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经济、新金融和新技术的不断深度融合,商业模式的重大改变推动了新一轮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推进商业银行向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而交易银行因其“轻资本、高流转、高黏性、弱周期、低风险”等特点,不仅被业内视为主导未来十年商业银行经营思维和业务模式变革的新方向,更是成为商业银行公司银行业务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那么究竟什么是交易银行?交易银行的特征有哪些?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发展交易银行呢?......
什么是交易银行?
交易银行服务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整合银行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
交易银行所涉及的产品、服务范围广泛,相应的业务流程也较复杂,横跨银行前中后台多个部门,这就需要银行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协同服务能力。再者,银行要提供一站式的交易银行服务,离不开完善的技术支撑。
2.从产品导向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
交易银行将企业客户作为立足之本和发展之源,注重对企业需求的精准把握,围绕企业经营特点和真实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方案的设计,并整合行内资源从结算、融资、咨询等多维度对客户进行服务。
3.嵌入企业日常经营,具有强连接性。
对于交易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回归根本就是回到传统结算本质,这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交易银行服务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销售银行的信贷、票据、信用证等产品,而是把产品和服务嵌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当中,以客户为导向提供服务、满足需求,深化客户服务的深度和黏性。
财资君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发展交易银行?
第一驱动力是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减弱。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银行的传统市场不断被蚕食,银行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减,银行一方面在创新方面受到强监管的约束、组织架构的制约及自身研发投入的限制,缺乏复合型产品和综合性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相比,其在产品的创新、市场嗅觉和敏捷调整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国内银行专利保护意识较弱以及配套法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银行产品、服务经常出现“跟风”现象,容易被复制和模仿。目前银行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难以创新出不被复制并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弱,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第二驱动力是银行面临资本压力,需降低资本消耗。
在资本补充压力和规模扩张需求的相互制约下,交易银行业务带来新的解决路径,因为交易银行资本占比小,经济资本回报高,能够促进银行由传统的高资本消耗、高成本投入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轻资本、集约式的轻型发展模式转变,以相对较少的资本投入驱动较大的金融资源,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降低资本消耗的选择。
第三驱动力是银行负债成本提升。
交易银行具有高客户粘性的特性,良好的客户基础能够带来存款的稳健增长,缓解银行负债成本提升的压力。
第四驱动力是银行存贷利差缩窄。
发展交易银行的挑战和机遇有哪些?
挑战:
1.业务流程梳理及整合难,打破传统的业务流程存在一定的阻力,以及如何将风控模型嵌入交易银行业务线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
2.跨业务条线的IT系统建设与整合难度高,专业人员、技术等资源不足等,而IT系统建设、人员、技术等各项资源都是决定能否为企业提供交易银行服务的硬指标,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交易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
机遇: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当前要务,而交易银行正是立足于的企业经营而服务,满足交易需求,加之交易银行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大趋势,可以说,金融体制的改革成为交易银行发展的重要机遇,商业银行只有拥抱新技术、新思维,顺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才能在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内交易银行组织架构模式有几种?
第一种模式:总行一级部门模式。该模式一般是将行内原有的现金管理部、贸易金融部等进行整合,在总行层面成立交易银行部进行整体统筹规划,打破部门间的束缚,增加对分行业务经营的垂直管控力度。
第二种模式:总行公司业务部下设二级部门模式。除总行一级部门模式外,这种模式也被少数银行采用,其中以中信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为典型代表。在公司业务部下内设交易银行部门这种模式虽然使得公司银行交易银行的产品和客户结合得更为紧密,有利于商业银行系统性落地和执行交易银行业务,但是交易银行本身的业务定位要弱于总行一级部门模式,可能也会产生与其他部门协调困难的问题。
第三种模式:事业部制模式。交易银行一般是一些产品的整合,但是交易银行事业部制模式,不仅仅将交易银行定位为产品部门,也会把客户拓展、风险管理、后台运营等放置在里面,它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业务体系。国内典型的银行代表是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
国内交易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有几种?
国内交易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主要有五个类型,分别是:以现金管理为核心、以产业链或供应链为核心、以贸易金融为核心、以平台金融为核心和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
其中以现金管理为核心的业务模式是将商业银行最传统最基础的业务——现金管理作为切入点,通过以现金管理为核心带动并延伸发展其他业务;
而以产业链或供应链以及贸易金融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反映了银行服务重心向企业经营交易环节的方向转变。因为产业链或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将自身的产品服务打散后,依照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间的交易链、价值链特征及共性需求进行业务流程的设置及产品的重新组合;
而贸易金融是为国内或者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提供的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
第四个,以平台金融为核心的业务模式是在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下商业银行布局平台战略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新模式,与传统业务模式相比,以平台金融为核心的业务模式不管是经营风格还是体量上均存在差异,因此目前银行采取此模式的占比较少,但这也是会未来平台化模式发展下很多银行在创新过程中会去尝试的一种模式;
最后,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模式是围绕企业客户的交易流程和交易需求,提供覆盖全过程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有助于提高交易银行服务水平,这种模式目前也是受到了不少银行的青睐。
交易银行服务平台的四大清结算模式是什么?
交易银行服务平台的清结算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银商模式、三方支付模式、跨行模式、清算中心模式。
第一,银商模式。银商模式是指平台通过与一家或多家银行进行系统对接,由银行为平台进行清结算的模式,会员体系由平台提供,平台为会员提供支付服务,每个平台接入结算的银行只处理持有本行账户的会员的资金结算业务,日终平台根据记账结果,通过人行大小额系统进行各个接入结算银行之间的资金头寸调拨,手工实现跨行清算。
第二,三方支付模式。三方支付模式是指平台通过接入第三方支付公司,间接实现跨行清结算,并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清结算服务。
第三,跨行模式,即市场通。跨行模式是指银行为平台提供一套子账户体系,与平台的会员体系进行协同对应,会员可以通过将子账户与其自有他行的银行卡或账户进行绑定,来实现跨行的资金充值和提现,然后在统一银行的子账户体系内进行交易,由该银行提供所有子账户的清结算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未来拓展交易银行业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首先,是有效整合全行为客户问题。
业务转型并非仅限于改变业务重点和范围,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业务的组织管理方式方法。有效拓展交易银行业务不能仅限于设立专业部门,而应寻求从整体业务组织管理层面,通过重新调整业务组织架构和协调业务部门间和区域网络及渠道间的工作关系,最终实现“整合全行为客户”的目的。从而有效解决以客户为中心,把有关银行各业务条线能提供的各种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客制化的方式整合成能更有效针对和解决客户难题的服务方案。
其次,是协同效应的发挥问题。就概念而应,所谓协同效应(SynergyEffects),简单地说,就是“1+1>2”的效应。协同效应可分外部和内部两种情况,外部协同是指一个集群中的企业由于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和特定资源,因而将此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取得更高的赢利能力;内部协同则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