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报告一览100+2023全国冶金固废及尾矿技术交流大会

冶金固废及尾矿是我国主要的大宗固废,年排放超过二十亿吨,约占我国工业固废总排放量的60%。如何实现规模化、资源化利用,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责任重大。

往届大会概览滑动查看更多

01

组织机构

联合主办单位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

安徽成弘建新材料有限公司

莱歇研磨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碳理达固废处置(山东)有限公司

山东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河北省固废建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固废利用与低碳建材研究中心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大有色固废技术研究院

山东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创新中心

02

会议内容

本次大会主要围绕钢铁冶金固废、电解锰渣、赤泥等冶金固废和尾矿的全组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理论基础研究、产品、工艺、装备、标准、产业化等全产业链内容开展深入交流和探讨。为交流内容更有深度和针对性,大会以全体会议+分论坛会议的形式召开,按照固废类别分成钢铁冶金固废论坛、尾矿论坛、电解锰渣论坛、赤泥四个论坛。

专家报告汇总如下

(排名不分先后)

钢铁冶金固废专题论坛

1、钢渣基沥青路面全固废再生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吴少鹏教授

2、气体流态化磁网筛分磁选机及钢渣粉的高效分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侯新凯教授

3、多种工艺及多个产地钢渣特性及其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叶家元教授级高工

4、钢渣分相熟料专利应用推广

——武汉理工大学沈卫国教授

5、碱激发镁渣胶凝材料稳定性调控及其功能化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娜副教授

6、钢铁制造流程节能降碳的几项关键技术

——华北理工大学张玉柱教授

7、钢渣余热回收及资源化全利用新技术研发

——山西大学廖洪强教授

8、多元固废制备土壤改良剂及人造土壤技术研发及应用

——山西大学范远副教授

9、未来钢渣多效高质化利用方法评估分析

——重庆大学吴君军副教授

10、大宗固废中劲8要素一揽子解决方案

——浙江中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朱国云总经理

11、热诱导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与提升机制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谢君副研究员

12、工业固废/冶炼尾渣中铂族和稀贵金属的生物沥浸-循环富集回收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辛宝平教授

13、回转窑处置钢铁企业含锌固废的技术改进和应用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金永龙教授级高工

14、冶金渣高值化综合利用创新技术

——迁安威盛固废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王玉峰总经理

15、低熟料水泥钢渣微粉稳定钢渣半刚性基层的研发与工程应用

——广西路建集团交建公司范萌萌技术中心负责人

16、钢渣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功能性应用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刘佳楠博士

17、多元固废超细复合矿物掺合料活性提升技术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中智建新材料科学研究院高桂波教授级高工

18、含铁废液/废固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高国副教授

19、含钛高炉渣整体增值利用技术基础研究

——东北大学程功金特聘副教授

20、钢渣高效、环保铁回收技术及钢渣超细微粉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技术及应用

——山东山科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赵爱新院长

21、广西典型冶金固废道路材料化研究与应用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焦晓东博士

22、钢渣作为公路工程筑路材料的性能研究

——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曹东伟研究员

23、沙钢转底炉处理冶金尘泥生产实践

——沙钢集团姚海威研究员

24、双碳背景下大宗固废高值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成铭钊高工

25、《混凝土和砂浆用超细钢渣粉》标准及应用介绍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固废研究中心廖述聪高工

26、烧结烟气脱硫产物资源化利用新工艺的开发及装备集成

——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王继平主任

27、低碳固废基胶凝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其在道路工程中应用

——首钢技术研究院杜惠惠博士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固废研究中心李端乐博士/高工

29、钢渣碳化制备建筑材料进展

——北京科技大学李佳洁副教授

30、CO2矿化制备钢渣基固碳材料

——青岛理工大学高嵩教授

31、固废基低碳胶凝材料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固废研究中心汪坤博士/高工

32、双碳”战略下的碳化研究与设备

——北京耐尔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卉伊董事长

33、钢渣中有价元素回收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林路教授级高工

34、钢渣细碎首选设备——惯性圆锥破碎机

——矿冶科技集团北京凯特破碎机有限公司唐威教授级高工

尾矿专题论坛

1、多固废协同促进尾矿废石大规模跨区域综合利用和碳中和进程

——北京科技大学倪文教授

2、超导耦合尾矿高纯二氧化硅低碳绿色制备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李素芹教授

3、尾矿建材化利用测评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黄天勇教授级高工

4、固废基胶凝材料在矿山充填的应用及尾矿的资源利用

——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贤树教授级高工

5、尾矿机制砂在线粒度粒形监测分析及其应用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袁鹏高工

6、大掺量铁尾砂道路基层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湖北科创奇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黄菁华高工

