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近20家网点又见保险员工穿银行制服卖银保

2010年11月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2011年3月,保监会、银监会又联合发布了《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再次强调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当初就是为了解决银行网点部分销售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防止由于片面追求短期收益而引发销售误导,损害客户利益。”业内人士表示,整治规定出台后银保市场确实规范了许多。

近日,记者暗访三镇近20家银行网点发现,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银行售卖保险的约占七成,违规驻点现象又有所抬头。

想搞清楚银保可能需要“铜墙铁壁的知识结构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保险员工挂上银行胸牌

22日下午,记者来到一家银行钟家村支行,一入大厅,便有人询问需办理什么业务。记者表明想购买银保产品后,从服务台走出一位短发女性,身着与银行职员相似的服装,挂着“建行电子银行”的胸牌。她将记者引到大厅后面的一个房间,关上门后,开始向记者推销产品。

当记者询问其是否为银行员工时,她明确表示自己是保险公司的员工。“保险公司员工不是不能在银行驻点吗?”这位保险公司员工笑着反问:“那为什么武广可以卖别的牌子衣服?”她进一步解释,“这就是招商引资,是银行跟保险公司的合作。”

22日上午,建设大道上一家银行支行,向记者介绍银保产品的竟是招商证券的陈姓员工。她表示自己不是银行的,“我是招商证券驻点在这里的,来了两三年,也融入了这里”。其胸牌挂的是“大堂经理”。

在丁字桥的一家银行网点,农银人寿的员工也挂着“大堂经理”胸牌推销着保险。当记者问他为何能佩戴银行“大堂经理”胸牌时,他解释“因为长期都在这里,所以就戴着了。”

武珞路上一家银行百瑞景支行,也有太平洋保险的员工在此驻点。

驻点在汉阳一家国有银行的李姓男士在记者询问时,称自己是太平人寿员工。当记者提出在银行驻点卖保险是否违规时,他转身背对记者整理资料。

记者再次追问,他仍一言不发。而记者再问及产品情况时,他立马转过身来向记者介绍起来。

总是“正好有一款产品适合你”

记者每走进一家银行咨询银保,推销人员都会询问倾向于何种类型产品。当记者告知个人信息和需求后,几乎每次都会“非常幸运”地被告知,“正好有一款产品适合,就好像是为你量身订制的。”

记者在不同银行网点介绍了自己不同的需求倾向,推销员竟推荐了同一款产品—生命红上红C款两全保险(分红型)。

一周前,在一家银行武珞支行,记者表示想要收益较高的保险,万姓“大堂经理”告诉记者,该款产品“收益率第一,分红可达6个点。”

23日上午,在某银行中南支行,记者表示想要保障型的产品时,该行的吴姓客户经理推荐的也是同款产品,并表示该产品保本、保底,“大家都在买,你跟着买就是了。那么多人难道会错?连合同都不用看。”

但记者问及是否还有别的产品可供选择时,推销人员回复,“目前只有这一款。”

收益:可以说,不能写

在建设大道一家银行支行,一位陈姓女士向记者推销农银人寿的农银旺旺财两全保险(分红型)(A款)时说,“收益率可达到5.98%,这还只是固定收益,还有分红。”当问到是否会在合同中标注收益率时,她表示“不会出现在合同中。”记者不解:不会写在合同中又如何能说收益是5.98%?,她表示“反正就是这个点。”

在丁字桥,农银人寿的推销人员则对此解释,5.98%是去年包括分红的总收益,以后不好说,“但应该跟这个差不多”。

暗访中,多数营销员都表示收益可以达某个点数,但“收益不确定”、“不会写在合同里,就算录音也没用。”

昨日,湖北省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欢迎媒体与保险消费者对此现象进行监督。协会将加强与湖北省银行业协会的合作,加强对市场的巡查力度。一旦查实此类现象,将依公约进行处理。”

链接>>>弄清银保,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暗访中记者发现,要弄清楚银保产品的情况并非易事。

22日下午,在一家银行汉阳支行驻点的太平人寿营销员向记者介绍“财富成长1号”银保产品,年交1万元,连投10年,再放5年,“取出时会有本金10万元、10%的固定收益、分红收益及一份保险”。

“收益10个点”,到底是意味什么?

