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和生物医疗等高科技行业的上游,新材料行业具有技术壁垒高、垄断性强等特点,是供应链安全和国家科技安全最关键的一环,更是价值链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当前,中国正在遭遇内部经济下行、外部科技遏制等巨大压力,亟须补足“硬科技”发展短板,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新材料行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尤其是以先进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和低维功能材料等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众多细分领域的上游新材料行业均有望诞生百亿甚至千亿市值的“独角兽”。
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细分领域)
一、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京东方:国内显示器面板龙头
三安光电:全球LED龙头
欧菲光:国内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领先企业
亿纬锂能:国内最大、世界第五锂亚电池供应商
赣锋锂业:国内主要锂产品供应商
水晶光电:国内光电子产业世界领跑者
隆基股份:光伏龙头企业
法拉电子:薄膜电容器制造龙头
木林森:LED封装龙头
歌尔股份:电声行业龙头、VR设备龙头
星云股份:锂电池检测系统龙头
联合光电:高端光学镜头龙头
岱勒新材:金刚石线龙头
光库科技:光纤器件龙头
三孚股份:三氯氢硅龙头
联创电子:国内中高档服装用衬生产龙头
横店东磁:国内磁材行业龙头
江苏国泰:国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龙头
莱宝高科:国内彩色滤光片行业龙头
湘潭电化:国内电解二氧化锰行业龙头
顺络电子:国内片式压敏电阻行业龙头
拓邦股份:国内微波炉控制板龙头
东华科技:国内煤化工细分行业龙头
拓日新能:国内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芯片龙头
多氟多:全球氟化盐龙头企业
齐翔腾达:国内甲乙酮生产龙头
雅克科技:国内有机磷系阻燃剂生产龙头
国星光电:国内LED封装龙头
天马精化:国内专用化学品细分领域龙头
百川股份:国内醋酸丁酯/偏苯三酸酐行业龙头
中元华电:国内电力二次设备子行业领先者
新宙邦:国内电子化学品生产龙头
台基股份:国内大功率半导体龙头
安诺其:国内高端燃料行业领跑者
当升科技:国内锂电正极材料龙头
新大新材:国内晶硅片切割刃料领域龙头
奥克股份:国内环氧乙烷精细化工行业
二、高性能金属材料
大族激光:亚洲最大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商
立讯精密:连接器行业绝对龙头
江丰电子:高纯溅射靶材的行业龙头
生益科技:国内覆铜板领域龙头
超声电子:汽车电字PCB龙头
东尼电子:超微细合金线材绝对龙头
巨轮股份:国内汽车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龙头
轴研科技:国内航天特种轴承行业龙头
广东鸿图:国内压铸行业龙头
信隆实业:国内自行车零配件龙头
威海广泰:国内航空地面设备行业龙头
银轮股份:国内机油冷却器生产龙头
沃尔核材:国内热缩材料行业龙头
特尔佳:国内汽车电涡缓速器龙头
利欧股份:国内微型小型水泵制造龙头
汉钟精机:国内螺杆式压缩机龙头
常铝股份:国内空调箔生产龙头
东力传动:国内冶金齿轮箱领头羊
精诚铜业:国内铜带生产龙头
中航光电:国内军用连接器制造龙头
云海金属:国内专业化镁合金生产龙头
成飞集成:国内汽车模具行业龙头
濮耐股份:国内钢铁耐火材料的领先者
西仪股份:国内汽车发动机连杆专业生产龙头
法因数控:国内专用数控成套加工设备龙头
博深工具:国内金刚石工具行业龙头
天润曲轴:国内重型发动机曲轴龙头
亚太股份:国内汽车制动系统专业龙头
泰尔重工:国内冶金行业用联轴器领域龙头
远东传动:国内非等速传动轴龙头
中原特钢:国内大型特殊钢精锻件龙头
云南锗业:国内锗产品龙头
杭氧股份:国内空分设备和石化设备生产龙头
兴森科技:国内专业印制电路板样板生产龙头
江苏神通:国内冶金特种阀门与核电阀门龙头
中南重工:国内工业金属管件制造龙头
中原内配:国内气缸套生产龙头
松芝股份:国内领先的汽车空调制造商
特锐德:国内铁路电力远动箱式变电站龙头
南风股份:国内核电HVAC市场龙头
金龙机电:国内超小型微特电机生产龙头
星辉车模:国内车模行业龙头
欧比特:国内航天航空及军工领域龙头
金通灵:国内离心风机产品制造龙头
华伍股份:国内工业制动器龙头
鼎泰新材:国内稀土合金镀层防腐新材料领域领导者
金洲管道:国内最大镀锌钢管、螺旋焊管和钢塑复合管供应商
深圳新星:铝钛硼晶粒细化剂行业龙头
三、先进高分子材料
金发科技:国内改性塑料龙头
万华化学:全球MDI龙头、聚氨酯类供应商
江化微:湿电子化学品龙头
三利谱:偏光片行业龙头
大博医疗:骨科植入类医用耗材龙头
传化股份:国内纺织印染助剂龙头
浔兴股份:国内拉链行业龙头
