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太平有象,狮亦祥瑞

大象,形象高大,性格温和,安详庄重,常常被人们称为“兽中德者”。从远古时期开始,大象逐渐被人们所驯服,并开始广泛参与到人们生活之中。相传在舜传位给禹时就有“白象耕土”的瑞兆,因此把白象耕土视为天下太平的可喜可贺之兆。自此之后,历代帝王均把白象作为歌颂太平盛世的重要文学和艺术题材。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以象牙作为器物或装饰品的历史就已经存在,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象牙匕首、象牙梳、象牙雕刻等象牙制品。

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浙江省博物馆藏

“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又称“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作为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从这些艺术品中可看到原始时期河姆渡人对鸟的喜爱和对太阳的崇拜。蝶形器反面制作粗糙,穿孔周围有一些凸起及纵向凹槽,应为穿绳绑缚之用,蝶形器反映了当时象牙制作的工艺水准。

根据考古发现和甲骨文记载,甲骨文中,就有殷王猎象的记录,在殷墟遗址中曾先后发现两座象坑。不仅如此,在商周的青铜礼器上也有各种象形的直接反映。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古人对于大象的尊崇之情。

商九象尊故宫博物馆藏

殷商时期大象主要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随着气候的变化,大象逐渐南迁。由于大象的珍稀,并象征着权势地位,在政治生活中更意味着驯化征服、归化或效忠。上至皇帝,下至王侯将相都非常推崇象牙。《三传折诸》中有:“汉魏以下,皆有训象之司,列于卤薄”。可见汉魏以来就将驯象作为仪仗的排头兵,大象由于身躯庞大、仪态庄严,用来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常被用于仪仗中,谓之“仪象”<1>

汉象牙饰物泗阳三庄汉墓出土

西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中的大象开始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然而,佛教里的大象和以往观念里的大象意蕴并不完全相同。在佛教世界中,象和狮子、鹿、马、牛乃至是昆虫蝼蚁,和人类一样都被视为众生中的一员。而大象聪明且极富耐力,在古代的印度被尊为圣兽,同时也被人们尊崇为富饶的财神。<2>

敦煌莫高窟第329窟初唐乘象入胎

相传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的西北部,有个叫迦毗罗卫的王国,国王夫妇的感情非常好,但是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儿女,在王后45岁那年才第一次怀孕。而根据佛教传说,王后的这一次怀孕,是由于睡眠时梦见一位仪表堂堂的人乘坐一头六牙白色大象腾空而来。王后惊醒后,把这个奇异的梦讲给国王听,国王也很惊异,于是请来相师,占卜过后,说王后所怀为圣子,是大智慧者,能光耀释迦族。国王夫妇听后很是欣喜,于是非常期待孩子的降生。据说这个“乘象入胎”的故事就是讲述了佛祖释迦摩尼诞生的故事。

除了“乘象入胎”的故事之外,象的形象还见于其他一些场景中,如普贤菩萨、帝释天的坐骑、象舆、七政宝中的象宝等等。<3>可以说,象在莫高窟壁画中无处不在,既是佛教的尊神,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

汉代,佛教尚未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只是呈现出与本土传统艺术发生混合的情况,<4>张横在《西京赋》中提到“白象行孕,垂鼻辚囷”极有可能就是受到了“乘象入胎”的故事影响。由此可见,佛经故事在东汉时期仅仅只是在儒生阶层中有所传播。到了唐代,佛教呈现鼎盛之象,象在佛教的观念中象征智慧、品德、功德圆满。且在唐人的观念里,大象尽管身形巨大,但并不是凶猛残暴之兽,民间传说中大象常被塑造成对人类友善甚至知恩图报的形象,综上,折射出人们对大象的亲近和喜爱。而在造型艺术中,其形象也是“威神巍巍,形像姝好”。

唐彩绘象座塔式罐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彩绘象座塔式罐”通高68厘米,长32.5厘米,宽30.5厘米,器物通身彩绘,红陶质地。器型高大,自上而下由罐盖、罐身、莲瓣和象形底座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均可分合。盖呈七级圆塔形。罐身侈口、短颈、鼓腹,下收小平底,四面贴塑闭合式卷草四组,内均堆塑伸长鼻、拍双耳的象首。罐与底座之间饰三层仰覆莲瓣,一层向上环抱,两层向下伸展。下以带络绳的驯象为座。整体造型独特新颖,装饰华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象与祥瑞等词关联密切,在《唐六典》中,象位于大瑞之列。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与“祥”谐音,“太平有象”、“万象更新”、“封侯拜相”等寓意更是将象的祥瑞地位提高了一步。<5>其中,“太平有象”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在《汉书·王莽传》中有“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瓶”与“平”谐音。故吉祥图案常画象驮宝瓶,瓶中还插有花卉作为装饰。

