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系统的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B.深入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

4.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全局和局部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B.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C.正确反映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保守思想

7.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根本质变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

A.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的关系B.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关系

C.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10.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出污泥而不染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D.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1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2.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它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B.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它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D.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

13.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哪些事物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归根到底取决于()

A.事物的客观属性B.事物的内在本质

C.人们的兴趣和爱好D.人们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水平

14.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

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

15.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16.牛顿力学是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用于微观高速运动范围,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真理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

D.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1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深入理解书本知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8.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亲族关系B.社会生产关系

C.政治思想关系D.社会交往关系

19.社会存在是指()

A.社会管理体制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

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21.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政体是指()

A.国家的政治性质B.国家的政治结构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2.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B.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C.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D.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

2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按照一定的思想动机从事历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A.会与大多数人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B.会与先进阶级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C.会与劳动人民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D.不会与任何人的预期目的完全一致

24.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这个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5.马克思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惟一标准是()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D.道德标准

26.改革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有重要作用,它是()

A.实现社会制度更替的基本形式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剥削阶级向被剥削阶级让步D.阶级斗争的一种重要形式

2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B.社会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8.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

A.人生观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

C.人生观与世界观是等同的D.世界观是人生观的基础

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

A.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C.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D.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人们共同拟定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区别的有()

A.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是否强调意识有能动作用D.是否主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E.是否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

32.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B.否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包含的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3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有()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E.否定之否定规律

34.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表现的有()

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

C.好事和坏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总结教训,转败为胜

E.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35.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许多星球就客观存在着,但它们没有成为认识的客体。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后,它们就成了认识的客体。这说明()

A.认识的客体具有整体性B.认识的客体具有能动性

C.认识的客体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D.认识的客体具有社会历史性

E.认识的客体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

36.生产方式之所以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原因在于()

A.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E.生产方式是人类从事其它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37.在现代化生产中,由于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劳动资料的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内容的有()

A.仓储包装设备B.地下各种矿藏

C.信息传递系统D.自动控制系统

E.能源动力系统

38.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认为()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细节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

E.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3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内容的有()

A.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E.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交往活动

40.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的有()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B.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

C.一种经济体制代替另一种经济体制

D.先进的政治制度代替落后的政治制度

E.良好的道德风尚代替腐朽的道德风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42.简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的含义及其表现。(7分)

43.简述意识能动性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6分)

44.简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

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试述提出“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依据和现实意义。(12分)

46.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说明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47.试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实现人的价值。(12分)

THE END
1.职测常识判断每周一练!各位同学这里是职测常识判断每周一练每周7道题,日积月累,拿下常识所有题目均为单选做对的同学,文末留言打个卡哟~常识练习1.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功能,下列不属于组成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 )。A、劳动者B、科学技术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答案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正确答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QzODE1NA==&mid=2247657301&idx=2&sn=d84186e59d8bf14bd0a103c55f90ce6d&chksm=916d33fa31c4cdbb88ed442e35b3cc8f4c27a4cce03942a340f8ad545bf435353317eb795019&scene=27
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答案】 C 【解析】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教材 137 页。 http://www.sulaixue.com/kaoyan/fd/37020.html
3.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社会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https://www.netkao.com/shiti/82546/17799447.html
4.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2020年专升本政治全国统一考试真题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https://so.kaoshibao.com/detail/746895201.html
5.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题目】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个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D、个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5291214.html
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https://www.shuashuati.com/ti/b04eec79b5c14770af02eeda3f2e5794.html?fm=bdbds
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单项选择题]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关键词: 范畴 生产力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本题来源:2015年海南自考考试考前冲刺卷 查看最佳答案和解析https://www.ehafo.com/question-191864
8.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单项选择题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的关系。 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界 D.物质与精神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延伸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杰出的思想家韩非子有这样一句话:“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这句话所表达的http://www.ppkao.com/shiti/7ff3c76105cc42fc9a3ed84bdb0cfc93/
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3-128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生产力的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https://m.shangxueba.com/ask/tk/JJ3DZHEY.html
1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题目题型:选答,填空 难度:★4.4万热度 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温馨提示:仔细审题,沉着思考,认真答题,规范书写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https://m.12tiku.com/tiku/919909/87310580.html
11.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政治湖北成人高考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D.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8.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A.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 D.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http://www.hkcjw.com/news_132/122.html
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带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得分: 4.1分 9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 https://blog.csdn.net/qq_43788669/article/details/118399790
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含答案A.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 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C.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 4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5 ( d ) A.人工捣毁机器烧毁厂房 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9779524_1052719749.html
14.2020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科目考试真题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D.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8.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 A.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 D.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https://www.ah-edu.com/beikao/4915.html
15.马克思知识点考试题库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是 多选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2/0301/08/76407869_10194693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