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进展新闻发布会

1月12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进展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进展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云南省科学技术院院长阮朝奇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教授张统一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易健宏先生;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宋兴诚先生;

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研究员陈家林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云南省科学技术院院长阮朝奇发布新闻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云南省科学技术院院长阮朝奇:

首先,我谨代表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全省科技工作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媒体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集中力量、持续统筹支持实施“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专项(以下简称“专项”),着力构建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由经验指导实验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材料研发新模式转变,加快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产业化攻关,延长新材料产业链,支撑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面,我就专项的实施背景、整体战略布局、组织实施进展及取得的成效、“十四五”工作计划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专项实施背景

二、专项整体战略布局

专项面向经济主战场,采用“政产学研用”全国性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按照“总体目标达成、长远规划布局、分步骤实施”的原则进行顶层设计,编制《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建设规划(施工图)(2018-2030年)》,进行“创新平台—人才团队—项目统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化应用”全链条的创新布局,持续支持项目实施,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和总体目标达成。

专项主要围绕云南省贵金属、锡、铟、锗、钛、液态金属等优势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开展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攻关。一是建设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实验和数据库三大公共基础平台,建立贵金属材料、锡材料等5个专业研究机构,组建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即云南省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依托云南重点企业,系统性建设稀贵金属材料专用数据库,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稀贵金属新材料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示范体系;二是围绕国家战略及云南省产业发展需要,重点突破一批稀贵金属产业核心关键新技术、新装备及新材料,推动一批新材料的快速产业化;三是整合省内外创新资源,引培一批掌握新材料研发新模式和新方法,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协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团队,建立起开放共享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三、专项组织实施进展及取得的成效

截至目前,专项已投入经费6.06亿元,其中:财政经费3.59亿元,企业自筹经费2.47亿元。形成了全国性“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实现了全链条创新布局;已基本建成支撑稀贵金属新材料快速、低成本研发的3大公共平台和5个专业研发平台,加速了新材料研发新模式的转变,初步构建了材料大数据驱动稀贵金属新材料研发的协同创新体系,突破了一批材料基因工程先进技术,支撑快速研发了一批稀贵金属新材料产品,其中10余种产品实现了产业化或迭代升级;支撑启动了一批“军令状”制重点新材料限时攻关及产业化科技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重大科研项目资源配置、组织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创新。

(一)构建了全国性稀贵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体系,实现全链条创新布局

专项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具体牵头组织,联合贵金属集团、云锡控股公司、云南钛业、云南锗业、中国铜业、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铝业、中宣液态金属公司、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行业标杆企业、高校院所,协同清华、上海大学、哈工大、中科院金属所等30余家国内外高水平创新机构及下游用户单位,融合材料、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软件、信息等总规模400余人的交叉学科研发及管理团队协同攻关,实现“创新平台—人才团队—项目统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布局,探索了一条依托大科学工程快速汇聚省内外人才团队、平台等创新资源,构建多领域、跨学科、大协同的“政产学研用”全国性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大格局,开辟了有效支撑云南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二)平台建设初步完成,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三)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示范成效显著

在贵金属新材料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示范方面,研发了20余种稀贵金属合金材料、钎焊材料、电接触材料、催化材料及复合材料。其中,银铜镍系电接触材料技术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技术标准,部分产品在航空、航天、船舶、电器等行业推广应用;国六催化剂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汽车催化剂在稀燃工况氮氧化物净化、富燃工况一氧化碳净化的核心问题,建成产能230万颗/年的示范生产线;平台和技术对1吨/年的系列新型钎焊材料生产线、50万米/年精密合金丝材和30千克/年精密合金带材生产线、1吨/年的稀贵金属电接触材料生产线等生产示范线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铝基、铜基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开发方面,通过数值模拟仿真,指导完成了7075系铝合金汽车支撑摆臀件研制,实现力学性能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减重35%,并构建了7075系高强度铝合金参数数据库,为后续高性能铝合金开发奠定了数据基础。正在构建的铜材料专用数据库,支撑350千米/小时以上轨道交通用的高强高导铜合金研发及其数字化生产示范。

同时,专项还在钛合金、锗材料、液态金属等新材料的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示范方面卓有成效。其中,采用高强耐蚀钛合金高通量计算方法指导典型合金的设计研发,确定了4种低成本、高强高耐蚀钛铝矾系合金成分;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耐蚀钛合金综合开发成本降低20%以上,已实现产业化;通过锗单晶组织结构及制备工艺的计算模拟,指导优化了锗单晶制备工艺,生产出产品质量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6英寸垂直梯度凝固法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建成产能500千克/年超高纯锗单晶中试生产线,产品出口德国等;研发出镓基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已批量出口日本。

