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附条文说明]整本规范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规范有色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不断提高有色金属矿山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推广应用有色金属矿山建设的先进经验,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1.0.3矿山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应达到指导矿山合理建设、保证矿山建设技术方案顺利实施和合理控制建设投资的要求,应起到指导施工图设计和项目总包招标的作用,并应满足编制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有关专项设计的要求。1.0.4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4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

4.1初步设计文件构成

4.2总论

Ⅰ概述

Ⅱ设计基本原则

4.2.6设计基本原则应论述下列内容:1应概述设计中所遵循的主要方针与政策;2应提出企业专业化协作和装备水平的基本原则;3可针对项目特点提出创新内容。

Ⅲ工作制度及设计规模

4.2.7工作制度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年工作日数、日工作班数、班工作小时数。4.2.8设计规模的内容应概述项目设计规模,一次建设或分期建设,以及是否在关键性工程中留有余地和企业发展远景;并应论述企业组成和产品方案。

Ⅳ厂址

4.2.9厂址选择应说明工程布局与厂址方案,以及建设用地情况。

Ⅴ主要设计方案

4.2.10主要设计方案应引述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设计方案、工艺流程,并应概述主要设计方案比较结果和推荐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4.2.11主要设计方案应论述下列内容:1采矿设计方案;2选矿设计方案;3公用及辅助设施设计方案;4概述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情况;5概述环境保护、节能、安全、消防等的主要具体措施。

Ⅵ项目建设进度

4.2.12项目建设进度应概述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及实现计划的措施。

Ⅶ项目综合效益及评价

4.2.13项目综合效益应概述下列内容:1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2劳动定员;3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4成本与费用;5财务分析;6综合分析结论。4.2.14总论应对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环保、节能、安全等作出综合评价。

Ⅷ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2.15总论应阐述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规避风险的措施建议。

4.3地质

4.3.1矿区地理概况应简述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矿区地形、地貌、气候、水系等。4.3.2矿区合规性应说明矿区资源等有关问题存在的政府批文、备案等情况。4.3.3矿区范围应阐明矿区探矿许可和采矿许可文号、有效期及矿权范围。4.3.4矿区沿革应介绍矿区权属关系历史变更情况。4.3.5设计依据应介绍初步设计依据的地质资料。

Ⅱ矿区及矿床地质

Ⅲ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4.3.10矿区地质勘查工作评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矿区勘查历史、成果及其基本评价,介绍不同时期、阶段对矿区进行地质勘查、研究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成果,列出近期主要成果、各种勘查工作完成的工程量;2矿区勘查工作质量评价,包括钻探、坑探、槽探等各类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取样及样品运输和加工、样品测试及其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及工作质量情况。4.3.11矿床地质勘查程度应评述下列内容:1矿床勘查手段及工程布置的合理性;2矿床总体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及地质研究程度;3矿床已开采时,应描述实际生产情况与原勘查结果的差异;4可行性研究中认定地质勘查工作存在问题时,应评述可行性研究以后补充地质工作的内容和结果。

Ⅳ资源量

Ⅴ基建和生产探矿设计

4.3.19基建探矿或生产探矿应包括下列内容:1探矿的分类、原因、目的和原则;2探矿的范围、手段、网度;3探矿工程量;4探矿取样原则、方法、方式及规格和数量;5化验分析种类、方法、规格和数量。4.3.20矿山地质测量人员配备应说明矿山生产期间地质测量人员及设备配备。

Ⅵ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Ⅶ矿床防治水

Ⅷ附图

4.3.32地质应包括下列图纸:1矿床地形地质图;2矿体纵、横剖面图;3中段或阶段地质平面图;4矿体纵向投影或水平投影图;5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6矿区综合水文地质图;7矿区疏干或注浆堵水工程布置平面图、剖面图等;8探矿工程布置平面或剖面图;9本条中第1款~第4款均应为彩图。

4.4岩石力学

4.5采矿——露天开采

Ⅰ开采范围及开采方式的选择

4.5.1开采范围选择应论述下列内容:1在可行性研究推荐方案的基础上,论述开采范围确定的合理性。一个矿区有两个以上矿床或同一矿床有多个矿带或矿体时,论述设计开采范围确定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开采的总顺序。2对改建、扩建矿山开采现状、使用的主要设备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4.5.2开采方式选择应在可行性研究推荐方案的基础上,论述采用露天开采的合理性。4.5.3采用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或先露天后地下、先地下后露天开采时,应论述露天开采与地下分界线确定的原则和依据,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在平面租立面上的关系、相互影响及其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等。

Ⅱ露天开采境界确定

Ⅲ矿山生产规模、工作制度、产品方案和服务年限

Ⅳ开拓运输

Ⅴ采剥工作

4.5.15采剥工艺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采剥工艺的主要原则和依据;2工作台阶高度、工作台阶坡面角、最小工作平台宽度、最小工作线长度等采剥台阶工作面主要结构要素;3陡帮作业的组合台阶数和缓采平台宽度;4采剥台阶开段沟位置,包括斜沟和开段沟的沟底宽度、掘沟方式及推进方向,同时工作台阶数及工作帮坡角。4.5.16采剥工艺应简述下列内容:1穿孔、爆破作业应包括矿岩物理力学性质,选用的穿孔设备型号,炮孔布置形式、孔网参数、爆破方式,起爆方式,炸药、爆破器材种类,爆破制度,大块尺寸、产出率,二次破碎,根底处理设备及方法,边坡穿孔爆破方式及设备等。选型计算穿孔设备效率及数量,计算穿爆作业主要材料消耗。2铲装、运输作业应包括铲装、运输方式,工作面道路布置及配车方式,选型计算铲装设备效率数量,计算铲装、运输作业主要材料消耗。3辅助作业内容、需要的辅助设备选型及数量。4.5.17矿石损失、贫化率的确定应包括下列内容:1简述造成矿石损失、贫化的主要原因,采用的矿石损失、贫化率确定的方法,计算矿石损失、贫化率指标;2分析、论述减少矿石损失、贫化的措施。4.5.18采矿剥离设计应给出采矿主要材料消耗。

Ⅵ基建、生产进度计划

Ⅶ矿山关闭和环境治理

4.5.24矿山关闭和环境治理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分析确定主要环境危险源、环境影响因素及矿山关闭的主要工作内容;2提出存在安全风险的边坡处理措施,封闭进入露天采场的道路,设置警示标志等;3分析确定环境治理修复对象、特征及范围,选择确定治理修复方案。4.5.25矿山环境治理修复工作宜包括下列内容:1简述场地处理方式及要求;2选择适于当地环境、条件的物种或物料,并简述种植或治理方案;3评述环境修复效果。4.5.26矿山关闭环境修复工程量及实施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消除安全隐患及修复环境工程量估算;2实施矿山关闭需要的设备选型及数量计算;3编制矿山关闭实施计划表;4估算及安排矿山关闭费用。

Ⅷ露天矿防洪、排水及通风

4.5.27防洪、排水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简述矿区气象,水文地质条件,露天矿防、排水条件;2确定的防洪、排水的设计标准,应包括暴雨频率、采场允许淹没日数量等;3选择的采场截水方式,截水沟、排水沟布置形式、断面,计算工程量;4确定的采场汇水面积、排水方式及排水系统的布置,计算排水工程量。4.5.28深凹露天矿通风设计应简述采场通风方式选择的原则和依据,通风设施及工程量。

