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篇解释篇》

第一章同名异义的东西、同名同义的东西;由引伸得名的东西

第二章(1)简单用语和复合用语。(2)(a)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的东西,(b)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的东西,(c)既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并且又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的东西,(d)既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的东西。

第三章(1)可以用来述说宾词的东西也可以用来述说主体。(2)一个种之内的诸属的属差和另一个种之内的诸属的属差不同,除非一个种是包含在另一个种之内。

第四章思想对象的八种范畴

第五章实体(1)第一性实体和第二性实体。(2)存在于本质属性和偶然属性与它们的主体之间的关系的差别。(3)一切不是第一性实体的东西,都或者是第一性实体的一个本质属性,或者是第一性实体的一个偶然属性。(4)在第二性实体中,属比种更加真正地是实体。(5)一切不是种的属都是同等程度的实体,所有的第一性实体都是同等程度的实体。(6)除属和种之外,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是第二性实体。(7)第一性实体对第二性实体以及所有其他宾词的关系,和第二性实体对所有其他宾词的关系一样。(8)实体决不是一种偶然属性。(9)属的属差不是偶然属性。(10)属、种和属差,作为宾词,对于它们的主体是“一义的”。(11)第一性实体是个体;第二性实体是个体的性质的规定。(12)实体绝不具有一个相反者。(13)实体没有程度的差别。(14)实体的特别标志是:它可以用相反的性质来加以述说。(15)相反的性质不能用来述说任何实体以外的东西,甚至不能用来

述说命题和判断。

第八章性质(1)性质的定义。(2)性质的各种不同种类:(a)习惯和状态;(b)能力;(c)影响的性质;(d)形状等等。(3)形容词一般地是由相应性质的名称引伸转成的。(4)大多数性质都有相反者。(5)如果两个相反者之一是一个性质,另一个相反者就也是一个性质。(6)在大多数场合,一个性质能有不同的程度,而大多数性质也能以不同的程度为主体所具有。形状的性质是这条规律的一个例外。(7)性质的特殊标志是:事物就性质而言可以用相同或不相同来加以述说。(8)习惯和状态作为种乃是相对的;作为个体则是性质方面的。

第九章略述活动、遭受和其他的范畴

第十一章继续讨论相反者

第十三章“同时的”一词用于:(a)同一个时候产生的东西;(b)两个互相依赖但任何一方都不是他方的原因的东西;(c)同一个种以内的各个不同的属;

第十四章运动有六种

第十五章“有”一词的各种意义

解释篇内容提要

第一章

(1)口语是思想的符号。

(2)孤立的思想或用语既不是正确的也不是错误的。

(3)正确和错误只是思想或词语的某些结合的属性。

第二章

(1)名词的定义。

(2)简单的和复合的名词。

(3)不确定的名词。

(4)名词的格。

第三章

(1)动词的定义。

(2)不确定的动词。

(3)动词的时式。

(4)动名词和形容词。

第四章句的定义

第五章简单的和复合的命题

第六章矛盾命题

第七章

(1)全称的、不确定的和特称的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

(2)相反命题与矛盾命题不同。

(3)在主词为全称或特称的两个相反命题中,一命题的正确即蕴涵着另一命题的错误,但在不确定的命题中,情形就不是这样。

第八章单一的命题的定义

第九章

谈及现在时或过去时的命题,必定或者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谈及将来时的命题,必定或者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但哪一个是正确的哪一个是错误的,则不能决定。

第十章

(1)各对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的图解式排列

(a)不带动词“是”的补语的

(b)带有动词“是”的补语的

(c)以一个不确定的名词为主词的

(2)否定词的正确的位置

(3)相反命题绝不能两者都是正确的,但在特称相反命题则两者可以都是正确的

(4)在特称命题中,如果肯定命题是错误的,则其相反命题是正确的;在全称命题中,如果肯定命题是错误的,则其矛盾命题是正确的

(5)以一个不确定的名词和一个不确定的动词构成的命题,不是否定命题

(6)以一个不确定的名词为主词的命题对其他命题的关系

(7)名词和动词的换位并不使命题的意义改变。

第十一章

(1)有些貌似简单的命题,实在是复合的

(2)同样地,有些辩证的问题实在是复合的

(3)辩证的问题的性质。

(4)当具有同一主词的两个简单命题都是正确的时候,由该两个命题的宾词的结合而获得的那个命题,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5)许多当单独时都是属于同一个主体的宾词,只当它们都是本质上可以用来述说该主体、并且其一宾词并不暗含在另一宾词之内时,才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命题。

(6)一个复合的宾词,当它里面包含着用词的矛盾时,或宾词之一是用于第二性的意义之下时,就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宾词。