康强电子:国内最大塑封引线框架生产基地
蓉胜超微:国内微细漆包线生产龙头
宏达高科:国内汽车顶棚面料龙头
江苏通润:国内工具箱柜行业龙头
海利得:国内涤纶工业长丝行业龙头
宏达新材:国内高温混炼胶行业龙头
鱼跃医疗:国内基础医疗器械龙头
三力士:国内传动带行业龙头
通产丽星:国内化妆品塑料包装行业龙头
北化股份:全球领先硝化棉生产商
烟台氨纶:国内氨纶行业龙头
赛象科技:国内橡胶机械制造业的龙头
新纶科技:国内防静电/洁净室龙头
禾欣股份:国内PU合成革龙头
南洋科技:国内高端聚丙烯电子薄膜龙头
盛路通信:国内通信天线领域龙头
硅宝科技:国内有机硅新材料下游龙头
宝通带业:国内耐高温输送带龙头
回天胶业:中国工程胶粘剂龙头
天龙集团:中国超电子膜龙头
碧水源:中国污水处理领先制造商
三聚环保:中国能源净化行业龙头
创新股份:锂电池湿法隔离膜行业龙头
四、先进复合材料
金风科技:中国领先的风机制造商
光威复材:中国碳纤维行业龙头
思源电气:中国电力保护设备消弧线圈企业龙头
宁波华翔:中国汽车内饰件龙头企业
中材科技:中国特种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发源地
西部材料:中国稀有金属复合材料行业龙头
九鼎新材:中国纺织型玻纤制造龙头
中能电气:中国中压预制式电缆附件龙头
中利科技:中国阻燃耐火软电缆龙头
目前最火的新材料有哪些
(一)面向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材料
1.集成电路关键材料
我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填补国内产业空白,需加大力量补短板,保障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重点布局覆盖130~90nm、90~28nm技术节点的先进逻辑产品、先进存储器用晶圆制造成套工艺和先进封装成套工艺的各类关键材料开发,包括193nm浸没式光刻胶及其配套抗反射材料和特种试剂、高阶逻辑工艺和先进存储用前驱体系列产品、高阶工艺用抛光液和抛光垫、特种合金靶材及先进封装用多种材料。
2.信息功能陶瓷材料
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新型微波滤波器件提出了高频宽带化、超低功耗的技术要求,对微小型滤波器件的结构与宽频设计原理、超低功耗实现方法和器件加工与测试技术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发展新型微波介质滤波器件的高频低功耗设计原理、集成制造与纠偏微调技术及器件测试与评价方法。
集中力量开展具有优良介电性能,适合新一代无源集成组件应用的低、中、高介电常数低温共烧陶瓷介质材料开发;解决器件集成中异质材料工艺匹配、外场下的稳定性等关键共性问题,获得材料结构工艺电性能服役特性优化的途径,推动低成本、高性能的无源集成器件用介质材料制备;针对新一代无线通信、可穿戴电子系统应用,探索基于自主介质材料的新型无源器件的设计、制备和集成技术。采用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材料器件工艺一体化研究路线,鼓励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密切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工作。
3.先进能源材料
绿色发展、用能成本等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能源战略与各领域、各行业、各环节及各市场主体联系密切。围绕不同的能源转化、存储方式和原理,先进能源材料需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材料、热电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固体锂电材料、生物质能材料、光电材料和纳米能源材料等方向。
加速推进氢燃料电池新材料与部件的产业化,进一步推进锑化铋热电材料体系的产业化进程,研制综合性能优异的正/负极材料、功能性电解液及隔膜等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突破固态电池材料在电导率、成本、批量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加快推进生物质液体燃料清洁制备与高值化利用技术产业化,解决新型光伏材料批量化生产过程中造成的转换效率下降问题,实现纳米发电机在人机交互、智能医疗和仿生智能器件等重要领域中的应用。
4.新型显示材料
以提高显示核心材料的国产化率,探索新型器件结构,培育新材料、信息系统龙头企业,实现“换道超车”、引领行业发展为目标,攻克一批提升显示性能的关键材料与技术。
具体包括: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发光二极管(OLED/QLED)印刷显示材料与器件、激光显示材料与器件、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材料与器件、光场显示材料与技术;攻克一批便携式移动显示难题,如低功耗、驱动技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系统集合技术;攻克一批大尺寸制造问题,研究柔性制造技术;以新一代高视觉维度的光场显示需求为牵引,以材料、器件、模组、算法、整机全链条总体协调和同步开发为研究发展思路,推进全产业创新;通过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突破纳米发光二极管(NanoLED)显示核心材料与关键技术,形成先发优势,抢占未来显示技术与产业制高点。