Ⅸ爆破器材库

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5.32露天矿设计应针对设计资料存在的不足及设计中采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出下一阶段设计前需要解决的问题。4.5.33露天矿设计应对下一阶段设计前需完成的工作提出建议。

Ⅺ附图

4.6采矿——砂矿开采

Ⅰ开采范围、开采方法和开采顺序

4.6.1开采方法设计应论述开采方法选择的原则和依据。4.6.2开采设计应论述开采范围与开采顺序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推荐方案。4.6.3资源回收利用应论述远景资源量的开采利用设想。4.6.4改建、扩建企业应说明开采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Ⅱ矿床开拓及输送

4.6.5矿床开拓应包括下列内容:1开拓、运输方案选择的原则,推荐的开拓运输方案;2开拓沟、基坑或坝的位置及数量;3运矿沟的布置及参数;4矿浆或泥浆输送方式,主要技术参数。4.6.6开拓及输送设计应论述输送设施的设置或设备选型及数量。

Ⅲ剥离与开采工作

4.6.7剥离、开采方式的选择应简述下列内容:1可能选择的剥离、开采方式;2优化的方案及其依据。4.6.8采场布置应包括下列内容:1采场尺寸、工作平台宽度、工作台阶高度,工作帮坡角、工作线长度等采矿场结构要素;2开采台阶堑沟的布置、主要规格及掘进方式。4.6.9剥离设计应论述下列内容:1采场内表土层、腐殖土层、直接顶板层等各种剥离物的特性和厚度;2剥离方式及工艺过程,工作面布置形式及工作线推进方向;3剥离对开采的超前关系和保有的备采矿量,达产时同时剥离工作面数及其备用数;4各采场的排土场位置、容积及使用顺序。4.6.10开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采场矿层特点和矿层厚度、产状、品位变化;2开采方式及工艺过程,工作面布置形式及工作线推进方向;3贫化、损失及改善措施;4达产时同时开采工作面数及其备用数;5配矿方法和措施;6矿柱尺寸和回收方法。4.6.11设备选择及动力材料供应应包括下列内容:1剥离和开采的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的类型与数量;2水力开采用水量及工作水压;3剥离开采作业的主要原材料消耗。

Ⅳ矿山工作制度、生产规模、产品方案、服务年限

4.6.12矿山工作制度、产品方案、服务年限应符合本标准第4.5.8条~第4.5.11条的规定。4.6.13生产能力验证应包括下列内容:1按采矿设备能力、工作线长度和工作面个数校验;2水力开采按同时工作的水枪数和冲采能力、砂泵输送能力或自流流量并结合供水水源、水量、供水、供电条件校验;3按各矿段的排土场和尾矿池的位置、容积、剥采比的变化以及开采顺序的合理安排校验;4按矿山达产年限和生产年限论证。4.6.14分期建设时,应说明分期的规模和年限。

Ⅴ采场供水和排水

4.6.15采场供水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作制度和供水系统;2按采矿、剥离耗水量,供水压力计算管路规格;3供水设备名称、技术规格和生产能力;4管道敷设方式及敷设要求;5供水水压的调整。4.6.16采场排水应包括下列内容:1设计依据;2泵站位置和排水系统的确定;3水泵型号、规格、数量,电机功率、电压;4水仓容量、紧急排水措施。

Ⅵ基建采剥进度计划

4.6.17进度计划编制应简述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和原则。4.6.18进度计划编制应编制基建、采剥计划图表,并作说明。

Ⅶ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改善修复

4.6.19环境影响及修复应简述开采范围附近村庄、道路、厂房等建(构)筑物及河流的保留、拆迁、改道等的处理办法和措施。4.6.20环境影响及修复应简述所占用农田、土地的造地复田工作以及预期效果。4.6.21水力开采应论述水的循环利用。

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6.22设计中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以及在特殊条件下的开采工艺可提出研究课题和要求。4.6.23对下一阶段设计前应完成的工作提出建议。4.6.24针对砂床开采设计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Ⅸ附图

4.6.25砂矿开采应附下列图纸:1矿区各采场布置综合平面图,图纸比例宜为1:1000、1:2000、1:5000;2矿区各采场输送线路、供排水管线、泵站位置系统综合平面图,图纸比例宜为1:1000、1:2000、1:5000;3矿区各采场基建平面图应包括下列图纸,并应标识剥离量、设备作业位置及设备数量,图纸比例宜为1:1000、1:2000、1:5000:1)基建逐年年末平面图;2)基建终了或投产年年末平面图。4矿区各采场生产年年末平面图,并应标识作业量、设备作业位置及设备数量,图纸比例宜为1:1000、1:2000、1:5000;5剥离与开采方法图;6基坑或堑沟开掘图;7标识逐年作业量、主要设备作业位置的基建、生产采剥进度计划图表。

4.7采矿——地下开采

Ⅰ开采范围及开采技术条件

4.7.1开采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一步论述开采对象和开采范围,阐明首采地段选择的原则和依据。同一矿区有两个以上矿床或同一矿床有多个矿带或矿体时,应阐明矿区总体开采顺序。2对改建、扩建企业应说明其开采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计算可采储量。4.7.2开采技术条件应论述下列内容:1矿区地形及矿床赋存条件,各种不同矿床类型或产状类型所占的比例;2矿岩稳定性或可崩性分级;3矿石自燃性、结块性,地表是否允许塌陷,老窿、空洞、破碎带等影响矿山开采的特殊条件;4水文地质条件对开采的影响;5回采顺序的特殊要求。

Ⅱ采矿方法

Ⅲ矿山生产规模

Ⅳ开拓运输系统

Ⅴ井巷工程

4.7.21井巷工程设计应论述按工艺要求确定的各种井、巷、硐室的断面及其支护形式、支护厚度、结构和加固方案等。4.7.22井巷工程设计应论述按工艺要求确定的竖井、斜井等提升井筒的井筒装备。4.7.23井巷工程设计应论述溜井、溜槽、矿仓等结构形式的确定。4.7.24井巷工程设计应论述井、巷、硐室等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特殊问题。

Ⅵ充填设施

Ⅶ矿井通风

Ⅷ井下排水和排泥设施

Ⅸ矿山压风及供水系统

4.7.46压缩空气设施应论述下列内容:1根据各种风动工具及设备的数量、耗风量、风压等要求,计算全矿总需要风量,选择空压机型号、规格、数量;2空压机站的设置原则、站址选择及压缩空气系统;3空压机站的配置、站房主要尺寸的确定及检修设备的选择;4冷却水供给方式、水质、水量和水压要求;5主压气管径选择,压气管网;6井下压风自救系统。4.7.47坑内供水应包括下列内容:1采矿凿岩、抑尘耗水量,消防及其他耗水量,对水质、水压的要求;2简述供水系统,计算管路规格、布置;3坑内增压或减压设施;4井下供水施救系统。

Ⅹ辅助设施

Ⅺ基建进度计划

Ⅻ采掘进度计划

Ⅹ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7.58对于设计中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以及在特殊条件下的开采工艺,可提出研究课题和要求。4.7.59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应对下一阶段设计前需完成的工作提出建议。4.7.60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应提出设计资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ⅩⅣ附图

