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稀土永磁龙头金力永磁 上游绑定下游卡位,稀土永磁龙头迈入高成长,深耕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十余年,未来产能规划明晰 金力永磁 成立于 2008 年... 

上游绑定、下游卡位,稀土永磁龙头迈入高成长,深耕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十余年,未来产能规划明晰

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变频空调、风力发电、3C、节能电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

公司目前具备钕铁硼永磁毛坯产能2.3万吨,主要分布在赣州及包头(预计二季度满产),宁波基地在建,预计2023年建成。

2020年公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市占率达14.5%,排名全球第一,晶界渗透技术全球领先2020年晶界渗透高性能稀土永磁产量4111吨,市占率21.3%,排名全球第一。

风力发电领域,收入保持稳定,产品出货量可装配风机的装机容量约8.65GW。3C领域加大规模化量产,同时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节能电梯等领域的营业收入也有较高的增长。

公司成立以来划分两大发展阶段:

2010-2012年,公司快速实现风电、变频空调、汽车三大应用领域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生产,进入金风科技、上海海立、博世等下游各领域领先企业供应链,彰显公司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

2013-至今:公司借力资本市场实现产能迅速扩张,技术优势转为产能优势。2015年公司完成股改并登陆新三板,累计完成四轮配售;2017年成立金力粘结磁负责粘结磁性材料生产;

2018年公司登陆深交所募资2.24亿元,主要用于“年产1300吨高性能磁钢项目”建设;2019年,莅临公司考察,公司同年发行可转债募资4.35亿元用于“智能制造工厂升级改造项目”;

2021年公司成为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同年规划于包头建设8000吨磁材基地;2021年公司规划于宁波建设“3000吨高端磁材及1亿台套组件项目”。

展望:公司目前积极推进各大项目建设,未来将围绕赣州、包头、宁波三地打造高端磁材制造基地,2025年规划形成4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跻身全球一流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商。

公司与新能源汽车、变频空调、风电等领域龙头企业强强联手,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新能源汽车领域:

公司治理结构优秀,重视上下游合作

公司成立以来控股股东未曾变更,蔡报贵、胡志滨、李忻农为公司实控人。瑞德创投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实控人蔡报贵、胡志滨、李忻农分别持有瑞德创投40%、30%、30%的出资额。

且为一致行动人,控股权未发生变动。蔡报贵、胡志滨、李忻农三人分别通过瑞德创投、欣盛投资、格硕投资间接&直接持有金力永磁13.21%/10.59%/9.71%。

赣州稀土是公司2020年第三大供应商,占公司年度总采购额比例达8.7%,旗下控股的南方稀土集团是我国第二大稀土集团,是江西省稀土的唯一合法采矿权人。

2021年稀土开采配额为42450吨,占同年全国开采配额的25.3%,其中离子矿(主要为中重稀土)占比达44.4%,岩矿(主要为轻稀土)型占比达22.8%。

股权激励凝聚人才资源,考核目标彰显发展信心

公司重视人才发展,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凝聚核心领导层及技术人员。2020年8月,公司公布股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权益总计827万股,约占当时公司股本总额的2%。

后由于2021年度完成分红(每10股派2元)、转增股份(10股转增6股)首次授予价调整为13.39元/股,授予总股数对应增加1.6倍。

股权激励考核方案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本次股权激励分三年解禁/归属,2020-2022年分别解禁/归属40%/30%/30%,对应业绩考核目标为:

以2019年归母净利润1.57亿元为基数,2020-2022年归母净利增长分别不低于30%/60/90%,对应归母净利润为2.04/2.51/2.98亿元,同比增速为30%/23%/19%。

2020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55.84%,远超2.04亿元考核目标。

布局赣州、包头、宁波三大基地,产能扩张稳步推进

上市以来,通过A股IPO、发行可转债、定增、H股IPO,借力资本市场迅速扩张产能。目前公司具备毛坯产能1.5吨/年。

所有项目投产后,公司至2022年毛坯产能将达2.3万吨、2023年达3.05万吨,预计2025年4万吨目标有望顺利达成。

A股IPO募投项目:公司规划投资2.5亿元建设“新建年产1300吨高性能磁钢项目”和“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两大项目,其中1300吨高性能磁钢将新增风电领域磁钢销量750吨/年,两大项目2020年初已投产。

可转债募投项目:公司规划投资3.84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工厂升级改造项目”,将新增毛坯烧结产能1500吨/年,对应磁钢成品1165吨/年,计划2022年底建成。

包头项目:公司投资5.75亿元在包头建设“8,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基地项目(一期)”,项目于2020年10月开工,2021年12月竣工。

宁波项目:公司规划投资11亿元建设“3000吨高端磁材及1亿台套组件项目”,进一步提高公司高性能磁材及组件产能,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投产。

未来,公司规划进一步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根据H股招股书,公司未来考虑投资或收购具备稀土回收利用、冶炼分离的上游企业以及下游行业公司,刻画未来新的增长曲线。