7、新一代尾矿固废综合利用新型干粉砂浆生产制备技术及设备介绍

——青岛海州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于恩海总经理

8、铁尾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张广田高工

9、金属尾矿的环境矿物学属性及其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崔兴兰教授级高工

10、江西省大宗固废建材化利用研究与应用

——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鲁亚高级工程师

11、全固废低碳混凝土在雄安地区的工业化生产应用

——河北奥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新亚高级工程师

12、超细尾砂活化改性协同制备自胶结充填料技术研究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温震江博士

13、多固废协同与矿山充填材料低碳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张思奇副教授

14、尾矿整体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郑永超教授级高工

15、铁尾矿砂大宗量结构化利用关键技术

——安徽工业大学于峰教授

16、矿山尾砂高浓度高强度先进低碳充填技术

——湖南大学吴振军教授

17、尾矿全尾砂梯级综合利用方案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尹韶宁工程师

18、承德地区尾矿中有价组分综合利用研究

——华北理工大学赵礼兵教授

19、矿山与冶炼行业大宗固废高值资源化与绿色低碳应用

——湖南大学解修强副教授

20、全尾砂膏体充填搅拌制备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河南理工大学杨柳华副教授

21、尾矿资源化整体利用与高值化新材料技术解析

——中国地质科学院尾矿利用技术中心张金青教授级高工

22、固废在建材行业资源化利用

——安徽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刘品德实验中心主任

23、中国砖瓦尾矿综合利用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发展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周炫秘书长

24、高硅铝固废制备地聚合物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包申旭教授

25、工业固废颗粒级配与活性协同优化制备低碳水泥混凝土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孟翔工程师

电解锰渣专题论坛

1、电解锰渣无害化与胶结充填协同技术

——武汉大学侯浩波教授

2、低温热活化法处理电解锰渣研究及其应用

——桂林理工大学刘荣进教授

3、电解锰渣湿法免烧无害化及资源化关键技术

——贵州大学王海峰教授

4、电解锰渣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中南民族大学杜冬云研究员

5、电解锰渣建材资源化应用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

——重庆大学王智教授

6、气态膜分离技术在电解锰渣渗滤液脱氨领域的过程研究和工业化应用

——天津大学秦英杰教授

7、冶金渣(电解锰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北方民族大学韩凤兰教授

8、电解锰渣基环境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蓝际荣研究员

9、球磨高效选择性活化电解锰渣特征组分与资源化利用

——武汉轻工大学董祎挈博士/讲师

10、电解锰渣基地质聚合物系列材料的制备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李佳副教授

11、电解锰渣蒸汽无害化处置及在建材中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

——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遇事副部长

12、电解锰渣自胶结膏体充填材料性能研究

——三峡大学黄绪泉副教授

13、恩菲电解锰渣协同高值资源化处理技术介绍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代文彬博士

14、电解锰渣的有价组分回收及残渣制备环境材料研究

——武汉轻工大学李徐立讲师

15、电解锰渣全元素资源化利用研究

——中南大学崔葵馨讲师

16、电解锰渣处理与利用技术行业研究与应用进展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王鑫工程师

