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资本市场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星海副主席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唐良智市长,孟文能行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很高兴出席首次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首先,作为本次峰会主办单位之一,我谨代表中国证监会,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峰会以“开放·创新·互联·共享——加强金融互联互通,全力服务‘一带一路’”为主题,共商促进中新金融合作之策,共谋服务“一带一路”建议,有助于落实中新双方领导人以金融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共识,全面释放和激发两国金融服务业合作的潜力。在此,我就深化两国资本市场合作、共促“一带一路”建设谈几点看法与建议。
一、资本市场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资本市场可以有效发挥集聚资源,连接交易所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投资者的平台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直接融资支持,丰富境内外投资者的交易工具和投资渠道,并提供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中国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一带一路”的决策部署,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丰富投融资产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资本市场务实合作,在支持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有序引导证券经营机构国际化布局,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证监会积极引导国内优秀券商在“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和城市开展业务,完善国际化布局,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和能力,创新金融合作模式。为此,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支持具备一定实力、运作规范、风控能力较强的境内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在境外设立经营机构,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
二、中新资本市场合作潜力大,互补性强,可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新加坡是一个有许多独特竞争力的国家。近年来,中新资本市场合作日益密切,跨境投融资、金融机构互设和金融要素市场互联互通的步伐均在加快。目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在华参股设立了一家证券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4家新加坡金融机构在华参股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2家新加坡金融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累计获批额度71.2亿美元;32家新加坡金融机构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累计获批额度746.55亿人民币,可直接投资于我国资本市场。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将新加坡作为“走出去”目的地,例如海通证券、中泰证券、东吴证券等均已在新加坡金管局取得资本市场牌照;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已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并正在申请“受认可的市场运营者”(RMO)牌照。
为加强对中新双方资本市场合作的引导和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中国证监会与新加坡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两国元首2015年达成的成果共识,积极开展证券监管机构间的定期高层对话,先后成功举办了三次中新证券期货监管圆桌会议,达成许多重要共识,有力地促进了两国资本市场的务实合作。特别是近期召开的第三次中新监管圆桌会议,双方就如何加强两国资本市场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对新方成立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局,通过资本市场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做法表示赞赏与支持。
新加坡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方,中新双方资本市场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资本市场,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的“资金融通”平台与渠道作用。中国证监会愿同新加坡金管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深化两国资本市场务实合作,积极推动双方跨境投融资、金融机构互设和金融要素市场的互联互通,加强双方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努力与贡献。
三、积极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证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精神、新部署、新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资本市场支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是进一步提升证券服务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水平与能力。在支持和引导证券经营机构“走出去”的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级机构也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升证券服务机构专业能力和水平,推进本土化战略,深耕当地市场,积极开展特色跨境业务,创新金融合作模式。