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让工业催化剂不再“怕”一氧化碳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院况简介

院领导集体

机构设置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文化副刊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一氧化碳是一种让人谈虎色变的“无形杀手”——中毒后将危及生命。事实上,不仅人怕一氧化碳,工业上用的催化剂也怕它。微量一氧化碳导致贵金属催化剂“中毒”,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化学工程界。

最近,《自然—纳米科技》杂志发表新研究成果称,一种新型铂—碳化钼双功能加氢催化剂,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现象发生。该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马丁课题组、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研究员周武课题组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温晓东课题组合作完成。

催化剂中毒

在石油炼制以及一些高附加值化学品制备过程中,加氢反应用途广泛。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石油中的不饱和烃通入氢气后,使烯烃全部饱和、芳烃部分饱和,可以提高油品的质量。例如,我们日常喝的咖啡、吃的蛋糕中的人造奶油,就是由棕榈油等植物油催化加氢制成。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用煤炭、天然气等工业燃料制备的氢气中,难免会携带一些含碳杂质。其中一氧化碳最致命,一丁点就会使理想中的加氢反应立刻“卡壳”。

周武解释,一氧化碳吸附在贵金属催化剂上,使催化剂的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去加氢活性。“特别是在10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浓度百万分之一百至一千(100~1000ppm)的一氧化碳就能让催化剂失活。”

十多年前,原石家庄炼油厂从国外引进了一套价值3亿元的苯甲酸加氢生产工艺。开工不久,这位“洋先生”频频中毒罢工,每年给生产厂家增加两三千万元成本。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宗保宁在一次学术交流中讲述了这个故事。

“一氧化碳导致催化剂中毒已困扰化学工程界多年。”宗保宁说,“目前我们只能通过把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等方式来减少中毒现象发生,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给催化剂找“朋友”

幸运的是,宗保宁的故事被有心人马丁和周武等人记在了心里。最常用的加氢反应催化剂金属铂成为他们思考的起点,他们开始琢磨:是否有一种物质可以同时满足与铂紧密连接并且“分担”其对一氧化碳吸附力这两个条件?

“如果能把这两个性质结合在一起,或许我们就能发现一种‘防中毒’的常用催化剂了!”周武告诉《中国科学报》。

那么,这个“朋友”是谁呢?

新研究成果的发现,无意中也帮助他们发现了铂—碳化钼催化剂对一氧化碳的弱吸附作用。马丁解释:“碳化钼可以使铂变得不再是‘铂’——因为原来的铂很怕一氧化碳中毒,但经过碳化钼基底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的调控,现在的‘铂’和一氧化碳的相互作用就会变得很弱;而同时,铂还是‘铂’,因为它独特的加氢性能得到保持。”

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且克服了均一性等难题后,课题组最终在实验室成功制备“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

从实验室到工厂距离仍远

实验结果显示,该新型催化剂使得加氢反应中直接使用粗氢作氢源成为可能,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和有效产物比例,降低了生产成本。

“它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由于铂和碳化钼之间的高亲和力,只靠简单的浸制法一直碾磨,铂原子就会慢慢呈原子级状态分散在碳化钼载体上。此外,这种催化剂失活后可以利用简单的还原反应等,去除表面有机物污染后再次使用。”周武表示。

对这一研究成果,宗保宁表示:“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抗一氧化碳中毒贵金属催化剂新的理论和知识,是新型催化剂和新技术的增长点,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该项技术目前仍属于理论上的新技术,距离产业化生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未来,周武课题组将进一步探究铂和碳化钼之间强相互作用力的微观结构原因,马丁课题组也会继续推广铂—碳化钼新体系,寻找其他更多避免一氧化碳毒化的新的应用场景。

THE END
1.影响新能源汽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引入非贵金属催化剂: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较低的成本和相对较高的活性,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基催化剂等。这些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可以通过调控材料组成和结构进行优化。 表面修饰和保护:通过在催化剂表面引入覆盖层、合金化或封装等方法,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这些修饰层可以减少催化剂的毒化和腐蚀,延长其寿命。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43773655489102375
2.催化燃烧催化剂抗硫性的研究进展当有毒物质与主活性物种发生反应可引发永久性失活,从而造成催化剂的中毒失效。本文综述了贵金属、复合金属氧化物以及钙钛矿型催化剂应用于废气催化燃烧反应中的抗无机硫和有机硫性能,讨论分析了催化剂的中毒机理,提出了一些提高催化剂抗毒性的方法和手段,为开发具有高抗硫中毒特性的催化剂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LHX202205005.htm
3.抗硫中毒钯炭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应用本文针对美罗培南、生物素等分子内含硫物质在氢化合成工序中遇到的钯炭催化剂抗硫中毒性能不佳等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现有钯炭催化剂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活性炭载体的预处理;②贵金属纳米晶粒的定点植入;③新的钯炭催化剂活化工艺。实现抗硫中毒钯炭催化剂在美罗培南、生物素等含硫物质合成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7243445.nh.html
4./葛君杰/姜政Angew热点论文:单原子位点“携手”颗粒,协同催化结果表明IrNP@IrSA-N-C可以实现贵金属的高效利用,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随后,通过测试H2/CO混合物的电氧化催化性能来评价催化剂的CO耐受性。在CO含量为1000 ppm的H2气体中,Pt/C和Ir/C-HM均受到严重毒化,在电位达到0.5 V前,HOR被完全抑制。此外,经典的PtRu/C催化剂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346244.html
5.2022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目录研究内容:针对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中,人工巡检劳动强度高、巡检手段有限、不能及时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效率低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的行业痛点,研究激光雷达导航技术、三维地图构建、自主路径规划及自主避障技术、深度学习的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气体泄漏监测技术,研发以 5G 网络部署为基础的适用于危险爆炸性环境的巡http://www.kt180.com/html/sxs/9889.html
6.两电子氧还原制备过氧化氢:贵金属催化剂的几何与电子结构调控的O2吸附模式;重点总结并举例说明了贵金属材料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 构调控的方法学,强调了平衡优化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重要性;此外,简要介绍了基础实验室中 2e-ORR 催化 剂性能的评估方法;最后,讨论了贵金属电催化合成 H2O2的挑战和前景,特别是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成本的客 观评价.旨在为新型 2e-ORR 催化剂的理性设计http://yyhx.ciac.jl.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