赤泥专题论坛

1、多源固废协同赤泥制备绿色土木功能材料方法、装备与应用关键技术

——山东大学李召峰教授

2、赤泥规模化利用制备负碳建材新技术及产业化

——河南理工大学管学茂教授

3、“固废+”资源循环经济的思考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

4、微生物强化多固废协同调控赤泥碱性及堆场生态修复

——中南大学朱锋副教授

5、熔分赤泥制备无机纤维理论与实践

——华北理工大学龙跃教授

6、赤泥海绵砖生产与工程应用

——山东理工大学乐红志教授

7、赤泥制备还原铁粉关键技术及反应机理研究

——安徽工业大学李灿华教授

8、赤泥基地聚物类胶凝材料组成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

——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张健副研究员

9、低成本全消纳:梯次浸提赤泥有价金属制备功能微纳米氧化物及其在废水处理等领域应用

——曲阜师范大学朱万诚教授

10、赤泥多元素协同高值利用关键技术

——山西大学郭彦霞教授

11、赤泥与煤矸石协同利用合成磁性沸石:制备、转化与应用

——山西大学燕可洲副教授

12、赤泥深度选铁技术研究和应用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红军教授级高工

13、赤泥基高铁相硅酸盐类胶凝材料制备方法与性能研究

——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高益凡博士

14、基于草酸浸出过程的赤泥多元素分离富集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顾汉念研究员

15、基于道路全结构的赤泥基胶凝材料应用现状与展望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王川研究员

16、赤泥处理与利用技术行业研究与应用进展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王梦宇工程师

17、大宗固废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与技术转让

——蚓道自然(山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王洪革高工

18、拜耳法赤泥的梯度分选选铁与二次尾砂的再利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崔卫华教授

19、赤泥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湖南农业大学罗琳教授

20、拜耳法赤泥高温调质制备活性玻璃体及其活性提升研究

——胡月阳盐城工学院讲师

更多精彩报告持续更新中……

03

1、企业大会发言: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及有关工艺设备、技术项目转让、招商引资等信息发布及产品推广,费用:10000元/15分钟。

2、展览:每个展位费用8000元/个(含2人参会注册费),数量有限,额满为止。

3、大会赞助费用:大会主办方设计了多种组合赞助方案,有意赞助的企业请和主办方直接联系索取赞助方案。

04

同期活动

1、“低碳之星”——2023年度中国冶金固废及尾矿处理与利用优秀企业及个人推荐活动;

2、《道路用固废基胶凝材料》行业标准及产业化应用专题座谈会,限50人;

点击按钮参加座谈会

3、尾矿规模化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交流闭门会议,限30人;

