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金属的毒性就一定低吗?催化剂常用金属的毒性分析X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ValentineP.Ananikov等人根据已有的文献结果,在Angew.Chem.Int.Ed.以小综述的形式总结了含Ni、Cu、Fe、Pd、Pt、Rh和Au的催化剂所造成污染的主要形式,并比较了部分金属的毒理以及毒性强弱。(WhichMetalsareGreenforCatalysisComparisonoftheToxicitiesofNi,Cu,Fe,Pd,Pt,Rh,andAuSalts.Angew.Chem.Int.Ed.,2016,55,12150-12162,DOI:10.1002/anie.201603777)

作者首先分析了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途径(图二),从结果中可见,产物和反应物母液可以通过简单的分离或提纯的方式去除、回收催化剂,而以固相存在的残渣混合物却较难处理,它们在作为垃圾排放之后可能会在自然中以离子或纳米颗粒的形式从残渣中浸出,进入环境水域造成污染。同时也可能被生物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当然,就金属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性而言,水溶性的金属离子更容易被传播,容易形成沉淀的离子相对来说不易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除了金属的种类,金属的价态和纳米粒子的粒径也是影响金属污染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之后,作者对Ni、Cu、Fe、Pd、Pt、Rh和Au这7种金属的毒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通常,人们认为诸如Cu、Fe这样的贱金属毒性较低,环境友好,而Pt、Pd这样的贵金属则毒性较强。事实上,每种金属进入生物体的方式和金属的存在形式都会影响其毒性和毒理,同一种金属还能造成多种生理危害,并非可以笼统的比较。常见的中毒途径包括消化道吞入、呼吸道吸入以及皮肤吸收,造成急性的器官损伤,而最终这些金属除了部会通过粪便、尿液等途径排出外此外,被摄入的金属元素还可能会与人体的蛋白质、氨基酸或者遗传物质结合在某些器官内富集,造成长久、慢性的损伤。以Ni元素为例,现在的研究认为,水溶性的Ni虽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但其并不致癌(注意,这里只是针对致癌,不包括其它生理毒性),主要原因是水溶性Ni会与氨基酸或蛋白质作用以配合物的形式被吸收,无法进入细胞核。而不溶性Ni纳米颗粒则有可能被以“胞吞”的形式进入细胞内部,再经过溶酶体的作用在细胞质中形成离子,并进入细胞核中。这个过程会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受损,并最终致癌。因此,毒性的比较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

常见的比较口服、静脉注射毒性的指标是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指的是能够使一半数量的实验对象死亡的毒物量或浓度,这个值越低代表毒性越强。作者查阅了Sigma-Aldrich的物料安全数据表等一些资料,将七种金属的氯化物的毒性进行了比较。如图三所示,从各项毒性指标中比较可以得出,大部分指标中NiCl2和CuCl2的毒性较大,而RhCl3和PtCl2这种重金属的氯化物反而毒性较低。作者还列出了这些金属的醋酸盐和硫酸盐的毒性,Ni和Cu的化合物的毒性仍然较高,而Pd、Pt的毒性则要小很多。因此像Cu、Ni,Fe这样的贱金属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环境友好。比如,Fe和Cu可以作为Fenton反应的引发剂,产生活性的自由基,对生物内的生物分子(如DNA)产生严重的影响。

作者分析指出,Ni和Cu能够致癌的主要原因是其在人体内能够产生自由基,损害遗传物质。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可能用到的Ni(CO)4是少数的脂溶性化合物,它能够直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造成急性的毒性,使用这种化合物的研究者们要特别注意安全。另外,前文提到的不溶性的例如NiO或者Ni(OH)2也有着较强的生殖毒性,在使用时需要额外的当心。相比于Ni和Cu,Fe的毒性要小很多,主要是对线粒体造成的伤害。

Au作为一种贵金属,其化合物作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结肠炎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不过过多的Au使用可能造成其在人体内的富集和过敏。另外,10-30nm的Au颗粒可能会造成潜在的DNA损伤。

Pd和Pt的一些化合物作为抗癌药物已经被投入使用,例如顺铂。Pd的毒性机理主要是替换血红蛋白内的Fe以及与DNA形成非共价键造成其构象的改变。四价Pt除了表现出了DNA毒性(抗癌的机理),还能够损坏含硫的氨基酸,影响生理机能。另外,小于1nm的Pt纳米颗粒也表现出了潜在的致癌能力。相比于Pd和Pt,Rh的很多化合物没有致毒的报道,而一些Rh的化合物也正在作为抗癌药物来使用。

总结:

每种金属的毒性与其化合物种类、水溶程度、进入生物体的方式甚至纳米颗粒的尺寸都有着联系,同时,大部分Ni和Cu的化合物的毒性不容小觑,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以贱金属代替贵金属使用的同时,不能忽略安全的防护。

THE END
1.影响新能源汽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引入非贵金属催化剂: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较低的成本和相对较高的活性,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基催化剂等。这些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可以通过调控材料组成和结构进行优化。 表面修饰和保护:通过在催化剂表面引入覆盖层、合金化或封装等方法,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这些修饰层可以减少催化剂的毒化和腐蚀,延长其寿命。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43773655489102375
2.催化燃烧催化剂抗硫性的研究进展当有毒物质与主活性物种发生反应可引发永久性失活,从而造成催化剂的中毒失效。本文综述了贵金属、复合金属氧化物以及钙钛矿型催化剂应用于废气催化燃烧反应中的抗无机硫和有机硫性能,讨论分析了催化剂的中毒机理,提出了一些提高催化剂抗毒性的方法和手段,为开发具有高抗硫中毒特性的催化剂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LHX202205005.htm
3.抗硫中毒钯炭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应用本文针对美罗培南、生物素等分子内含硫物质在氢化合成工序中遇到的钯炭催化剂抗硫中毒性能不佳等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现有钯炭催化剂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活性炭载体的预处理;②贵金属纳米晶粒的定点植入;③新的钯炭催化剂活化工艺。实现抗硫中毒钯炭催化剂在美罗培南、生物素等含硫物质合成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7243445.nh.html
4./葛君杰/姜政Angew热点论文:单原子位点“携手”颗粒,协同催化结果表明IrNP@IrSA-N-C可以实现贵金属的高效利用,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随后,通过测试H2/CO混合物的电氧化催化性能来评价催化剂的CO耐受性。在CO含量为1000 ppm的H2气体中,Pt/C和Ir/C-HM均受到严重毒化,在电位达到0.5 V前,HOR被完全抑制。此外,经典的PtRu/C催化剂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346244.html
5.2022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目录研究内容:针对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中,人工巡检劳动强度高、巡检手段有限、不能及时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效率低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的行业痛点,研究激光雷达导航技术、三维地图构建、自主路径规划及自主避障技术、深度学习的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气体泄漏监测技术,研发以 5G 网络部署为基础的适用于危险爆炸性环境的巡http://www.kt180.com/html/sxs/9889.html
6.两电子氧还原制备过氧化氢:贵金属催化剂的几何与电子结构调控的O2吸附模式;重点总结并举例说明了贵金属材料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 构调控的方法学,强调了平衡优化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重要性;此外,简要介绍了基础实验室中 2e-ORR 催化 剂性能的评估方法;最后,讨论了贵金属电催化合成 H2O2的挑战和前景,特别是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成本的客 观评价.旨在为新型 2e-ORR 催化剂的理性设计http://yyhx.ciac.jl.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