WZ、Y、XC.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WX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X、Y、W解析由于Y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Y为氟元素;X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属于第WA族元素,且原子序数小于9,则X为氧元素;由于Z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且其原子序数大于9,则Z为铝元素;由于W的单质广
12、泛用作半导体材料,则W为硅元素。A项,Y、X、W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6、4、3,正确;B项,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l、Si、0、F,错误;C项,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OSi、Al,错误;D项,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OSi,错误。答案A10.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Y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B.Z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一种强酸C.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XYZD.Z的单质与Fe
13、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显+3价解析Y是氧,X是氮,Z是硫。SQ对应的水化物HzSO是弱酸,B项错误;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XYC项错误;S与Fe反应生成的是FeS,FeS中铁元素显+2价,D项错误。5答案A11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如下图,关于XY、Z、WQ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Y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9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ZYC.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Y2-Z3+D.W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比Q强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断Q为Cl,W为S,Y为O
14、X为NZ为Al。A项,氧无最高正价;B项,原子半径应为ZWYD项,HS的稳定性小于HCI,还原性强于HCI。6答案C1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戊、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田丁戊己庚乙两A.甲一定是金属兀素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C.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D.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解析根据信息可以推断戊为N,己为O所以庚为F,丁为C,丙为Al,乙为Mg甲为Li或H。答案B、填空题13.下表中的实
15、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兀素。(1)_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用氢化物的化学式表示相反。(3)_M、N两种化合物均由四种元素组成,写出此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X、Y、Z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Y与X相邻,Y与Z也相邻;X、Y和Z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X、Y、Z三种元素有的是上表中编号的元素,有的不是,请在上表中用元素符号标出不是元素的相应位置。(5)某同学受镧系、锕系元素排列方式的启发,将元素周期表设计成下列更简明的形式,把118种元素全
16、部排列在内,表中除A、BC、D外每个位置只表示一种元素。则该表中的A位置包含_(填数字)种元素。C位置中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金属元素_(填“是”或“否”)。(2)元素一般在化合物中显_价,但在与_形成化合物时,所显示的价态正好7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很容易推出,它们分别为H、Na、OS、F;若把元素周期表设计成简明的形式,第四周期共有18种元素,而表中共有8个纵行,故A位置包含11种元素,C位置所含元素均为金属元素。答案(1)HFH2OH2S负(或一2)F(或氟或)H+HSO=SOf+H20(4)在表中相应的位置写出“N11是14五种短周期
17、元素的部分性质数据如下:=.丿元糸TXYZW原子半径(nm)0.0370.0750.0990.1020.143最高或最低化合价+1+5,3+7,-1+6,-2+3请回答下列问题:(1)Z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关于YZ两种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填序号)a.简单离子的半径YZ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比Z强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比Y强甲是由T、X两种元素形成的10e分子,乙是由Y、W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倉甲的浓溶液壬-乙的涪酒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将甲的浓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固体中,烧瓶中
19、2NaOH=NaNNaNO+H2O,故NaNO中N元素化合价为+3。(3)把浓氨水滴到NaOH固体上,NaOH固体可吸收水,并且溶液中OHI浓度增大,可使平衡NH+我NH3H2O4+OH向左移动,且过程中放热,故有利于NH放出生成白色3+沉淀AI+3NHH2O=AI(OH)3J+3NH(4)+315.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甲、乙、丙三分子中含相同数目的质子数,CD结合生成化合物丁。有关元素的单质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
20、写出B+乙一甲+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不能被确定的第四种元素是_。(填写序号)ABCD(3)依据下列条件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第四种元素:甲与丙以及乙与丙均能够发生反应,甲、丙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上述第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写出C+丙一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解析甲、乙、丙三分子中的质子数相同,通常以10e一、18e微粒入手,分析知A为H、B为F、C为OD为N或C,其中甲为HF、乙为HO丙为NH或CH。利用CH不与H2OHF反应且不为刺激性气体可完成回答。答案(1)2F2+2HzO=4H+O(2)(3)第二周期第VA族94NH35O2催化剂4NO6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