公司2021年积极完成H股发行上市并于2022年1月14日登陆港交所,公开发行1.25亿股,发行价为33.8港元。

三大板块齐发力,为公司打开长效增长空间

2016-2020年,公司磁钢产品产量由3361吨增长至9613吨,CAGR达30.0%,产销率维持在90%以上水平;对应2016-2020年营收水平由8.1亿元增长至24.2亿元,CAGR达24.6%,归母净利润由0.69亿元增长至2.44亿元,CAGR达28.9%。

此外,公司高性能晶界渗透产品产量提升迅速由2018年的1200吨提升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4336吨,占公司产品产量比例由25%提升至55.2%,2021全年达6000吨,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利润水平。

受益于空调新规管控,公司变频空调领域营收2020年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水平,2020与2021前三季度增速分别达108.0%/81.2%(2021全年预计60%),占比由2019年的24.9%迅速提升至37.1%;

国内海外业务扩张齐发力,2020H1欧洲业务占营收比重达19%。公司海外业务主要围绕欧洲展开,2018年以来增速虽有所下滑但整体处于较快增长水平。

2016-2020年境外营业收入CAGR达50.1%,占公司营收比重持续提升,2020年上半年占比达19.1%。

目前公司已在香港、欧洲、日本及美国设立附属公司。未来公司将持续重视海外市场扩张,以抢占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

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公司单位产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7-2019年,公司单位产品毛利水平自74.7元/Kg下滑至58.3元/Kg水平,降幅达22%。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下游风电景气度下滑所致;

收入结构优化,毛利率水平稳健、净利率水平稳中有升。公司自2018年以来毛利率水平较为稳定,整体维持在22%-24%水平,2018年毛利率为22.70%,较2017年下降了6.17pct。

主要系2017年下半年镨钕金属市场价格迅速上升,最高月均价涨幅超50%,2018年全年仍保持在相对高位,从而使公司2018年原材料成本较高;

2019年毛利率较2018年下降了1.12%,主要系风电补贴退坡导致的抢装潮及海上风电发展提速的双重影响。

2019年中国风电市场新增吊装容量同比增37%至28.9GW,公司风电领域营收较2018年大幅增长121.4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升22.33pct至52.46%。

2021年前三季度稀土价格大幅上涨,截止12月初,镨钕氧化物较年初上涨145.4%至86万元/吨,氧化铽较年初上涨123.1%至1110万元/吨,公司成本向下游传导有所滞后。

导致毛利率水平由Q1的25.7%下滑5.7pct至20.0%,但净利率水平较为稳定,仅下滑1pct至11.8%,反映出公司良好的费用管控水平。

费用管控良好,2020年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影响下费用率水平有所上升。自2016年以来,公司四项费用率水平由24.2%大幅降至12.8%。

2020年有所提升主要系期计提可转债利息费用、人民币升值导致汇兑损益增加所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11%。

另外公司计提股权激励导致管理费用同比增加73.4%,2021年上费用率整体归回正常水平,较2019年下滑1.7pct至12.8%。

资产负债结构稳定,流动资产占比较高。2016年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稳健提升,最高至2020年达到56%水平,维持60%以下合理水平,2021Q3年大幅回落至49%,债务压力大幅缓解;

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常年维持75%以上,进一步拆分流动资产,2021Q3货币资金/营收账款/存货分别占流动资产比重达31%/31%/28%,为典型轻资产行业,三者占比较为稳定,反映公司经营情况稳健。

经营业绩远超同行,行业龙头价值凸显,核心财务指标领先同行,彰显行业白马龙头特征,对比同行,公司盈利能力与成长能力均处于领先水平。

营收与归母净利增速:从绝对值水平看,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均位列同行第一梯队,从增速水平看,2015-2020年金力永磁营收CAGR为23.7%,同行平均为14%。

主因2016年向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发行股份,产生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股份支付费用4,409.00万元,扣除该因素的影响,发行人2016年度实现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加10.08%。

在产品周转率遥遥领先,反映生产效率领先同行。用营业成本/在产品反映公司产线运营效率,公司除2017-2018年以外均遥遥领先同行。

2017-2018年下滑或因稀土价格较高所致,行业know-how模式下公司竞争优势显著,设备自研能力与熟练工积淀为赛道分水岭。

快速把握行业风口,彰显管理层优质领导力&强大产品力

此外稀土永磁材料的质量对客户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重大影响,一旦建立合作关系往往不会轻易更换供货商,客户黏性强。

管理层战略眼光为公司重要“软实力”:公司当前高级管理人员大多自公司2008年初创不久加入,伴随企业共同成长。

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蔡报贵董事长自成立以来一致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管理层长远的战略眼光带领公司准确把握行业机遇,是公司长效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高性能稀土磁材竞争壁垒高,中资企业占据供应链优势

稀土产业链主要包括原矿采选(上游)、冶炼加工(中游)、应用(下游)等三个环节,其中加工、应用是将通过稀土化合物或稀土金属生产的材料,如稀土永磁体等,应用于终端产品,比如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纺织、陶瓷、高端制造等领域。

