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青年女科学家让原子“重新归队”,为催化剂“逆天续命”

催化剂是工业“维生素”,约有85%以上的化学品生产都需要催化剂“辅助”。其中多相催化剂在目前工业中使用比例最高,占80%左右。但多相催化剂始终面临因高温烧结或浸出流失而导致的失活问题,因此延长其寿命是催化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

浙工大化工学院青年女科学家林丽利教授巧手让原子自发排布,实现了催化剂高温逆烧结的重大突破,成功解决了多相催化剂烧结“失活”难题。

高温“失活”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是最常见的一种多相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且易回收再生,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品、清洁能源和药物的工业生产,以及污染物消除和光催化反应等。

但金属粒子在高温或反应过程中是动态变化且具有移动性,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很容易聚集长大。这种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德国籍物理化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发现的熟化现象——“奥斯特瓦尔德熟化”加以解释。高度分散的金属微粒经过“奥斯特瓦尔德熟化”以及迁移合并发生高温烧结,导致金属表面积的损失从而失去活性,是目前工业催化剂失活的主要成因之一。

将烧结团聚的催化剂负载金属再次分散恢复活性是逆热力学过程,往往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处理流程。如何破解催化剂烧结失活难题,延长寿命,科学家们从未停止探索。

遇“强”则散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陶斯特(Tauster)等提出了“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

“这是多相催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SMSI能够调控金属粒子在载体表面的分布和电子性质,进而影响催化行为。”林丽利说,“SMSI效应还可以提高金属颗粒在载体表面的迁移能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温下的金属烧结。”

这一原理被科学家们广泛应用到不同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中,但挑战仍然存在。“SMSI效应仅能加强金属粒子的动力学稳定性,一旦温度升高提供的能量超出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粒子的能量势垒,烧结失活还是会发生。”林丽利说。

2018年,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团队发现氮掺杂碳是一种可以在高温下将贵金属纳米颗粒转化成单原子的载体材料,可实现金属粒子逆热力学的自发分散。这一工作为抗烧结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维度。

千万中觅寻“对”的载体

研究的关键就是开发出一种新型“载体”,这种载体和金属催化剂的相互作用要强于金属原子自身之间的相互作用。

林丽利教授在碳化钼负载催化剂领域深耕多年,先后开发了原子级分散的铂-阿尔法碳化钼、镍-阿尔法碳化钼催化剂,实现了低温甲醇重整高效制氢(NatureJACS)和硝基化合物低温抗一氧化碳中毒、选择性加氢(NatureNanotechnology)等重要反应,取得了系列突破性创新成果。

研究中,她发现立方相碳化钼表现出了极强的SMSI作用,显著地稳定了单原子级分散的金属中心,并可以诱导界面电荷转移,影响金属中心的催化性能。

这让林丽利看到了一种新载体的“影子”:氮化钼和碳化钼具有相近的晶格结构和电子性能,那是否可以用氮化钼为载体,构造更为适合原位研究的模型催化剂,以强化碳化钼,氮化钼等功能载体与负载金属的相互作用呢?

成功!实验完美呈现“降维”变身

氮化钼与负载金属的相互作用究竟如何?要给出这个答案,需要一套严密的科学理论建模计算和实验手段进行验证。

根据理论计算和动力学模拟,林丽利发现在镍与氮化钼的强相互作用下,3D金属镍颗粒可以自发地在还原的氮化钼表面分散成2D的片状结构。

但在氧钝化后,氮化钼载体上以及可还原性氧化物—氧化铈载体上的金属镍颗粒都不能发生逆烧结现象,粒子仍以3D结构存在。

“这个结果表明金属镍与氮化钼材料之间的SMSI效应是驱动逆烧结现象发生的关键因素,”林丽利解释道,”理论计算论证了在氮化钼上负载金属粒子发生逆烧结的可能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金属Ni

