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黄先生表示,银行了解情况后,发现其中一份3年期保险已到期,但中途被客户经理作废并重新购买,造成亏损。令人欣慰的是,金融曝光台联系到黄先生后得知,黄先生目前已和银行达成共识,问题得到了解决。
黄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屡见不鲜。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投诉称,家人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存定期,被买成了保险,而本来说好一年存一万,存满三年就能取出来,到期去取时却被告知只能退还23000元。
开年以来被罚已超千万,
自2023年8月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对银保业务下发三次规范性文件,十分重视银保业务合规发展。2023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保险监管部发布《关于银保产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1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再次发文,向多家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做出更全面的规范和更严格的规定。
学会区分存款和保险,
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对消费者来说,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如何区分存款和保险呢?
在办理业务前,消费者可初步了解存款和保险的不同性质、功能与用途,进而对自己适合办理的业务类型进行判断。保险是一种金融工具,可分散和转移风险;存款的目的则是保管资金、获取利息收益,以及进行日常支付和交易。较为重要的一点是,保险提前支取可能会损失本金,存款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大额存单、专项存单及结构性存款业务一般情况下不提供纸质凭证,需要在手机银行上进行查询。因此,购买上述存款产品需对手机银行操作有一定了解。
银行存单样本
保险保单样本
此外,存单和保单的表头位置会标注存单/保险单。存单含有账号、存款种类、存入日期、存款金额、存款期限等信息;保单则含有投保人、产品名称、被保险人、保险金额、生效日期等信息。
最后,新浪金融曝光台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银行办理存款等业务时更加谨慎,厘清自身需求,遇到问题及时向银行及有关部门反映。同时,也鼓励年轻人向家中长辈科普基础的金融知识,提高金融安全意识,让长辈的养老钱存得安心、用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