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提出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的金融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金融调控机制逐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过度波动、控制住了物价水平,使得经济社会的发展稳中有升,特别是民生问题并没有收到全球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调控方面,紧跟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大定向调控力度,配合多种货币工具的使用,是的货币政策目标更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同时还积极利用市场进行调控,让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逐渐起到关键作用。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经济金融改革走向深水区,金融体系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仍然偏弱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社会融资成本较高,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投机的现象依然存在,容易引起金融市场震荡。央行多次退出降息降准的双降措施,并应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为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实体经济更好的发展。
二、银行体系风险大
当前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很严峻,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宏观经济发展呈现下滑的趋势,实体经济增速减缓,我国的银行体系承担着国内的信贷功能,这导致银行体系的风险逐渐暴露。而且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背景下,各种不利因素都在冲击着银行体系,导致银行的盈利水平下降,不良率逐步提高,表内、表外风险不断的累积并暴露。
三、面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水平还需加强
虽然国家在持续的加强金融监管水平,但是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金融业的综合经营等金融业态和金融业的创新行为,无时无刻不给现有的金融监管带来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的监管亟需加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了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现有金融体系不足之处,让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中国经济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