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成炒股主力军:有人辞职炒股有人乱买都赚

85后成炒股主力军:有人辞职炒股有人乱买都赚

4月17日,广州环市东路广发证券营业厅里,两个股民拿着手机查看各自的股票走势。南都记者黎湛均梁炜培摄

刘东曾在股市中“输红了眼”,后来因辞职炒股和父母闹翻。在股市浪潮里,刘东的“8位数”不算特别大,但他代表了那类将炒股视作技艺的人。受访者供图

股市新生代

3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成为炒股主力军,有人投入八位数资金盈利50%;也有人视它为日常理财工具,一种积累经验的场所,一个修行的地方……

这是个“人人跑步进入股市”的年代。去年下半年,在种种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股市。股价疯狂上扬,上证A股指数从2013年不到2000点迅速突破4400点。新一轮牛市到来,咖啡厅里、饭桌上、广场舞人群中,甚至在吐槽的段子里,股票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上证所数据显示,在上亿的股民大军中,年轻人成为炒股主力军,随着年龄的“增长”,股民人数依次递减。30岁以下年龄段炒股人数最多,占比超过了36%。

股民的年轻化和低收入化是这轮炒股热潮的一种面相。和经常被拿来调侃的大妈股民不同,这种面相在某种层面体现了85后一代储蓄观和消费观所在。不同于父辈的保守,他们几乎都认同:金钱只有在流通中才保持及增加价值。

新生代“入股”

有人“8位数”,有人5000元

刘东和陈清来自华东同一个省份。他们都是小镇青年,通过高考,先后到上海、北京求学。

相比刘东的“8位数”,陈清放在股市里的资金实在太少,只有1.6万元,还是分几次放入的。

陈清是清华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新学期开始,他也成了股民中的一员。钱都是自己攒的。他留下应急和支应生活的部分,其余都买了股票。就他了解,在三十人出头的班里有六个同学也迈进了股市。他们都是非金融专业。

“感觉乱买都能赚。”他咧嘴笑了起来,接着解释,“房地产唱衰,导致大量资金涌入股市”,这个市场还很有潜力。

借股市赚点零花钱当然是一种期待。但更为重要的,陈清希望为日后的职业规划和理财技巧积累经验。“我把炒股看成一种价值投资和理财方式。钱当然不能放在银行里。”他说自己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即使全亏了也就那么多,权当长经验。”

他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一个叫“同花顺”的APP进行。3月19日那天,他的账户是在电脑上开的,“花了不到十分钟,跟在淘宝开个账号一样”。

移动端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这一代股民。茹菁小时候常跟父母跑到证券交易大厅,现在她只需要动动鼠标就行。不过为了确保账户安全,开户的时候她还是跑到证券公司营业部。

在家庭氛围的感染下,这个略显腼腆的女孩在九年前就想自己开户。可那时她还是高中生,没有资格。去年12月,她把实习赚来的5000元放进股市里。她第一次炒股,却很淡定。几天才看一次盘,定了主意要做长线。她并不觉得成为股民有什么奇怪,因为理财本来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也是受父母的影响,思博8年前接触到股票。行情糟糕,思博对股票的认识是“不靠谱”,因为“认识的人基本在股市没什么收获,大部分都是亏的”。他说自己来自小城镇,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认知得到调整:不是股市有问题,而是上一辈生活环境逼仄,加上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使他们在股市战场上基本没有胜利的机会。这个年轻人对股市保持着谨慎的认知,即使在市场如此火热的情形下,他依然认为,最后依靠股市挣钱的只能是极少数。这件事太考验战术和心理,而现在号称人人赚钱的局面,也只是账面上的数目。

和同龄人陈清、茹菁一样,思博也会从宏观的视角进行分析判断。“中国的资本市场在逐渐完善,股市也会越来越规范。”他也想日后往金融方向发展。而眼下,股市是一个尚优的积累经验的地方。

辞职再入市

输光了父母给的20万,重回“战场”

