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6.04.06
一、青田石的基本性质
(一)矿物组成
青田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迪开石、高岭石以及伊利石和绢云母等,次要矿物有
石英、高岭石、蒙托石、红柱石、矽线石、刚玉等。
(二)化学成分
青田石(QingtianStone)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l203及Si02,含有少量K、Mn、Ti、Fe2+
和Fe3+等元素,为多种矿物集合体,其中叶蜡石的化学式为A12(Si4016)(OH):,迪开石、高
岭石的化学式为Al4(Si4O10)(OH)8,伊利石的化学式为Al2(Si4016)(OH)2,绢云母的化学式为
KAl2(AlSi3O10)(OH)2。
微量元素影响青田石的颜色,如含氧化铁、黄铁矿呈黄、棕黄色;含赤铁矿呈红、红褐
色;含钛元素呈淡红色;含锰元素呈紫色。
(三)结构构造
1.结构
青田石的特征具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团粒结构、放射球粒状结构、不规则的放射纤维状
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迪开石呈假六方板状或他形粒状,结晶颗粒细小,结构致密,为
鳞片状集合体;红柱石、刚玉、蓝线石、磷灰石、石英等矿物呈颗粒状分布于叶蜡石或迪开石基质中。
2.构造
青田石主要呈块状、条纹状、条带状、球状等构造。
(四)光学性质
1.颜色
青田石的主要颜色有青白、浅绿、浅黄、黄绿、淡黄、紫蓝、深蓝、灰紫、粉红、灰白、灰、白等颜色。青田石的石色与所含的微量元素有关,如氧化铁、黄铁矿呈黄、棕黄色,赤铁矿呈红、红褐色,钛元素呈淡红色,锰元素呈紫色,有机碳质呈褐色、深黑色,绿泥石混入呈绿色等。青田石中花纹是在矿床侵蚀过程中受外力的挤压、聚集、沉淀、浸入,而使各种色素矿物质相互浸染、压固、胶结等形成的。次要矿物对青田石颜色的影响也较大,如含有刚玉则呈深蓝色或浅蓝色,含红柱石呈粉色或肉红色,含蓝线石呈淡蓝色或紫罗兰等颜色(见图3-2-209)。
2.光泽
蜡状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块状呈油脂光泽。
3.透明度
不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
4.折射率及双折射率
1.53~1.60,双折射率无。
5.光性特征
非均质集合体。
6.多色性
无。
7.发光性
紫外荧光不特征。
8.吸收光谱
不特征。
(五)青田石的力学性质
1.密度
青田石的密度为2.65—2.9g/cm3,密度因内部含有的细小矿物颗粒种类的不同、含量的多少而变化。
2.硬度
青田石的摩氏硬度为1—1.5,硬度较低。青田石的硬度受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一般氧化铝含量越高越软,反之氧化硅、氧化铁含量越高质地越硬。纯叶蜡石型的青田石,石质细腻,硬度适中,颜色以淡青、浅黄色为主,属高档雕刻石;高硅质叶蜡石型,石质较粗,硬度较大。
3.韧度
青田石的韧度较高,适于雕刻。
(六)放大检查
致密块状,可含有蓝色、白色等斑点。
(七)特殊光学效应
二、青田石的分类及主要品种
青田石的质地、色泽、纹理千差万别,青田石的品种长期以来以其产出坑口命名,每个
坑口见诸文字的记载也不统一,少则二十多种,多则一百多种,以其颜色质地的形象描述来
命名,极其繁杂,现简单归纳如下。
(一)根据主要矿物成分分类
青田石可分为叶蜡石型和非叶蜡石型两类,其中叶蜡石型青田石占大多数。
1.叶蜡石型
叶蜡石型青田石以封门青为代表。
2.非叶蜡石型
其中又可分为迪开石型、伊利石型和绢云母型。
迪开石型青田石以“冰花灯光冻”为代表,透明度高于叶蜡石型青田石,质地细腻,是一种优质的雕刻石。
伊利石型青田石以“竹叶青”和部分“龙蛋石”品种为代表,因含有层间水,所以脱
