钕铁硼是第三代永磁材料,在此之前,世界永磁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如下过程:40年代末
出现了铝镍钴永磁,50年代诞生了铁氧体永磁,60年代研制出了第一代稀土永磁
SmCo5,70年代开发成功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o17,1983年研制成功最新
一“永磁王”--钕铁硼。钕铁硼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磁性强的特点,是迄今为止性能价格比
最佳的磁体。专家预言:在未来20--30年里,不可能有替代钕铁硼的磁性材料出现。
市场需求强劲资源得天独厚
钕铁硼的用途遍及计算机、通讯信息、汽车、家电等产业领域。近年来,全球支柱产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钕铁硼永磁材料形成了强劲的市场需求,1998年以来,钕铁
硼的产销量以年25%--30%的速度持续递增,2000年底已接近20000吨。伴随着
场需求仍将维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
近年来,我国钕铁硼磁体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的生产工艺和配方不断涌现和成熟,
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1999年我国烧结钕铁硼产量达到5180吨,占世界
总产量的40%,超过日本跃居第一。但在粘结钕铁硼方面,我国还处于小规模生产阶段,
1999年销售180吨,只占全球总产量的8%。
目前,日本、美国在钕铁硼永磁方面的研究、生产、应用上居世界领先地位,也是最主要
的市场。我国与之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产品应用面窄。国际上钕铁硼主要应用于计算机驱动器的音圈电机(VCM)、新型电机、
核磁共振成像(MRI)等高附加值产品,而我国则大部分用于扬声器、扩音器、各类磁化
器等中、低档应用领域。
产品档次低。我国高档钕铁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大部分企业只能生产N35左右的
中低档产品,N40以上及高矫顽力的38H产品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而国外生产的一
般都是磁能积在45MGOe以上高档产品,平均售价是国内的3--4倍。
生产企业小而杂。由于中、低档钕铁硼产品的壁垒比较低,国内涌现出众多的生产厂商,
而大部分钕铁硼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及产量较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竞争力低下。
但我国发展钕铁硼磁材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钕铁硼的生产原料包括铁、钕、硼以及少量的添加剂镝、铝等。我国稀土
资源居于世界首位(约占80%),其中钕、镝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估算,我国钕资源的远景
储量约380万吨,如按我国年产钕铁硼(含钕约33%)9000吨计算,年需要钕约
3000吨,则我国的钕资源可使用约1300年。因此,在我国长久生产钕铁硼产品所需
的钕资源充足,为发展我国钕铁硼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成本较发达国家低很多,目
前美、日等发达国家磁性材料产业向海外转移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
三是市场优势。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计算机、移动通信、汽车、家用电
器等市场潜力巨大,加之我国钕铁硼产品价格低廉,进入国际市场有良好的竞争力,广阔的
国际国内市场为钕铁硼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上市公司分析
中科三环(0970)
公司于2000年4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规模最大、国际上仅次于日本住友与信越公
司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企业,也是第一家取得钕铁硼销售“国际通行证”的国内企业
(1993年签署专利许可协议)。公司在钕铁硼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极为明显,拥有国家磁
学重点研究实验室、磁性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公司下属钕铁硼生产
企业主要有:(1)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持有75%的股份。该公司是国内成立最早
的钕铁硼生产企业,其主要设备均从国外引进,技术水平先进,是宁波首批科技企业之一,
产品远销欧洲、美国、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截至2001年中期,IPO募集资
金扩产技改项目已完成,并开始产生效益,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000吨以上。(2)天
津三环乐喜新材料有限公司,持有66%的股份。该公司近年来先后开发了
38H、N45、42M、30UH等中高档产品,95%以上产品销往韩国、台湾及欧洲
等国家和地区。截至2001年中期,IPO募集资金扩产技改项目已完成,并开始产生效
益,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达到600吨。(3)广东肇庆京粤有限公司,持有51%的股份。该
公司引进美国、德国的关键设备,产品80%出口,目前IPO募集资金扩产项目尚未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