父母给了思博两万元作为本金,之后还有追加。陈清、茹菁两个同龄人也是在父母的支持之下开始的。

但在炒股这件事上,刘东没有和父母达成和解。

他第一次接触股票是在2009年10月。大学三年级刚刚开始,他被同学拉着一同去开户。抱着玩耍的心态,刘东用手里的500块买了一只“方正科技”。一眼望去,在庞杂的股票名单里他只听过这个。投入的金额很少,他却就此迷上了这件事。刚开始一两个月,除了看盘,他读书、看名家博客、听专家分析。白纸黑字、字正腔圆,理论他觉得自己一清二楚,一到实战它们就毫无用处,甚至越买越跌。可刘东觉得自己在长进,能力绝对没有完全施展,机会还很充裕。他需要更多的本金,从头再来。

所以他向父亲开了口。这是他离家求学以来,第一次向家里要钱。刘东生长于南方的一个三线小城市。他的母亲很有经商头脑,夫妻俩在当地做灯饰生意,积累了一笔财富。父亲给了20万,刘东再回“战场”。

刘东说自己犯过新手的几乎全部错误,包括心态浮躁,“跌了死扛,涨了也拿不住”,还有听信各种大牛建议,却不凭靠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力。赌徒心态,“输红了眼”,再加上当年股市低迷,他亏得很惨。

股市被套牢。这时候他想的,是尽快回本,就此收手不干。不过,对这个临近毕业、处在人生选择期的年轻人来说,输钱并不是最糟糕的。一同输掉的,还有信心和方向。刘东说,那是一段灰色的时期,自我怀疑,伴有极其强烈的挫败感。

于是,“我到底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成了他精神层面上极其重要且又紧迫异常的问题。

2013年8月,光大乌龙事件引发动荡。对普罗大众而言,股市作为投资手段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了。但刘东认为,这是买入的大好机会。他决定辞职,一心进行股票交易。

“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我觉得有机会,想要搏一搏。”他说。私募的工作无法满足,他一直在寻找出路。可是他对创业毫无心思,股票前前后后已经占据了生活太多,“好像我只能做这个”。

他的父母亲无法接受这个选择,他们期待儿子有稳定的工作。

父亲请了他的好友、同学,甚至是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来劝他,放弃这看起来十分不靠谱的事情。刘东没听。于是父亲给了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钱”———20万。之后两年,父子俩话都很少说。

在很多年前,美国知名投资家、股票做手杰西·利弗莫尔曾说过一段话,或许可以解释刘东“一心只做一件事”的决定。在经典的《股票大做手回忆录》中,杰西·利弗莫尔说,人们把投资获利仅仅看成一种技巧,三言两语就可以传授的简单东西,而没有将其视为一门像医学,法学等等是依靠知识积累,技能培养最后才能应用的挣钱手段。他们只看见一买一卖就可能获利的简单快捷,却不想知道在买入卖出的委托发出前,一个投资者对所选投资标的的所有思考,对价位的判断,对市场的研读,和自己人性的斗争,在获利之前的惨败。他们都不会去看。

跟这位太有名的前辈一样,刘东反感别人向自己讨要建议,比如“今天买啥”、“要不要卖”、“目标价多少”……只愿意探讨和交流。他极少跟不熟识的人透露自己的经历。

选择与考验

“很难找到一个更能修行的地方”

“想靠炒股成为有钱人,靠谱吗?”有人在知乎上问。得票最高者回答得斩钉截铁:“我极其肯定地告诉你能,而且是任何人都可以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在各种投资领域获得可观的收益。”他随即用三个感叹号强调,是“任何人”。

这话在8年前应是个笑话。那年金融危机拉着股市崩盘,如泥沙般裹挟而下。眼下不同。在人人炒股的年代,知乎这个回答显得既真实又诱人。

炒股似乎比任何一份拿薪水的工作来钱都快。在媒体和熟人的口中,有太多依靠炒股实现财务自由的故事。这些故事,连带其它赚钱的故事一起,不断吸引着更多资金投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30日,A股总账户首度突破2亿户(其中有效账户1.63亿户),而截至2014年12月末的A股账户则为1.19亿户。今年3月以来,A股开户数连续八周突破百万户,创下历史新高。

乘着这股市的春风,刘东大概盈利了50%。听起来不算太高,但胜在持久。赚钱并没有改变生活规律,他依然周一到周五工作,每天七点半起床,十二点睡觉;周末休盘时就去看电影、约会,“也要享受生活”。