4.7.61地下开采初步设计应附下列图纸:1开拓系统坑内、外平面复合图,图纸比例宜为1:1000~1:5000;2开拓系统纵投影图,图纸比例宜为1:1000~1:2000;3开拓系统横剖面图,图纸比例宜为1:1000~1:2000;4三维矿井通风系统图或网络图,图纸比例宜为1:500~1:2000;5充填系统图,图纸比例宜为1:500~1:2000;6充填搅拌站配置图;7中段平面图,图纸比例宜为1:500~1:2000;8主井、副井纵剖面图,图纸比例宜为1:200;9竖井断面图,图纸比例宜为1:50~1:100;10井巷断面图,图纸比例宜为1:50;11溜井、破碎硐室系统图,图纸比例宜为1:200~1:1000;12无轨开拓斜坡道系统图,图纸比例宜为1:500~1:2000;13采矿方法图,图纸比例宜为1:500;14矿山主要设备分布示意图;15提升系统图;16提升机房或井塔配置图;17破碎站及溜井、破碎系统配置图;18带式输送机系统图;19带式输送机布置图;20带式输送机驱动站配置图;21空压机站配置图;22压气管网系统图;23排水泵房配置图;24排泥泵房配置图;25坑内排水系统图;26井下避灾线路图。

4.8选矿

4.8.1概述应说明选矿厂设计的依据。4.8.2概述应说明选矿厂的设计规模和服务年限,厂址特点,原矿和产品的运输,“三废”处理。4.8.3概述应简述采样和选矿试验及作为设计依据的试验报告。4.8.4对于改建或扩建的项目,应简述原选矿厂现状,选矿工艺流程、车间组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Ⅱ原矿

4.8.5矿床与矿石类型应简述矿石类型及其在矿床中的分布情况,围岩特性,矿物组成、有用和有害组分的含量等。4.8.6矿石性质应简述矿石性质及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应包括嵌布特性、摩擦角、安息角、单体解离度等,矿石硬度,含泥、含水及粘结情况,光谱分析、多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试金分析等。4.8.7原矿供矿应简述原矿开采条件、开采方法、运输矿石的方式及工作制度;原矿供矿还应简述原矿最大块度,逐年供矿量,入选矿石种类、品位及比例。

Ⅲ选矿试验

4.8.8选矿试验概况应说明试验报告名称、试验单位、日期、试验规模及深度。4.8.9选矿试验内容应简述试样采取和配样情况,选矿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和试验结果。4.8.10选矿试验结论应简述试验报告建议的工艺流程、主要指标及结论。4.8.11选矿试验应说明有用组分的综合回收情况。4.8.12选矿试验应说明精矿、尾矿和中间产品的化学分析、物相分析、粒级组成分析、密度测定及沉降试验结果等。4.8.13选矿试验评价应包括对试样的代表性、选矿试验内容、深度等是否符合要求作出评价。4.8.14设计应提出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试验及具体要求。

Ⅳ设计工艺流程及指标

4.8.15设计工艺流程方案应论证和优化工艺流程方案,可引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并补充其必要的内容。4.8.16设计工艺流程应说明设计产品方案。4.8.17设计应说明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指标,对试验报告建议的工艺流程或改建、扩建项目选矿厂原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调整时,应说明原因。4.8.18在设计中拟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药剂时,应说明其可靠性、合理性以及特殊要求。4.8.19工艺流程设计应阐述综合回收、综合利用的情况及措施。4.8.20工艺流程设计应描述工艺生产过程。

Ⅴ规模和工作制度

4.8.21设计规模应说明选矿厂的规模及按工作制度计算各车间的处理能力。4.8.22工作制度应说明选矿厂年有效运转率、每天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数。

Ⅵ主要工艺设备选择及计算

4.8.23设备选择应说明设备选择的原则。4.8.24设备选择应说明主要设备方案的比较结果,可引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并补充其必要的内容。4.8.25应说明主要设备选择计算时波动系数和设备定额的选取依据,及设备规格和数量的计算结果,可按表4.8.25-1~表4.8.25-10附主要计算结果。

注:其他选矿设备包括摇床、跳汰机、磁选机、螺旋选矿机、离心选矿机等。4.8.26设备选择应说明选矿厂设备的装备水平。

Ⅶ厂房布置和设备配置

4.8.27设计应说明厂房布置和设备的配置原则、选矿厂车间组成及附属设施。4.8.28设计应说明厂房布置和设备配置方案的比较,可引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或补充必要的内容。4.8.29设计应说明确定的厂房布置和设备配置方案及特点,厂内外物料运输方案。4.8.30设计选矿厂存在改建、扩建和分期建设等情况时,应进行说明。

Ⅷ药剂设施

4.8.31药剂设施设计应论述下列内容:1药剂的种类、添加地点、单耗、总消耗量、添加浓度;2药剂的贮存及运输方式;3药剂制备及添加的工作制度;4药剂制备方法及设备;5药剂添加方式及设备。

Ⅸ自动化

4.8.32设计应说明选矿厂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设置原则及水平。4.8.33自动化内容应简述选矿厂自动检测及自动控制项目的具体内容、厂内通信及自动监控系统设置。

Ⅹ技术检查站

4.8.34技术检查站应说明其任务、组成及工作制度。4.8.35技术检查应说明取样、计量系统的方式和设施。

Ⅺ试验室、化验室及试料加工站

4.8.36试验室、化验室及试料加工站应说明其任务、范围、组成与工作制度。4.8.37化验分析应说明化验方法、按元素计算的化验工作量及化验定额。4.8.38设计应说明试验室、化验室设备和仪表选型的原则。

Ⅻ辅助设施

4.8.47设计应说明初步设计中存在的基础资料、原始条件、选矿试验等方面问题,并应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4.8.48选矿应附下列图纸:1工艺流程图;2设备形象联系图;3取样及检查流程图;4药剂制备流程图;5药剂添加流程图;6工艺建筑物联系图;

7车间的设备配置图。

4.9尾矿处置

Ⅰ设计依据

Ⅱ尾矿库

4.9.2尾矿库设计应详述选矿厂需要的尾矿库容积、选定的库址、尾矿库建设计划、库区及周边环境概况、尾矿库规模、主要设施的布置情况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尾矿库应能容纳矿山服务年限内需要堆存的全部尾矿,一个库不能满足需要时应选择多个。2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库址选择情况、结论,并应说明本阶段确定的库址。3尾矿库建库计划应包括多个尾矿库时,各库建设计划及首个尾矿库内各设施的建设计划。4库区及周边环境概况应包括选定库址的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水系、流域面积及特征、库区及周边区域的重要设施、工农业经济概况、居民分布及征地移民等;应分析尾矿库的建设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存在不利影响且需要采取防护措施时,应另设章节说明。5尾矿库规模应包括尾矿库的流域面积、占用面积,堆存标高及库容,以及根据尾矿堆积高度、库容确定的等别。6尾矿库主要设施应包括堤坝,防、排洪设施,防排渗设施,排矿管道,尾矿水及渗水回收设施等。

Ⅲ尾矿处置方案及工艺

4.9.3尾矿处置方案及工艺应简述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尾矿处置方案及工艺,并应详述本阶段确定的处置方案及工艺;方案及工艺发生重大变动时,尚应说明变动原因。4.9.4尾矿处置方案应说明选矿厂产出全部尾矿的处置方式,采用井下充填、综合利用及堆存等多种方式处置时,应论述各种处置方式的处置量。井下充填、综合利用等处置工艺应在相应章节论述,尾矿处置应论述堆存处置工艺。4.9.5尾矿处置工艺应论述工艺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必要性,技术环节应包括堆存处置的脱水、分级、输送、堆存、回水、污染控制等。在设计中采用新工艺时,应说明其可靠性、合理性以及特殊要求。

