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国科技馆推出的中考串讲中,科技馆的全岗辅导员都对这几件展品进行了深入讲解。有图为证哟……
下面是针对今年试题所涉及展品的深度解析。
展品介绍:
这件展品叫做手蓄电池,通过操作这件展品我们可以探索电池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展品前有两组金属棒,每组金属棒的材料分别是铁、铝和铜。在两组金属棒之间连了一个检流计。我们伸出双手,分别握住不同材料的金属棒,就会看到检流计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
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手上有汗液,汗液是电解质,由于不同材料的金属活泼性不同,当握住不同材料的金属棒时,汗液便和金属发生了化学反应,使电子在不同的金属间转移,铝比铁活泼,而铁要比铜活泼,在握住不同材料的金属棒时,电子就会由性质活泼的金属转移到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一侧,从而形成电流。
18世纪末,意大利医学教授伽伐尼根据金属与蛙腿接触时会引起蛙腿抽动而提出了“动物电”的概念。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动物电”的概念是错误的,电本质上是由金属的接触产生的。只要将相连接的两种金属浸在液体或潮湿的物质中,就会出现电现象。伏打把两种金属片之间夹上浸透了盐水或碱水的纸或皮革,再把几十个这样的单元叠置起来,便可从其两端引出强大而持续的电流,这就是著名的“伏打电池”。
在伏打之前,人们只能应用摩擦发电机,运用旋转以发电,再将电存放在莱顿瓶中,以供使用,这种方式相当麻烦,所得的电量也受限制。伏打电池的发明改进了这些缺点,使得电的取得变得非常方便。“伏打电池”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持续电流,把电学的研究由静电引入动电,引发了电化学、电磁联系等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
考点解析:
当左手握住铁棒,右手握住铝棒时候,铝相对于铁来说,金属活泼性更强,所以右手端的铝更容易失电子。电子从右手端流向左手端。当右手改握铜棒时,因为铁比铜的金属活泼性好,所以这时候左手端的铁更容易失去电子。电子从左手端流向了右手端,所以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此题考查的是不同金属的化学活泼性不同。答案应该是产生电流的方向是否与金属棒的材料有关。
福船这件展品位于中国科技馆一层华夏之光展厅。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最早出现于宋代,而明代时,福船为主要战船。福船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优良战舰。
此外,福船采用了平衡纵帆作为推进器。可以根据风力大小卷放帆面,即使帆面有许多破洞,仍能维持良好的受风效果。其转向工具则是采用了平衡尾舵,舵悬挂在船尾的位置来控制船行进的方向,遇水深处时下降,水浅时上升,因地制宜非常方便。它的系泊工具为四爪铁锚,将四爪锚放到海底,处于平卧位置,至少有1—2爪插入泥沙,因而具有相当的抓力。起锚时,把船拉到沉锚的上方,使锚杆成为垂直位置,4只锚爪向上,易于脱离泥沙、提出水面。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浮力及其概念的理解。
(1)水密隔舱,潜艇。
(2)因为福船的底部并不是一个长方形而是一个V字形的船底,因此利用计算体积方法来估算排水量并不合理。正确的算法是利用二力平衡的概念:当福船漂浮在水面之上时,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大小相同。而根据浮力的定义:浮力等于福船排开的水的重量。因此其排水量等于船自身质量。由题目可知船的最大载重量为1170吨,所以其排水量为1170吨。
这件展品叫做电磁屏蔽玻璃,其形状为一个小屋,其整体为金属制成,其中一个墙面为特殊的玻璃,即是电磁屏蔽玻璃。这个展品能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如果不相信我们可以试一下。
我们知道具有空腔的金属导体在静电平衡状态下,不仅导体内部场强为零,而且腔内场强也为零,因而置于腔内的物体不受外界电场的影响,这种作用叫静电屏蔽。
如果整个屋子是用金属制成的,当然在屋内不会有信号,可是玻璃并不是导体,却如何起到屏蔽的作用呢?实际上电磁屏蔽玻璃是在玻璃的表面镀金属铟、锡、铜离子膜层,形成肉眼看不见的金属膜层,构成了一个空腔的金属导体,所以起到了电磁屏蔽的效果。
器材:手机
实验步骤:
检验方法:
若将门打开,手机可以打通,将门关上,手机也可以打通,证明电磁屏蔽玻璃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