第十二章

(1)关于可能性、不可能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命题

(2)规定此种命题的恰当的矛盾命题

第十三章

(1)表明存在于此种命题之间的关系的格式

(2)证明这个格式的不合逻辑

(3)修订了的格式

(4)被称为可能的东西,可以是经常实在的,有时实在的有时不实在的,绝不实在的。

第十四章

讨论:一个全称的或特称的肯定命题的正当的相反命题是一个相反的肯定命题抑是一个相反的否定命题

THE END
1.范畴解释范畴拼音范畴造句①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化合、分解等,是化学的范畴;商品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等,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必然性和偶然性等,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②类型;范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 https://www.chazidian.com/zuci-%E8%8C%83%E7%95%B4/
2.范畴范畴词典释义范畴的意思,拼音汉语词典范畴 词语范畴 拼音fàn chóu 注音ㄈㄢˋㄔㄡˊ 繁体範疇 词性名词 【范畴】成语接龙 【范畴】成语接龙助手 诗词飞花令:包含【范畴】字的诗句 方推洪范畴,更念大玄首。---[唐代]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https://www.hancibao.com/cheng/trkBTkv
3.范畴的英文范畴翻译范畴英语怎么说范畴的英文翻译 基本释义 category categories predicament 参考释义 范畴的用法和样例: 例句 范畴亚里士多德所描绘的可以放置所有事物的基本状态或分类之一;范畴 One of the basic states or classifications described by Aristotle into which all things can be placed; a category. http://dict.cn/%E8%8C%83%E7%95%B4
4.范畴的意思拼音怎么读词典知识或思维的对象,经分析后所归之各大类,且可依之以成系统者。如:「他所说的话题,皆不出艺术的范畴」 来源:-- 词典修订版 【范畴】的意思 (词典简编版) 范围、领域。可自成系统的各大门类。【造句】:他所说的话题,皆不出艺术的范畴。 来源:-- 辞典简编版 https://m.zcdian.com/ci/bsplxj.html
5.范畴简体中文把无神论视为一种信仰,等同于各种宗教,是一种范畴错误。 category mistake uk /?k?t.?.gri mste?k/ us /?k?t?.?.gr.i mste?k/ noun specialized a mistake in which something is said to have a particular quality, or be able to do a particul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zhs/%E8%AF%8D%E5%85%B8/%E6%B1%89%E8%AF%AD-%E7%AE%80%E4%BD%93-%E8%8B%B1%E8%AF%AD/%E8%8C%83%E7%95%B4
6.范畴范畴怎么念范畴的解释解释①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化合、分解等,是化学的范畴;商品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等更多:https://www.bmcx.com/,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必然性和偶然性等,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②类型;范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 https://cidian.bmcx.com/fanchou_i8t__cidianchaxun/
7.用范畴造句范畴造句大全用范畴写一句话100个范畴造句子 0|43|0 相关造句:范围叩拜少数麦穗迁就 范畴造句 1、每一个语言范畴都是多义范畴,至少是具有数个潜势义项的多义范畴。 1 2、善治作为新兴的治道范式区别于传统的统治治道范式和现代行政治道范式,是专指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的特定范畴; http://zaoju.xuexiaodaquan.com/fanchou25599.html
8.上海科技党建各门科学由于所研究的对象不同,所以都有自己的范畴。比如:点、线、面、体、角等,是数学的范畴;冰点、溶点、沸点、阴电和阳电等,是物理学的范畴;生产、消费、商品、货币等,是经济学的范畴,各门科学的范畴在本门科学的范围内都是最普遍最基本的概念,一超出本门科学的范围,它们往往就不适用了。 https://www.shkjdw.gov.cn/c/2014-04-30/486027.shtml
9.范畴和范围的区别1、范畴: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一般用来形容较为抽象的概念。 2、范围:周围界限。指界限,限制,一定的时空间限定。 “范畴”造句: 1、全民所有制范畴与市场经济范畴是不相容的。 2、“中和”既是一种道德范畴,也是一种哲学范畴。 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dsswS5Kglu.html
10.范畴的近义词【范畴】反映客观事物最本质最概括的分类。如: 1.由此可见,有两种世界革命,第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 【范围】①周围界限。②限制。如: 2.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https://m.ruiwen.com/jinyici/2437190.html
11.知性的纯形式:范畴换言之,范畴需要借助经验的杂多内容,没有经验的杂多,范畴也无从谈起。只不过知性范畴是一个先验的逻辑形式,是从经验杂多中总结而来的,而是先验地存在于经验的杂多之中。经验知识,正是经验杂多自身符合了这种先验的范畴的结果。这也就是客体符合主体的形式的过程。 我们都玩过拼图,拼图中无数杂多的小图块就像我们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26521418/
12.范畴的近义词范畴的反义词范畴的反义词: 范畴的解释 ◎范畴fànchóu [category;domain] 领域,范围 应当把可查明的事实与个人的意见这两个范畴区分清楚猜你喜欢诽谤的近反义词 毁谤的近反义词 废除的近反义词 废黜的近反义词 废止的近反义词 废置的近反义词 分割的近反义词 分隔的近反义词 分辨的近反义词 分辩的近反义词 奉献https://m.xhlylx.com/jinyici/af2f023660db1a28.html
13.备考指导:范围(范畴)分析法是高分写作的小技巧公务员考试网范围分析法,即分析问题时,从该问题涉及的不同范围或范畴来展开。常见的范围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再比如,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需加大投入的范围有: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不同的问题范围不尽相同,但却在我们展开排比句的时候能够派上大用场。 https://www.huatu.com/2019/1209/1823406.html
14.民法中的遗失物的概念和范围是什么?拾得人须为占有遗失物之人,但拾得行为也可以指示他人为之,而以发出指示的人为拾得人。若拾得行为由占有机关或占有辅助人为之,且在占有辅助关系范畴之内,则应以其所属机关为拾得人,但若与所属机关的指示无关,则系个人行为,由行为人为拾得人。同时有数人占有拾得物的,其数人为共同拾得人。https://www.64365.com/zs/83194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