Ⅳ脱水与分级

Ⅴ矿浆输送

4.9.7大型项目和缺少可类比工程的项目应简述水力输送试验情况,并应说明试验条件及结论。4.9.8矿浆输送应论述下列内容:1尾矿及矿浆特性,应包括处置尾矿的排量、比重、颗粒组成、矿浆浓度等;2矿浆输送方式,应包括选厂至尾矿库沿线的地形地貌、高差及由此确定的输送方式;3线路的布置及铺设方式、防冻、防淤及防腐措施,以及穿越或跨越构筑物的位置、方式等;4管路或渠道断面尺寸、数量、材质及流量、扬程、流速、水力坡降等水力输送参数,宜列出计算方法、公式及图表;5确定和说明主要输送设备及辅助设备的选型、台数,泵站的位置、尺寸,以及各泵站的配置及泵站间连接方式等;6确定和说明设备、管道及系统的控制与运行的工艺条件及要求;7事故处理的方式与设施、设备选型等。

Ⅵ尾矿堆存与排放

4.9.9尾矿堆存应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选择的堆存方法;本阶段确定的堆存方法有变动时,应说明变动原因。4.9.10大型项目和缺少可类比工程的项目宜进行沉积密度和坡度试验,并宜说明试验条件及结论。4.9.11尾矿堆存应说明根据选用的堆存方法制订的堆存计划,可根据项目特点确定筑坝方式、筑坝方法、堆筑坡度、沉积坡度、沉积密度,测算的尾矿库容积和面积,以及逐年或分期堆存范围、上升速度、最终堆积标高、服务年限等。4.9.12尾矿排放应论述全部使用期内的矿浆排放计划、排放点、排放方法、排放浓度等。

Ⅶ尾矿库的污染控制

4.9.13尾矿库污染控制应简述尾矿和尾矿水的物理化学特性、成分,并说明对环境的危害性属性和类别,应引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4.9.14污染控制设计应说明根据尾矿属性和类别确定采用的污染控制标准。4.9.15污染控制设计应论述根据污染控制标准确定采用的控制措施,可选择采取下列设施,并应作出说明:1清污分流,包括布置、形式、标准等;2库区防渗,包括范围、材料、构造等;3渗水回收,包括渗水量,回收方式,建(构)筑物的位置、组成及结构形式和主要尺寸,主要设备和管道的选择及配置;4固沙防尘,包括范围、形式等;5其他措施。

Ⅷ尾矿水的回收与排放

Ⅸ尾矿坝

4.9.18尾矿坝设计应论述下列内容:1尾矿坝的筑坝方式及建设计划等;2初期坝坝址位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坝型、坝高、坝坡坡度、主要尺寸,基础处理,防排渗措施,筑坝材料,料场位置等;3后期坝坝型、坝高、坝坡坡度、坝坡防护、基础处理、防排渗措施、筑坝材料、堆筑工艺、堆筑高度、堆筑计划、上升速度、筑坝设备等;4尾矿坝各运行期级别、控制水位、沉积滩长、沉积坡度等安全控制指标和要求。4.9.19尾矿坝安全性的分析和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的有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渗流分析,应确定浸润线位置、渗流量、渗流稳定性,并应提出工程措施;2滑动稳定性分析,应提出防滑工程措施。

Ⅹ防、排洪设施

Ⅺ尾矿库安全监测

4.9.23安全监测应论述下列内容:1尾矿库设置的安全监测设施,监测范围及内容;2各监测设施的布设位置、形式、安装方式及安装时机;3宜给出各监测设施的监测频度、允许标准等。

Ⅻ尾矿库封闭及生态恢复

4.9.24尾矿库封闭及生态恢复应论述下列内容:1初步确定封闭条件及生态恢复范围;2根据尾矿的物化特性提出的相应封闭及生态恢复方案;3初步说明闭库后的地表及渗水管理计划;4尾矿库最终封闭及生态恢复的工作安排。

ⅩⅢ运营管理及辅助设施

4.9.25运营管理应说明尾矿库的生产运营及管理要求。4.9.26运营管理辅助设施应简述下列内容:1各设施之间及与外部道路的联络;2值班房的功能及位置。

ⅩⅣ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9.27尾矿设计应说明在本阶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议。

ⅩⅤ附图

4.9.28尾矿设计应附下列图纸:1工艺流程图,应反映尾矿及尾矿水的处置流程及平衡;2尾矿库平面布置图,图纸比例宜为1:2000~1:5000;3尾矿设计文本中未插图时,应附尾矿库容积-标高曲线图和面积-标高曲线图;4尾矿坝典型纵、横剖面图;5尾矿库典型纵剖面图应标明分级界限、特征水位,控制滩长、排洪口及回水示意位置;6尾矿库排洪系统图;7地形复杂和长距离输送要求较高的线路,应附尾矿输送系统纵剖面图;8地形复杂和长距离输送要求较高的线路,应附回水系统纵剖面图;9浓缩池配置图;10尾矿泵站配置图;11尾矿水回水泵站配置图;

12尾矿库设施及周边环境平面图,图纸比例宜为1:5000~1:10000。

4.10总图运输

Ⅰ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4.10.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应论述下列内容:1简述设计依据资料及可行性研究审查批件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2有关的协议与协作条件,各种协议文件的名称及编号,应包括厂址协议、铁路接轨协议,与附近厂矿企业在运输、共用设施等方面的协作关系协议;3项目所采用的地形图坐标、高程系统。

Ⅱ区域概况

Ⅲ总体布置

4.10.4总体布置应论述下列内容:1项目组成;2简述项目总体布置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依据;3项目总体布置方案优化情况及其主要优缺点,以及各主要工业场地、设施和办公生活区的位置及其相互间的关系;4总体布置中的环保措施,以及区域绿化及卫生防护距离。5占用农田及搬迁情况,并应按表4.10.4的内容填列。

表4.10.4占用土地一览表

4.10.5对改建、扩建项目,总体布置应评价项目总平面布置及内外部运输的现状。

Ⅳ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4.10.6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应论述下列内容:1工业场地车间组成;2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和依据,以及场地的功能分区;3场地平面布置、竖向布置,排雨水系统和排雨水方式,以及场地土石方工程量和借土、弃土的位置及范围;4对分期建设,应说明发展远景及预留发展用地的范围;5主要通道宽度及管线布置;6场地绿化、美化设施。4.10.7炸药加工设施及爆破器材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

Ⅴ办公生活区总平面布置

4.10.8办公生活区总平面布置应论述下列内容:1布置原则和依据;2办公生活区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及雨水排除;3安全、卫生等防护距离;4办公生活区的分期建设;5办公生活区与当地城镇规划的关系;6绿化、美化设施。

Ⅵ矿山防洪及河流改道

4.10.9矿山防洪应包括下列内容:1防、排洪标准及范围;2水文及水力计算,确定洪峰流量和各种防、排洪工程构筑物形式及尺寸;3计算防、排洪工程量。4.10.10河流改道应包括下列内容:1河流改道的必要性及改道方案的确定;2河流改道线路及改道的断面尺寸及计算;3水文计算,挡土墙的高度,墙型及建筑材料;4附属构筑物。

Ⅶ排土场

4.10.11排土场设计应论述下列内容:1场址选择及容积计算;2排土方式和作业过程;3排土场堆置几何要素;4排土场运输方式选择及线路布置;5设备选择及计算;6排土场防洪、排水设施;7防止排土场产生滑坡、泥石流、酸性水等影响环境的措施及工程量。