颗粒可以自发地分散在还原的氮化钼表面

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实验证明。林丽利先以液相法制备均匀分散的直径为4纳米镍纳米粒子,再制作成4纳米镍/碳化钼的模型催化剂,之后借助原位X射线光谱与二次电子显微表征技术对4纳米镍粒子在氮化钼载体上的分散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了。

实验结果和林丽利预想的完全一致。镍纳米粒子在高温扰动下自发地在氮化钼表面逐渐由3D结构向2D薄层粒子转变。也就是说,氮化钼在高温下抑制金属烧结的同时,还能将金属粒子撕裂铺展浸润,实现逆烧结。

环境二次电子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监测金属镍粒子在氮化钼上的再分散过程

不仅如此,根据实验结果,林丽利发现逆烧结过程的发生不仅改变了金属的几何结构,还调变了负载金属镍的电子性质,改变了金属镍在二氧化碳加氢中的“喜好”。因为传统的负载型金属镍催化剂是以产物甲烷的生成为主导,而在氮化钼上以2D薄层分布的金属镍催化剂完全失去了生成甲烷的性能,高稳定性、高选择性,实现了二氧化碳定向转化为一氧化碳。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顶级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

“虽然载体对负载金属的功能化作用研究较多,但是目前载体与负载金属间作用力强于金属内在晶格作用的功能性载体仍较为罕见,这项研究进一步扩展此类具有热力学稳定负载金属能力的功能性载体范畴,发展出一套简单便捷合成原子利用率高的高分散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方法。为后续催化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思路和新的方向。”林丽利说。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2002140)、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编号:2019QNRC001)资助。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邮编310014|查号台0571-88320114|

