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作文素材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韩愈师说作文素材,希望能帮到你!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写了《师说》这一千古佳文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大力宣扬从师的重要性。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韩愈的文名越来越高之后,朝迁将他派往东都洛阳国子临任教。韩愈在洛阳致力于古文运动,宣传儒学。但他到洛阳后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少年才子李贺。

传说,在元和二年(807年),18岁的李贺从近郊昌谷来到城中,带着自己的作品拜谒韩愈。当时,正值中午,韩愈宽衣解带正准备午休,门人递上了李贺的诗稿。韩愈在困倦中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首篇《雁门太守行》的开首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就使得韩愈惊叹不已。他立即请李贺到室上座。他们叙说良久,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顺利通过地方的初试,被地方保举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当时一些人忌妒李贺少负盛名,以李贺父名“晋肃”与“进士”谐意犯讳为由,剥夺了他参加殿试的资格。韩愈听说以后,特别写了《讳辨》一文,为李贺打抱不平。文中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遂不得为仁乎?”尽管韩愈的辨护很有力,但仍无多大效果。最后,李贺只能失望而归。

5、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梨,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入,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姓了韩。

7、《师说》针贬时弊,针以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对长者、权贵等权威的迷信。而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素材挖掘则用动态的、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为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时时留心,处处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能力。

9、“好为人师”出自《孟子·离娄下》,原文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是用来批评那些喜欢当别人的老师、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姿格的人。但是韩愈却不顾流俗,“抗颜为师”,招后进,办学校,排佛老,兴师道,不仅开一代学风、文风,更教育了一代新人,传承了千年文化。联想当今时代,面对传统文化的弱化,庸俗风气的泛滥,你问了吗?今天,我们是不是缺少“好为人师”的风气?是不是缺少敢于向流俗说“不”的“韩愈”?

10、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也能促进自己;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有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以独当一面,就有用武之地。请牢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作文素材适用话题:“各有所长”“自信”

作文素材精彩运用: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古人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师长,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着“礼贤下士”的原则,真诚地、虚心地向每一个孩子们请教,哪怕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问题,孩子们也耐心地、认真地、幸福地告诉我《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主要内容,《哈里波特》怎么怎么好玩,他们还会告诉我新建的儿童公园在哪……

1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作文素材适用话题:“真理”“盲从”“赏识”“学习”“合作”“帮助”

作文素材精彩运用: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每一个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有他光彩夺目的一面,作为教师,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孩子在赏识中点燃生命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

◆人物导语

●作家档案

韩愈:768年—824年

字号:字退之;因郡望昌黎,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时代:唐代

仕途: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作品:《韩昌黎文集》。其中有议论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诗歌,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早春》等。

名望: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其诗对宋诗影响极大,与孟郊等人被称为“韩孟诗派”。

▲贡献概述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体文,提倡散体文,主张文以载道,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人。古文家李翱、皇甫湜及著名诗人张籍、王建、贾岛、李贺均出其门下或受其提掖。

其作品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除贯彻其务去陈言和文从字顺的主张外,尤善于锤炼词句,推陈出新。

▲突出成就儒学

韩愈不仅是唐宋古文运动中的一员健将,也是由汉唐注疏之学向宋明新转变过程中的一位关键人物。他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在文学主张与创作理论上提出:

1、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道合一,以道为主。

2、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等诸家作品。

3、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5、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柳宗元《答韦中立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

裴度《寄李翱书》说:“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说:“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叶燮《原诗》说:“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皆愈为之发其端。”

皇甫湜云:“韩公愈茹古涵今,无有端涯。及其酣放,豪曲快字,凌纸怪发,鲸铿春丽,惊耀天下。”

THE END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节选自韩愈《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https://www.jyeoo.com/shiti/105cbb33-154e-4b15-a581-f1250b77e8f4
2.“是故无贵无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https://www.gushiwenwang.cn/juzi/108128.html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高考资讯(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习,使……学习)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325497.html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意思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也有活译成道存在的地方,就值得我们学习)指拜师不用管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道之人,都可以拜为老师向他学习.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6e4d805ec4800ceac0c8b6e20f5bae4f.html
5.《道德经》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第一部分: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昔之得一者,一的道理,在前面的章节讲道的时候已经讲到过,现在再加以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713/08/73698016_986317818.shtml
6.关于庄子的典故和寓言惠子闻庄生之语,竟大笑而去,是什么典故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不一会儿,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向孔子道歉:‘很对不起先生!我们以为是阳虎,故包围起来。现在才明白误认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孔子可谓通达权变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谁贵谁贱 弟子又问:“先生说,以道观之。无贵无贱,无大无小。那么有没有一定的是非标准呢?https://blog.csdn.net/zhoukuo1981/article/details/3987381
7.贵命与贱命的区分及其判断方法身旺财官轻,官不能制劫财,财反被劫夺,自然无财养命,无官荣身,故而而为贱。这里的官藏,不是指地支名字,而是指不见名字的地支藏干。 第三、贵显命局的归纳; 1、日主旺盛,官星衰弱,但四柱上见财星能生官星,主命主能管理财物,适宜从事与钱财相关的职业与工作。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amfdpDhmwf9nVxEJW1OtEOuitUSVgcBqH5kFR-_TbJ9E__
8."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https://m.gushiwen.org/mingju/juv_2978279e1479.aspx
9.翻译: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相似问题 英语翻译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意思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adf493556fa6f016b2ef3c95e1225e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