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稳步回升。截至目前,金银铜锡镍等重要有色金属涨幅均超30%。原油、农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原因,分析认为,一方面,全球经济正发生诸多结构性变化,国际市场对美元信心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为保护本国产业发展和刺激经济,各国加大了对国内生产、绿色转型的投资,导致原材料需求激增。
黄金领涨市场
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来到历史高位。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新兴市场央行购买黄金以应对美债规模持续扩大以及资产荒,同时地缘政治冲突也带来大量避险需求。
中金公司研究部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研究负责人李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黄金是全球定价的大类资产,长期以来欧美资金起定价主导作用。进入2022年,黄金定价权似乎开始发生边际变化。欧美黄金ETF持仓持续流出,主要欧美央行也没有明显增持黄金,但黄金价格却持续上涨并创历史新高,反映欧美资金对黄金的定价能力下降,亚洲资金的市场影响明显增大。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央行分散配置资产以降低风险。同时,央行购金也伴随着民间购金潮,中国市场相对海外市场的黄金价格溢价明显扩大。
全球金属市场持续大涨,铜价创下历史新高。受益于绿色能源转型、电动汽车行业和包括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应用需求增加,铜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
中信建投证券金属新材料首席分析师王介超认为,小金属迎来牛市。在供给端,小金属通常面临更高的资源稀缺性。在需求端,小金属在新兴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且需求弹性及价格弹性更甚于基本金属。
做好风险管理
4月份,世界银行发布《全球大宗商品展望》指出,倘若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升级,爆发大规模冲突,能源供应受阻,推高能源产品价格,将导致全球通胀再次走高。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表示,行至5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多跌少,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市场领涨,铜和黄金再创历史新高,商品价格波动加剧。
面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专家提醒企业重视做好风险管理,要善于运用期货期权工具做好价格对冲。随着2023年底期货品种注册制的全面落地,我国期货市场的总期货期权品种数超130个,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