5.生物医用材料
6.生物基材料
生物材料产业面临基础关键技术和产业竞争力略显不足、关键或重要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不足、市场认可度偏低等挑战。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实现以淀粉糖等为原料的基础化工产品的生物法生产与应用,推动生物基聚酯、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基聚酯酰胺、生物尼龙、生物基环氧树脂、生物橡胶、生物基/质聚合物、生物基介电储能材料、生物基材料助剂等生物基材料产业的链条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7.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工程应用为目标,解决材料设计与结构调控的重大科学问题,突破结构与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瓶颈技术,实现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技术自主发展。
发展基于跨尺度多维度结构调控的新型结构材料、高性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高温耐蚀结构材料、轻质高强新材料、结构陶瓷及其复合材料、重大工程结构材料、增材制造材料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材料微结构调控、超强韧化、极限化制备与服役等一批共性瓶颈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主干新材料研发和产业体系,结构与复合材料创新能力进入国际前列;重大装备用的高端结构与复合材料能够自主保障,战略必争领域关键核心结构材料实现自主可控。
8.稀土材料
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未来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深空/深海开发、大数据和人机交互等应用场景,重点开展工程化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着力突破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晶体材料、高纯稀土金属及靶材等先进稀土功能材料的核心制备技术、智能生产装备、专用检测仪器及其应用技术;
通过全产业链同步创新,推动先进成果的推广实施,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军工、智能制造等对关键材料的需求,最终实现高端应用稀土功能材料的自主供给;开展前沿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通过科学问题的深入探究和积累,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和原创发现,获得一批稀土新材料和新应用原创性成果;实现我国从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引领未来稀土科技和产业发展。
9.超导材料
超导技术是21世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在能源、医疗、交通、科学研究及国防军工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实现我国低温超导材料产业的升级换代,突破高温超导材料批量化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出面向电力、能源、医疗和国防应用的超导电工装备,实现超导材料、超导强电和超导弱电产品的协同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并形成基于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面向未来产业布局的新材料
1.原子制造技术
原子制造技术是以原子水平的量子物理为基础、以原子级功能基元为核心,在物质极限层次开展的材料与器件的制造技术,将在逻辑、存储、传感、超导、催化、储能及光电等领域催生重大应用,显著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发展。未来将重点发展原子基元设计及其材料器件制造、分子基元设计及其微系统组装制造、基元系统及大规模器件制造、原子量子态精确控制及其器件制造、原子制造的前沿新理论与新概念。
2.硅基多材料体系融合集成