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考量着技术、经验、心态和判断力。有人把股市称为没有硝烟的战场,不仅因为里面的“士兵”需要战术和勇气,更重要的,这是一场关于钱的战争。陷在股市里的普通散户面对涨跌很难淡定,他们容易在略有盈利时买入或者刚开始跌时抛售,频繁交易。在刘东看来,这所谓的“追涨杀跌”是新手最容易上手的策略,也是最容易犯的错误。虽然可以有机会短期内获得利润,但更有可能错过更大的盈利或者被套牢其中。道理很简单,但它与人性中的贪婪、吝啬,还有对风险时而亲近时而避之不及相悖。它是对人性和心态的考验。

因着这种考验,26岁的刘东喜爱股市。“有位前辈说过,一个人一旦进入股市,出来就困难,因为很难找到一个更能修行的地方。”他对这句话深以为然。他觉得炒股是一个自己和自己较劲的过程,在这里曾经犯过的错误、获得的教训,都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一切成长的起点。刘东还说,股市是了解这个国家的一个维度。个股价格的高低,折射着它所在领域是欣欣向荣还是处于低迷。

他也喜爱金钱,以及过程中那份赌的乐趣。谁不是呢?一年多前,他的朋友把房子抵押了一百万用来炒股。在刘东的推荐下赚了一点,便索性把资金托给他代为打理。最近,这位朋友辞掉了工作,从股市里折现出14万,潇洒地旅行和体验人生去了。

涨跌浪潮里

“坚持,再坚持一会儿”

5月5日股市暴跌,单日蒸发了2.02万亿。陈清的股票跌停。

年轻人很淡定,涨跌是应有之义,越大的收益可能就意味着越大的风险。如果手里还有余钱,这本是买进的好时机。他说,工作以后肯定还要加大投入,净资产的三成都放在股市里。

“打死不会存银行。”剔除银行卡里的流动资金,陈清的其它资产准备拿去买基金、信托产品,以降低资产的总体风险。

刘东对把控风险的自信更高一些。他所有的资产都在股市里,其中一部分用来购买B股。

他仍记得刚辞职的时候,因为压力和恐惧常常深夜从梦中惊醒,觉得自己没有未来,很可能失败。

那时,现实生活没有给他太多的安慰。虽然股市从2014年开始有起色,但步履缓慢。而他自己,没有稳定的收入、工作,没有稳定的社交圈。

如何挨过那段时期?年轻人说,马云给了他很大的启示。

这位中国最成功商人的言辞已被奉为语录,供创业者、商人和任何崇拜他的人揣摩。在一系列演讲中,马云给出关于坚毅的教导。“做点什么,再坚持一下。哪怕是错的。”刘东总结。

“我以前觉得,社会很不公平,没有游戏规则。以前觉得,我可以比别人再努力一点,勤奋一点。”刘东说,“但现在明白了,每个人都一样聪明、勤奋。我需要做的只是无条件的坚持,再坚持一会儿。我只要等待结果。”

对于多数刚涉足股市的85后,股票本身不会具备这么多意义,更多是在牛市中搭车盈利的工具。对陈清、茹菁和思博这群年纪更小一点的人来说,因为所拥有资本的局限,股票则是一种金钱观念的体现,一种积累经验的场所。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这轮牛市会持续多久。一部分声音觉得股指上升过快,泡沫增多,风险也随之加大。一部分声音看好这轮,觉得它冲破5500点非常轻松,牛市可以撑完一整年。

5月11日,央行开始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这已经是半年内第三次下调利率。这一天,经历震荡后的股市早盘高开高走,在周末加息的利多影响下收复4300点,有280余家个股涨停。

在这一轮牛市里,新生代的面貌比大约十年前要复杂、差异太多。虽然金钱仍是本质驱动力,但心态、财富观念、对风险的开放程度都不一样了,还包括对未来的期许。

学生们在规划着未来的职业道路,期待实现财务自由。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刘东觉得现在挺好,准备“看到明天,做到明天,机会在哪就做哪儿”。他没有创业的想法,不准备洗牌,也不想担太多的责任。

