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是做热学测试中必备的实验设备部件之一。它在高低温等可靠性测试场景中,对分析器件的壳温变化曲线等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热电偶具有低成本、量程宽、响应快等特点。
四种常见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IC传感器)对比如下:
1定义及原理
定义
热电偶,是指由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导体构成的温度传感器。它在一端连接另一端分开。
原理
测量时,连接端靠近热源,被成为“热结”,即测温接点;分开端靠近采集仪,被成为“冷结”,即基准接点,位于冷结的基准电压是在基准温度下通过两种金属测得的。注意,热结温度不一定大于冷结温度,热结表示金属连接点或被测点。
通常,数据采集仪可事先设置好热电偶的类型来采集温度的变化范围,显然,数据采集仪自然是同时支持电压采集的,这些数据最终将以表格、曲线的形式统计给测试人员。
图2热电偶的结构
图3热电偶的原理
了解了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后,那么热电偶的感温点是在连接点吗?
其实并不是,因为根据“塞贝克效应”,连接的2个金属物体在产生“温差”时才会产生电压和电流。在基恩士的网站上,以下图形象的表述了测温的感温部位。
图4热电偶的感温位置
假设液体内温度为均匀100°C(无温度梯度)。此时,液体内的热电偶部分不会产生热电动势。热电动势只产生于存在温度梯度的部分。由于热电偶的感温部位会产生热电动势,因此该温度梯度部位即为热电偶的感温部位。
2热电偶的分类
不同金属的组合会产生各种电压响应,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热电偶来进行不同温度范围和精度的测量。根据材料和测温范围的不同,将热电偶分为以下八类:
图5热电偶的分类
B/R/S热电偶被称为贵金属热电偶,而N/K/E/J/T热电偶被称为廉金属热电偶。
贵金属热电偶由铂(Pt)和铑(Rh)等贵金属制成。贵金属热电偶更昂贵,用于温度更高的应用(以+1000℃为界限);廉金属热电偶相对常见,它们通常以铜(Cu)、铁(Fe)、镍(Ni)、铬(Cr)、硅(Si)或其合金为主。
图6不同热电偶的特点
根据物体的被测温度范围,应当选择合适精度的热电偶。以下图示例:
图7不同热电偶的测温范围
K型热电偶是最常见和最通用的选择。
3热电偶的组成结构
热电偶通常有3种组成结构,分别是露端式、接地式,非接地式。
图8热电偶的组成结构
露端式
在温升测试中比较常见,由于没有保护套,它可以直接从被测物表面导热,多用于对细微温度变化的检测应用场景中,缺点是强度比较低,损耗大。
接地式
热电偶的引线连接点焊接在护套上,保护套为金属材料,导热性能较好,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可以起到防护作用。由于引线与套管导通,不适用于存在噪音等干扰较大的场景。
非接地式
4热电偶的颜色代码
热电偶的引线颜色代码由ANSI/ASTME230或IEC60584标准制定,2个标准的定义颜色不同,下图以ANSI/ASTME230为例:
图9不同热电偶的颜色代码
5热电偶的校正
热电偶校正,指决定所用热电偶显示的值与实际温度之间关系的一项操作。在使用过程中,热结受氧化、腐蚀和在高温下材质再结晶,使热电特性发生变化,继而使测量误差越来越大,为了使温度的测量能保证一定的精度,热电偶应当定期进行校正,以测出热电势变化的情况,通常每半年1次。
定点法
定点法的原理是采样已知温度恒定不变的被测物温度,如氮的沸点–195.798°C、冰点0℃、水的三相点0.01℃、水的沸点99.974℃、锡的凝固点231.928°C等,通过测量定点温度进行校正。
图10定点法校正
比较法
与定点法不同的是,比较法是同时采用标准热电偶采样恒温槽的温度,将二者采样的温度进行对比后校正。
比较法的精度低于定点法,但比较法可使用任意温度进行校正。
图11比较法校正
审核编辑:刘清
原文标题:温度测量之热电偶概述
长沙市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路6号手机智能终端产业园2号厂房3层(0731-8808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