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不认为这种事件性的冲击具有可持续性,相对于市场上越来越多看空美元的声音,我们认为目前美元已处于短期底部,年内大概率会回升。至于那些看空美元的理由,我们也将逐一反驳。
反驳一:加息美元不走强
从1977年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起,加息与美元指数下跌同时发生的情况仅3次:1977年-1980年,1994年-1995年,2006年-2007年。事实上,在这3个时期,美元指数下跌均由其他影响因素主导。
1977年-1980年,石油危机。1978年伊朗掀起反美风暴,推翻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并最终触发两伊战争。两大产油国石油输出骤减,国际油价在此期间上涨3倍,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美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进口原材料成本大增,导致通胀快速攀升。美联储被动抬升利率,美国工业生产和投资均大幅下挫。虽然美元指数下跌,但美国贸易逆差仍在扩大。
1994年-1995年,债市大屠杀。1994年美联储开始快速加息,且加息节奏超出市场预期,联邦基金利率从年初的3%左右,上涨至第二年年中的6%。受此影响,投资银行基德皮博迪被收购,加州的奥兰治县破产。交易员将1994年称为“债市大屠杀”,因为1年内债市损失超过6000亿美金,这在当时是巨大的数字。这次债市冲击也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
2006年-2007年,次贷危机前。2006年初,美元指数开始从90左右回落,并一直下跌至2008年年中的72左右。当时美联储处于2004年以来的加息周期中,联邦基金利率从2006年初的4.3%,上涨至2007年年中的5.3%才开始下调。此轮加息首先引起美国房地产市场大幅震荡,并通过次贷市场传导至银行体系,最终爆发系统性危机。不无巧合的是,美元指数的下跌与美国房价的下跌基本同步。
上述因素基本都是内外部风险爆发带来的强大不可抗力,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美联储加息但美元不上涨。但用几个特例描述加息和美元的整体关系,认为美联储加息无法拉升美元,未免有些以偏概全。如果后期没有爆发重大政治经济风险,美联储加息仍然会推升美元。
反驳二:美国经济周期见顶?
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出现反复,很多投资者对美国信心下降,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周期即将结束,并由此判断美元指数也会进入下行周期。对于这一观点,我们无法完全否认,但这是长期逻辑,难以解释中短期的波动,更不能依此判断年内美元走势。
第二,美国经济周期还没见顶。美国经济现在处于周期的什么位置还难有定论。按照NBER的划分,本轮美国经济复苏的起点从2009年6月开始,经历了8年漫长的复苏,美国经济似乎是要进入下行阶段。不过,NBER的周期划分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即从1854年到2009年的33个经济周期,呈现出复苏阶段不断延长,而下跌阶段不断缩短的态势,即美国经济“慢牛快熊”。最近的11个经济周期中,复苏阶段平均为58.4个月,下跌阶段平均仅持续11.1个月;而在1854年-1919年期间,复苏阶段平均持续26.6个月,下跌阶段平均持续21.6个月。
我们推测,造成这种经济周期“慢牛快熊”变化的一个可能原因,正是政府干预加大,导致经济周期被熨平所谓的“大温和时代”恰是一个折射);然而政府干预加大,也会催生资产泡沫,资产泡沫破灭之时,就是下跌阶段开启之日,而且这种下跌往往非常迅速。
反驳三:美元的避险属性还很强?
对于今年以来美元的持续下跌,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解释,即美元作为一种传统避险货币,在风险频发之时,往往会成为投资者追捧的货币;但若市场避险情绪下降,美元就会下跌。因此,今年美元的下跌代表了市场避险情绪下降、风险偏好上升。
这种解释看似完备,但实际上存在问题。因为美元和避险情绪的关联度已经较弱,且即便美元与避险情绪的关联度还很高,随着避险情绪从当前的历史低位回升,也更支持后期美元走强。
反驳四:特朗普将一事无成?
今年以来,特朗普屡遭挫折,不仅其最希望完成的医改方案被否决,还因保护主义和种族主义而四处树敌、众叛亲离。但这也未尝不是转机。特朗普在医改问题上的失势,不仅导致他个人能力遭受质疑,也令共和党的声誉受损。在媒体口诛笔伐之下,共和党也有了紧迫感。加之明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如果没能拿出有力政绩,共和党可能会丢掉两院控制权。因此,后期国会可能在企业税改和债务上限等问题上设置较少的阻碍。我们可以对企业税改抱有更多信心,若能在年内落实,美元还有上涨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反对美联储加息美元反而可能走弱的判断,历史上的几次背离均为特殊情况,不能以偏概全;我们反对美国经济周期见顶的判断,美国经济并不弱,且周期规律显示美国复苏周期还能持续;我们反对风险偏好上升导致美元下跌的判断,因为美元的避险属性已经较弱,且美元和美债收益率近年走势趋同,也驳斥了避险因素驱动美元的说法;我们反对特朗普一事无成的判断,对其企业税改,可以抱有更高期待。一言以蔽之,目前市场上对美元的看法可能过度悲观了,美元已处短期底部,年内大概率会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