四、“十四五”专项工作计划

“十四五”期间,专项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专项实施规划(施工图)的总体目标和计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十三五”工作基础上,针对国家和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围绕贵金属、锡、铟、锗、钛、镓、铜、铝等云南优势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强化提升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开展材料基因工程共性关键技术、前沿新材料及关键技术研发攻关。采用“军令状”等组织模式,运用材料基因工程方法,限时攻克一批“卡脖子”战略核心关键新材料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增强云南省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装备研发等知识和技术储备,提升我省应对高性能新材料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持续提升云南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支撑云南省先进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的培育打造,为保障国家供应链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THE END
1.贵金属钌基催化剂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期刊摘要:钌催化剂是近年来新兴的贵金属催化剂,其负载型催化剂具有节约成本、可回收利用、催化性能优异等优势,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负载型钌基催化剂在氨合成反应、加氢反应、氧化反应的合成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反应过程中的载体与助剂、制备方法和催化性能,并对当前反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提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xtb2202102003
2.纳米人在众多CO2还原电催化剂中,分子类催化剂具有活性中心明确、结构调控容易的特点而被广泛研究。但是分子催化剂在催化性能上往往不如常用的贵金属催化剂,而且分子类催化剂大多只能实现CO2的两电子还原(如CO2还原成CO)。近日,耶鲁大学王海梁,南方科技大学梁永晔等团队合作,将酞菁钴分子(CoPc)负载在碳纳米管(CNT)上,制备http://m.nanoer.net/main/view?id=13685
3.化工新型材料杂志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2017年第02期环糊精聚合物作为一类集聚环糊精单体的高分子聚合体,除具有环糊精单体良好的手性识别能力外,又兼具有高分子聚合物的理化性能,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功能性材料。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在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基于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研究进展 关键词:贵金属纳米材料 无酶 葡萄https://www.youfabiao.com/hgxxcl/201702/
4.贵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IIPs)具 有制备简单,空腔固定,结构稳定,环境适应性好,再生能力强和对模板离子具有选择性等优点,在固相萃取, 预浓缩,水处理,膜分离和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 10 年来国内外离子印迹技术 在贵金属的分离回收领域的最新研究,重点介绍了贵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性能及应用,并对贵金属离 http://yyhx.ciac.jl.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195
5.华南理工一研究成果有望大幅降低燃料电池成本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彭洪亮为第一作者的题为《High Performance Fe-andN-Doped Carbon Catalystwith Graphene Structuref or Oxygen Reduction》(具有石墨烯结构的铁、氮同时掺杂高性能碳基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论文,近日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刊物《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该刊https://wiki.antpedia.com/article-309822-150
6.贵金属铱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贵金属铱催化剂在许多高端应用领域,如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那么,铱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性能指标具体是什么呢?又如何高效地回收铱催化剂呢? 1. 制备过程: 贵金属铱催化剂的制备通常采用溶胶-凝胶法、热分解法和化学沉积法等。溶胶-凝胶法是将铱盐溶解在溶剂中,之后通过凝胶化和热处理制备铱https://www.51gjs.com/55897.html
7.催化剂氧化铝范文(全文)2.3.2 助剂的种类与功能2.3.2 助剂的种类与功能 如前所述,助剂是三效催化剂研究的核心内容所在,也是专利申请的重点所在,对助剂研究的文献报告也很多。目前应用于三效催化剂的种类很多,所用物种几乎涵盖了除放射元素以外的所有元素。总体来说用于三效催化剂的助剂可归纳为三大类: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和非贵金属https://www.99xueshu.com/w/qtk58itk5ogt.html
8.焦炉煤气(精选十篇)对CO、CO2甲烷化反应而言,贵金属Ru、Rh、Pd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均较好。尤其是Ru催化剂,与Ni基甲烷化催化剂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低温活性较好。Panagiotopoulou等[31]研究了Ru/Ti O2催化剂进行CO选择性甲烷化的性能,发现在250~300℃下仍可将CO大部分转化为甲烷。Djinovi'ca等[32]采用浸渍法制备了Ru/Ce O2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2373gk.html
9.修饰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基化学电阻式气体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贵金属主要包括铂(Pt)、钯(Pd)、金(Au)、银(Ag)、钌(Ru)、铑(Rh)及其双金属复合物(包括合金结构、核壳结构和异质结构)。复旦大学卢红亮在本文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基于贵金属修饰SMOs的化学电阻式气体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讨论了贵金属修饰对于SMOs气敏性能(包括响应值、选择性和响应/恢复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1509-1386038.html
10.活性炭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失活原因及活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活性炭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失活原因及活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催化剂工程,贵金属催化剂,活性炭,再生,活化技术,活性炭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如Pd/C、Ru/C、Pt/C、Au/C和Rh/C等,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颜料、染料化工、香料及合成氨和PVC生产等方面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GYCH202103006.html
11.催化剂在氢能领域的应用研究.pptx氢气生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催化剂在氢能领域的应用研究氢气生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碱性水解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碱性水解制氢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高效、低成本且稳定的催化剂材料。目前,比较有前景的催化剂材料包括贵金属(如铂、钌等)、过渡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钴、氧化镍等)、碳基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2813495.html
12.非贵金属(Mn,Co,Fe)配合物催化醇类脱氢偶联/缩合反应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全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绿色化学的发展,近年来,利用非贵金属配合物催化反应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主要概述非贵金属催化的以醇作为偶联试剂的脱氢反应的最新成果,重点介绍锰,钴,铁配合物的成功应用. 关键词:可持续性绿色化学非贵金属配合物脱氢反应锰, 钴, 铁 https://www.jmcchina.org/html/2018/5/20180510.htm
13.第九届全国碳催化学术会议&首届多孔材料合成应用与表征报告题目:石墨烯包覆镍纳米材料的工业制备与应用 报告摘要:高活性、高安全性、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绿色催化技术的研究热点。以Fe、Co、Ni等金属纳米材料为代表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存在稳定性、安全性较差的难题。近年来,以石墨烯层为壳、非贵金属纳米颗粒为核的石墨烯包覆金属纳米颗粒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https://www.csp.org.cn/meeting/9thCarbonCatalysis/a2586.html
14.钌催化材料制备及清洁回收利用技术与应用钌是铂族金属中最廉价的金属,市价66元/g,钌催化材料制备及清洁回收利用技术与应用是公司自主开发的项目之一。自2006年开始,公司针对郴州永兴地区回收黄金、白银、铂和钯后的王水不溶渣(主要成分为40-90%的钌),相继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开发,先后在公司内部成立的多个课题攻关小组,成功解决了“微负压热解富集贵金属钌”https://m.1633.com/tec/xyyymcg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