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1、特殊的2、信用货币3、流动性4、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5、金币本位制6、19487、平行本位制8、无限法偿9、辅币10、商品、货币

1、D2、D3、D4、D5、D6、A7、D8、D9、B10、C11、D12、C13、A14、A

15、A

1、AB2、AE3、ADE4、CDEF5、ABCDEF6、DE7、BC8、ABD9、ABCDEF10、BDE

1、×2、×3、√4、×5、√6、×7、×8、√9、×10、×11、×12、×13、×14、×15、×

1、简称“币制”,是国家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流通有关各因素所作的系统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2、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的现象。

3、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唯一法定的计价、结算单位,是辅币的对称。

4.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主币的等分和对称,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

5.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

6.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无限法偿的对称,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1、答:

(一)传统的货币定义:

1、从货币的基本职能(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来定义:

指“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在金本位制下,货币定义为“通货”,即现金。

3、在纸币本位制初期,货币定义为通货和公众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二)现代的货币定义:

凡是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作为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而被普遍接受的手段就是货币。

2、答: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迄今为止,人们在货币职能方面的共识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充当交换的媒介,使交换更为便利;二是作为价值的贮藏手段,是财富的以保存和转移。在具体的表述上,货币的职能有多种说法。例如: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交换的媒介和贮藏财富两大职能;

奥地利的经济学家哈耶克把货币的职能具体化为:购买手段、用作储备、延期支付、核算单位;

当代美国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曼昆和米什金在他们的教科书中都将货币的职能表述为:交易媒介、记价单位、价值贮藏。

马克思提出的著名的货币的五个职能:

(一)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

(二)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三)贮藏手段职能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化身而保存起来时,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四)支付手段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态,进行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例如用来清偿债务、支付租金、工资时所发挥的职能为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五)世界货币职能

当货币走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3、答:

一个完善的、正规化的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一)规定货币材料与规定货币单位

(二)确定本位货币及其铸造与流通

(三)确定辅币材料及其铸造与流通

(四)确定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

(五)确立国家的货币准备制度

4、答:

依据:依货币流动性的不同

中国从1990年起开始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从1994年10月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向社会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根据2001年7月最新修订的统计口径,中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层次为:第一层次Mo,流通中的现金;第二层次即狭义货币M1,Mo+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第三层次即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最新修订的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M2,是因为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主要来自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认购新股时,大量的居民活期储蓄和企业活期存款转为客户保证金,新股发行结束后,未中签资金又大量流回上述存款账户,将客户保证金计入M2,有利于准确监测货币供应量。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口径将现金单独划为第一层次(Mo),是处于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现金在交易中所占比重较大,范围较广泛,单独对其进行监测有特殊意义。美国日本直接第一层次就是M1,不同国家具体的划分标准也是不同的。

1、答题思路:

(1)从逻辑的线索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回答: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关系;商品定义与产生的原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

(2)从历史的线索来看: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形态。

马克思是从商品交换关系中分析货币起源的,并将货币商品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价值形式的发展要求中揭示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其理论逻辑是:

从逻辑的线索来看: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用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证明凝结在商品中人类一般劳动的存在。商品交换的依据是商品的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无法相互比较,只有价值具有质的共同性和量的可比性,等价交换便成为一条自然的交换法则。使用价值以物质形态直接出现,可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但价值是寓于商品中的抽象劳动,不能通过商品自己表现,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相对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了。这后一种商品就成了前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它以自身的若干数量证明了与其交换的前一种商品中所含的劳动量,这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简称为价值形式。货币正是在这种由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产生的,货币不过是一种高级的价值表现形式而已。

从历史的线索来看:

(1)简单价值形式中的等价物

人类社会尚未发生大分工以前,商品交换只是偶然现象。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不可能经常有剩余产品拿来交换,更谈不上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生产。但这种偶然的商品交换已经具有了商品价值表现的简单形式,即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种商品相对表现出来。作为交换,商品只是满足交换者对不同使用价值的需求,作为等价物,它的意义并不在使用价值方面,而在价值方面。由于价值表现纯属偶然,所以马克思把这个阶段称为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在商品价值的简单表现形式中已经孕育了货币的胚芽。

