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推动构建形成以贵阳贵安为核心、各市(州)联动的城市算力网体系。即允许区域中心城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旧,分别建设1—2个城市数据中心,用于满足城市内部对于本地实时性算力的客观需求,助力新型城镇化。1.鉴于贵阳与贵安地域接近,贵阳不单独建城市数据中心,鼓励利用贵安集群算力为贵阳提供服务;2.允许3个预期人口超过100万的区域中心城市(遵义、毕节、六盘水)可建设2个城市数据中心;3.允许5个预期人口超过50万的区域中心城市(兴义、安顺、凯里、铜仁、都匀)可建设1个城市数据中心。
“N”:即允许在区域中心城市内部以及县级城市内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可以在园区、社区、企业以及适当部位等,按需部署边缘数据中心。
“1+8+N”空间布局示意图
(二)与其他国家枢纽节点及周边省市的关系
从空间地理上看,贵州枢纽节点在我国南方具备独特优势,贵州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3个区域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1860公里、995公里、480公里,明显优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等枢纽节点到上述3个区域的距离,由贵州枢纽节点为上述3个区域提供存储和算力服务更为合理。
因此,为了更好地支持开展“东数西算”示范工程,深化东西部算力协同,贵州枢纽节点未来应将长三角、澳港澳大湾区、成渝等3个区域作为开展存储和算力服务业务的首要方向,兼顾京津冀,同时积极服务于周边省市如湖南、云南、广西等地。
五、发展路径
(一)建设布局科学、创新引领的算力基础设施
1.推动资源科学布局
统筹增量数据中心建设。按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方案》,推进贵安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建立包含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城市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中心在内的三个层次数据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加快存量数据中心结构优化。多措并举加快存量数据中心提质增效,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采用液冷、模块化电源、模块化机房等高效系统设计,光伏发电、余热回收等绿色节能措施,推动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推动面向应用的边缘计算节点布局。结合5G、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面向交通、教育、制造、城市管理等应用场景,充分利用通信机房、电力变电站等资源,在产业园区、大型厂区、商圈等需求集聚区建设集网络、存储、计算等资源于一体的边缘计算节点。构建多要素协同算力基础设施体系。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发展要求,全面推进云、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算力、绿色等多种数字要素基础设施的布局,建成多要素协同算力设施。
专栏1-1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工程
优化层次布局:统筹推进贵安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优化省内1+8+X层次布局空间结构。到2025年全省数据中心机架数确保80万架(400万台服务器),新建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1.2,贵安规模以上数据中心全部纳入“东数西算”管理范畴,有效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等地存算需求。加快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贵安腾讯七星数据中心、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成与投产。
打造多要素协同体系:聚焦工业互联网、医疗、交通、社会治理、金融等典型领域,基于行业典型场景需求,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多要素协同的云平台、算法平台、区块链平台、安全平台,以加快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全面支撑数字工业、数字医疗、数字交通、数字政务、数字金融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凉都云数据资源池、贵阳大数据安全靶场、贵州省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项目、贵州南智云数据中心等多要素协同平台的落地及应用。
2.促进关键技术创新突破
3.聚焦产业建圈强链
加强“建圈”。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推动贵州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形成跨区域大数据发展联动机制,构建大数据合作通道和若干链接枢纽,推动形成北接成渝、南连粤港澳的西南数字经济走廊,以大数据为纽带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以贵阳贵安为核心,加强东数西算试点,推动“贵州云服务基地+东部云服务市场”“贵州算力网络枢纽+东部算力资源需求”等合作模式,贵州省内其他区域结合地理位置接壤优势,加强跨区域的产业合作、算力服务统筹协调,辐射川、渝、滇、湘、桂等周边省市。加快强链。围绕贵阳贵安为中心,其他八个市(州)的特色行业级产业园区为载体,结合自身发展基础,赋能本地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加快补强补足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
专栏1-2主要市(州)建圈强链建设工程
特色产业载体建设:
遵义、毕节、六盘水: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北斗应用、平台经济等。遵义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依托原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基础,进一步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产业。毕节、六盘水重点加快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能矿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两化融合,打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
铜仁、黔东南: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等产业,促进发展县域数字经济。铜仁侧重平台经济发展,扩展数据价值变现场景化应用,如网络货运、网络直播、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场景。黔东南重点发展智慧旅游、数字内容制作以及深化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
(二)建设高速泛在、安全可靠的配套基础设施
1.提升网络基础设施
建设贵安集群至全国其他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的直联链路,形成高速的骨干传输网。包括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甘肃、宁夏、内蒙等区域,形成跨集群互联互通;集群内数据中心采用光纤直联,实现集群内部互联互通;建设贵安集群至全省其他城市边缘数据中心的直联链路。实现全光高速互联,国家级枢纽节点网络支持不低于1600GE的带宽扩展能力,网络可靠性达到99.9%以上。适时积极申建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落地贵安,提升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互联互通质量,优化数据中心跨网、跨地域数据交互,降低本地网络接入成本。建设网络质量监测平台,对贵州枢纽节点各核心数据中心,以及各地分散性数据中心进行全国范围内、覆盖各运营商网络的访问速度监控。
