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3.无贵无贱

古:无论;今:没有。

4、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6、.小学而大遗

7.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结合,相当于“用来……的”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重点实词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③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④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3、从

①惑而不从师(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

四、重点虚词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C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A作代词,指代自己:将哀而生之乎

B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C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代词,有四种情况

B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C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D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A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B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

四、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中“师”同此)

或师焉(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

不耻相师(名词“师”表自动:学习)

君子不齿(齿:提及)

②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名词“师”由一般只连接动词不连接名词的“而”与动词“从”连接,用作意动: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用作意动:以……为耻。下文“则耻相师”中“耻”同此)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名词“师”带宾语“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用作意动:以……为师)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放在动词“解”之后充当宾语,用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处于主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愚”处于宾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卑”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卑贱的人,低下的人。“位卑则足羞”,是“以位卑者为师足羞”的意思。形容词“盛”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势盛位高的人。“官盛则近谀”是“以官盛者为师近谀”的意思)

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六、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句判断格式为:“……者,……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此句判断格式为:“……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②被动句

不拘于时(用“于”介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时”,表示被动,“于”相当于“被”)

③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惑”分别是“不知”、“不解”的宾语,其均借助“之”字提前。这里的“之”,是宾语提前的一个标志)

④介词结构后置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于师”、“于余”均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放在形容词“贤”后面作补语,“于”相当于“比”)

(5)省略句

问之,(士大夫)则曰:“……”

(6)固定句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省略句

1..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骐骥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远

2..蟹(有)六跪而二螯: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

3..輮(之)以(之)为轮:用火烤它把它做成车轮

七、1.D(A项为“接受”;B项为“因”;C项为“引荐”。)

2.B(①③⑤均为连词,于是,就;②为副词,只,仅仅;④为副词,才;⑥为连词,却。)

3.B(①②④⑤均为动词,担任,做;③为介词,替;⑥为动词,成为)

4.B(A项,①②都表现郑玄志于治学。C项,①是说因郑玄才高而被袁绍请到上座,没表现志于治学。D项,①陈述的是袁绍宾客对郑玄的印象,不表现郑玄志于治学)

5.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错,应为州郡长官因为不敢违背何进的意旨,就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

6.(1)郑玄认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3分。以:以为,认为,翻译成“因为”也可;无足:不值得;西:往西,向西。每处1分)

(2)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3分。质:询问,请教;疑义:疑难问题;辞:告别。每处1分)

(3)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4分。辩对:答辩应对;出:超出;表:外,这里指比问题本身更深广的内容;嗟服:慨叹佩服。每处1分)

通过阅读文言课文《师说》,并且通过译文的理解,我有了很多感触,也深受启发。

《师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就连圣人也有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因此当我们遇到问题不懂的时候,就应该不耻下问,不要觉得问别人好像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师说》当中的一个核心句子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就是说,但凡有道理的地方,就一定有老师的存在。按照最新的翻译来说,就是只有一定领域空间的地方,就有这个领域的能手。

是的,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奥秘无穷,领域繁多的。尽管一些人在一定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可是在其他领域毕竟存在生疏不懂的地方。当面临了其他领域的问题时候,就要懂得去请教其他领域的能手。而那些士大夫非常保守昏庸,而且好面子,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可是他们正因为耻于下问正一步步成为废材庸才,他们最终难逃遭淘汰的命运。

总的来说,《师说》绝对是一篇经典的文言课文,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领悟其中真意。

《师说》的中心思想

着重在论述师道的重要性,严正地驳斥士大夫们的恶意诽谤,抨击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思想障碍。作者在本文中所发表的如何求学的见解是极其精辟的。他对于读书求学的议论,很能够启发后人。

THE END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意思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也有活译成道存在的地方,就值得我们学习)指拜师不用管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道之人,都可以拜为老师向他学习.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6e4d805ec4800ceac0c8b6e20f5bae4f.html
2.是故无贵无贱的无是什么意思是故无贵无贱的无是什么意思晴朗的星星 精选回答 “是故无贵无贱”的“无”是“无论”的意思。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https://edu.iask.sina.com.cn/jy/2CZr7wKN6x7.html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高考资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师说节选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325497.html
4.关于庄子的典故和寓言惠子闻庄生之语,竟大笑而去,是什么典故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不一会儿,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向孔子道歉:‘很对不起先生!我们以为是阳虎,故包围起来。现在才明白误认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孔子可谓通达权变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谁贵谁贱 弟子又问:“先生说,以道观之。无贵无贱,无大无小。那么有没有一定的是非标准呢?https://blog.csdn.net/zhoukuo1981/article/details/3987381
5.平等:平权天赋普同一等我国古代的平等思想观念,既包括统治阶级中有识之士基于经世致用的平等设计,也包括劳苦大众在摆脱剥削、反抗压迫中提出的平等主张和口号。人无贵贱、刑无等级、男女平权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我们今天建构理想社会的宝贵思想资源基本价值取向。 万物齐一 无贵无贱http://www.wenming.cn/wmpl_pd/zmgd/201607/t20160726_3550753.shtml
6.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无足问于知和(1)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妄邪?” 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https://zhuangzi.5000yan.com/daozhi/216.html
7.A.尊贤而重士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尊贤而重士 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解析:A项,“重”,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看重”。B项,“贵”“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地位高的人”http://www.1010jiajiao.com/paper/timu/3205268.html
8.《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读书笔记(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 学识渊博,《史记》本传“其学无所不窥”· 有很深的厌世情绪《史记》本传“尝为蒙漆园吏”· 漆园吏不是政府官员,是较下级的执事人员,与孔子委吏乘田差不多一生主要活动在社会下层,生活穷苦清贫· “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 织屦,读音为zhī jù,意思是用麻、草、丝、革等为材料编织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029399/
9.翻译: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相似问题 英语翻译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意思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翻译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adf493556fa6f016b2ef3c95e1225e3f.html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节选自韩愈《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https://www.jyeoo.com/shiti/105cbb33-154e-4b15-a581-f1250b77e8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