我国稀土上游开采业格局稳定,中游稀土材料加工业竞争相对激烈。

稀土从资源开发到应用主要分为选矿、冶炼、提纯三个步骤,首先从稀土原矿中通过选矿得到稀土精矿,再通过湿法或者火法冶金分别得到稀土化合物与稀土合金。

由于上游稀土矿供给市场存在严格的准入资质,企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长期来看稀土矿加工端难有新玩家入场。

相较上游,中游精深加工企业间的竞争格局更为市场化,也更激烈。稀土在工业中使用量少,但却是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

目前由轻稀土钐、钕元素作为主要成分的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产业链中游精深加工环节中发展最快的行业,近几年仍有新兴企业不断涌入稀土永磁材料加工市场。

第三代钕铁硼永磁材料相较钐钴永磁材料具有更优良的磁性能,是应用范围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性能最优的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永磁材料的代表。

稀土元素作为重要的工业添加剂,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异磁、光、电性能,虽然用量少但作用大,号称“工业维生素”。

稀土元素主要是以稀土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可以分为轻稀土、重稀土两大类,其中轻稀土包括镧、铈、镨、钕等,重稀土包括铽、镝、钬等。

稀土加工需要先从稀土原矿中分离出铁精矿,再对富含稀土的尾矿进行浮选、磁选,稀土氧化物(也称REO)含量达到10-15%,再经过富集产出稀土氧化物含量30%的稀土精矿。

2020年,全球稀土产量约达24.3万吨,中国占全球稀土产量的57.5%。中国的稀土资源分布“北轻南重”。

轻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等北方地区和四川凉山,其中内蒙古包钢集团拥有的白云鄂博矿已探明的稀土折氧化物储量3500万吨,居世界第一;

包钢股份拥有的白云鄂博矿尾矿库,资源储量折氧化物储量约1382万吨,居世界第二;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

稀土作为国家战略资源,配额是稀土产业最核心的资产,稀土开采与冶炼采取总量控制,每年由自然资源部和工信部分别把每年的生产指标下达给符合国家稀土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要求的企业,任何单位不得无计划/超计划生产。

稀土资产战略重组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强国家对战略资源的管控,重塑我国稀土产业在国际上的定价权与话语权。

总量指标预计未来难以放松,中重稀土战略资源地位有望进一步凸显。我国2021年度全国稀土矿(稀土氧化物REO,下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68000吨,同比增长20%。

其中岩矿型稀土矿(以轻稀土为主)指标148850吨,同比增长23%,离子型稀土矿(以中重稀土为主)指标19150吨,同比2020年持平。

从2022年1月发布第一批配额来看,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08万吨,同比增长20%,其中轻稀土开采指标同比增长23.2%,中重稀土开采指标同比持平。

可见我国对于中重稀土指标控制更为严格,稀土价格有望告别平价时代,未来整体价格中枢上移。稀土价格复盘:我国逐渐加强稀土开采管控,绿色节能需求引爆市场需求。

复盘稀土价格,2005年以来可分为四大发展阶段:

2005-2010:稀土粗犷扩产,行业乱象丛生。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当时我国稀土行业乱象丛生,企业互相压价,导致稀土贱卖、质量不一,严重的非法开采和走私导致我国稀土出口数据和国外稀土进口数据每年差2-3万吨。

国家出台了加征关税、削减出口配额、打击稀土走私等力度稍大的政策,我国稀土出口配额由2005年的6.57万吨减少至2010年的3.03万吨,下降了53.9%。

镨钕氧化物价格在2009年初-2010年底由5.2万元/吨涨至21万元/吨,涨幅达304%,重稀土氧化铽涨幅49%。

2011-2014:行业秩序治理和组织结构调整、重点打击稀土走私。2010年10月钓鱼岛事件发酵,中国限制向美日两国出口稀土;

2011年稀土出口量的暴跌引发全球市场恐慌2010年底-2011年中镨钕氧化物、氧化铽分别暴涨474%/643%至121/2100万元/吨,之后引发严重的走私,国家出台促进了稀土行业加速颁布环境治理、结构调整、秩序整顿的政策。

另外2011年以来我国开始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制度,2013年,工信部组织开展“稀土打黑”专项行动,国土资源部发文稀土开采及加工等业务整合到5家龙头公司,2014年进一步推进六大稀土集团的组建工作;在此期间稀土价格呈波动下降趋势。

2015-2018:打黑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带来发展新机遇。2015年由于WTO裁定中国稀土案败诉,商务部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稀土价格再次回落;

2016年受益于补贴政策,新能源车开启第一轮增长,永磁电机刺激需求激增;2017年国家打黑力度不断加强,叠加年内三轮收储4500吨,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的开工率大比例下降,稀土产品产量和库存下降显著。

2017年上半年月平均REO产量较2016年下滑8.5%至21900吨,镨钕氧化物2017下半年高点较年初涨93%,氧化铽涨36%,之后随着上游企业复产,供给增加,且2018年开始新能源车补贴退坡,价格再次落入下跌区间。

