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理论是由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发展而来的。前景理论有三个基本原理,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丹尼尔在“前景理论”里对人们面临“获得”、“失去”时的感觉和对风险判断时的结论都与理性判断有差距举了许多例子,人们在追求幸福时往往进入歧途,确实都具有现实意义。
从现实需要来看,就如管理学上有X理论的“经济人”和Y理论的“行为人”一样,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也分成了“经济人”和“行为人”。美国许多政策的制定要依靠经济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需要根据对人们的反应进行调查,然而作为客体的人是理性的经济人还是心理性的行为人是很重要的问题。
对我国而言,人们的许多经济行为也是有悖常理的。
“买涨不买跌”在股市中表现为“羊群效应”的从众心理,“追涨杀跌”成了金科玉律,当头羊一旦回头,整个羊群都义无反顾地回首。
对“买涨不买跌”进行深层次解剖,也反映了国民的弱点,一是从众心理,缺乏独立思考;二是攀高心理,趋势附炎;三是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
因此,符合我国国民特点的行为经济学是值得研究的,一是有益于政府政策的制定;二是符合企业和商家的利益;三是有利于国民素质的反省和改进。
我国的高等院校会开设行为经济学课程吗?我们能够建立一个供决策需要的心理模型吗?
我们在研究基础管理的同时,还应重视其他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其他领域的交互影响,因为许多边缘学科会在新理论的出现后产生许多有趣而有价值的变化。
对营销而言,由于其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因此人的因素非常重要,而在人的因素中,人的心理活动又是非常重要的。
把这个理论引入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得到非常合拍的验证,可以举出生动的例子。
3.在决定一项营销措施时,要考虑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因为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如果取消以往的营销好处,人们会非常不满。把曾经有过的优惠去掉,还不如当初就根本没有。
营销宣传也是大有学问的。根据前景理论,分别经历两次获得所带来的高兴程度之和要大于把两个获得加起来一次所经历的高兴程度;而两个损失结合起来所带来的痛苦要小于分别经历这两次损失所带来的痛苦程度之和。因此,我们在营销宣传中要注意如下操作。
(1)如果有几项营销措施出台和宣传,应该把它们分别推出和宣传。
(2)如果有几个价格上调的收费项目,应该把它们放在一起推出和宣布。
(3)如果有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就应该一起推出,使其带来的快乐超过带来的痛苦。
(4)如果有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就应该分别推出,使好消息带来的快乐不致以被坏消息的痛苦所淹没。
GMT+8,2024-12-122:13,Processedin0.029367second(s),17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