水的情况下会出现脆裂现象。但少数品种由于颗粒度细小、结构致密,具有温润细腻的质地,
是一种较为稀少的青田石品种。
绢云母型青田石以“山炮绿”为代表,性质比较稳定。非叶蜡石型青田石组成矿物的
有序度、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水的存在与否、晶体的颗粒度等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根据色泽、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分类
可将青田石分为4种类型:
1.单色青田石
呈青白、乳白、紫、灰紫等色,具油脂光泽或土状光泽,由叶蜡石、绢云母或叶蜡石化
凝灰岩等组成,为玉雕材料的主要矿石类型。
2.杂色青田石
常呈条带状,由浅色及深灰色组成,当矿石中含铁时则出现美丽的红色“云雾”,为玉雕材料的重要矿物类型。
3.刚玉质或蓝线石质青田石
叶蜡石呈浅灰色,刚玉则呈深蓝色斑点镶嵌其间,称为“蓝花丁”。蓝线石呈团块状、线状分布在青田石内,俗称为“蓝星”。
4.红柱石质青田石
叶蜡石呈浅色,红柱石则呈斑点分布于其间,或组成条带分布于浅色叶蜡石中。
(三)按色泽、透明度、质地等方面的差异分类
1.普通青田石
指颜色鲜艳、光泽强、质地致密细腻、透明度差的青田石,其中按颜色的不同又可分为
白青田、绿青田、蓝青田、黄青田、紫青田、红青田、灰青田等品种。
2.青田冻石
颜色丰富、鲜艳,玻璃光泽强,透明度好,光洁如玉,富含A12O3,质稍软,最为珍贵。
工艺美术上按色泽、纹理、透明度、质地的不同常分为20多个品种,有灯光冻、鱼脑冻、紫檀冻、红花冻、松皮冻、酱油冻、橘黄冻、菊花冻等。
(四)青田石的主要品种
1.封门青
因产于青田县封门山而得名。质地细腻、透明度高,而且像竹叶一样翠
绿,明润如淡色碧玉,肌理常隐现有白色、浅黄色线纹。
2.灯光冻
又名“灯明石”,颜色微黄,纯净,在灯光照射下半透明至透明,质地细密似牛角,产于青田县的图书山。
3.封门三彩
以黑色为主色调,上有酱油冻,两色间往往有一封门青薄层。有时也有黑、青、黄、棕、
蓝多色或仅有两种颜色。色彩鲜明,质地细润,是选作俏色印章和精雕的名贵石料。
4.黄金耀
黄色艳丽妩媚,质地纯净细洁,温润脆软,为最好的黄色青田石。
5.龙蛋
俗称卵岩,独块赋存于紫色硬岩中,小如蛋,大似瓜,外有深棕色薄壳,壳中的黄、青
色块料,质地细腻洁润,非常奇特珍贵。
6.蓝星
又名蓝星青田,在青色、黄色石料上有蓝色星点状矿物,其外观和蓝花钉青田石非常相
近,蓝色矿物为蓝线石,质地较软。
7.五彩冻
一块黑色石料上,有红、黄、绿、紫、白等颜色,绚丽多彩,细润通灵,质老,不易风
化。现已基本停采。
8.紫檀花冻
地子为紫檀色或红木色,上有青色或黄色冻质花纹、斑块,分布较散杂,质地细润。
9.白果
封门所产的一种色白微青黄、质细不透明的石料,极似煮熟的白果,色彩匀净,质地细
密,行刀脆
10.金玉冻
有青黄两色,青者温润明净,黄者通灵光洁,两色对比柔和,过渡自然,质地细腻微冻,
是雕刻精品的上等石料。
11.山炮绿
颜色似翡翠,十分艳丽,又称翡翠青田。质地微冻,性坚而脆,肌理有许多白色的麻点、
黄色斑纹和硬砂块,多裂纹,纯净者稀少。
12.冰花冻
青色微黄,似冰如冻,清晰可见内含的白色斑纹,是山口一带最透明的青田石。
13.葡萄冻
质地深紫色,上有圆形青白色冻点,状似一颗颗葡萄,石质细润,产于季山、周村。
14.红木冻
红木色,石料中常夹生青白色条状冻石。质地细腻,色调典雅,光泽特好,料少名贵。
印章,汉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从古至今,印章就像指纹一样,是最能代表一个人的权威物品。
发展历史
印章文化的发展几乎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从割据纷争的南北朝,到繁华的大唐盛世,从百废待兴的宋代,到艺术成就高速发展的明清两代,印章的身影无处不在。
中国四大名石
寿山石