2019-至今:行业加速整合下我国稀土供给指标趋严,新能源车、风电、变频空调市场火爆。2019年,云南腾冲海关两次禁止缅甸稀土矿进口,稀土价格短期有所反弹,之后伴随疫情爆发整体再次回落;

2020下半年随着海外疫情渐入消退期,加上新能源车需求再次爆发、风电抢装、变频空调加速渗透,而国内稀土开采指标同比仅增长6%,稀土价格迎来稳步式增长,氧化镨钕、氧化铽在2020年低点-年末分别上涨42%/61%;

2021年伴随我国稀土开采指标趋严,全年开采指标同比增长20%,以中国稀土集团为代表的行业整合进一步加速,下游需求热度不减。

另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当中首次明确规定对违反条例公司的处罚条款,证实中国高度重视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

氧化镨钕、氧化铽2021全年分别上涨108%、55%至84.75/1120万元/吨,2022年以来维持上行态势,目前已接近历史高点。

中游磁材:头部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各家必争之地,钕铁硼磁材综合性能优异,永磁电机节能效果显著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是以金属间化合物Nd2Fe14B为基础的永磁材料,主要成分为钕(Nd)、铁(Fe)、硼(B)。

为了进一步提升钕铁硼的磁性能,材料中的钕可用部分镝(Dy)、镨(Pr)等其他稀土金属替代,铁可被钴(Co)、铝(Al)等其它金属替代。

但元素的添加对磁体性能的影响可能是双向的,应根据钕铁硼强磁的使用场合对磁材性能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添加元素。

钕铁硼永磁被称为第三代稀土永磁,综合性能优异。永磁材料又称恒磁材料或硬磁材料,指的是磁化后去掉外磁场,能长期保留磁性,能经受一定强度的外加磁场干扰的一种功能材料

永磁材料能够实现电信号转换、电能/机械能传递等重要功能,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变频空调、节能电梯和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领域。

稀土永磁材已经历三代发展,第一代以SmCo5(钐钴)合金为代表、第二代以Sm2Co17合金为代表,钐钴永磁磁性能和热稳定性优异,但因价格过于昂贵而限制了大规模应用,后逐渐被兴起的第三代钕铁硼(Nd-Fe-B)永磁所取代。

烧结钕铁硼合金是由主相Nd2Fe14B和晶界相构成的,其饱和磁极化强度(Js)为1.6T,理论最大磁能积的理论值64MGOe(509kJ·m3)。

对比主流磁性材料,烧结钕铁硼剩磁、矫顽力、最大磁能积均远大于其他普通材料,通俗理解为磁性更强,从而电机节能效果更佳。

稀土永磁电机对于全球碳减排可做出强大贡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50%以上的电力消耗来自电动机,而与传统电机相比,稀土永磁材料可节省高达15%至20%的能源。

此外,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使变频家电、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以及3C智能电子产品实现更轻量小型化,符合消费者的偏好。

衡量永磁材料产品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四个:剩磁(Br)、矫顽力(Hc)、内禀矫顽力(Hcj)和最大磁能积(BHmax))。

其中剩磁表示磁材在充磁后剩余磁感应强度,矫顽力、内禀矫顽力均表示磁材抵抗反向磁场、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强弱,最大磁能积代表了磁铁两磁极空间所建立的磁能量密度,即气隙单位体积的静磁能量,它的大小直接表明了磁体的性能高低。

另外居里温度为变频空调、新能源车需要考虑的核心指标,高于这一温度,由于物质热运动将破坏内部分子取向,磁性消失。

在电机运行过程中,电机各部分的能量损耗最终都变成热量,使电机达成热平衡时的温度很高,所以用于电机的永磁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内禀矫顽力和居里温度。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指内禀矫顽力+最大磁能积>60(高斯单位制)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磁材牌号中英文表示内禀矫顽力,数字表示理论最大磁能积。

根据矫顽力由低到高分为N-TH共7个系列(GB/T13560-2009),另外钕铁硼强磁的内禀矫顽力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根据行业惯例,牌号系列越高,抗退磁能力越强,能够承受的工作温度也越高。

高性能稀土磁材竞争壁垒高头部玩家强者恒强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属于国家重点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既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又是稀土新材料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

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特殊背景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经营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积极支持。

我国是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大国,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占比有望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全球稀土永磁材料2020年总产量21.7万吨,其中烧结钕铁硼占比高达90%以上。

预计到2025年,稀土永磁材料总产量将达到31.02,CAGR达7.4%,中国占比维持90%以上水平。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增速更为明显。

2020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成品产量6.6万吨,预计到2025年产量将达13万吨,CAGR达14.4%,其中中国依托稳定资源保障有望超越全球平均增速,占比将从70%升至81%,CAGR达17.9%。

钕铁硼磁材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钕铁硼永磁材料竞争相对缓和。根据稀土行业协会的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200家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企业。

其中中、低端钕铁硼主要应用于磁吸附、磁选、电动自行车、箱包扣、门扣、玩具等领域,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无序恶性竞争,供给过剩;

生产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企业比较集中,国外钕铁硼永磁材料制造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欧洲,包括日立金属、TDK等企业。

