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14:54发布于四川甘孜日报社康巴传媒中心官方账号
今(29)日
《四川日报》
市州观察板块
甘孜州强投资组建“项目加工厂”
文旅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农业保护和发展
飞地经济、托底性帮扶
法治助力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
全文如下
(上下滑动查看)
近日,在甘孜州项目投资工作现场会上,一款包装精美的“康巴黄金小麦挂面”亮相。在产品介绍中,“四倍体甲着小麦”“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等描述引人注目。
“甲着小麦是来自甘孜州巴塘县的特色品种,黄酮含量是一般小麦的2至3倍,富含类胡萝卜素,特别是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四倍体小麦,营养价值非常高。”四川甲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蕾告诉记者。
到2023年,巴塘县的甲着小麦种植范围已经扩大到150亩,收获甲着小麦2万多公斤。在此基础上,四川甲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对甲着小麦进行商业化开发,今年1月,以甲着小麦为原料的“康巴黄金小麦挂面”正式上市。为了更好地对该品种进行研究推广,2023年10月,巴塘四倍体“甲着”小麦甘孜州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甘孜州打造“省内最大的功能性小麦生产基地”的愿景由此展开。
开展普查收集工作、建设保种基地、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经营主体……巴塘甲着小麦的“重生”,是甘孜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甘孜州持续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2021年到2023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中,该州共发现6个新种质资源,其中玛格绵羊、勒通绵羊、亚丁牦牛和巴塘中蜂已审定为国家畜禽遗传品种资源,朵洛山羊和得荣中蜂已进入国家畜禽资源鉴定程序。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目前甘孜州已建立九龙牦牛、藏猪、藏鸡3个国家级保种场(区)以及西藏山羊保护区、藏猪备份场2个省级保种区和备份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除了建立“甲着”小麦甘孜州专家工作站外,甘孜州还综合运用先进育种技术和手段,培育出“康青”系列青稞新品种和“康玉”系列玉米杂交种,其中“康青9号”被列入2023年四川省青稞主导品种。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要求,甘孜州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参与特色地方品种开发,促进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全州已有种业企业14家。
据介绍,接下来甘孜州将重点推进甲着小麦的开发利用,构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力争将其打造为甘孜州“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的示范工程。
3月11日,位于炉霍县虾拉沱镇的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飞地”产业园内一片忙碌。“我来自瓦达村,已经在这里工作7年,每月务工费有4500元,村上还会每年分红。”在园区务工的其吉告诉记者。
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飞地”产业园,是炉霍县139个行政村的集中“产业地”,以“众筹+飞地”的模式建成,帮助该县打破了农牧业“小而杂”“零而散”、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等发展壁垒,实现村级产业项目全覆盖。
“成都市锦江区帮扶队伍组织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与各村一起众筹资金,每个大棚投资30万元;此外,我们还引进甘孜州盛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资金6000万元,在炉霍成立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有机蔬菜种植。”炉霍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蒋亚介绍,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飞地”产业园已建成大棚301座,每年固定分红700余万元,216名当地群众在园区务工,人均年收入约4万元。2023年,飞地园区实现产值4617万元,并已纳入甘孜州三大流域六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成为炉霍产业核心增长极、甘孜州蔬菜保供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锦江区还发动社会力量,从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中,聘请了一批“荣誉村长”,以爱心捐赠、商业租赁等多种方式,众筹资金和“智力”,壮大帮扶力量。
截至2023年,炉霍县已选聘“荣誉村长”46名,累计募集资金1200余万元,实施产业、教育、医疗等各类帮扶项目1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