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锰的性质、用途、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锰矿的开采、选矿、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化学二氧化锰、金属锰粉与特殊要求的金属锰、锰的火法生产与锰合金、四氧化三锰、锰锌铁氧体磁性材料、锂锰复合氧化物、锰盐、深海锰结核的冶金与加工、锰冶金的环保与综合利用、电解金属锰厂的设计以及电解金属锰与电解二氧化锰的分析方法等。本书系统性强,技术价值高,是国内外第一本锰冶金学专著。
本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内容系统而新颖,也是一本对科研、生产和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专著,可供从事锰冶金科研、生产、设计、企业管理与教学等人员学习与参考。
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目前国内外锰冶金学方面的著作较少,其杂志与资料也不多,《锰冶金学》专著的出版,为从事锰冶金的人员提供了重要的系统资料。书中除对传统的锰生产内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之外,还根据目前国内外科技的发展与市场的需要,叙述了锰锌铁磁性材料、锂锰复合氧化物、深海锰结核的冶金与加工、四氧化三锰、金属锰粉等较新内容。为了适应清洁生产的要求,还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与三废治理的工艺与技术。
本书由从事锰冶金科研、生产、设计与教学工作数十年的专家教授编著,该书的出版将对我国的锰冶金事业有所贡献,对从事锰冶金工作者有所帮助。
该书由梅光贵、谭柱中策划、构思与运作,由梅光贵、彭容秋审阅、修改与定稿。本书内容的编著人员为:第1章谭柱中、谭蓉;第2章李维健、刘敏深、吴子钧;第3章高健民、李维健、黎贵亮、黄冠汉、农德连;第4章曾湘波、陈克龙;第5章梅光贵、谭柱中、周元敏、周柳霞、梁汝腾、石朝军;第6章谭柱中、银瑰、刘廷军、谭蓉;第7章张文山、梅光贵、钟竹前、刘荣义;第8章曾克新、陈飞宇;第9章杨声海、唐谟堂;第10章彭忠东、胡国荣;第11章陈飞宇、曾克新;第12章蒋训雄;第13章曾湘波;第14章梁汝腾;第15章田宗平;附录梅光贵、钟竹前。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南大学校领导、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及重冶研究所、中南大学出版社以及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湖南特种金属材料厂与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梅光贵谭柱中2004年6月18日
到20世纪末,我国锰矿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的地质储量达到3.02亿吨,在全球占第七位。其特点是贫矿多、杂矿多、矿层薄、矿物嵌布粒度细、难采、难选,富矿严重短缺,氧化矿只占34.50%,含锰平均品位24.56%,碳酸锰矿点66.50%,含锰平均品位21.14%,成品矿锰品位平均不到30%,与国际商品级富锰矿石(wMn≥44%)比较相距甚远,这是影响我国锰业发展和矿石自给的制约因素。
多年来我国从事锰业开发利用的科技工作者立足于锰矿资源的特点,在“找富矿、贫变富、深加工”发展我国锰业的“九字”方针的指引下,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研究成功了许多具有自己知识主权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我国在贫锰矿石深加工方面获得了很大发展。目前,我国锰铁合金、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和系列锰盐制品(MnSO4,MnCO3,KMnO4,MnCl2等)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已居世界前列,已成为全球锰矿石深加工产品品种最全、产量最大的锰制品生产大国。
为了总结我国锰矿石开发和深加工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中南大学梅光贵教授和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谭柱中教授等具有多年科研、教学、生产、设计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了这本《锰冶金学》,这是我国锰业界的一件大喜事,谨表祝贺。
本书论及范围广,包括了锰的发展历史、锰的物理化学、采矿、选矿、电解金属锰、金属锰粉、电解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工厂设计、环境保护以及化学分析等等,既有丰富的生产实践,又有适度的理论概括,是一部反映国内外锰业发展现状的学术专著,有利于促进我国锰业的科学技术进步,为进一步开发我国锰矿资源,不断增加深加工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使我国成为全球锰制品的生产强国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