点击按钮参加闭门会议

4、全国冶金固废及尾矿处理与利用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

05

会议注册

点击报名

1.注册费用

会议注册:2500元/人,包括资料、餐饮、茶歇等,不含住宿费。

THE END
1.2025年贵金属产品市场调查报告: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2023年全球贵金属产品市场规模达到 亿元(人民币),中国贵金属产品市场规模达到 亿元。报告预计到2029年全球贵金属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 亿元,在预测期间贵金属产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估为 %。 以产品种类分类,贵金属产品主要类型有金, 铂金属, 银。以终端应用分类,贵金属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 金融, 消费领域等领域。随着https://www.gelonghui.com/p/1445265
2.AI黄金白银分析,未来走势预测与市场深度洞察新闻资讯摘要:本文分析了AI领域的黄金和白银市场,探讨了未来走势及市场洞察。文章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将不断扩大。通过对市场趋势的深入分析,文章预测了未来黄金白银价格的波动区间,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AI黄金白银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http://www.tcylb.com/post/485.html
3.我国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进展与趋势我国稀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进展主要是:锂矿方面主要有盐湖卤水提锂技术的发展,铍矿方面主要有高氟低品位铍矿中对矿石加碱焙烧-水解除杂-再球磨后浮选提铍技术的发展,铌钽矿方面多种选冶联合工艺如重选-磁选-浮选联合流程等技术的应用。 (5)稀土金属https://mse.xauat.edu.cn/info/1025/1524.htm
4.车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技术研发应用进展氢能汽车技术应用因此,必须减少贵金属的使用量。 减少铂用量,提高铂的催化和稳定性能,延缓催化剂功能衰减一直是电催化剂应用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攻关方向。2013 年美国能源部(DOE)燃料电池技术部门公布了交通领域车用PEMFC电催化剂2020 年性能目标值,其中关键指标是:铂族金属用量不大于0.125g/kW,催化层铂族负载量不超过0.125mg/cm2 (http://m.h2fc.net/Technology/show-244.html
5.2024年值得关注的7个产业趋势和8个政策主题综上所述,我们总结2024年需要关注的7个产业趋势如下: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存储),消费电子(MR、面板),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AI+硬件(算力),AI+软件(大模型、垂直端应用、AIGC),机器人(减速器、零部件),金属(贵金属、工业金属、钛合金)。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05493
6.壳聚糖贵金属离子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壳聚糖贵金属离子复合材料在环境治理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Au/CS复合材料可以用于水污染治理和重金属离子吸附等。Pt/CS复合材料则可以用于气体污染治理和有机物降解等。 三、结语 壳聚糖贵金属离子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催化、生物医学和环境治理等领域都有着https://b2b.baidu.com/q/aland?q=760E7712050E703A7439033D09221E1A7C0D1A6F1A0A1A221819777674311C70&id=qid8a810d79c71c39ab95742912343f8607&answer=17856885900444586860&utype=2&ptype=8
7.铍资源现状及其选冶技术进展2.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 450006; 3.自然资源部多金属矿综合利用评价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6) 铍是最轻的碱土金属元素,极性强,易形成强化学键。铍及其化合物具有比刚度大、热导性好、尺寸稳定性优异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核能、航空航天等高尖端领域,有“金属玻璃”“超级金属”之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901/13994135.shtml
8.瑞士步琦应用基于喷雾干燥技术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进展除了以上常用检测方法外,还可以利用喷雾干燥方法结合拉曼光谱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来测定水中污染物。SERS 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进行有机化合物痕量分析的技术。与传统的拉曼光谱相比,它可以获得信号得到显著增强的拉曼光谱。SERS 中的拉曼增强发生在两个或多个聚集的金属纳米颗粒的连接处,即所谓的热点;贵金属纳https://www.antpedia.com/news/dist_article/232988.html
9.第八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暨2022中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结构材料向高性能化、复合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交流结构材料领域近年来具有创新性的科技及应用成果,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与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拟定于2022年8月5-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共同举办“第八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暨2022中国结构https://m.china-mcc.com/meet_show-101.html
10.一文读懂!铜烧结的优劣势尽管银烧结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未来随着碳化硅芯片成本的降低,银烧结在封装成本中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大面积烧结的应用,用户一定会关心银烧结的成本问题。 这是因为银烧结工艺在追求质量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活性金属钎焊(AMB)基板上进行选择性镀银,这一步骤无疑增加了成本。在进行系统级烧https://www.eet-china.com/mp/a339255.html
11.关于发布2018年度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优秀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吕建中 李华启 郭晓霞 杨 震 刘玉贵 邱茂鑫 展恩强 张珈铭 刘 颖 杨 虹 陈兴炳 陈水银 5. 以北极极寒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全面协同管理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金晓剑 陈宝洁 李小巍 吕 屹 李 涛 王 伟 孙 宇 李晓光 6. 以核心技术为龙头聚合优势资源的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自主建设https://www.zgsyqx.com/list.asp?id=4574
12.纳米人在本综述中,华中师范大学的Chengzhou Zhu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Yuehe Lin等介绍了有关应用于氧析出反应的贵金属电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优化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基于Ir和Ru的氧化物和合金,以及具有各种形态的Ir和Ru以外的贵金属。为了阐明组成/结构-性能关系和活性-稳定性关系背后的基本科学和机制,作者进行了综合实验和http://www.nanoer.net/phone/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32&id=9420
13.复合铜箔行业深度报告:产业化进程加速,pet铜箔为当下主流风物志04传统业务:公司从事工业应用超声波设备生产经营及技术研究近二十年,主要产品包括 超声波金属焊接机、超声波滚动焊接机、超声波弯曲刀焊接机、超声波线束焊接机、超 声波平齿焊接机等设备。复合铜箔业务:公司具备超声波滚焊技术,其研发的超声波金属滚动焊接机清洁、高效、 精密,可以连续发射超声波,实现滚动焊接。该设备的http://m.mindcherish.com/article/content?id=5699755
14.知网文萃:技术评论目前,从金属氧化物、贵金属、碳材料到金属单原子-碳掺杂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已有超过1000种不同材料的纳米酶被报道。 尽管纳米酶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相信,随着纳米酶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人们对纳米酶的设计、合成、定位和评价会将https://wap.cnki.net/touch/web/CnkiBook/Article/28166.html
15.中国聚合物网附录: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主要内容 1. 石油化工催化技术 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开发进展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高克京 吕新平 王如恩 FC-26高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工艺研究与工业应用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潘德满 曾榕辉 ZSM-22在丁烯裂解增产丙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复旦大学化学系 许 宁 贺鹤勇http://www.polymer.cn/Exhibition/exhibition_info1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