Ⅷ工业场地主要工程量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0.12场地工程量应按分类列表给出总图运输的主要工程量,并应列出厂区占地面积、建筑系数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按表4.10.12填列。

表4.10.12主要工程量及技术经济指标

注:表内工程分类及分项可根据工程实际填列。

Ⅸ内外部运输

4.10.13生产运输应论述下列内容:1外部运输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外部运输量,附表按表4.10.13-1填列。应进行运输方式和运输方案优化。

表4.10.13-1矿区外部运输量

2)采用铁路运输时,应说明交接地点、方式及有关协议;新建铁路时,应进行线路和站场以及运行组织设计等,应确定铁路技术条件,计算线路、桥梁、涵洞、隧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的工程量。3)采用道路运输时,应说明衔接点位置;新建运输道路应进行线路等级、技术条件、路面结构、运行组织和协作条件、计算线路以及附属设施设计。4)采用水路运输时,应说明交接装、卸地点及装卸方式,提出对码头、船舶的要求及有关协议。5)采用其他运输方式时,应说明交接方式和有关内容。6)需转运时,应说明转运站地点和转运方式,物料装卸方式、贮存条件及其附属设施和有关协议;7)自建铁路、道路的养护设施。8)装备、洗检等附属设施及协作条件。9)运输和装卸设备选型、数量计算以及主要原料、材料消耗量计算。2内部运输应论述下列内容:1)矿石、废石及车间的主要运输量,可按表4.10.13-2填列;

表4.10.13-2矿区内部运输量

2)运输系统,运输和装卸方式的选择;3)运输线路布置、主要技术条件和结构形式;4)设备选型和数量计算;5)运输组织;6)主要材料、原料消耗量计算。4.10.14生活物资及人员运输应包括下列内容:1简述生活物资及人员运输的设计原则和依据;2运输量计算;3设备选型和数量计算;4主要原料、材料消耗量计算。

4.10.15总图运输设计应说明初步设计中存在的设计资料、基础设施、协作条件等问题,并应提出建议。

4.10.16总图运输设计应附下列图表:1交通位置图;2总体布置图,图纸比例宜为1:5000~1:10000;3主要工业场地总平面图,图纸比例宜为1:1000~1:2000;4运输干线平面图,图纸比例宜为1:1000~1:5000;5运输干线纵断面图;6主干管道平面综合图;7铁路站场平面图;8矿山防、排洪及河流改道平面图;

9排土场堆量计划表。

4.11给排水

Ⅰ设计依据及范围

Ⅱ给水

4.11.5水量应论述下列内容:1用水标准包括生产用水,淋浴用水、宿舍用水、食堂用水等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等标准;2总用水量,其中应包括生产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循环水量、回水量、重复利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应附表说明水量平衡,可按表4.11.5填列;

Ⅲ排水

4.11.10排水设计应说明总排水量及其中各项排水量。4.11.11排水系统应分述主要生产车间和生活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排水干管管径或渠道断面及材料;有局部简易处理时,应说明处理水量、处理方法和流程、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尺寸及主要设备等,最终排水出口,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4.11.12污水、回水处理应包括下列内容:1处理设施的能力、处理前水质、处理后达到的水质标准、处理方法及流程,建(构)筑物的组成、结构形式及其主要尺寸,药剂种类、投药方式及其用量,主要设备型号、性能及其控制方式等;2污水泵站的位置、标高及形式,建筑物结构形式及其主要尺寸,主要设备选择;3处理后的污水外排时,排出口的位置、标高,排出口形式及其主要尺寸;4处理后的污水回用时,回用水去处。

Ⅳ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1.13给排水设计应说明本阶段设计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应提出建议。

Ⅴ附图

4.11.14给排水设计应附下列图纸:1主体建(构)筑物配置图;

2污水或废水处理流程图。

4.12电气

Ⅰ设计依据和范围

4.12.1设计依据和范围应论述下列内容:1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中的有关规定;2业主与电力部门及有关单位签订的供电和协作关系的协议;3电力部门及有关单位提供的电源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4业主提出的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设计要求;5本设计执行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6业主委托设计的范围及与其他有关部门的设计分工。

Ⅱ电源及供配电

4.12.2电源应论述下列内容:1地区电力网和设施概况,应根据业主与当地电力部门签订的供电协议或意向书确定供电电源;业主尚未与当地电力部门签订供电协议或意向书时,可根据地区电网情况,对可能的供电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2建设自备发电厂时,应说明其依据和任务、发电厂性质,应提出系统接线方案和供电电压,以及发电机及主要辅助设备的型号、台数、容量及配置方案。4.12.3用电负荷应论述下列内容:1企业用电设备的总容量和工作设备容量,计算负荷和年电能消耗量,说明负荷特性以及一级负荷的设备容量和计算负荷,分期建设时应按分期分别说明;2企业自然加权平均功率因数值,确定功率因数补偿容量、补偿方式、补偿装置选型及安装地点。3编制工程电力负荷计算表和工程电力负荷汇总表,并宜按表4.12.3-1和表4.12.3-2填列。

Ⅲ电力传动及控制

4.12.13电力传动及控制应论述下列内容:1简述企业生产规模,主要车间工艺流程及环境特点;2大型电动机的选型、电动机电压、电动机启动及控制操作方式,启动控制设备,并校验电动机启动时的端电压;3确定生产设备的连锁控制、集中或分散控制等控制方案,并选择控制设备;4对启动、制动、调速和控制有特殊要求的工艺机械设备以及非标准设备,应与工艺专业共同确定电动机的类型、容量、调速范围、调速方案、控制方案,并应选择电力传动控制设备;5确定与主机成套供应的电控设备的配电和控制方式;6确定车间用电设备的配电方式和电缆导线的敷设方式,并应选择电力和控制电缆;7选择的新设备、新材料的说明;8确定配电室和控制室的位置。

Ⅳ电气照明

4.12.14电气照明应论述下列内容:1确定主要厂房和主要场所正常照明及事故照明的设置原则、供电方式、灯具型号;2确定车间照明配电线路的敷设方式;3确定特殊场所的照明方式及灯具型号。

Ⅴ电修

4.12.15电修设计应论述企业设置电修车间的必要性,并应确定电修车间的主要任务、类别,选择主要电修设备;应强化市场协作原则减小电修规模或不设电修车间。

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2.16电气设计应提出设计基础资料和本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Ⅶ附图

4.12.17电气设计应附下列图纸:1矿山总供电系统图;2短路电流计算等值阻抗图及计算结果表;3供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图;4厂(矿)区变电所、电力负荷分布及供电线路平面图;5总降压变电所、配电站单线系统图;6总降压变电所、配电站平面图和断面图;7自备电站单线系统图;8自备电站平面图和断面图;9井下中央变(配)电所(站),采区变电所,牵引变电所平面图、断面图;

10矿井提升机电气传动设备室、控制室平面图和断面图。

4.13自动控制

Ⅱ自动控制

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3.11自动控制设计应提出设计基础资料和本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Ⅳ附图

4.13.12自动控制设计应附下列图纸:1管道仪表流程图(P&ID,pipinginstrumentationdiagram);2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3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图;4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图;5控制室平面布置图;6安全信息管理中心布置图;7生产信息管理中心布置图;