国内永磁材料制造商主要是金力永磁、宁波韵升、正海磁材、中科三环等上市公司,高端产品可通过与客户深入合作,树立了在各自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因此竞争相对缓和。

头部玩家加速产能扩张,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各家必争之地。国内生产高端钕铁硼磁材的多为上市公司,2021年磁材毛坯产能已达7.5万吨左右。

各家利用上市公司融资便利纷纷开启产能扩张,预计2023年将达11.75万吨。其中金力永磁、中科三环、宁波韵升、正海磁材产能均达2万吨以上,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梳理国内公司产品结构,新能源车领域成为行业玩家必争之地:金力永磁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收入占比为22.6%(根据2021年前三季度数据);

中科三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磁材产品占比为25%;宁波韵升新能源汽车占比6.5%;正海磁材的产品中汽车市场占比超五成(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三成);英洛华汽车领域占比达10-20%;大地熊汽车领域21%,其中新能源汽车8%。

晶界渗透技术:高性能磁材工艺明珠,永磁电机加速渗透之利剑,烧结钕铁硼工艺流程长,对产品一致性、稳定性水平要求高

烧结钕铁硼工艺流程长且环环相扣,对产品一致性、稳定性水平要求高。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生产工艺为粉末冶金,共有十六个工艺环节,不同阶段还包括若干监测分析,一旦一个工艺环节达不到要求,最后的成品就可能成为废品,由此造成品率不高。

核心环节包括:成分设计、熔融、制粉、取向与压型、烧结与回火、表面镀层。因规模化生产质量控制的需要,磁体质量及其一致性、稳定性水平是高端客户遴选供应商的主要标准,也是磁体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成分设计:材料的许多内禀磁性能,如磁极化强度、居里温度等都是由材料的成分决定的。

熔炼-铸片:将配比好的原材料在真空感应炉中熔化,以便浇注得到铸锭组织(合金甩带片)。该过程需炉温达到1300℃左右,持续四个小时来完成。

熔炼产出熔融状态的合金溶液以一定的压力喷到旋转的辊轮上,在被甩出的过程中冷却和凝固成厚0.25~0.35mm、宽10~90cm的合金甩带片。

铸锭组织不仅对制粉、取向、烧结工艺,而且对粉末性质和最终烧结磁性能均有重要影响,核心工艺参数为辊轮转速以及喷射压力。

制粉(氢破-气流磨):制粉的目的是将大块的合金锭破碎成一定尺寸的粉末体,最新的制粉工艺是将钕铁硼甩带片(SC片)通过氢破和气流磨制粉。

要求粉末颗粒尺寸小(3-4μm)且尺寸分布集中。氢破是将熔炼甩带片装入密闭容器,抽真空后充入高纯氢气,使氢气压为两个大气压左右,20-30分钟后就会听到合金锭的爆裂声并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将甩带片变为粗粉。

气流磨是利用高压气流将搅拌后的粗粉吹起,气流膨胀后带动碰撞后的物料上升进入分级区,在分级区中由涡轮式分组轮分选出达到粒度的细粉。

取向与压型:将破碎后的磁粉装入模具后,施加外磁场进行取向,使磁材具备各向异性,从而提升磁材矫顽力;

取向后上下压头对向加压,使其达到一定密度后取出真空封装,再放入等静压内,通过对密闭容器内液压油加压,利用液压油为介质。

将压力均匀传递到料坯上,使其全面受力并再度致密收缩达到所需要的密度,为下一步烧结创造条件,同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回火是指将烧结好的磁粉坯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再次加热升温,烧结完的磁体在高温淬冷后,晶界相分布不均匀、晶界不清晰,因此需要在一定温度进行回火处理优化组织结构,获取最佳的磁性能。

表面处理:常用的永磁体都是多晶体,因此有大量晶界存在,氧、水气及非中性气氛容易从晶界慢慢渗入,损害永磁体内部的成分和晶格结构,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老化(磁损失),为此需要有适当的涂层加以保护,目前最佳的涂层由化学气相沉积而成。

晶界渗透技术可有效降低重稀土用量,同时实现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

新能源驱动电机&空调压缩机的恶劣工作环境对磁材高矫顽力、高热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通常,烧结磁体一些性能的改善总是以牺牲其他性能为代价。

晶界扩散Dy/Tb烧结磁体与传统的同类磁体相比较,其矫顽力和剩磁可同时得以改善。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工作温度达200℃以上,不含重稀土的中低端烧结钕铁硼磁体矫顽力低(<1200kA/m)。

且主相Nd2Fe14B的居里温度度低(Tc=312℃),实际最高温度不到100℃,不能满足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空调压塑机高温、高磁场变化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添加重稀土元素可抑制反磁化畴形成,从而提高磁体矫顽力,进一步提升高温性能。增加磁体矫顽力(Hc)能有效抵抗更高温度时磁体固有的退磁场,提高磁体的热稳定性。