清黄色缎绣太平有象饰片

相对于大象这一中国自古就有的物种,狮子却是西汉由西域传入中国的外来物种,关于狮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似虎,正黄,有髥耏,尾端茸毛大如斗。”。狮子造型出现于中国最早记录,是东汉时山东省嘉祥县武氏墓石祠前的石狮和四川省雅安县高颐墓前的石狮,二者均有准确雕造年代。<6>

东汉高颐墓前石狮四川省雅安市

狮子纹作为装饰纹样在汉代已经出现,但在丝绸纹样中的运用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南北朝成为了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丝绸纹样一方面继承了汉代纹样的风格,另一方面受到波斯艺术的影响,具有浓重的西域风格。<7>

北朝对狮对象牵驼人物纹锦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对狮对象牵驼人物纹锦”,长62厘米,宽20厘米。以对波纹为骨架,波纹中图案各不相同,从左到右分别是走象、卧狮、牵驼人、佛坛神像,纹饰左右对称。这与吐鲁番的一佛二弟子像或是佛殿纹锦基本一致。到了隋唐时期,丝绸纹样的图案丰富多变具有包容开放的特点,在不断吸收波斯、西域和中亚西亚的文化艺术基础上,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纹样。代表性纹样有“陵阳公样”,其兼收并蓄、雍容大度的风格极具时代特征。“陵阳公样”彰显了盛唐开放包容的风采,并代表着唐代织锦的最高水平。

唐代佛教发展迅速,狮子在佛教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狮子造型在唐代佛教艺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隋唐时期大量的狮子纹被运用于丝绸纹样中。<8>

唐立狮宝花纹锦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唐代的立狮子宝花纹锦”为陵阳公样,长46厘米,宽29厘米。花卉环中的动物纹样创自唐代初期,是典型的将西域传入的团窠联珠环内的动物纹样与中国审美的花卉纹样相结合的产物。此件织锦采用辽式纬锦,其纹样带有自由的写实风格,是陵阳公样在唐代晚期流行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佛教盛行的时代,狮子和大象都具有祥瑞象征。狮为百兽之王,是人世中权势、富贵的象征。古代宫殿衡署门外两旁大多蹲有石狮,皇家官殿蹲有铜狮,这种镇门狮是皇家、官府威势的象征。在佛教文化中,有“佛为人中狮子”之说,比喻佛出类拔萃,犹如狮子为兽中之王。象作为佛教中的尊神,也同样象征着富贵和地位。

北朝方格兽纹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方格兽纹锦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复原

方格兽纹锦,长18厘米、宽13.5厘米,由褐、绿、白、黄、蓝五色丝线织成的经锦。经线分区牵入,每区仅三色,其中绿、黄经丝轮流用来织制纹样地色,形成了绿白、黄白相间的纵向宽条纹。横向则以红、白、蓝经丝作细条,把纵向的宽条纹隔成方格状,在每块方格纹内分别织出牛、狮、象、人物和伞盖,为蜀地著名的“方方锦”,给人以规矩大方的美感。

唐代红地联珠团窠大象瑞兽纹锦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藏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有“化万物为纹饰”传统,在佛教盛行的唐朝,寓意祥瑞的大象和狮子,自然也会在纹样中有所体现。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藏有的“团窠大象瑞兽纹锦”长26厘米,宽17厘米。其色彩保存较好,图案较为清晰。团窠由单叶片为组成,其主题纹样为非对称狮象并存图案。宾花为十样花型。窠内下为立象,上为三只狮子。大象端庄稳重装饰华丽,象身锦缘绣带满坠挂饰,其鞍褥图案与宾花中心图案遥相呼应,整个画面既庄重华美又生动有趣。

“团窠大象瑞兽纹锦”由蓝、黄、红、褐四色织成,织物组织为1:3斜纹纬二重,图案与纬向垂直。其经丝为褐色,以蓝、黄、红三色显花,红色起纬织制纹样底色,达到对褐色地径的全覆盖,使整个图案显红地。团窠直径约15厘米,窠内大象安祥静立,三只狮子姿态各异、挤拥象背打闹嘻戏。宾花繁复富丽,宾花中心方形框内,填有大小形状各异块状图案,方框四向伸出两两带叶枝条和花蕾。

“团窠大象瑞兽纹锦”题材寓意佛教中的狮象崇拜。佛教常以象王来譬喻佛的举止如象中之王,《大般若波罗密多经》中载,“菩萨犹如象王,因其善调伏之故”。狮子,是百兽之王,为此在佛教的许多经论中,用狮子来比喻佛陀的伟大。如《大智度论》载,“狮子在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降服一切;佛陀也如是,在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服无畏”。此锦章彩其丽,寓意吉祥,唐朝当时的崇佛风尚可见一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大象被人们视为一种灵性和神圣的存在,大象被人们寄予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寄托了神圣的宗教信仰;而古人赞赏狮子的勇而好仁,猛而能驯,似君子之德,历代均将狮子视为祥瑞,托物言志。狮纹亦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瑞兽装饰纹样。大象与狮子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太平有象,狮亦祥瑞,在这两个吉祥而有威仪的动物中,凝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强大而又自信的深厚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李安竹.中国古代大象的文化寓意[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48-53.