8仪表维修车间平面配置图。

4.14电信和铁路信号

Ⅱ电信

4.14.2电信设计应说明下述系统的作用、功能、设备组成、设备装备水平、容量,可按表4.14.2填列。改建、扩建项目还应说明新系统与原有系统的接口关系,与协作单位的接口关系。1行政管理及生产调度通信系统;2生产指令扩音对讲系统;3工业电视监控系统;4安全防范系统;5露天矿全球定位车辆智能调度管理系统;6无线集群通信系统;7井下无线通信系统;8井下安全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系统;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0会议系统及其他弱电系统。

表4.14.2用户一览表

4.14.3电信系统应论述下列内容:1各系统机房及辅助用房的面积及配置要求;2系统供电方案;3系统防雷、防静电接地形式;4矿区通信线路的敷设方式。

Ⅲ铁路信号

4.14.4铁路信号应论述下列内容:1车站集中连锁信号系统及设备选型;2车站集中连锁信号楼的数量、面积及位置;3设置区间闭塞、站(场)间联系电路类型及设备选型;4智能化铁路运输调度综合管理系统及设备选型;5井下运输连锁信号系统及设备选型;6井下信号硐室的数量、面积及位置。

4.14.5电信和铁路信号应提出设计基础资料和本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的建议。

4.14.6电信和铁路信号应附下列图纸:1电信工程主要系统图;2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3大型信号楼的平面布置图;

4井下运输信号平面布置图。

4.15热力

4.15.1设计依据及范围应论述下列内容:1设计所包括的子项及其任务;2设计原则和依据。

Ⅱ锅炉房

4.15.2锅炉房设计应论述下列内容:1企业生产、暖通及生活设施供热负荷的确定;2供热介质、参数的确定及用热特性;3计算和选择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并列出其型号、规格及主要参数,对锅炉设备应注明其热效率;4燃料品种、消耗量以及贮存、输送和燃烧方式的确定;5锅炉给水及水处理系统及其设备,并列出其型号、规格;6出渣量、出渣及运输方式;7烟气除尘系统及其设备,必要的环保措施。

Ⅲ燃油自备电站

4.15.3燃油自备电站应论述下列内容:1简述自备电站的设置;2燃油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选择,并列出主要技术参数;3燃油系统及设备,燃油规格及质量指标、消耗量及其贮存量,燃油或废油处理系统及设备选择;4冷却水系统,冷却水消耗量,水质指标和处理方法以及设备选择;5燃油机启动方式及设备选择;6燃油机的余热利用,环保措施及维修设施选择。

Ⅳ煤气发生站

Ⅴ动力管网

4.15.8动力管网应论述下列内容:1管道种类、介质、参数及负荷分布情况;2动力管网输送系统,负荷的调节及其设施;3选择管道敷设方式及地沟、支架、检查井、伸缩井等的结构形式、管道的保温措施,冷凝水回收设施。

4.15.9热力设计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5.10热工设计应附下列图纸;1工艺系统图;2工艺配置图;

3锅炉房及换热站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原理图。

4.16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Ⅱ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4.16.8供暖、通风设计应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

4.16.9供暖、通风设计应附下列图纸:1冷、热源工艺流程图及设备配置图;2除尘工艺流程(PFD)图及设备配置图;3坑口防冻空气预热工艺流程(PFD)图及设备配置图;

4井下供冷工艺流程(PFD)图及设备配置图。

4.17机修

4.17.1设计依据及范围应论述下列内容: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估、评审中有关机修设计的结论;2项目机修设计的依据和原则;3本次初步设计机修设施的设计范围和内容;4简述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或事项。

Ⅱ工作量计算

4.17.2机修工作量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矿山生产主流程的规模、设备重量和设备数量;2机械制造类、机械维修类、车辆维修类、轮胎维修类、木材加工类及其他维修类的工作量;3企业自留工作量和外委工作量。

Ⅲ机修设施设计

4.17.3机修设施设计应论述下列内容:1设计机修各设施的生产纲领、厂房和场地参数、工作制度、设备选择、劳动定员;2汇总机修各设施的用电量、用水量、物资运量。

Ⅳ仓储设施

4.17.4仓储设施设计应分类说明各仓储设施或库房的位置、堆场参数及设备设施等。4.17.5企业总仓储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企业各级仓库的设置原则,总仓库的工作制度以及与分级仓库的业务分工;2总仓库位置的选择;3主要材料的贮备周期、贮备定额、总仓库容量及总吞吐量;4仓库组成,计算仓库面积,仓库工艺配置和建筑标准;5装卸方式、选定装卸设备及运输工具;6总仓库的设备维修、修旧利废、生产管理设施。4.17.6油库及加油站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所在地的供油条件,当地政府对企业油库、加油站的约束规定,项目业主对建设企业油库、加油站的委托内容;2油库、加油站的储油品种、存储量、存储周期;3油库、加油站的工艺流程、工艺配置、设备选型、工作制度;4油库、加油站的用电量、用水量、物资运量。

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7.7机修设计应提出本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Ⅵ附图

4.17.8机修设计应附下列图纸:1机修各设施的工艺配置图;2主要仓库的工艺配置图;

3油库、加油站的工艺配置图。

4.18建筑与结构

Ⅰ设计依据及原则

Ⅱ建筑物及建筑材料

4.18.5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特点与形式应包括下列内容:1采选工程的建筑特点;2结构形式;3附表提供工程的建(构)筑物的建筑结构特征,宜按表4.18.5填列。

表4.18.6建筑、结构工程主要指标及建筑材料用量

Ⅲ主要建(构)筑物设计方案

4.18.7建筑配置应包括下列内容:1建筑配置的平面及剖面,采用的柱网模数,厂房跨度与高度等;2需要扩建时,建(构)筑物的扩建方案。4.18.8建筑装修与建筑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应包括下列内容:1外墙、内墙、天棚、地面、隔墙等建筑装修;2工业建筑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民用建筑的建筑防火分类等级和耐火等级与设防措施。4.18.9建筑和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承重结构形式及材料选择;2地基处理方法、基础形式、基础材料和埋置深度;3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设置原则;4建筑结构特殊处理措施;5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需进行试验时,应提出试验要求;6设计中的特殊施工工艺应包括滑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防腐蚀等。

Ⅳ特殊构筑物

4.18.10特殊构筑物应说明特殊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及建筑材料的选择。4.18.11构筑物的基础形式应根据构筑物的高度、地基情况、变形与沉降等要求确定。

Ⅴ办公生活设施

4.18.12办公生活设施应论述下列内容:1企业的办公、生活福利设施的建筑物布置的原则;2办公、生活福利、卫生保健设施的定额、指标,采用的原则、依据以及劳动定员数;3主要办公、生活福利设施项目的名称,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标准;4办公、生活福利设施的设计原则除依据设计文件外,尚应根据业主或建设方需求确定其建筑面积、形式与装修水平。

4.18.13建筑与结构可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建议。

4.18.14建筑设计应附主要厂房建筑平面图及剖面图。

4.19节能

4.19.1节能概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编制依据;2项目的用能特点,电、煤、油、气等用能种类。国内外同类型矿山的能耗用能现状。

Ⅱ能耗指标

4.19.2项目总能耗指标应列出电、煤、油和气等总消耗量,并折算成标准煤。4.19.3项目单位能耗应包括下列内容:1采矿综合单位能耗指标;2选矿综合单位能耗指标;3尾矿单项作业能耗指标;4公用及辅助作业能耗指标。4.19.4能耗指标分析应将采矿、选矿综合单位能耗指标与现行国家标准《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GB50595中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确定本工程能耗指标的级别。