降低磁材矫顽力的内在因素是反磁化畴的生长,反磁化畴容易在各向异性常数较低的Nd2Fe14B晶粒边缘缺陷以及尖角处形核,造成磁体矫顽力低于理论值。

添加重稀土后,烧结钕铁硼磁体Nd2Fe14B主相被灰色的(Nd,Tb)2Fe14B相包围,形成核-壳结构。

由于(HRE)2Fe14B(HRE=Dy,Tb)的各向异性常数大于Nd2Fe14B的各向异性常数,所以当主相晶粒边缘变为(Nd,HRE)2Fe14B后,各向异性常数增大,推迟反磁化畴形成,从而使磁体的矫顽力提高。

但传统熔炼方式添加重稀土方式会牺牲部分剩磁性能并增加原材料成本。传统熔炼方法添加重稀土的方式会使得重稀土元素大量进入晶粒内部,造成重稀土资源大量消耗。

从而增加原材料成本,而且Dy、Tb与Fe原子之间属于反铁磁耦合,会降低磁体的剩磁与最大磁能积。

晶界渗透属于晶界扩散技术的一种,扩散技术在2005年由日本Nakamura等人提出,其原理为利用Tb、Dy的单质或化合物作为扩散剂,通过扩散热处理使重稀土从磁体表面沿晶界进入磁体内部,替换出Nd2Fe14B相中的Nd。

分布在晶界和晶粒表面以提高钕铁硼磁体矫顽力,而很少进入晶内,从而可以在提高矫顽力的同时减少重稀土对剩磁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使薄层晶界相的厚度增加,同时变得更加连续、光滑,减弱晶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提高磁体的矫顽力。

晶界渗透技术减少重稀土不良影响的同时可降大幅低成本。有研究表明,在电动机和发电机工作时,高温环境使得磁体的表面优先退磁,所以磁体的表层应该有比心部更高的矫顽力。

公司的晶界渗透技术可以制造出宏观上重稀土分布不均的磁体,相较传统熔炼方式可以减少50%至70%的中重稀土用量。

金属镝市场价为镨钕金属的5倍以上,金属铽高达10倍以上,根据我们测算,假设镝铽含量均减少50%,可减少稀土原材料成本25%以上。

下游需求:多点开花,高性能稀土永磁具备长期成长性

稀土永磁电机对于全球碳减排可做出强大贡献。全球50%以上的电力消耗来自电动机,而与传统电机相比,稀土永磁材料可节省高达15%至20%的能源。

新能源车:长期高成长赛道,2025年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占比达46.4%

“产品驱动”+“政策导向”双模式,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加速渗透期。

据中汽协统计,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实现354.5/352.1万辆,同增159.5%/157.5%,渗透率已突破个位数上升至13.4%。

参照21世纪初国内SUV市场和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规律,随着Tesla的ModelS导入市场、Model3和ModelY量产放量,国内自主品牌也推出多款爆款车型。

新能源车凭借用车成本低和智能化等优点逐渐受到消费者认可,经过近7年的市场教育,进入加速渗透期,通过对比SUV与智能手机市场导入情况,在新产品市场渗透超过10%以后,往往会进入加速渗透期。

SUV市场:导入期(2003-2010年):2003年SUV概念开始导入,越野型SUV开始上市,但车型少市场容量小,至2010年渗透率仅9.6%;

成长期(2011-2017年):经历7年市场教育,SUV凭借运动性和多功能逐渐受到消费者认可,随着上汽、吉利等纷纷涉足该细分市场,推出自主品牌SUV,合资品牌也更新换代。

2011年SUV渗透率突破个位数至11.2%,之后进入加速渗透期,直至2017年渗透率达到41.7%后市场增长开始放缓,2011-2017年销量6年复合增速高达36%。

智能手机市场:导入期(2003-2009年):该阶段以功能机为主导,虽然2007年iPhone发布,但未正式进入中国,至2009年渗透率仅4.8%;

成长期(2010-2014):经历6年市场教育,随着2010年iPhone4进入中国,国产智能机也纷纷上市,智能手机渗透率当年突破10%。

之后进入加速渗透期,直至2014年渗透率达到86%后市场增长开始放缓,2011-2014年销量三年复合增速高达60%。

新能源车市场:2019-2021年国内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由4.7%增长至13.4%,目前已进入加速释放期,验证我们的观点;2019-2021年海外新能源车渗透率由1.6%提升至5.9%。

预计2023年海外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10%,目前海外市场仍主要集中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市场仍有待发力;整体看,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后续有望呈现中国主导、海外市场多点开花的新局面。

海外政策加码,全球新能源车将共同迎来高增长。随着欧洲超严格减排法案倒逼车企电动化,各国纷纷加码基建投入和购车补贴;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也高度重视电动车产业,我们预计国外新能源车销量509万辆,同增55%,2023年渗透率突破10%,进入加速渗透期。

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1069万辆,同增57%,在国内渗透加速的带动下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将突破10%。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2625万辆,2021-2025年CAGR达34%。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效率高、体积小等优势,受到主流新能源车大厂青睐。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采用的电机系统主要有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感应电机)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两种。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需要励磁绕组产生磁场,而稀土永磁驱动电机由永磁体励磁,无需励磁电流,转子无铜耗,定子铜耗相对较小,相比异步电机,电机效率提高约3%~5%。