<2>徐彦钧.论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大象[J].大众文艺,2015(07):85.

<3>徐彦钧.论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大象[J].大众文艺,2015(07):85.

<4>朱浒.大象有形垂鼻辚囷——汉代中外交流视野中的大象图像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06):77-94+162

<5>李璟.论吐蕃金银器中大象纹的造型设计与文化交流[J].西部皮革,2021,43(17):75-76.

<6>李仲元.中国狮子造型源流初探[J].社会科学辑刊,1980(01):110-119.

<7>项子丰,周赳.中国古代丝绸纹样中狮子纹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6):42

<8>项子丰,周赳.中国古代丝绸纹样中狮子纹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6):42

往期内容

010-68396408

xuehuiwangzhan@126.com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乙22号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THE END
1.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本展览由天津博物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袂推出,展览分“丝路前奏”“丝路华响”“丝路梵音”三个部分,文物类型丰富,包括青铜器、彩陶、金器、毛织物、文书、佛教壁画、生活用具等,共展出文物精品136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0件(套)。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讲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2.央视一套:来这里探寻西汉的“黄金时代”在他统治时期出的三件“祥瑞事件” 特别改制了两种金币 分别命名为褭蹏金、麟趾金 “褭蹏”就是“天马”的意思 命名“褭蹏金”更显珍贵 也从制度层面显示了它的意义 专家介绍 刘贺墓出土的金器纯度极高 经检测达99% 其中饼形金和金钣 拥有普通货币的流通和储藏功能 http://www.hhh.gov.cn/article/6477.html
3.祥瑞好运素材网站图片免费下载汤川学ex 【若遇佳人 赠之祥瑞】钢笔+书签礼盒 3 八月设计站 一箱好运包装设计 ·宝岛太阳堂2025春节年礼礼盒 宝岛太阳堂 吉鱼躺插画设计 A_霖 柳青画坊 新作品:你见过兔子跳舞吗?听说能带来好运哦 一念Yiner AI 客服、数字人定制/生成,SD图片生成等热门 AI 解决方案钜惠进行时,一站式搞定广告 https://www.zcool.com.cn/tag/ZMzk0OTcwNA==.html
4.上海观复博物馆#金器馆6. 金器馆内设计独特,采用低反玻璃、镜子、对角线镜子隔板等,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二、再说金器馆(后续继续出瓷器馆、东西馆):1. 双龙戏珠凤钗:半圆形,带头上,有龙凤(祥瑞)、有蝙蝠(福气)、鹿(一路生花、福禄)。可以正面金钗,俯身将头放在凤钗内,感受亲戴的富贵感。体验。2. 石恋花步摇:四朵金花、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437598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5.海昏侯墓出土金器纯度达99%引发“围观”至于刘贺拥有的金器,主要应来自其父刘髆。据传,公元前122年,汉武帝狩猎时发现白色麒麟,认为天降祥瑞,便下令铸造马蹄金和麟趾金,赏赐给诸侯王和贵族,其中就有刘贺的父亲、第一代昌邑王刘髆。据史料记载,刘贺虽然只当了27天皇帝被废,但依然继承了其父所有的财产。 体验 开票仅8分钟 半数票“有主” “我每天http://3g.sdchina.com/show/3718462.html
6.呦呦鹿鸣:历史长河中的祥瑞之光《墨子》有云:"荆有云梦,犀兕麇鹿满之。"战国时期荆楚之地气候温润,草木丰盛,犀牛麋鹿等非常多。鹿由于性情温和,具有灵性,被楚人视作祥瑞之物,能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因而在楚墓中常能看到鹿形或有鹿角的器物。 战国铜鹿角立鹤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只长颈神鹤,在曾侯乙墓中处于最尊贵的东室,是墓室中重要的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726cb378e9f0937cb22fb4c
7.唐代金银器,奢华中透着典雅唐代规定“一品以下,食器不得用纯金、纯玉”,金器最主要的使用者是皇室贵族,其他官吏可能会通过赏赐等途径获得。 鸳鸯莲瓣纹金碗·四库全叔拍这件葡萄龙凤纹银碗,外壁满饰葡萄纹、卷草纹间有鹦鹉、狮子等,衬以鱼子纹地。 此碗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碗心刻凤,足底刻龙,龙凤同时出现,而且凤在上龙在下,很可能与http://shoucangyaji.com/guwan/13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