(2)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等价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交换不再是偶然发生的事情,而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有规律的现象。这样,每一种商品不再是偶然地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与其他许多种商品相交换;其价值不再是由另一种商品简单地表现,而是由许多种商品来表现;每一种商品的等价物不止有一个,而是有一系列。这种情况说明,商品价值同它借以表现的使用价值的特殊形式没有关系,每一种进入交换的商品都可以充当其他商品的等价物。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在这种扩大了的价值表现形式中得到了证明。这时候,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不再是偶然确定的,而是更加接近于它们内部实际包含的价值量。

(3)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当人们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遇到困难时,便开始自发地或本能地在市场上发现一种商品,这种商品进入交换的次数最多,其使用价值是大家都共同需要的,只要将自己的商品先换成这种商品,再换他实际所希望的商品就不成问题了。谁都这样做,谁都把这种商品当作等价物,那么,这种商品实际上就成了所有商品的公共的或一般的等价物了。人们终于摆脱了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在交换中对他们的束缚,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由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4)货币的产生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解决了直接物物交换的矛盾和困难,使商品交换在一般等价物的媒介作用下获得了新的发展。但这时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是不固定的,时而是这种,时而又是那种。这种情况必然阻碍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人们很自然地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如一个民族市场甚至一个国家)将一般等价物统一起来,使其成为长期固定的一般等价物。这种固定化了的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2、答

货币制度自从产生以来,以其本位币存在的具体形式看,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从货币发展历史来看,各国先后曾采用过以下几种货币制度。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以一定量和成色的白银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是最早的币制。

其基本内容是:白银为本位币币材、银币可自由铸造、足值、银币有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能自由兑换白银和银币、白银和银币可自由输出输入。

(二)金银复本位制

又称双重本位制。是指同时以黄金和白银为本位币币材,两种铸币同时流通的制度。它是继银本位制之后,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在历史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形态:

(1)平行本位制。是一种金币和银币同为一国本位币的制度。其基本内容是:自由铸造和熔化,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与银币的价值和比价完全由市场决定。

(2)双本位制:又称复本位制。是一种金币与银币同为一国本位货币,规定金币与银币的兑换比率。这种货币制度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叶比较的盛行,如1791年美国实行双本位制时,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法定比率为1:15。

(3)跛行本位制。是一种金币与银币仍同为本位币,金币与银币仍保持原来法定比价,但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则不得自由铸造,只能由政府铸造。且银币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实际上已沦为辅币。是向金本位的一种过渡形式。已经不属于金银复本位制了。

(三)金本位制

是以黄金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在其发展中(按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划分)经历过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典型的金本位制,即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一定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市场上有金币直接流通,货币符号可自由兑换金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指国内不准铸造、流通金币,中央银行只以金块为准备发行一定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达到一定金额的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

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即银行券(货币)可兑换成能兑换金块的外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不铸造金币,市场上也不流通金币,本币不可兑换为黄金,但本币可以以固定汇率兑换成某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并在该国兑换黄金。

金本位制通常仅指其典型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不完全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及以后,由于金币自由铸造与自由流通的基础和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的可能性都遭到削弱,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输出入也受到限制,这就相继导致许多国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银行券开始时是有黄金和信用双重来保障的,可以兑换黄金和白银,但金本位制全面崩溃后流通中的银行券不再兑换金银,这时,银行券已经完全纸币化了。不兑现的纸币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国家法律赋予其一定法偿能力,由于纸币和黄金毫无关系,货币的发行一般根据国家经济需要由中央银行控制。

3、答

货币形态即是用什么东西来充当货币。

就各国货币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全过程来看,从充当货币的材料的不同,迄今为止,货币形态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几个演变过程。

实物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指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非货币用途的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

缺点:不便携带,难进行分割,难于保存,形体不一,价值不稳定。

实物货币与原始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但是由于其固有的缺点,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要求,因此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

(二)金属货币

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需要自成单位,便于计算,坚固耐磨,不易损坏;灵巧轻便,便于携带。金属正好具有这些品质,于是,币材从一般商品转变为金属商品。金属货币指以金属为材料、并铸成一定形状的货币。

关于金属货币自身的演化,各国有所不同,但就大部分国家来说,基本遵循一条由贱金属过渡到贵金属的发展规律。

金银作为货币的优性: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可分割、可还原、易保管、经久耐用不变质,价值稳定等。

缺点:称量和鉴定成色麻烦,易磨损,不安全,数量有限等。

金属货币特别是贵金属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贸易、金融等交易量巨大增长的需要,于是金属货币逐渐被纸币或信用货币所取代。

(三)代用货币

是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是一种纸币(最早得纸币)。以足值准备金为条件,是可兑换的。