因为不需要定子绕组的无功励磁电流,因此功率因数也更高。可以大幅减轻电机重量、缩小电机尺寸、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具有转矩大、功率密度大、结构简单等特点。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大众版车型Model3已全部采用稀土永磁电机,2018年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驱动电机装车比例已从77%提升至90%,预计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预计2021-2025年新能源车驱动电机对钕铁硼需求CAGR达39.9%,占比由23%提升至46.4%。

根据稀土行业协会,假设新能源车单车消耗钕铁硼磁材3kg,混动汽车(PHEV)消耗2.2kg,考虑海外车企沿用部分感应电极,稀土永磁电机渗透率维持90%;

我们预计2021年-2025年新能源车驱动电机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需求将由16974吨提升至64955吨,占比由23.0%提升至46.4%,成为钕铁硼磁材最大下游应用领域。

变频空调:能效标准提升促进变频空调用量大幅增长

变频空调具备制冷制热速率快、体感舒适、节能降耗等优点。舒适性好:定速空调利用开停机来调节房间温度,控温范围在±2℃,室温波动范围大,人就会感觉不舒服,易得“空调病”。

变频(变速)空调在刚开始时以高速运转,当房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转为低频工作,温度控制精确,控温范围在±0.5℃,因为室温稳定,用户体验更佳;

制冷制热速率快:变频(变速)空调在起动后以最大频率运转,频率可达130Hz以上,制冷制热能力是定速机(50Hz)的2~3倍,使房间的降温或升温速率比定速空调器快1~2倍。

节能型好:压缩机低频率运转时能效比高,与定速机相比,可实现大幅节能。变频(变速)空调机在起动后以最大频率运转,当室温达到设定温度后,转为低频率运转,因为在低频率运转时能效比高,与定速机相比,可实现大幅节能。

“史上最严”空调新能效标准实施,定频空调淘汰进入倒计时。2020年7月《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开始实施,新标准统一了能效评价方法,将定频空调和变频空调的能效统一采用APF方法考核(全年能源消耗效率);

新版空调能效标准的能效分为5级,比现行标准的3级多了两个能效等级,新版空调能效标准的能效1级明显高于现行标准要求,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现行标准中的变频1级降为2级,变频2级降为3级;新版标准的能效4级则对应目前市场上部分变频3级和定频1级产品;

能效5级则对应目前市场上部分定频2级产品,也是新标准的准入级,现行定频3级不符合新版空调能效标准的产品将面临淘汰。

空调新规驱动变频空调市场高速增长,2021年1-10月市场占比达69%。2020年7月,空调新规实施,我国变频空调出货迅速提升。

根据产业在线,2020年我国家用空调产量达14491万台,其中变频空调达8336万台,同比增长20%,渗透率达57.5%;

2021年1-10月,我国变频空调出货同比增35%至9011万台,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69%。随着节能环保标准趋严,预计变频家电渗透率将继续稳中有升,支撑永磁电机市场持续扩张。

预计2021-2025年全球变频空调领域对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增速CAGR达10.1%,占比由15.6%下滑至12.1%。

变频空调核心驱动部件为压缩机,我国新能效标准已对标欧美发达国家,假设变频空调平均单台铁氧体用量为100g,永磁压缩机渗透率由2021年69%逐步提升至2025年的90%

此外,考虑部分低能效变频空调仍用铁氧体永磁,假设钕铁硼渗透率90%,对应2021-2025年空调压缩机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需求将由11538吨增长至16939吨。

