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借贷或者投资为幌子,通过制造账户异常等手段骗取用户缴纳保证金、验资费等各种费用,当下正在成为假冒金融类APP的诈骗套路。近期,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以下简称反诈中心)监测发现多起假冒投资平台进行诈骗的事件。
假冒金融类APP骗局泛滥
反诈中心监测发现,诈骗分子假冒京东金融、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推出大量“李鬼”式APP,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以“小额返利”等诱导网民进行访问下载,进而实施诈骗。
类似的“李鬼”APP还有很多。反诈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中心排查打击假冒APP4.2万个,并纳入国家涉诈黑样本库。目前,国家涉诈黑样本库已涵盖并处置涉诈网址380.4万个、APP51.4万个。
7月1日,反诈中心还公布了一批经常被假冒的APP名单和典型案例。名单显示,排名前十位的被假冒APP名称依次为京东金融、有钱花、拍拍贷、马上消费金融、360借条、宜人贷借款、海尔消费金融、平安好贷、易开花和东方财富。其中,已发现打击假冒京东金融APP高达5677个,假冒有钱花和拍拍贷APP的数量均超过1000个。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诈骗平台甚至宣称具有“国企背景”,以“国字头”名义吸引用户,以“拉人头”模式发展下线。
起底两类“李鬼”APP诈骗套路
“李鬼”APP是如何实施诈骗的呢?记者分析反诈中心公布的典型案例发现,这些APP大致可分为投资类和借贷类两种,其中的诈骗套路也有所不同。
今年5月,辽宁省章某经朋友推荐下载了“平安证券”假冒APP,先后投入了18万元。不久章某收到了平台升级的通知,并按提示进行了升级操作,但平台显示其账号为“风险账户”,存在洗钱嫌疑,需要向监管部门的“安全账户”进行转账验证,否则无法正常使用。章某多次进行转账,合计被骗25万元。
与投资类APP吸引有闲钱的网友不同,假冒的借贷类APP瞄准的则是急需用钱的群体。他们往往以银行卡号错误、账号被冻结为由,要求用户多次转账进行频繁验证。有的则以提现需要先交金融贷款保险费和验资费为借口,骗取用户钱财。
今年6月,山东省秦某某在假冒“马上金融”APP申请贷款10万元,平台要求先交1万元金融贷款保险,否则不能提现。秦某某按要求交钱后依然无法提现,平台要求再交5万元验资费,并承诺会将保险费和验资费一并返还,秦某某充钱后合计被骗6万元。江西省的彭某则在马上消费金融旗下的“安逸花”假冒APP申请贷款时被骗。他在提现时,系统提示银行卡号错误,账户被冻结。平台让其转账1万元以证明是本人操作,彭某转账后账户恢复正常,随后发现账户又被冻结,平台声称彭某操作失误,需继续验证。
防范骗局要做到“三不”
记者注意到,早在2021年9月,北京银保监局就专门针对假冒金融类APP诱导借款转账骗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做到“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