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7.01河南
江苏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概况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淮河及古黄河的下游。矿产资源种类较为齐全,分布相对集中,优势矿产和特色矿产明显,重要的工业原料矿产仍显不足。具有矿产种类多,人均占有少;小型矿床多、大型矿床少;非金属矿产多,支柱性矿产少以及资源二次综合利用潜力大的特点。
1949年至2005年间,江苏已发现的矿产资源133种,各类矿床、矿点1400处。经探明有一定规模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1种,大、小矿床615处,其中:大型矿床94处,中型矿床151处,小型矿床370处。主要有煤、石油、铁、铜、铅锌、钛(金红石)、银、锶、铌钽、石灰岩、白云岩、磷、硫铁矿、岩盐、芒硝、石膏、含钾岩石、蛇纹岩、高岭土、陶土、膨润土、凹凸棒石粘土、水泥粘土、大理岩、方解石、水晶及二氧化碳气等数10种。按照矿产种类可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及其它矿产三大类,其中:能源矿产155处,金属矿产138处,非金属及其它矿产322处。此外,还发现和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矿产――地热水资源20余处。
江苏探明的固体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总值近9000亿元,列在前10位的矿产有煤、岩盐、芒硝、石膏、水泥用灰岩、铁、鉓面用大理岩、熔剂用灰岩,制碱用灰岩、硫铁矿,合计潜在值占总值的92.40%。保有储量名列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28种,其中凹凸棒石粘土、玻璃用大理岩、二氧化碳气等6种矿产居于全国首位。
江苏矿产资源在分布上,地域性特征明显。苏北以煤、铁、钛(金红石)、磷、岩盐、芒硝及建筑材料矿产为主;苏中以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及凹凸棒石粘土矿产为主;苏南则以冶金辅助原料及建筑材料非金属、铁、铅锌银、岩盐矿产为主。主要矿产地大都分布在中心城市及城镇周边,临近交通线,社会经济基础好,开发条件优越。
江苏优势矿产主要有熔剂用灰岩、熔剂用蛇纹岩、岩盐、芒硝、水泥用灰岩、石膏、膨润土,凹凸棒石粘土、高岭土、陶土、水晶、二氧化碳气和铅锌银矿等。特色矿产有,南京:白云岩矿、锶矿、玢岩铁矿、铅锌银矿、雨花石和地热水;镇江:熔剂用灰岩、膨润土;宜兴、高淳:陶土;苏州:高岭土、花岗岩石料,铌钽矿;连云港:海州磷矿,东海:水晶、金红石、蛇纹岩;盱眙、六合:凹凸棒石粘土,淮安、洪泽、丰县、金坛:岩盐、芒硝及邳州的石膏等。目前大部分已开发利用,并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
江苏虽然非金属矿产较为丰富,但不少重要的工业原料矿产,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铁、铜、铅等金属矿产,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硫、磷、钾等非金属矿产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矿产资源总量不足,矿床规模偏小,矿石品位不高的状况。在今后10-20年里,省内的铁、铜、煤、石油、天然气、磷等资源,有的将耗尽,有的资源保证程度将大大降低。因此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开拓矿产新的找矿领域,寻找新的矿产地也势在必行。
二.江苏矿业史
江苏省自古以来是人口稠密、交通发达、经济比较繁杂的地区,也是古代矿业开发历史悠久,近代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开展较早,现代地质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较快的地区。
1.古代矿业史
江苏开发矿业历史久远,早在5000年前古人已利用陶土和砂岩制造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夏商、春秋、秦汉时,六合、铜山、江宁、句容等地铁、铜矿已有开采,并存在开发遗迹。唐代已用苏州高岭土制作化妆品,进贡朝庭。宋代探矿、冶炼业发达,徐州已发展成全国四大铁矿石产地之一。明清时期,宜兴陶土矿已成鼎盛陶瓷业,曾取得“陶都”的称誉,成为全国日用陶器重要产地。南京、镇江一带的煤矿也普遍得到开发利用。
2.近代矿产调查史
1840年以后,现代地质科学知识逐渐传入中国,江苏在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曾占有重要位置,被誉为“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丁文江、谢家荣、李四光等中国许多地学前辈都在江苏大地上工作过。通过开办学堂,开设矿学、地质学、炼铁学课程,启国家培养地矿专业人材之开端,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机构随之建立。江苏的矿产调查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科学化。
1919年丁文江编撰《扬子江下游地质志》,是我国最早阐述苏南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的论著。1924年刘季辰、赵汝钧调查全省矿产,著有《江苏地质志》,也是省内最早系统介绍有关地层、构造、矿产的论著。1929年朱森的《江苏南部山脉之研究》、李捷编著的1∶100万中国地质图南京开封幅则是中国较早的大面积小比例尺地质图。1930年谢家荣等调查贾汪煤矿、1932-1935年李四光、李毓尧、李捷、朱森、谢家荣、程裕淇等地质学者对苏南的地层、构造、矿产作过详细研究。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日本对江苏煤、铁等资源掠夺性开采。抗战胜利后,外迁的地质机构、院校返回南京,特别对南京附近做了大量矿产调查,谢家荣等发现栖霞山铅锌矿、铜山铜钼矿,提高了宁镇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