硅基集成光电子器件/模块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搭建硅与先进光电材料的混合集成工艺平台,充分发挥集成电路工艺的超大规模、超高精度制造特性,结合各类材料的光电特性优势,实现高性能混合光电集成芯片制备技术突破。
3.碳纳米管微纳电子材料
碳纳米管载流子迁移率高,可应用于射频器件的制造,提高射频器件的截止频率和最大振荡频率,有望应用于空间通信、高速无线电链路、车辆雷达和芯片间通信应用领域的耦合纳米振荡器。
碳纳米管耐弯曲的特性使其可应用于柔性、透明电子设备的制造,推动显示设备性能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碳基半导体的应用场景将日益多元化,未来碳纳米管材料在微纳电子领域应用还需聚焦碳纳米管制备、器件稳定性、性能与集成度兼顾等问题,建立纳电子器件用碳纳米管材料标准、表征方法、工艺流程。
4.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我国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正处于前沿研究阶段,高品质、大尺寸衬底材料的制备是近期技术突破的重点;基于高品质衬底生长的外延材料将成为器件制备的基础,攻克器件制备工艺的技术难点将为超宽禁带半导体的广泛应用提供可能。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大、单晶制备难度高、高效掺杂难度大、器件接触性能调控难度高等一系列难题成为超宽禁带半导体应用的阻力,为超宽禁带半导体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5.超材料
典型的超材料如左手材料、“隐身斗篷”、完美透镜等,已在光学、通信、国防等领域获得应用;多种电磁超材料、力学超材料、声学超材料、热学超材料及基于超材料与常规材料融合的新型材料相继出现,形成了新材料的重要增长点。
面向未来产业发展,还应提前布局光学超透镜技术、超材料电磁隐身技术、超材料天线技术及超材料全光开关技术,推动超材料减震技术研究及其在精密机械和重大工程中的应用,研发用于声呐、噪声抑制及声学信息技术方面的新型超材料,用于热能利用及转换、热管理等领域的新型超材料。
6.液态金属
未来,该领域还需重点发展液态金属电子浆料、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液态金属相变材料、液态金属导电胶、液态金属磁流体、液态金属低温焊料等功能材料;研发液态金属肿瘤血管栓塞制剂及治疗技术、液态金属神经连接与修复技术、液态金属高分辨血管造影术、液态金属内外骨骼技术与注射电子学、液态金属皮肤电子技术、碱金属流体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等前沿医疗技术,以及系列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7.高熵合金
高熵合金打破了传统合金以混合焓为主的设计理念,为新材料的研发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成分设计空间。高熵合金可在国防、航空、航天等多个关键领域得到应用,开发并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熵合金新材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高熵合金发展的重点包括轻质高熵合金、耐高温难熔高熵合金、耐腐蚀高熵合金、耐辐照高熵合金、生物医用高熵合金、共晶高熵合金、耐磨高熵合金、储氢高熵合金、催化高熵合金、软磁高熵合金等。
面向未来应用场景和具有潜力的重点应用方向,开展实际应用验证;针对国防装备应用、航空、航天等极端环境条件下服役需求,研制特种高性能高熵合金;开发用于宽温域工况条件下的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装备高熵合金结构材料,实现高熵合金国际战略引领。
新材料的创新关乎未来。近年来大热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氢能源和基因编辑等颠覆性技术,其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技术的突破。例如,忆阻器材料或将带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变革;拓扑绝缘体材料为量子计算发展奠定基础;二维材料或将成为未来信息技术的基石。不夸张地讲,新材料的创新能力,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未来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决定中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高度,以及决定会不会被“卡脖子”等等。所以没有什么最火的新材料,那些没曝光在大众眼前的,都有行业技术精英、科学家在研究,只有这些新材料大批量商用了,才会被人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