优点:成本低,易于携带和运输,便于使用。

缺点:发行量受金属货币准备限制、发行准备金造成浪费;易被伪造,易损失。

(四)信用货币。

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即作为体现信用关系的纸币,是一种债务型的货币。信用货币完全建立在人们的信用之上,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之上。

优点:方便支付,减少风险,成本低,不易伪造,增加社会支付工具,减少银行现金需求量,增加银行盈利。

缺点:各国放弃金本位制以来,开始发行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也就在名义上成为中央银行的债务和持有人的债权,尽管这种债权是不能兑现的。政府掌握了发行货币的权利,就可能滥用这份权利,于是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五)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这是继中世纪纸币取代铸币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标志性变革。与纸币取代金属货币后,各类银行券不断兴起的情况相类似,目前电子货币,基本上是各个发行者自行设计、开发的产品,种类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和各国货币当局尚无法在法律上对电子货币严格界定。

王益,白钦先主编的《当代金融词典》中给出的电子货币的定义:用电脑储存和处理,无需借助纸币工具即可广泛支付的预付来人票据。

THE END
1.货币的职能有哪几种?初级经济师货币的五大职能分别是如下内容:1.价值尺度:是指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支付手段:是指在https://m.233.com/cjjjs/zhishiku/426/202312/22100735246955.html
2.货币的五种职能及例子正点财经货币的五种职能及例子,货币五种基本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职能而是内在联系的,职能每一种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的反映。其中,职能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基本职能,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个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http://www.zdcj.net/ticai-6354.html
3.货币的五种职能金融概念货币的五种职能康波财经 2020-2-28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大职能: (一)价值尺度:是指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二)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https://m.combofin.com/article/3636221.html
4.货币的五种职能应该怎样区分?(4)、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https://wenwen.soso.com/z/q655791894.htm
5.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正确答案: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9ad08dbfd598445d9a60f56ffee696b2
6.简述货币的五种职能简述货币的五种职能 温馨提示:多一点细心,少一点后悔!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题目解答分析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更多答案请查看上面的正确答案 TAGS 简述货币货泉职能关键词试题汇总大全 本题目来自[12题库]本页地址: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9789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789/23925402.html
7.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及特点,价值尺度:货币的“度量衡”小编建议来说,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等,犹如它的五指,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经济社会这部庞大机器高效运转。理解并善用货币,无疑能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与“孔方兄”建立起和谐共生的关系。如此,面对“钱途”,我们才能自信地说:“一切尽在掌握!”https://www.duote.com/tech/202404/556703.html
8.货币的职能货币有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货币的职能 货币有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http://www.1010jiajiao.com/timu3_id_3856645/
9.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即货币的五种职能中,___和___是其基本职能。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简述货币的五种主要职能。参考答案:货币职能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简述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https://www.shangxueba.com/pufa/H9MT5CQI.html
10.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分别是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分别是___、___、___、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题目标签:世界货币支付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https://www.shuashuati.com/ti/88debba7a3ca4d109b73bdca731505a5.html?fm=bdf78be84d4064bc6d5307ebc26d5d8a98
11.事业单位备考公基知识点——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及三种基本经济形式(三)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https://hi.huatu.com/2022/1215/1277922.html
12.金融第五课,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当价值尺度。 商品的价值是由雾化在该商品内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但是商品的价值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自己不能直接表现自己,他必须通过另一种商品来表现,在商品交换过程中https://www.jianshu.com/p/8e82bbf8f64e
13.货币的职能教师:回答正确。货币的五种职能是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具备,其中从产生时起就具备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下面我们来分别研究一下货币的五种职能。 第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板书) 提问:一种商品价值的大小能由自身来表现吗?在货币产生以前,商品价值的大小是怎样表现的? https://quan.qlteacher.com/u/537844a7f66f238fb3870f39/blog/57f890010cf2f6594c83100c
14.货币的职能教案(精选6篇)1、什么是货币的职能? 2、货币有哪些职能?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授:货币的五种职能是在现代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才具备的,但其中从货币产生之日起它就具备了两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多媒体显示)展示课件: 画面为:在大型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旁边有价格标签。 教师提问:在这个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a5bzb47.html
15.超级记忆法3、记忆货币的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记忆企业破产财产清偿顺序 破产财产优先支付破产费用后,按下列顺序清偿: 1、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2、破产企业所欠税款 3、破产债权 5、记忆“五代十国”的名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116/17/4256855_698894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