兴业银行中南支行的理财经理提醒,“所谓10个点,他没跟你说清楚。第一年是10个点,但第二年又投入1万,但仍获得1000元,即收益率在10年里逐年递减,到第十年只能拿1个点。”

她还表示,“保险是诸多金融产品中最复杂的一类,消费者不问,营销员往往就不会说。”她打趣道,想搞清楚银保可能需要“一个铜墙铁壁的知识结构和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一家保险公司的“红上‘鸿福’”宣传单上写自购买10日后即返3200元,再隔年返1600元,“交五次,返终身”。一位姜姓营销员一再强调“收益丰厚”,但当记者反复问到本金何时返还时,她才说本金已包含在1600元中。

暗访中,大部分保险营销员都持“收益说”,强调银保至少比定期储蓄收益高,有时分红收益也相当可观。对此,民生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则认为应侧重“保障”,认为银保收益微乎其微,和定期差不多。(见习记者林敏)

THE END
1.银行保险市场报告:中国经济稳健增长,银保市场需求扩大1990年代中至2000年代初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银保业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逐渐加强,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同时,一些外资保险公司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推动了银保业务的发展。 https://yhresearch.cn/news/8226/bancassurance
2.保险公司为什么可以卖理财产品首页>保险公司为什么可以卖理财产品 投连险的费用主要包括初始保费、风险保险费、账户转换费用、投资单位买卖差价、资产管理费、部分支取和退保手续费等,根据产品的不同上述费用的收取也存在差异。对于购买分红险的投保人来说,相比投连险和万能险,分红险与投资市场的挂钩较小,投保人承担的投资风险也比较小,是投资类保https://www.shenlanbao.com/he/1139830
3.为什么要在银行卖保险保险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服务。 为什么保险公司不扩张自己的地盘,反而喜欢在银行里面坐享其成,卖了多少个亿。 有个培训老师说了,卖保险卖的是一种情怀,卖的是客户的期许。 自古以来,老百姓相信银行,相信政府,不相信保险公司,一提到保险就有抵触情绪。 https://www.jianshu.com/p/16b7f127b3ca
4.金融知识普及读本《金融知识普及读本》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条法司、货币政策司、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支付结算司、货币金银局、国库局、研究局、征信管理局、反洗钱局等司局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支持下,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牵头组织编写,上海总部、武汉分行、广州分行、西安分行等分支机构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 https://tlct.tongliao.gov.cn/chengtou/c100206/2015-10/13/content_c3e60e3101fa43d68fd686b910b6294c.shtml
5.最近去银行,为啥客户经理爱给你推销保险?今年上半年,银保渠道正在成为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的发力点。银行和保险正在擦出怎样的火花?你会在银行买保险吗? 银行不卖理财卖保险? 银行卖保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过去不受待见的保险产品正在被人重新审视。在某省会城市国有行工作17年的资深客户经理吴鑫(化名)感到,今年保险比往年好卖不少。“今年一季度趸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27308
6.银监会出新规:严禁保险公司人员进入银行卖保险鉴于有保险公司在银行设置的销售渠道,存在客户存款变成保险等问题,上周末有媒体报道称,银监会已向各地银监局和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叫停银保驻点销售,每个银行的保险销售网点只能代理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的产品。11月6日,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北京的一个国际金融论http://money.sohu.com/20101108/n277225363.shtml
7.银保销售忽悠成瘾国有银行行长揭露保险销售黑幕上岗的第一个月,我没有卖出一份产品,作为新人总被安排去做些打杂跑腿的工作。 以后的时间里,我慢慢琢磨出业绩提升的门道--让客户云里雾里,反而容易把产品卖出去;相反,跟客户解释得越明白,越难卖。 如何做到"云遮雾绕"? 一是把银保产品"包装"成银行产品。银保产品其实是保险公司推出的业务,与银行理财产品不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30/15/885042_42512453.shtml
8.银监会规范商业银行代销业务银行卖理财要录音录像记者了解到,商业银行代销产品的范围所提及的金融牌照,具体为银监会颁发的《金融许可证》、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以及保监会颁发的《保险公司法人许可证》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法人许可证》。 根据监管规定,《通知》印发前,商业银行已经销售但不符合《通知》规定的代销产品,应在产品到期或兑付后结清,不https://news.cctv.com/2016/05/14/ARTIvPTstbrkugMaI880btXN1605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