除了金钱,意义感从何而来呢?刘东答说:“它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了我是对的。”

(应受访者要求,陈清、茹菁、思博为化名)

链接

新股民“生猛”老股民“出逃”

5月11日,深交所发布4月深市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报告。报告统计了4月份新老股民的投资情况(开户年限5年以上为老股民,5年以下为新股民)。报告显示,4月新股民净买1505亿,老股民净卖191亿。新股民成为生力军,而老股民则早已“避险”离场。大户出逃,而中小个人投资者则持续增持。

THE END
1.股票越跌越买的做法可取吗,为何散户喜欢越跌越买?股票频道在股票投资领域,有一种策略是“越跌越买”,即在股价下跌时持续买入,以期在将来市场回升时获得收益。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何散户投资者倾向于采用这种方式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散户投资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散户投资者往往缺乏专业投资知识,容易受市场情绪的影响。在股价下跌时,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https://stock.hexun.com/2024-06-03/213046352.html
2.越跌越买到底对不对?2、想明白我们“越跌越买”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比如我们更强调的是当下筹码的性价比,而你却认为这是短线的操作机会,那么我们从一开始,说的就不是一件事。 与其去说,加倍投是否预示着下个月是不是会涨,倒不如说,这个时间点、这个价格水平,我们投资股票类资产,它的长期吸引力是非常高的。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09082841640192.html
3.股票下跌趋势时越跌越买可行吗?在股票处于下跌趋势时,越跌越买有着成本摊薄的理论依据。每一次在更低价位买入股票,都会拉低之前买入股票的平均成本。就像在逐步收集低价筹码,只要最终股价回升,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盈利。若最初以10元每股买入100股,股价跌到8元时再买入100股,此时平均成本就被拉低到9元每股。 https://bbs.csdn.net/topics/619369874
4.聪明资金越跌越买!低估值高增长的北上资金加仓榜来了北上资金对国防军工板块减仓力度最大,本周有39.92亿元资金净流出。中国重工、北方导航、中航高科、航天电子、中航沈飞和中航西飞等16只军工股获北上资金减仓幅度超30%。 原标题:白马股跌惨了,聪明资金突现积极信号, 越跌越买!国防军工板块遭疯狂减持,低估值高增长的北上资金加仓榜来了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585&newsId=4330940
5.?股票是越涨越买还是越跌越买?所以,对于越跌越买的操作的操作中就应该减少这类的操作策略。股票买卖操作中关于股票是越涨越买还是越跌越买的两种操作思路而言。首先越涨越买和越跌越买两种操作思路中以大级别的上涨趋势构筑形成的趋势上涨结构中的去选择操作都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操作方式,即顺应大势而为。一旦大级别的下跌趋势形成的情况下则就不https://weibo.com/p/2313474248767590230955/wenda_home
6.股票处于下跌趋势时能不能越跌越买股票处于下跌趋势时千万不要去加仓,这样只会导致你越亏越多,更拉长了你上岸的时间。 我们在股市中一不留神就会从上涨趋势中,滑到下跌的趋势中,在这种趋势确定后或者已显现之前,我们要果断的清仓,不能迟疑。多迟疑一天就会增加一天的更大风险。 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好多人都会置之不理,想等等第二天会涨起来。 https://www.jianshu.com/p/5fe01d4a6f18
7.股票型ETF连续12个交易日获净申购,资金借道ETF“越跌越买”逢低布局4月25日,市场延续震荡调整态势。多家受访机构认为,短期来看,A股波动或将继续,但经济复苏趋势较为明确,A股中长期仍具有不错的投资价值。与此同时,大量资金借助ETF入市,股票型ETF已连续12个交易日获净申购,资金呈现“越跌越买”特征。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4月7日以来股票型ETF已连续12个交易日获净申购,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2859096
8.双面“中国巴菲特”虽然,段永平至今仍在“越跌越买”,但他的“公开操作”(论坛上发帖)已经上演了一路上的“越买越跌”。 这不禁引发了场内人士的关注和反思,在论坛上“成功”, 在操作上“受挫”,究竟哪一面是他最本质的一面? 曾是实业大亨 段永平是实业发家的富豪。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