寿山石为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首。石类品种众多、色泽丰富多彩、用途广泛、质感上乘、肌理表现丰富、文化传承有序...等等近乎完美的品质决定了寿山石成为国石,获得了“中华瑰宝”的美誉。
青田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在中国一并与巴林石、寿山石和昌化石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青田石的石性石质和寿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为基色主调,寿山石则红、黄、白数种颜色并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灯光冻、鱼脑冻、酱油冻、封门青、不景冻、薄荷冻、田墨、田白等。
巴林石
巴林矿主要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大板镇西北,雅玛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带。其学名叫叶腊石。巴林石的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精美绝伦。早在800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1978年国家轻工业部将巴林石矿列为我国三大彩石基地之一,正式命名为中国巴林石。在“四大印石”中巴林石最为年轻,但因品质高,且产量逐年减少,升值潜力巨大,市场价值已经高于其他的传统印石。到今天,巴林石名品辈出,为中国印章石重重地描出精彩的一笔。
昌化石
昌化石因其主要产于浙江临安昌化县而得其名。亦是我国最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之昌化石一。昌化石的石质相对多砂、多气孔,一般都较寿山石和青田石稍坚些,且硬度变化较大。质地也不如二者细腻。但也有质地细嫩者及各种颜色冻石。昌化石的颜色主要有白、黑、红、黄、灰等各种颜色,品种也细分成很多种,多以颜色划分。如白色者称“白昌化”,黑色或灰色杂黑色者称“黑昌化”,多色相间者则称“花昌化”。而昌化石中,自古至今,自国内海外,最负盛名的便是“印石三宝”之一的“昌化鸡血石”了。
如何挑选印石?
印石中的“六德”是“细、结、温、润、凝、腻”,是印石材质优良的选择标准。
1.“细”,是指印石的颗粒细微,内部结构单一,无杂质或少杂质。
2.“结”,是指石的固压结晶情况好,比重比较大,入手有沉甸甸的感觉,不易碎裂。
3.“温”,指印石的手感温度,较一般石材清凉。
4.“润”,指印石的手感湿度,摸起来很滑,有含水的感觉,表面反射光泽不浮,向内收敛。
5.“凝”,指印石的透明度高,冻化程度好,如同液体凝结一样。
6.“腻”,是指印石表面有油质感,而且是从石头里面沁出来的。
印石中的“三贱”即“粗、松、脆”,是印石材质低劣的标准。
1.“粗”:指印石构成的颗粒粗糙,肌理内混杂异物。印石无光泽,呈土地状集合体,入手感觉涩滞,更无油腻可言。
2.“松”:指印石的结构松散,结体不致密。轻碰即伤,软弱如干硬的泥土,始终像缺油的样子,难以篆刻,属于蚀变、固压程度较差的反映。
3.“脆”:刻之即剥落、崩渣,或软硬不一,篆刻时刀不入,或出现石质坚滑的拒刀等情况,难以表现刀痕效果。
印石的“三贵”是“方、高、大”,是印石形状优良的标准。低廉的印石可以人工裁削,高档石材价值连城,裁削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它本身的形状就很重要了。
1.“方”,长方或正方体最适合做印材,扁材次之,条材更次之,随形为最次。
2.“高”,印章要以手抓握,且高档石材一般都有印钮,太低就有局限。
3.“大”,高档石材的价格与体积重量的比例是几何级数,越大的印材越稀有,价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