Ⅲ节能措施

4.19.5节能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1简述采矿、选矿等工艺的节能措施;2电力设计中在企业配电、主要设备和材料选型、运行管理等方面采取的节能措施;

3建筑所采取的节能措施。

4.20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Ⅰ环境保护

Ⅱ水土保持

4.20.8设计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1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水土保持的标准和规定;2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4.20.9水土保持应论述下列内容:1新增水土保持的设计范围、内容、工程措施及工程量;2简述本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4.20.10设计应说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21安全、消防、职业卫生与健康

Ⅰ安全

Ⅱ职业卫生与健康

4.21.6设计依据应说明职业卫生与健康设计依据的国家、地方及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4.21.7防尘及有害气体措施应简述下列内容:1露天开采防尘、降尘措施;2坑内开采的湿式凿岩捕尘,爆破后向爆堆喷雾洒水,破碎硐室、电耙道、装卸矿点降尘,风流净化,坑内柴油设备净化等措施;3选矿厂主要车间收尘或通风换气措施;4充填搅拌站收尘设施。4.21.8防噪声措施应简述下列内容:1空压机站、柴油发电机站、通风机站、地面厂房、凿岩机、破碎厂房、筛分厂房、磨浮厂房等防噪声措施;2个人防护。4.21.9防高温措施应简述下列内容:1深井开采降温措施;2高温硫化矿床降温措施;3其他。4.21.10防放射性物质措施应简述下列内容:1放射性物质种类、强度、危害程度;2防护措施。4.21.11公共福利及卫生设施应包括下列内容:1坑口浴池及生活福利室;2坑口食堂;3坑口卫生室;4防尘检测;5井下卫生间。

Ⅲ消防设施

4.21.12消防设施设计应说明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4.21.13主要消防对象应论述下列内容:1地表、坑内燃油设备;2地表、坑内爆破器材库;3油库、加油站、仓库、总降压变电所;4地面建筑物按性质和重要性确定耐火等级和防护措施;5其他。4.21.14消防给水应论述下列内容:1消防用水量;2消防水源及消防水池;3消防给水系统。4.21.15火灾预防及灭火措施应论述下列内容:1消防车、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备配置;2大、中型火灾等的灭火措施;3火灾预警系统。

Ⅳ矿山安全卫生管理机构

4.21.16管理机构应包括下列内容:1简述矿山安全卫生机构的人员配备;2简述各机构的人员岗位责任制;3简述矿山救护队的设置。

4.21.17安全、消防、职业卫生与健康应说明安全、消防及卫生健康方面需要进一步落实和研究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4.22概算

4.22.1概算概述应简述下列内容:1供水、供电、道路情况等外部建设条件,以及本项目的工程建设特点;2本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采用的主要工艺流程;3主要工程内容,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按设计规模计算的单位投资,并应注明其中引进部分投资以及外汇牌价。

Ⅱ编制原则和主要依据

Ⅲ概算投资

4.22.4投资应简述概算投资及按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划分的投资构成情况,并应编制概算投资表,同时应包括下列内容:1总概算表,宜按表4.22.4-1填列。

2单项工程综合概算表,宜按表4.22.4-2填列。

3主要设备数量及价格表,宜按表4.22.4-3填列。

表4.22.4-3主要设备数量及价格表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表,宜按表4.22.4-4填列。

表4.22.4-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表

Ⅳ投资分析

4.22.5投资分析应简述概算投资的合理性,并编制投资分析表,应包括下列内容:1按投资构成划分的投资分析表,宜按表4.22.5-1填列。

2按生产用途划分的投资分析表,宜按表4.22.5-2填列。

3主要基建工程量及单位造价指标表,宜按表4.22.5-3填列。

注:表中项目可视工程具体情况增减。4.22.6根据本标准第4.22.5条中的分析,应对投资差异较大的特殊情况加以说明。

4.22.7概算应说明在建设期内可能影响投资的因素以及概算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23技术经济

4.23.1概述应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简述所推荐的主要设计方案,包括矿床工业指标,企业规模,分期建设和改建、扩建方案,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产品方案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方式等。同时,根据初步设计的检验结果,论述推荐方案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生产的安全可靠性。4.23.2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应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有关规定或标准执行,内容应说明矿山资源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指标,并宜按表4.23.2的内容填列。

Ⅱ组织机构和定员

4.23.3生产和管理组织机构应论述下列内容:1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2设计企业组织机构框架图。4.23.4定员需求应论述下列内容:1人员的作息制度;2计算在册系数;3确定在册职工人数,计算各部门、各类人员分布及比例,确定最大班人数,岗位定员表宜按表4.23.4的内容填列。

表4.23.4岗位定员

4.23.5职工薪酬应论述下列内容:1职工薪酬的构成;2职工薪酬的水平;3职工薪酬中国家政策性部分的计提标准;4项目职工薪酬总额宜按表4.23.5的内容填列。

表4.23.5职工薪酬总额

4.23.6培训应说明职工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培训方法、培训计划。4.23.7定员应评述劳动生产率。

Ⅲ资金筹措及投资进度

5除项目初期投资外,应对项目生产期发生的追加投资和设备更新进行估算,并应纳入项目现金流量分析中。

Ⅳ成本与费用

4.23.9成本与费用估算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1成本与费用估算的目的;2成本与费用估算的对象和范围;3成本与费用估算的方法和依据;4成本估算中所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的价格,并应指明是否含税;5成本估算中所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指标;6成本中外委费用;7固定资产折旧;8无形及其他资产的摊销;9设备及构筑物的维修费用;10成本费用中的有关税费;11财务费用;12营业费用;13其他费用。4.23.10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1选择生产成本加期间费用法或生产要素法编制的逐年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应包括对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划分,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的构成说明。生产成本加期间费用法或生产要素法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宜分别按表4.23.10-1和表4.23.10-2填列。

2计算达产年平均总成本费用。3根据生产流程划分作业工序的主要作业成本估算表。作业成本估算表中应体现各工序的成本构成明细,包括各种材料、燃料、动力、人力的消耗数量和相应的价格,并应包括单位作业成本和总作业成本。4以主要车间或主要产品为单元的生产成本估算表。5以单位成本指标为基础的成本分析。

Ⅴ利润计算

4.23.11产品产量的论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销售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及交货条件;2应填列反映原矿量、原矿品位、选冶回收率、精矿品位等指标的产品产量计算表。4.23.12营业收入论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产品销售价格;2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损失估计;3营业收入计算表。4.23.13营业税金的论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所涉及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内容和税率;2参与利润计算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项和金额;3有关税收优惠政策。4.23.14利润及其分配的论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所得税计算应根据项目性质和所处地理位置,明确税法对本项目缴纳所得税的规定,其中应包括税率及其他优惠政策;2净利润分配;3编制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并宜按表4.23.14填列。

Ⅵ财务分析

4.23.15概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性质;2财务分析原则和方法。4.23.16偿债能力分析论述应包括下列内容:1需要说明的条款。2偿债能力,按企业偿还能力偿还时,附贷款偿还计算表,并宜按表4.23.16-1填列;按银行要求分若干期等额偿还时,应计算偿债备付率、利息备付率指标。

3资产负债分析附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并宜按表4.23.16-2填列,应同时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资产负债表宜按表4.23.16-3填列。