3.现代矿产勘查史
1949年后,江苏地质矿产事业跨入崭新的时期,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得到迅速发展,新的矿种和矿产地不断发现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的支援了全省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我省地质矿产勘查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在已知矿产的基础上采用“就矿找矿”的方法,通过矿点踏勘和矿产调查进行全省矿产资源摸底。对重点矿产地开展浅部揭露,做出远景评价。在重要的老矿区及外围采用深部勘探,提供矿山开采急需的矿产资源储量和寻找新的矿产地。新发现多处铁、硫、磷、煤矿床,并基本完成部分煤田、磷矿、铁矿、多金属矿、高岭土矿和陶土矿的普查、勘探工作。
第二阶段(1958-1965年):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组建了一批地质矿产勘查专业队伍,使江苏地质矿产工作开创了崭新的局面。省内矿产地比较多的有铁、铜、煤等30多种矿产,但除建筑材料资源稍好外,其它矿产与需求差距很大。因此,加强地质工作,开展大规模普查找矿,寻找更多的新矿产地。加速矿区及外围普查、勘探,迅速求取矿产储量,扩大找矿远景,为矿山提供原料基地。主攻矿种以煤、铁、铜、磷、石油、天然气等11个矿种为重点。发现和基本探明了一批大、中、小型铁、铜、铅锌、锶等金属矿产,硫铁矿、磷、白云岩、石灰岩、大理岩、盐矿等非金属矿产和煤矿等。
第三阶段(1966-1978年):矿产勘查工作,主攻矿种为煤、铁、石油、天然气、铜、铅锌、银、磷、铀等,同时开展对新发现的凹凸棒石粘土、膨润土、硬石膏、蓝晶石、制碱用灰岩等矿产普查、勘探。完成全省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开展以普查找矿为主要目的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加强物探、化探及综合研究,并在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埋藏较深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铅锌、银、锶、岩盐、石膏等矿产方面取得效果。
第四阶段(1979年--):随着大规模普查、勘探,浅部常见矿产已基本查明,找矿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及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的研究,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钻探、科研等多学科、多方法相结合协同工作,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开辟新领域,寻找半隐伏或隐伏矿床。在已知矿区深部和外围进行普查、勘探,以期扩大矿床规模,为现有矿山提供更多的矿产资源及后备基地。同时,注重新地区、新矿种、新类型、新层位的普查找矿,并根据江苏具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优势的特征,主攻方向以非金属矿产勘查为主。新发现硅灰石、方解石、珍珠岩、沸石、(红)蓝宝石、天然碱、芒硝、二氧化碳气、氮气等新矿种。勘查评价了石膏、蓝晶石、制碱用灰岩、玻璃用石英砂岩、凹凸棒石粘土、熔剂用蛇纹岩、硫铁矿、岩盐、芒硝、磷矿等一大批大中型矿床,找到20余处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以及大型的二氧化碳气田和钽铌矿。
随着工农业建设和社会发展,江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并形成以建材、能源、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以及其它非金属为主的矿产资源特色和优势。2003年底,已利用矿产地362处,占矿产地总数的66%。2006年末,全省矿山企业利用矿产56种,共有矿山企业2943个,从业人员28.61万人。各类矿山企业生产矿石总量2.21亿吨,工业总产值达232亿元。
三、江苏代表性矿床
江苏矿产资源分为3个大类8个亚类,主要矿种中代表性矿床有百余处。
附:江苏省矿产资源分类表
江苏省矿产资源分类表
矿产分类
主要矿种
能源矿产
煤、石油、天然气、地热水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
铁、钛(金红石)
有色金属
铜铅锌钼
贵金属
金银
稀有金属及稀散元素
锶铌钽锗
非金属及
其它矿产
冶金辅助原料
熔剂用灰岩熔剂用蛇纹岩蓝晶石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英岩萤石铸型用砂
化工原料非金属
硫铁矿磷矿盐矿芒硝制碱用灰岩含钾砂页岩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
水泥用灰岩石膏高岭土陶土膨润土凹凸棒石粘土保温材料粘土铸用玄武岩珍珠岩饰面用大理岩玻璃用砂岩方解石硅灰石蓝宝石水晶
二氧化碳气
(一)能源矿产
1、煤:
徐州贾汪煤田:包括韩桥、权台、旗山、大黄山等煤矿
徐州九里煤田:包括庞庄、夹河、张小楼、张集等煤矿
徐州丰沛煤田:包括三河尖、龙固、姚桥、徐庄、孔庄、张双楼、龙东、丁楼等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