THE END
1.12月3日生意社金属镝基准价为2295000.00元/吨商品动态12月3日,生意社金属镝基准价为2295000.00元/吨,与本月初持平。 金属镝年度统计 (2023-12-03 -- 2024-12-03, 元/吨) 生意社基准价定价应用 交易商可以根据约定升贴水及定价公式(交易价格=生意社价格+升贴水)的定价原理,实现现货交易和合约交易的定价。 https://www.100ppi.com/news/detail-20241203-3881348.html
2.深成金融(399686)股票行情19:51:04|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董秘好!请问贵公司生产金属镝吗?广晟有色(600259.SH)11月2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稀土板块主要产品为氧化镨钕、氧化镝、氧化铽等。 [点击查看全文] 19:51:02|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介绍一下公司增程发动力的参数,年前能等情http://quote.eastmoney.com/zs399686.html
3.上涨0.54%,滚动市盈率15.80倍稀土股价专利上市公司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小金属行业市盈率平均52.17倍,行业中值41.74倍,厦门钨业排名第10位。 消息面上,厦门钨业10月9日接待百年保险资管等192家机构调研,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厦门钨业董事长黄长庚,独立董事朱浩淼,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钟炳贤,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羽君,证券经理陈小林,证券事务专员沈楚城,周烨仪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OEVIS00519QIKK.html
4.钨的知识阅读更多:稀土行情偏弱 镝铽价格小降 14家稀土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汇总 分类:稀土知识新闻价格 发布于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11:02 作者:Xiaoting 点击数:25 据中钨在线了解,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稀土行情偏弱,其中氧化镨均价394,685元/吨,同比下降28.05%;氧化钕均价393,277元/吨,同比下降31.05%http://news.chinatungsten.com/cn/tungsten-information/28-tungsten-news-cn/rare-earth-news.html
5.报实时通过手机APP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从个股来看,有色金属股票8月28日以来平均上涨5.47%,其中25股涨幅超过10%,天力复合、博威合金、中国铝业、ST鼎龙等反弹幅度超15%。 行业需求旺季来临 据生意社数据,近期多种有色金属价格走强。截至9月4日,金属镝市场价达到32.5万元/吨,镨钕氧化物市场价突破50万元/吨,氧化钕市场价达到52万元/吨,均升至7月以来https://m.10jqka.com.cn/20230906/c650363941.shtml
6.大宗商品历史走势图14、镨钕合金详情历史走势图主营产品为镨钕合金的上市公司经营范围为镨钕合金的上市公司 15、金属镨详情历史走势图主营产品为金属镨的上市公司经营范围为金属镨的上市公司 16、金属钕详情历史走势图主营产品为金属钕的上市公司经营范围为金属钕的上市公司 17、金属镝详情历史走势图主营产品为金属镝的上市公司经营范围为http://www.jiatoupai.com/aspx/metal.aspx
7.冶炼企业(精选十篇)以笔者所在单位———江苏煤炭地质局下属企业徐州金石彭源稀土材料厂为例, 该厂经过10多年的发展, 目前把主打产品定位在生产金属钕、镨钕合金、金属镝和镝铁合金4种, 因发展方向的专一性, 使这4种产品的质量、品位在同行内都具有较高水平, 因此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许多稀土厂家关停限产的同时, 徐州金石彭源稀土材料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1fj11m.html
8.生产钯金属的上市公司理想股票技术论坛生产钯金属的上市公司,生产钯金属,上市公司关于生产钯金属的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涵盖公司概况、业务范围、生产规模等。 钯概念引领市场风向标:龙头企业在贵金属行业的引领与展望 [股票软件指标公式技术交流] 怀念没有们 2024-11-7 相关标签:钯金概念上市公司最新 生产钯金属的上市公司 钯铑贵金属概念股票 钯金概念股https://www.55188.com/tag-thread-9717930-1.html
9.惠州市华阳集团公司国企还是私企惠州市华阳集团公司是私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曾仁武,陈世银,李道勇,李光辉,孙永镝,吴卫,张元泽,邹淦荣。 惠州市华阳集团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股票简称:华阳集团,股票代码:002906.SZ,公司主营业务为:从事汽车电子、精密压铸、精密电子部件以及LED照明等业务。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公司员工(正式工)人数为:5893。 https://www.plfrog.com/review/47028.html
10.稀土技术范文12篇(全文)价格超跌、限产保价、地方整顿等多种宏微观因素的综合发酵,促使近期稀土产品价格持续反弹,企业经营现回暖迹象。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急升。 宏观经济数据向好、下游需求呈现回暖气象,加之稀土企业前期限产保价,在收紧供给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上升。自11月初至今,稀土品种氧化镨钕、氧化镝、镝铁以及稀有品种氧化铽、氧化铕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yn88mbu.html
11.有研新材: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特殊普通合伙)国务院国资委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交所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证券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公司章程》指《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上市规则》指《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有色金属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http://cms.fygsoft.com/repinfodetail_3599564.html
12.重稀土价格月飙70%涨价行情升温考虑到中重稀土资源的稀缺性,多家机构的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长期看涨其价格。 关注A股重稀土上市公司 稀土整治工作令重稀土价格飙升,而电子产业的发展也不断推升着重稀土的需求。A股重稀土上市公司五矿稀土、盛和资源、中色股份、厦门钨业等有望持续获得提振。 https://www.ftfund.com/info.do?contentid=143014
13.长三角稀土网2015年以来,国内个别稀土氧化物价格下跌幅度已经超过60%(氧化铕12月4日价格为62.5万/吨,下跌幅度62%),截至2015年12月4日稀土氧化物市场报价:氧化镧10650元/吨,氧化铈10150元/吨,氧化镨310000元/吨,氧化钕260000元/吨,氧化镨钕266500元 /吨,金属钕315000元/吨,氧化铽2500元/千克,氧化镝1380元/千克。稀土氧http://csjre.cn/listinfo.php?t=news&id=3248
14.生产氧化镨钕上市公司氧化镨钕概念股一览侃股网参股公司中稀天马(20%股权)主要从事钕铁硼废料的回收加工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氧化镨钕、氧化钕、氧化镝、氧化镨、氧化钆以及氧化铽等稀土氧化物。 2、中国稀土(000831) 公司生产氧化镨钕,公司主营业务为稀土氧化物,国内稀土分离加工龙头,六大稀土集团之一中国五矿的唯一稀土上市平台。 http://www.eweb.net.cn/article-179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