4.23.18不确定性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盈亏平衡分析。2敏感性分析,宜按表4.23.18填列,并应依据表4.23.18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3其他不确定性分析。4.23.19不确定性分析结论应说明对某些重要因素变化的承受能力,抗风险能力等。

Ⅶ综合评价

4.23.20综合评价应简要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4.23.21经济分析应提出技术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GB50595《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

制订说明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951-2013,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12月19日以第266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是在总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5年《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初步设计内容和深度的原则规定(试行)》20余年项目初步设计编制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有色金属行业多家单位编制的。本标准第4章是对有色金属矿山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和深度的具体要求,是标准的主体部分,本标准前3章条文是主体部分的导则和基础。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3.0.5初步设计书中应包括各专章设计内容、工程设备明细表和概算书。本标准第4章中各节的内容一般不作为设计文件章节划分的唯一依据,也不作为内部专业分工的依据。3.0.6本条第1款中的“合理控制建设投资”一般是指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进步、集约生产、节能高效和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基础上,能够实现概算的投资,或通过施工技术改进适当节约投资,而并非通过简化设施等来削减投资。

4.3地质

4.4.5露天矿最终边坡稳定性计算和验证一般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进行。

4.8.22计算年有效运转率时按每年365天计。4.8.28补充必要的内容一般指厂房布置和设备方案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发生变化时,要补充新的布置和设备方案内容。4.8.29厂内外物料运输方案主要指原矿、产品的运输方式。4.8.36论述试验室、化验室及试料加工站的任务时,可说明是否包括地质、采矿和环保等专业的任务。4.8.41当选矿中间产品或精矿产品采用管道输送,且距离较长时,可对输送设施单独说明。4.8.48工艺流程图一般包括数量、质量流程图和矿浆流程图。

4.9.7大型项目定义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GB50771等。4.9.9堆存方法一般指干式堆存、膏体堆存、高浓度堆存、低浓度堆存等。4.9.11筑坝方式一般是指一次性筑坝、分期筑坝及连续筑坝等,筑坝方法是指上游法筑坝、中线法筑坝及下游法筑坝等。4.9.12排放点一般是指坝顶排放、周边排放、库尾排放等,排放方法是指集中排放、分散排放等。4.9.15本条第5款中的其他措施一般指除上述措施外的其他特殊污染控制措施,如防风墙等。

4.11.14中小型工程可不附主体建(构)筑物配置图。

4.12.1本条第4款、第5款中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主要包括:《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059,《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等。4.12.5本条2款如暂不具备计算谐波条件,可作为存在问题留待施工图阶段解决。4.12.13本条第2款中的大型电动机,在矿山项目中主要指大型矿井提升机、长皮带运输机、磨矿机等。

4.13.3本条第1款中各种工艺参数的检测和控制回路的设置及构成可根据项目特点及工艺流程的具体情况与工艺专业共同商定。4.13.4本条第1款一般可根据项目特点及工艺流程的具体情况确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与配置方案。4.13.6一般可根据业主生产管理水平及项目特点确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与配置方案,可与计算机控制系统、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按照过程控制层与生产管理层的两层结构统一进行配置。4.13.9本条第2款中安全信息管理中心的配置一般可与生产信息管理中心共用一个建筑物并统一配置。4.13.12本条对自动控制设计应附的图纸作出规定。1如不具备P&ID图绘制条件,可作为存在问题留待施工图阶段解决。3一般可与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统一配置。6一般可与生产信息管理中心统一布置。

4.15.2本条第7款中必要的环保措施一般指除除尘系统和设备外,保证尾气达标排放采取的其他吸收、分解、脱除等措施或设备设施。

4.16.6消除粉尘危害所采取的综合措施一般为物料加湿、设备密封及机械除尘等。4.16.9所附图纸根据设计内容而定,并不指本条提出的全部图纸。

4.17.1一般当项目所在地区可提供机修服务时,尽量利用机修工作可外委、协作的条件,委托社会化服务。4.17.5本条第4款中的仓库组成可包括地质、采矿、选矿、尾矿、给排水、电力、热工、机修等专业仓库。

4.19.1~4.19.4设计应选择性能可靠的节能设备,不得选用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以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内的产业序列和规模容量,提倡大型化,如用电动和液压内燃无轨采矿设备代替风动设备等。4.19.5本条第1款中的采矿、选矿等工艺的节能措施一般可考虑:露天开采采用陡帮开采、汽车-胶带联合运输、降低矿石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地下开采中优化开拓运输、矿井通风、排水、压风设计方案,矿井水净化利用;选矿工艺采用预选抛废、超细碎、多碎少磨,尾矿水回用,降低水耗和新水用量等。

4.20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4.20.1本条第3款中的其他依据一般指除第1款和第2款规定依据外的特殊依据或审批文件等。4.20.2~4.20.10初步设计文件中,可不出现水土保持章节,但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新增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应细化落实到项目初步设计工程内容中。

4.21.1本条第3款中的其他依据一般指与安全有关的文件等。4.21.3本条第5款中的矿山四邻情况一般指矿山周边可能对矿山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4.21.4本条第2款第1项中的地下开采一般安全措施还可根据项目涵盖地热、充填系统等内容。第2款第2项中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按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分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第5款第6项一般指除上述条款提出的措施外,本项目需要重点提出的特殊安全措施。第7款第9项是指根据矿山自身特点采取的其他供电安全措施。4.21.9本条第3款中的“其他”一般是指除上述措施以外的其他防护措施。4.21.13本条第5款中的“其他”一般指上述对象外的如井下变电所、配电所,电缆隧道、电缆室、充电室、电机车库,机修车间等。

北京市海淀区北小马厂6号华天大厦1301室市场部:010-63268729传真:010-63267317

THE END
1.怎么区分有色金属材料和黑色金属材料中国于1958年,将铁、铬、锰列入黑色金属;将铁、铬、锰以外的64种金属列入有色金属。什么是有色金属?什么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区别又是什么?钢材、生铁、铜、铝、不锈钢这些都是我们生活耳熟能详的名词,这都属于金属,哪些是有色金属,哪些是黑色金属,有时候我们往往分不清楚。 一、什么是有色金属? https://blog.11467.com/b8611379.htm
2.黑色金属是什么有哪些黑色金属价格行情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区别 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区别是:一个含铁、络、锰;一个是不含主要是指铁、络、锰。黑色金属是以铁为基本成分的金属及合金,主要是指铁、络、锰及合金;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 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统称为金属。黑色金属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黑色,他的分类https://www.qizuang.com/baike/9091.html
3.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金属材料。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金属材料。A.特种B.普通C.重D.轻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https://www.shuashuati.com/ti/c1ae4de9ac7f4a778789c353c53b2e2b.html
4.商品期货百科(5)合约的履约有保证。期货交易达成后,须通过结算部门结算.确认,无须担心交易的履约问题。 三.商品期货的品种 商品期货是期货交易的起源品种。商品期货交易的品种随着交易发展而不断增加。从传统的谷物.畜产品等农产品期货,发展到各种有色金属.贵金属和能源等大宗初级产品的期货交易。 https://www.ebaiyin.com/baike/192.shtml
5.金属冶炼金属冶炼方法常见有色金属冶炼工艺从矿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并通过冶金方法获得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原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火法冶金 火法冶金是指在高温下矿石经熔炼与精炼反应及熔化作业,使其中的金属和杂质分离,获得较纯金属的工艺过程。不同的有色金属有不同的火法冶炼工艺流程,所需要的冶炼工序https://www.yiqi.com/citiao/detail_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