THE END
1.催化剂中毒或失活后怎么办?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是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活性下降甚至丧失活性而惨遭废弃。那么造成催化剂活性下降的因素有哪些?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呢? 催化剂失活可以分为中毒、沉积玷污、烧结、活性组分流失四类,并且针对不同的失活因素具有不同的活性恢复方法。 https://www.cnpc.com.cn/syzs/lyhg/202410/591ad14005a04e4ebe16149e0eafa26f.shtml
2.催化剂失活原因有哪些催化剂失活了怎么再生→MAIGOO知识当然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每一种催化剂失活并不仅仅按上述分类的某一种进行,而往往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引起的。 二、催化剂失活了怎么再生 一般工业催化剂再生的规律是每再生一次其活性都要比原有活性有所下降,再生后催化剂的操作温度明显高于再生前的,此外,失活催化剂也不可能频繁地无止境地一次https://m.maigoo.com/goomai/262694.html
3.第三章催化剂失活.ppt催化剂失活数学模型--不同形式的失活动力学方程 除了上述四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是反应物和产物都可造成催化剂失活,平行串联失活 确定独立失活速率--间歇固体、间歇流体 这里考虑一级反应、一级失活的情况(反应速率以单位催化剂质量定义):与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Weight of the catalyst Volume of the reactor 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415/161632861.shtm
4.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方法通过长链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可制取低倾点、高粘度指数、低挥发度的馏分油组 分,所以开发异构脱蜡催化剂再生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意义是相当 重要和深远的。[0003] 炼油化工过程使用的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活性会逐渐降低,即催化剂失活,归纳 起来原因一般分为结焦失活(造成催化剂孔堵塞)、中毒失活(https://www.xjishu.com/zhuanli/59/CN104588094.html
5.Pd/C催化剂失活的问题有机小木虫Pd/C催化剂失活的问题作者 yangzhezhou 来源: 小木虫 200 4 举报帖子 +关注 通常,酸性条件有利于钯碳催化剂,但是 在碱性环境下,特别是胺类,或者含氮杂环等参与的反应,钯碳活性会降低,甚至失活, 是什么原因呢?N与Pd配位导致失活? 能否提供相关文献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https://muchong.com/html/201606/10403013.html
6.使用催化剂评价装置时催化剂发生失活的原因是什么?催化剂评价装置中的催化剂失活可分为两种:暂时失活和长期失活,暂时失活主要是由于焦炭堵塞了孔径和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基本上可以在高温下回收,长期失活是指催化剂结构的改变或活性中心的化学反应,包括重金属中毒和催化剂的水热失活。 1、重金属中毒使催化剂失活 https://www.chem17.com/tech_news/detail/2374245.html
7.催化剂的失活可分为()。多项选择题 催化剂的失活可分为()。 A.老化 B.结焦 C.中毒 D.钝化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bdb2c034c604441f871a4722b69e3794
8.什么是催化剂的失活?催化剂的失活原因有哪些?盖德问答催化剂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的失活。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催化剂中毒。某些物质与催化剂作用破坏了催化剂的催化效能,这些物质通常是反应原料中带来的杂质。(2)催化剂结碳(结焦、碳沉积)。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在催化剂表面上沉积一层含碳化合物,减少了https://m.guidechem.com/wenda/question/detail818118.html
9.铂金催化剂失去活性的原因催化剂百科但是,如果考虑积炭首先沉积在仅占催化 剂表而积不到L %的活性表而上的话,那么,可以认为积炭是促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因素。 2、铂晶粒的凝聚: 用气体脉冲色谱法测定得到有关新鲜催化剂和失活催化剂的铂金属的分散状态知识。结果表明,失活崔化剂铂分散度比新鲜催化剂低,催老失活催化剂的铂分散度由 新鲜催化剂https://www.gz-jychem.com/news/170.html
10.科学网—催化知识普及探讨系列帖——催化基本概念金属-载体强互作用(SMSI)表现在不同载体对表面金属粒子催化反应活性上的影响,其本质上是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的化学变化和几何结构变化的综合效应,这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但传统观点认为:低温还原的催化剂活性好。 9.催化剂失活 催化剂失活指催化剂在使用中会因各种因素而失去活性的现象,催化剂的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13&do=blog&id=7628
11.美罗培南催化加氢反应用Pd/C催化剂的失活及再生研究由于生产工艺不同,原料中含硫化合物造成的硫中毒也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以上失活原因,采用了不同方法对工业失活催化剂进行再生,对比发现经过40%甲醇溶液再生处理后效果较好,失活催化剂的催化转化率从87.55%提高到98.6%,选择性从25.87%提高到76.06%。对再生后催化剂进行ICP,BET,H_2-O_2滴定等表征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010-1018315838.nh.html
12.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树脂耐高温树脂1.3 DH-01催化剂失活原因及注意事项 1.3.1 DH-01催化剂失活原因 ⑴原料中所含杂质(金属阳离子、碱性物质和硫醇硫醚等物质)所造成的。 与金属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R—SO-3H++M+→R—SO-3M+H+ 碱性氮化合物的中和反应:R—SO-3H+ + NH3 →R—SO-3NH4+ http://www.china-ier.com/mobile/mNewpro.aspx?id=DA36149853AF8D4D&a=s
13.玻璃窑炉SCR脱硝工艺与常见问题解决方案(2)催化剂失活问题 催化剂失活一部分是以化学失活为主的可再生失活,另一部分为物理性失活为主的不可再生失活。其中可再生失活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碱金属粘附堵塞以及化学中毒,玻璃生产的原料中有石灰石、纯碱、硼酸等物质,因此烟尘中含有大量的碱金属(以Na2O为主)、重金属(以砷、磷为主)等,这些物质长https://www.glacn.cn/wpc/show-htm-itemid-287.html
14.汪澜:SCR技术作为最成熟应用最广的脱硝技术将势在必行另外,催化剂选择性的量度,是指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某种目的产品所用反应物的量占转化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影响催化剂选择性的因素,除活性组分外,还与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定位与分布、微晶的粒度大小以及与催化剂或载体的孔容、孔径分布等因素有关 催化剂失活是导致SCR脱硝效率降低的重要因素。汪澜在报告中指出,催https://www.ccement.com/news/content/73879899872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