专栏2-1算力网络互联互通建设工程
算力枢纽节点输送通道建设:推动贵州算力枢纽节点进入基础运营商网络架构核心层,将其打造为网络的数据汇聚中心和互联互通中心。力争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强化交换中心对内对外的数据交换功能。有序推进各运营商骨干传送网、数据中心IDC网络、IDCDPI安全系统等扩容工程,扩展基础带宽资源,强化算力网络保障,支持平滑演进到5G、大数据等场景的大容量传送链路。建设网络互联基础业务和网络质量检测、新技术新业务部署的综合化平台,实现“一点接入,多点连通”,持续优化网络性能。
算力枢纽节点高速直连网络建设:建设贵安集群内部直连网络,实现单向时延在5毫秒以内。建设贵安集群至各市(州)城市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直连网络,实现单向时延在10毫秒以内。建设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枢纽以及周边省份数据中心直连网络,力争单向时延在20毫秒以内。建设至京津冀、内蒙古、甘肃、宁夏枢纽直连网络,力争单向时延在30毫秒以内,实现东数西算各大枢纽节点间的算力网络及算力调度平台的高速互联。
2.加强电力基础设施配套
探索建立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新机制,推动电网公司和集群数据中心形成绿色协同机制。支持鼓励电网公司以参股等方式实质性参与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统筹电网和数网两张网整体布局,通过错峰供电、负载调整等方式保障数据中心用电供电问题,同步规划预留电力容量,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推动数据中心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数据中心集群配套绿氢等可再生能源电站,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范围,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在用电负荷大、新能源条件好的数据中心项目,支持配套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结合增量配电网等工作,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建设。
(三)构建绿色高效、安全可控的算力运营体系
1.推进用能绿色化和高效率
专栏3-1全省能源综合管控系统建设工程
能源管控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全省数据中心能源综合管理监测系统,对各项能源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准确直观地把握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状态;通过用能分析模型,发现生产用能过程中的漏损和节能潜力,实现节能降耗。建立贵州省范围内数据中心能耗年度审查评价的机制,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存量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数据中心限期整改甚至关停。优先面向超大型数据中心推广能源信息化管控系统,加强业务创新及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数据中心节能增效。以贵州金元贵安新区能源大数据产业基地、华为贵安云数据中心极智节能示范项目等绿色节能数据中心项目为典范,打造一批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园区。
2.坚持集约均衡建设
对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集群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管。建立数据中心建设、运营评估监管机制,推动完善新建数据中心审核标准化流程,持续迭代投产数据中心运营评估体系,重点针对上架率、集约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实现数据中心布局科学、运营高效,杜绝无序建设和低水平经营,推动省内及东西部区域算力坚持集约化、规模化建设方向,提升算力使用率,提升算效比。
3.增强安全可控能力
专栏3-2数据安全示范建设重点工程
数据安全重点项目建设:以数字孪生城市靶场、大数据安全数据中心、网络身份认证基础设施、车路协同测试靶场、大数据应用测评中心、网络空间测绘信息图谱等为基础,构建动态数据安全防御体系,建立大数据安全综合防护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全面提升大数据安全综合防御能力。建设“东数西算”贵州节点“数盾”安全体系,构建协同安全保障体系,在数据资源安全防护、在线业务安全、数据交易、数据要素市场化、云安全底座、威胁检测与协调指挥等方面全面构建安全防护体系。
自主可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项目,构建以软硬件一体化自主可控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和区块链云算力枢纽。加快中国联通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贵州枢纽节点算力自主可控示范项目建设,使用自主可控芯片、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分析平台等软硬件设备,建成全栈自主可控云算力平台。
(四)搭建特色鲜明、普惠开放的算力服务平台
1.建设贵州算力公共服务平台
专栏4-1算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构建“179”算力公共服务体系:“1”是以一体化的“决策大脑”为核心,建立传统预测与复杂性预测、行为预测和时空预测等相结合的预测预警和风险识别平台,打通决策数据感知、分析、研判和执行各环节,完善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7”是重点打造工业云、文旅云、能源云、商贸云、交通云、人才云、健康云7大行业云平台,促进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围绕人、企、车、事、物、地等对象构建数据底层整合打通的行业数据综合治理体系,以数据链带动产业链,推动数据融合型产业创新发展。“9”是加快建设数智贵阳、智慧毕节、智慧铜仁、智慧盘州、智慧凯里、智慧遵义、智慧安顺、智慧兴义、智慧都匀9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汇聚政府和社会数据,创新构建城市“数脑”,实现政府治理“一屏统揽、一网统管”。
2.面向场景打造算力一体化解决方案
根据东部企业的不同需求,重点探索东数西算、东数西存、东数西训、东数西渲4大场景,分级分类部署算力资源,统筹各类算力需求,帮助东部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东数西算场景下,面向东部地区提供后台数据加工、数据清洗、大数据挖掘与离线分析等算力服务,承接外部行业的互联网行为分析、位置分析、行程大数据计算等算力密集型业务。在东数西存场景下,面向东部地区提供数据共享、数据存储备份等算力服务,承接外部行业公司内部日志、温冷数据存储等实时性要求低的算力存储型业务。在东数西训场景下,建设“东数西算”人工智能大模型预训练服务中心,提供逻辑性强、完整度高、回复速度快的AI智能算法模型训练等算力密集型业务,逐步从硬件资源向应用转变,以大模型训练等应用吸引东部数据向贵州流动。在东数西渲场景下,承接图像标注、语音标注、文本标注、视频标注等标识业务,为影视后期制作提供图像渲染服务。着力延伸数据中心下游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数据清洗、加工、分析等服务。
3.壮大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专栏4-2培育大数据产业建设工程
国家数据生成要素流通核心枢纽建设:以“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搭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进遵义、毕节、六盘水、兴义、安顺、凯里、铜仁、都匀、大地8大市级数据仓建设,加快经济建设、道路交通、教育科技、环境资源、地理空间、民生服务、气候气象、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数据专区迭代升级,实现重点地市级产业数据仓、重点领域数据仓全覆盖,形成产业数据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