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应坚守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即市值管理必须致力于维护所有股东的共同利益,而非某一小团体的利益。这要求管理决策必须全面考虑所有股东的需求和期望,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长期性,市值管理应注重公司与资本市场的长期协同发展,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价值。这意味着要摒弃短期的概念炒作和投机行为,专注于构建稳定、可持续的企业发展道路。
肖刚柏薇
近期,随着中国证监会发布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意见、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关于市值管理的政策和讨论愈发频出。市值管理作为上市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渗透至战略规划、治理架构及市场策略等多个维度,旨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兼顾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市值管理的定义
市值管理是对企业市值进行战略管理的一种手段。企业的市值,即股票价格与发行总股数的乘积,是衡量企业整体价值的关键指标。构建市值管理体系,旨在形成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传播三个环节的无缝闭环管理。在价值创造环节,聚焦核心业务与创新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公司内在价值的持续增长;在价值实现环节,注重资本运作与市场运营的协同,通过合理融资、并购重组等战略手段,最大化公司的市场价值;在价值传播环节,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共关系维护和信息披露等方式,将公司的价值理念与业绩成果传递给市场,加深市场对公司的认知和信任。
需要注意的是,市值管理并不等同于股价管理,并不是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投机性炒作来操控股价的涨跌,任何以市值管理为名对股价进行人为干预的行为,都是对市值管理的歪曲,同时也构成违法行为。
因此,市值管理应坚守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即市值管理必须致力于维护所有股东的共同利益,而非某一小团体的利益。这要求管理决策必须全面考虑所有股东的需求和期望,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长期性,市值管理应注重公司与资本市场的长期协同发展,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价值。这意味着要摒弃短期的概念炒作和投机行为,专注于构建稳定、可持续的企业发展道路。
现阶段加快推动市值管理的原因
因此,这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推动整个A股上市公司改革的过程。A股市场正在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过渡,这一转变体现在更加严格的退市制度上,倒逼上市公司不得不审视并改善自身的基本面,提升经营质量,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
如何提升上市公司市值
(一)短期目标:主业突出提质增效,合理运用市值管理工具,实现内在价值的高效传导
市值管理的核心在于夯实企业价值创造之基,“修内功”无疑是市值管理的基石。业务层面,应该“聚焦主业做减法”,将不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及边缘业务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板块,通过资产出售、关停并转等方式予以剥离,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主业。在核心业务领域,要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实现降本增效。在成本管控方面,严格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核算。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公司治理是基本面改善的重要保障。上市公司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三会一层”运作机制,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各方权责,形成有效制衡。要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障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公司基业长青的根本,也是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
2.运用好“分红”“回购”“增持”三把市值管理利剑。目前,市场上通行的市值管理工具主要是分红、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分红是指上市公司将利润的一部分按股份数量派发给股东,作为对股东的投资回报,一般分为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现金股利是上市公司以货币形式支付给股东的股息红利,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分红方式。上市公司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回购的股份一是可以转换为库存股,后续可转为可转债或用于员工持股计划,二是把回购股份注销以提高每股收益。增持一般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数量的行为。
不同的市场环境催生了各异的市值管理工具选择。以美股为例,由于股东总回报已经成为衡量管理层业绩的关键指标,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激励的最大化,往往更倾向于通过回购股票来提高股东的回报率;而在日本股市,受到日本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宏观背景影响,日本企业则更倾向于采用分红策略,以此来满足市场对于稳定现金流的需求。中国市场2023年A股共有349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红,分红总金额2.03万亿元,有1370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达910.3亿元,国内市场目前以分红为主。
因此,上市公司应当积极利用“分红”“回购”“增持”这三大市值管理工具,打好短期组合拳,稳定投资者预期。
总之,短期内通过改善基本面、合理运用市值管理工具,同时注重价值传导,上市公司的市值有机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为中长期市值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二)中期目标:优化战略布局,通过并购重组创造“1+1>2”的价值
证监会制定《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政策文件,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工具实施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同时优化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研究对优质大市值公司重组快速审核。因此,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日趋升温。
(三)长期目标:效率提升是最终目的
国资委对国央企考核,从2019年的“两利一率”到2020年的“两利三率”,再到2021年的“两利四率”和2022年的“增一控三提高”,最后到2023年的“一增一稳四提升和一利五率”,在保留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的基础上,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替换净利润指标、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其中ROE是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公司通过运营和管理所产生的收益对股东投资的回报能力。杜邦分析将ROE拆解为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三个维度,从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效率三方面去衡量经营业绩,当三方面的比率提升时,ROE相应提高,代表企业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据统计,ROE指标和股票市盈率(PE)、股票市净率(PB)等估值指标呈现正向关系。此次改革标志着国企考核指标逐渐由“规模”向“投资者回报”转变,引导上市公司要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从数据上看,2022年集体企业的平均ROE最高,超过11%;而中央国有企业平均ROE为9.3%、地方国有企业平均ROE为8.6%;民营企业的平均ROE最低为8.5%。
结语
整体来说,政策层面对上市公司的一系列政策和要求,不仅提高了上市公司对自身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有效地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和审批流程上“明确章法,破除障碍”。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上市公司将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市值管理路径。短期内,可以通过鼓励回购、提高现金分红比例、强化股权激励以及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等方式来加强市值管理;中期来看,公司应专注于主营业务,优化产业布局,并通过并购实现外延式增长;而从长远角度,企业需要聚焦于内在动力,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进而提高整体估值。这样的策略将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全面和长远的市值管理方案。
(作者单位:中信国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①倪艺丹.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思考及建议[J].中国远洋海运,2019年11期.
②何莉莉.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影响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年8期.
③王臣阳.A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9年第14期(总第1005期).
④于建卫.国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研究,北京100010.
⑤王洪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J].山东冶金,第43卷第1期,2021年2月.
⑦石欣雨,庞佩澜,黄轲.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重点方向和政策建议——基于广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情况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3年第1期.
⑧石江.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策略研究[J].财讯理论探讨,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⑨臧秀清,傅妍,邹玥.高管激励能够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效果吗?——来自A股资本市场的证据[J].会计之友,202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